都 2020 年了,安卓廠商真沒必要盲目學蘋果

2020-11-27 愛範兒

iPhone 12 真機預測圖剛剛被曝光時,直角邊設計讓不少人直呼這手感肯定不行,今年不買了,但在 iPhone 12 系列真的發布後,銷量卻持續上升,還傳出了蘋果加單 200 萬臺的新聞。

當代人的真香,來的總是那麼突然。

甚至於在 iPhone 12 系列發布後不久,市面上又出現了一臺採用直角邊設計的手機 —— 華為 Nova 8 SE。當然,這並非是市面上首臺採用直角邊設計的手機,此前錘子系列同樣採用了,還打出了「圓滑時代的銳利異類」的宣傳語。

只是如此短時間內且緊隨蘋果之後發布,難免會讓大眾調侃新機與 iPhone 12 相似。

設計方面的跟風其實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畢竟前後順序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分清,而手機廠商們跟風蘋果成為網際網路爭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但其實,蘋果並非總是能發現手機行業的最優解,盲目學習其實並不可取。

這樣學 iPhone,大可不必

iPhone 12 的直角邊設計好不好,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圓弧設計到直角邊設計,手機的握持體驗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直角邊設計必然會降低手機和手掌的貼合程度,握持時會有一定的硌手感,而且隨著手機尺寸的增加,硌手感會越來越嚴重。

重量的提升同樣也會降低握持體驗,身懷 6.7 寸大屏的 iPhone 12 Pro Max 帶來了更好的續航,但它的握持體驗可以說是 iPhone 12 在系列中排名最後,單手操控對於常人來說已經是特別難了。

採用直角邊設計的好處,主要還是體現在視覺美感呈現方面,就算手機屏幕邊框一樣的情況下,直角邊設計也比圓弧設計的手機看起來更窄,視覺觀感更好。

旗艦手機普遍走向 6.5 寸大屏幕的今天,選擇審美而放棄握持舒適感,並不能說一定是正確的選擇,畢竟手機已經是和人們關係最密切的設備之一了,不信大家可以看看手機的每日亮屏時間。

這樣降低手機體驗的設計,並不一定值得 Android 廠商們學習。

另一個 Android 廠商跟風蘋果的案例是 2017 年的豎置後攝風潮,當時正值 iPhone X 發布後不久,四面邊框等寬的全面屏設計在當時確實驚豔了不少人。

iPhone X 的正面有多驚豔,背面就有多讓人無奈,凸起豎置雙攝設計被不少用戶吐槽醜,但其實這是蘋果妥協之下的選擇,用 Face ID 替代指紋識別帶來了更為徹底的屏佔比,但 Face ID 相應的也需要佔據手機額頭的部分位置,放置傳感器等元器件。

為了不和 Face ID 相關傳感器以及前置攝像頭模組的位置衝突,蘋果才在 iPhone X 上用上了後置豎向雙攝,且放在了手機偏左的位置。

其實業界還有著橫置雙攝或居中的後置雙攝等方案,但在 iPhone X 之後卻能看到其他手機廠商也紛紛用上了豎置雙攝設計,成為了新潮流。

更為無奈的是,它們並沒有使用 Face ID 相關的技術卻非要學蘋果,在手機相近位置上安一個豎置雙攝,明明是一個技術發展路徑上的妥協問題,活生生被跟風成了一個視覺審美問題。

今年 iPhone 12 系列全系停止配送充電器和耳機也讓不少用戶擔心,這會引起 Android 廠商的跟進。

iPhone 12 系列包裝盒中留有的只是一條 Type-C 轉 lighting 數據線,無法和此前的普通 USB 蘋果充電器一起使用。

也就是說消費者要不就選擇使用舊款 5W 充電器為 iPhone 12 充電,要不就自費購買新充電器,我們此前的文章中就提到了,這種一刀切的方法並不合適,應該把選擇權交給消費者。

一方面是首次購機的消費者對於手機不配送充電器的方式沒有相應的認知,買了手機卻沒法充電,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則是現在手機快充協議較多,如何選擇合適的快充充電器對消費者來說並不友好。

