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大學在智能彈性導電纖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04 紡織網

  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曲麗君課題組在智能彈性導電纖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教授曲麗君課題組在智能彈性導電纖維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Stretchable Conductive Fibers of Ultrahigh Tensile Strain and Stable Conductance Enabled by a Worm-Shaped Graphene Microlayer」為題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Nano Letters》(2019,DOI:10.1021/acs.nanolett.9b02862)上,該期刊影響因子為12.279。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為我校碩士研究生孫奉強、副教授田明偉以及曼徹斯特大學博士生孫玄同,共同通訊作者為我校曲麗君教授、北京科技大學許太林教授以及深圳大學張學記教授,我校為第一單位,北京科技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和深圳大學為合作單位。

  彈性導電纖維是具有廣泛應用前景的柔性智能可穿戴設備,目前報導最多的是電阻隨拉伸變化靈敏的應變傳感器,人們在追求高彈性和高靈敏度的同時,卻忽略了電信號穩定傳遞出去的重要性。受自然界中蠕蟲爬行時身體結構變化的影響,曲麗君教授課題組通過「預應力法」在聚氨酯彈性複合長絲表面構築出了具有蠕蟲形石墨烯導電微層的超彈性導電纖維。該纖維在815%拉伸倍數內有可逆電信號響應,其中在220%拉伸倍數內導電纖維表現出理想的電信號響應不靈敏,可以很好地滿足織物在複雜形變中電信號的傳遞。