結果還真有相關傳聞出現,外媒 SamMobile 就報導稱三星正在考慮在 Galaxy S21 系列中停止配送充電器和耳機。

而且三星此前也有類似的先例,在美國銷售的三星 Galaxy Note 20 系列包裝中就去掉了 AKG 耳機。

就算是和之前蘋果去掉 3.5 mm 耳機接口相比,這次去掉充電器的合理性也更低,雖然蘋果去掉了 3.5 mm 耳機,好歹也提供了備選的轉接接口,而且去掉 3.5 mm 耳機也是為了手機設計的一體性考慮,提升防水防塵能力。

現階段而言,配送充電器或是將選擇權交給用戶才是比較合適的選擇,希望在包裝中去掉充電器不會成為下一個 Android 廠商們跟風蘋果的案例。

蘋果確實在手機行業發展階段發現了不少手機設計的最優解,但期間也有著不少技術妥協、做的不好的地方,這些內容並不值得 Android 廠商們去模仿。

為什麼要學蘋果?

Android 廠商們學習蘋果這件事,其實是需要分類討論的。

首先需要需要承認的是,蘋果在許多方面的確引領了手機行業的發展,從 2007 年的首場 iPhone 發布會開始,蘋果就定義智慧型手機最為基礎的交互方式 —— 多點觸控,再到後來的指紋識別,蘋果通過極為領先的市場洞察和技術積累,一次又一次改變了智慧型手機產品,給出了產品設計、功能等方向的最優解。

包括飽受消費者爭議的去掉 3.5mm 耳機接口其實也推動了手機行業發展,現在無論是 Android 手機還是 iPhone 上基本都很難看到 3.5mm 的身影。

一方面是因為真無線耳機在最近幾年的普及,另一方面則是 3.5mm 耳機接口的存在並不利於智慧型手機的發展,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需要更高效的利用,防塵和防水同樣是手機作為精密儀器、現代人隱私乃至金錢的存儲儀器,迫切需要考慮的功能。

這種情況下,Android 手機廠商們學習 iPhone ,其實是學習手機設計、功能等方面的最優解。

客觀情況下,這種模仿也促進了行業的進步,大部分消費者也能獲得更好體驗。

其次就是 Android 廠商們基於市場、公司生存問題考慮模仿 iPhone,不模仿外形,就模仿系統設計、甚至是 App 圖標,相似度極高。這種情況尤其多見於國內智慧型手機產業剛剛起步時。

蘋果通過 iPhone 在大眾心中設置了一個錨,樹立了一款優秀的智慧型手機應該有的模樣,而後來者在沒有相應技術和市場積累的情況下,往往會選擇模仿龍頭企業。

2013 年左右,在中國移動、聯通、電信取消補貼的情況下,國內的 Android 廠商需要自謀生路,而高端市場份額又往往被蘋果、三星這樣的大公司所佔據,沒有相應的技術、過硬的產品力很難突破大公司的封鎖。

這時向龍頭企業學習就成了捷徑,提供和 iPhone 相近,哪怕只是外形、App 或者 UI 設計相近的體驗,以更低的價格銷售,往往更容易獲得普通消費者的認可。

而且,智慧型手機產業在國內剛剛起步發展時,消費者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三星、iPhone 這樣的旗艦售價都是極高的。

中端和低端市場需要更多普通廠商去填充,這部分也是出貨量最大的市場,為了求生存、求發展,即使是被吐槽和 iPhone 太像,廠商們還是會選擇模仿 iPhone 。近年來模仿 iPhone 的產品也大多都是中低端機型。

渡過發展期,手機行業逐漸走向成熟之後,這種策略就暴露出了問題,盲目學習 iPhone,哪怕是蘋果技術妥協下的產物也模仿,難免會受到消費者的拋棄,當選擇足夠豐富時,消費者肯定是會選擇獨特且適合自己的產品。

盲目模仿 iPhone 並不能維持一家手機廠商的長期發展,渡過手機行業混戰的幾家國產 Android 廠商們也大多在自家的旗艦產品做出了不一樣的產品設計。

設計最優解在不斷變化,盲目模仿 iPhone 並不可取

關於手機的最終形態,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想法,近年來蘋果的新品和配件產品節奏,無不是往一體化、真無線化發展,iPhone 發展的最終形態也和一體化、真無線化相關。

而 Android 廠商則呈現出了另外一番風景,摺疊屏手機成為了 Android 廠商們通向未來的道路之一。

智慧型手機研發的過程中當然是有著不少最優解,但這不該是部分 Android 廠商盲目模仿 iPhone 的理由。

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而現在手機最終形態這個「羅馬」城市都不一樣了,為什麼還要走一樣的發展路徑呢。

更何況,通往手機最終形態的路上,必然會有因為技術不達標的妥協,iPhone 上 Face ID 結構與攝像頭位置衝突、Face ID 與 iPhone 額頭的劉海,都是技術妥協的產物。

技術路徑、甚至所用技術都不一樣的情況,再去模仿蘋果技術妥協下的產物,其實並不可取。

▲ 採用劉海設計的 Android 手機中,並非每一家都有著 Face ID 這樣的功能。

手機行業在不斷的發展,這個過程中手機設計的最優解也在不斷變化,它也不止一個。在全面屏時代之前,iPhone 的 home 鍵設計的確十分新穎,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討論了,但它並不能算全面屏之前最好的互動設計。

魅族手機上的小圓點,再到之後的 mBack 按鍵,輕觸返回、重按回到主頁,再加上震動馬達的反饋,甚至被稱為 Android 陣營中最舒服的交互方式,華為、錘子等廠商此前也模仿過該設計。

其他像小米 MIX、華為麒麟晶片,都是在探索更多的最優解,手機並非要和 iPhone 相似。

甚至於消費者詬病最多的系統 UI、圖標等方面,國產手機廠商們今年都拿出了各家獨特的設計,這也極大地增強了它們的品牌力、產品力。

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走向了寡頭化、精品化,和 3G 、4G 時代的群雄逐鹿已經不一樣了,市場和消費者的期待都在變化,僅僅靠模仿 iPhone 的最優解,並不能讓廠商們活的更好,甚至還會降低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

國產手機廠商突圍、躋身高端手機市場,實現產品力和品牌層次的大增長,恰恰就是做出不少獨特創新之後才發生。


OPPO 和 vivo 對手機形態的探索,彈出式攝像頭、屏下攝像頭技術等等,華為自研麒麟晶片、手機影像方面的突破,一加花費大價錢對高刷屏的投入,以及小米補齊短板、MIUI 系統和生態硬體的配合,這些獨創的新探索、新技術正是它們走向更高層次所鋪就的道路。