  青島大學智能可穿戴技術研究中心成立於2018年6月,融合紡織、電子、機械、材料、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醫學等多學科與技術,結合新材料開發、傳感新方法及傳感新器件的構建與設計。近期在柔性紡織傳感器(Macromol. Mater. Eng., 2019, 1900244; IND. ENG. CHEM. RES.,2019,58.14,5737; COMPOS. PART. A-APPL. S,2019,117,202)、智能纖維(Carbon,2019,152,106; J. ALLOY. COMPD., 2019, 782,986; CARBOHYD. POLYM.,2014,111,456;)、功能紡織品(IND. ENG. CHEM. RES.,2018,57.40,13437; APPL. SURF. SCI.,2016,377,141; Carbon,2016,96,1166; Carbon,2015,95,625; APPL. SURF. SCI.,2014,317,505; Carbon,2014, 80,565)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認識導電纖維的分類
    常規類型的導電纖維是:導電性金屬纖維,導電性碳纖維和導電性有機纖維。1、金屬導電纖維這種纖維是通過對不鏽鋼絲反覆穿過模具精細拉伸而製成的,主要是利用金屬優良的導電性能,使用的金屬主要有不鏽鋼、銅和鋁等。
  • 東華大學《德國應化》 :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近日,東華大學紡織科技創新中心俞建勇院士、丁彬教授、劉一濤教授報導了一種全新的TiO2本體形式——超輕、高彈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的有序胞腔結構使其具有超低的體密度、超高的孔隙率和優異的彈性
  • 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在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先後在國際材料工程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 Materials 發表論文2篇,在美國化學學會旗下材料科學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發表論文一篇。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因此,開發高性能負極材料就成為本領域的熱點和難點課題。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以青島科技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分別以「Oxygen-vacancy Bi 2O 3nanosheet arrays with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CoNi 2S 4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on N-doped graphene nanotubes as robust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
  • 東北大學理學院在導電聚合物儲能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突破
    導電聚合物(Conducting polymers,CPs)被廣泛應用於電化學儲能等領域。本徵態導電聚合物導電性差,通過摻雜可大幅提升其導電性。傳統的導電聚合物摻雜劑(如硫酸根離子、萘磺酸根離子等)不具備電化學活性,這使得電極材料中存在大量非活性物質。以β-萘磺酸根摻雜的聚吡咯為例(摻雜度為37.5%),其摻雜劑質量佔聚合物總質量的50%以上,嚴重降低材料的比容量。
  • 化學生物傳感創新團隊在生物燃料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化學生物傳感創新團隊在生物燃料電池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生物燃料電池作為綠色環保型新能源,在生物催化劑作用下將儲量豐富的糖類/醇類氧化並轉化成電能。在構建微型化、可攜式電源裝置方面具有獨特的潛在優勢。
  •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打開APP 西交大在可穿戴醫療傳感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MEMS 發表於 2021-01-04 15:48:25   柔性可穿戴電子器件能直接貼在皮膚表面
  • 南開大學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 夏煥雲)近日,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領導的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的課題組合作研究,在非線性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基於一維SSH拓撲光子晶格,實驗和理論上研究了光與拓撲光學微結構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發現了非線性導致的體態模式向拓撲界面態模式的耦合,並構建出了普適的非線性模式耦合的理論框架。
  •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0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題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
  • 天津工大在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集成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王聞宇副教授和林童教授課題組在納米發電機直流發電集成化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Direct-current Energy Generators from Polypyrrole-coated Fabric
  • 南方科技大學本科生在邊緣智能計算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深港微電子學院2017級本科生管子義、李凱在邊緣智能計算人工智慧領域的算法設計和晶片設計方向取得研究成果,分別以「A Video-based Fall Detection Network by Spatio-temporal Joint-point Model on Edge Devices」和「A Reconfigurable Multiple-Precision
  • 南科大嘉有為課題組在智能微電網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電子與電氣工程系助理教授嘉有為課題組在可再生能源併入的智能微電網能量管理方向取得一系列科研進展,相關成果在領域內頂級國際期刊IEEE Trans. on Smart Grid,以及IEEE國際電力能源大會上發表,並獲大會最佳論文獎。
  • 《軟物質》最新綜述:導電/聚合物/肽水凝膠前沿進展
    2.3 天然聚合物水凝膠天然聚合物是最流行的生物聚合物,是海洋動物,綠色植物,細菌,藻類等的重要成分。天然聚合物的可持續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低細胞毒性在生物醫學領域提供了大量應用。具有3D肽網絡結構的納米纖維與α螺旋,β摺疊,囊泡,膠束,纖維,帶,管和線圈狀形態相關。肽基水凝膠由於其生物相容性和低毒性而非常重要,因此創新了生物醫學領域的不同應用。它們可以通過簡單的加熱,冷卻,超聲處理以及通過調節溶液的pH值來製備。在肽中,隨著序列從二肽到三肽到寡核苷酸和多肽的增加,肽(–CONH–)的鍵數增加,從而有助於在系統中形成更多的分子間氫鍵。
  • 土木系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拉擠型材結構標準化工作上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土木系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拉擠型材結構標準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的新版本;另外,馮鵬主編的國家標準《結構用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拉擠型材》GB/31539-2015英文翻譯版正式出版,該標準是我國纖維增強複合材料領域首部英文翻譯版國家標準;同時,馮鵬提出ISO國際標準項目——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拉擠型材全截面壓縮試驗(Full section compressive test for pultruded FRP Profiles,ISO/AWI 23930)獲批立項,並擔任負責人
  • 電子科技大學張曉升課題組在自驅動智能微系統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張曉升教授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Nano energy》上發表成果。該工作對新型微納能源採集器件的電極部分展開深入研究,基於寄生電容效應,提出一種電極小型化策略,實現其高透光性和高電能輸出的集成一體化,進而實現高靈敏透明軌跡追蹤自驅動智能微系統。
  • 青島大學李洪森課題組在構建高性能鋁離子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儘管研究學者們在尋找合適的電解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是AIBs的一個持續的研究重點仍然是為大型鋁(絡合物)離子開發主電極。近日,青島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李洪森教授課題組通過使用離子絡合和限域硫化的方法合成了一種由超薄納米片堆疊而成的具有獨特的二維WS2微米片,並將其作為正極材料應用於鋁離子電池。
  • 江蘇科技大學王宇鑫團隊在塗層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江蘇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王宇鑫教授帶領的表面技術研究團隊取得了系列研究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Corrosion Science、Materials & Design等國際著名上期刊陸續發表。
  • 東華大學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
    東華大學研發出高導電、高彈性TiO2納米纖維氣凝膠 發表時間:2020/9/15
  • 我校教授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日期:2018-11-08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作者:薛玉章     編輯:劉毅  編審:宋佐東       閱讀:1 新聞網訊 近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隋坤豔與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聶志鴻合作,
  • 【科研進展】研究人員開發獨特的聚合物纖維,重量輕且彈性強
    【科研進展】研究人員開發獨特的聚合物纖維,重量輕且彈性強 2020-11-25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