相關焦點

  • 都2020年了,Android廠商真沒必要盲目學蘋果
    [圖片]只是如此短時間內且緊隨蘋果之後發布,難免會讓大眾調侃新機與 iPhone 12 相似。設計方面的跟風其實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畢竟前後順序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分清,而手機廠商們跟風蘋果成為網際網路爭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但其實,蘋果並非總是能發現手機行業的最優解,盲目學習其實並不可取。
  • 都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真沒必要盲目學蘋果
    設計方面的跟風其實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畢竟前後順序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分清,而手機廠商們跟風蘋果成為網際網路爭論最多的話題之一。 但其實,蘋果並非總是能發現手機行業的最優解,盲目學習其實並不可取。 蘋果確實在手機行業發展階段發現了不少手機設計的最優解,但期間也有著不少技術妥協、做的不好的地方,這些內容並不值得 Android 廠商們去模仿。 02 為什麼要學蘋果? Android 廠商們學習蘋果這件事,其實是需要分類討論的。
  • 都2020 年了,Android 廠商真沒必要盲目學蘋果 | 愛範兒
    設計方面的跟風其實是很難說清楚的一件事,畢竟前後順序並不是每一次都能分清,而手機廠商們跟風蘋果成為網際網路爭論最多的話題之一。但其實,蘋果並非總是能發現手機行業的最優解,盲目學習其實並不可取。這樣學 iPhone,大可不必iPhone 12 的直角邊設計好不好,每個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可否認的是從圓弧設計到直角邊設計,手機的握持體驗不可避免地下降了。
  • 為什麼現在廠商做個藍牙耳機,都要學蘋果?
    單憑 AirPods 這一配件的銷量,去年蘋果就拿下了四分之三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的市場,近 6000 萬的銷量根本沒其它傳統耳機廠商什麼事。圖片來源:@鄒利不知道差友們注意到沒有,現在市面上很多真無線藍牙耳機,它們無論是在外觀上還是連接動畫上不管怎麼看都好像帶著一股 「 果味兒 」。讓我們在網上隨便找幾個廠商生產的真無線藍牙耳機看看。
  • 手機用3年依舊流暢夠用就行,真沒必要盲目攀比
    而我身邊就有發生這樣一件事,孩子要去上學了,非要吵著讓他媽媽給自己買一部iPhone11Pro,孩子母親覺得一個學生沒有必要買這麼貴的手機。 為什麼孩子會堅決想買這樣一部手機呢,孩子說:自己身邊的同學都用的是iPhone,而我卻一直還用著幾年前買的安卓手機,這使我感到心裡不好受
  • 蘋果完全可以把硬體性能提升到和安卓一樣,但是沒必要
    蘋果完全可以把硬體性能提升到和安卓一樣,但是沒必要,首先,蘋果現在市場佔有率已經足夠飽和了,換句話說,該用蘋果的都在用蘋果,不想用蘋果的再怎麼好也不用,這是一個原因。其次提升硬體性能必然提高成本,此時要麼漲價要麼降低利潤率。漲價輿論風評不行容易被罵,降低利潤率搶佔市場把握不好度容易吃反壟斷,而且蘋果走中高端路線一般不幹這種毀人設的事。
  • 小米11取消充電頭,國產廠商盲目跟進蘋果究竟是好是壞?
    在今年蘋果的iPhone12系列宣布取消充電頭之後,三星曾經對蘋果此行為進行了一些暗諷。然而不久前傳出消息,三星的Galaxy21系列有可能同樣會取消附贈充電頭,而此前三星暗諷蘋果的文案也已被刪除。現在小米公開宣布新一代小米11將會取消附贈充電頭,這讓我看到了一個很不好的趨勢:國產廠商開始盲目跟進蘋果的所有做法,不論這些做法對自己是好是壞。 環保的手段不僅僅是取消附贈充電頭這一條,例如小米曾經做的減少包裝的塑料含量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
  • Counterpoint:安卓廠商很難效仿蘋果移除充電器
    IT之家附文章全文:蘋果將不再提供充電器和耳機在大多數廠商都將快充充電器作為標配的同時,蘋果獨樹一幟,移除了新款 iPhone 12 系列以及 iPhone XR、iPhone 11 和 iPhone SE 的充電器和耳機。
  • iPhone 12首銷秒售罄,蘋果的優勢其他廠商根本學不來
    2020年10月16日,iPhone 12系列的首輪預售正式開啟。儘管不被看好,甚至被不少其他手機廠商高管嘲諷和大量網友們一致唱衰,但根據iPhone 12系列線上渠道的首銷和各大電商平臺的預訂情況看來,人氣十分火爆,在發布僅一天後,線上渠道的預約人數就突破百萬。
  • iPhone 12「殺手鐧」曝光,蘋果再一次領先,安卓廠商只能無奈
    目前手機市場中主流的系統主要是以安卓和蘋果的IOS為主,但是這兩者似乎永遠都是對立面。而且雖說是兩個系統陣營,但實際上安卓手機的圈子廠商眾多,而蘋果的IOS只有iPhone在用。蘋果的生態和交互體驗,還有外觀設計等等方面幾乎都引領著手機行業的發展。不過如今安卓手機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蘋果了,例如快充等方面。但即使安卓正在追趕蘋果,但蘋果有一個「殺手鐧」是安卓廠商目前難以企及的。
  • 2021年馬上來了,買手機時你選蘋果4G iPhone,還是5G安卓手機?
    2020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但對於國內外的手機廠商而言,它們依然拿出了迎合市場發展趨勢的5G手機,就連一向「不急不躁」的蘋果公司也推出了5G手機——iPhone12系列。可見,市場對於5G手機的需求性。
  • 安卓都12G運存了蘋果才4個G,為何iPhone不加大內存來提升賣點?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蘋果iPhone,哪怕是售價萬元以上的新款iPhone 12 Pro Max,運行內存也才只有4GB而已。我們不禁要問,這是為什麼呢?蘋果為何如此「想不開」?大內存難道不是一個很好的賣點麼?原因一:蘋果不需要這麼大的運存,沒必要堆料,而這是安卓機的剛需!蘋果iPhone的運存為什麼止步於4GB?
  • 2019年發布的手機!一年時間銷量大突破,新品安卓蘋果都不是對手
    在某個電商平臺,看到一款手機的銷量突破412萬臺,配置性能和現在的安卓機比沒太大優勢,而且是去年發布的。一般來說手機更新周期都縮短了6個月了,能夠依然有熱度的應該只有蘋果手機能夠做到。iPhone 11就是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幾年了庫克還是沒有改變對iPhone全面屏的設計,即便是今年的iPhone 12如果只從正面對比看還真不知道是iPhone X、iPhone 11還是iPhone 12。iPhone 12最近沒有貨、綠屏的現象也被不少用戶吐槽了,蘋果公司也承認了而且還在確認具體問題所在。
  • 2020年Q2真無線耳機廠商市場份額:蘋果第一小米佔有率第二
    最新資訊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了《2020年Q2全球真無線耳機市場跟蹤報告》。對於真無線耳機,小編自認為平時說的也不少,近年來,蘋果 AirPods 已經帶動了智慧型手機行業向真無線耳機大轉型。
  • 安卓廠商又跟風蘋果,免費充電頭和耳機都沒了
    蘋果將取消 iPhone 12 隨機充電頭和耳機的消息傳的沸沸揚揚。近日,韓國新聞出版物 ETNews 透露三星也計劃在明年取消手機包裝盒中的充電器。上一次蘋果這樣「引領潮流」還是帶領安卓廠商幹掉了 3.5mm 耳機孔的時候。
  • 都2020年了,蘋果4G iPhone仍很暢銷,說明了什麼?
    畢竟,今年秋季之前蘋果公司是沒有推出過5G iPhone的。這就有趣兒了,所以我身邊有人問了:都2020年了,蘋果4G iPhone仍很暢銷,到底說明了什麼呢?坦白地講,這正是今兒我要跟大家聊的話題。首先,前述提到2020年是5G元年。
  • 在蘋果面前還是太嫩,其他廠商根本學不來
    ,一家廠商賺走了整個行業近34%的營收,如此驚人的利潤是其他廠商根本學不來的。雖然時不時會看到一些唱衰蘋果和iPhone的種種吐槽,但不可否認,蘋果仍然是一隻實力驚人的「吞金獸」,別的咱不說,論賺錢能力,蘋果可從來都沒輸過。那麼,同樣是手機廠商,憑什麼蘋果能賺走全球三分之一的營收呢?
  • iPhone12銷量反倒大變樣,都是盲目崇拜?羅永浩一語道破
    對於蘋果這家公司,很多喜歡的果粉會覺得酷,改變世界,但是在國內,由於國產手機的進步很快,已經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喜歡用上了安卓手機,例如華為,小米,OPPO手機和Vivo手機都是很多人的選擇。特別是這些年,由於華為的原因,對於蘋果還一度有被「抵制」的激烈言論傳出。
  • 跟風蘋果:這家安卓手機廠商確認取消充電頭
    剛剛發布的iPhone 12系列,蘋果正式取消了在包裝盒內附贈的充電頭和耳機;同時,蘋果還十分迅速的將這一新政策在其他在售iPhone產品中推行,目前,蘋果官網在售的iPhone 11、iPhone XR、iPhone SE等都不再附贈耳機和充電器。
  • 蘋果玩起「套路」來,安卓廠商根本不是對手
    天風國際分析師近日給出的一份報告顯示,蘋果將對iPhone進行大的調整,尚未發布的iPhone 12將取消隨機附贈充電器和有線耳機,繼而改為配件形式供用戶選購。在手機充電技術上,蘋果與安卓廠商形成了鮮明對比。當安卓手機的充電功率即將提升至100W時,iPhone的充電器還停留在5W、18W,當安卓手機廠商試圖將百瓦級充電打造成下新的手機賣點時,蘋果卻反其道而行,不再隨機附贈充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