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已現3次強震!專家:南海海溝或「異常」,可能是超級地震前兆

2020-12-28 騰訊網

作者:文/虞子期

6月以來,關於地震的消息可以說並不少見,因為出現了幾次強震,不過幸運的是這幾次強震都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如今6月全球總計記錄到了3次6級以上的強震,分別為智利北部6.8級地震,斐濟群島以南6.1級地震,印尼哈馬黑拉島附近海域6.7級地震。

在等級上來說這幾次地震的強度都不低,所以我們說比較幸運,沒有產生海嘯或者其他較強的影響。但是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在6月還是記錄了不少,根據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是有11次這個範圍的地震。

如果我們去掉3個6級以上的地震,那麼5級到5.9級範圍內的地震就是8次。算是平均每天全球都有一次5級到5.9級的地震,所以頻繁程度短時間來看還是不低,這就是大概的情況。而在說地震的同時,《海外網》也才發布了這樣的一篇文章,那就是「日本地震頻發,專家警惕超級地震: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這個科學報告可以說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難道2020年真的是有點不平凡,不一樣?怎麼動不動都是可能出現大地震的問題,不好的事情都在今年說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情?當然對於說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並且是多年來一直在說,並且在發生大地震之後,還可能引發海嘯。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來自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認為,在4月的時候,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而這幾次地震可能是日本南海海溝出現了「異常」。或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所以大家看到這麼強地震可能發生,肯定會出現「緊張」的情況。

同時這位教授還指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真的有這麼強嗎?如今確實沒有辦法給出一個肯定的說法,但是我們都知道地震的發生是屬於正常情況的。

根據高橋學指出,其實這個異常的情況已經發生了幾年了,是從2016年熊本地震開始的,過後2017年、2018年都分別出現了大地震,通過原因分析,都是受菲律賓海板塊的壓力而產生。所以這位教授認為,什麼時候再來一次令和時代的『南海地震』,一點也不奇怪。

當然我們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可以明確的說明,地震如今是無法精確預測的,所以教授也是指出可能性的結論,而至於會不會出現日本教授說的情況,沒人知道,如果真的發生了這麼強的大地震,肯定會影響周邊地區,所以我們還是不期待地震的發生。

當然如今通過專家的分析情況來看,確實也說明了太平洋西北部的菲律賓海板塊自南向北施加壓力的影響,同時與歐亞大陸板塊被壓縮而引發地震的可能性,而如今大多數自然地震都是由於板塊運動,或者斷層帶滑動引起的,是正常的地震發生模式。

同時我們也知道,日本就是環太平洋地震帶地區,所以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就更大,但是我們還是得再次強調一句,那就是地震無法做到精確預測,能夠做到如今大家也完全不必為地震而擔憂了。同時很多人說地震魚,地震雲以及生物異常等情況,與地震存在一定的關係,科學家或者專家也都進行研究過,沒有證據顯示它們的關係,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每次看到這種現象的時候,想到正常情況就行,例如生物異常,外界的一舉一動都可能產生對它們的不同反應,所以是有點想過了,我們以科學的答案和研究為準就行。而地震無法精確預測。

地震預警倒是不錯,地震預警主要是建立在地震發生之後,與地震預測完全不是一個事情,是指在地震發生以後,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前,向設防地區提前幾秒至數十秒發出警報,以減小當地的損失。如今全球都在實施地震預警系統的研發,希望能更大化的減少地震帶來的影響,當然第一代之後,第二代預警系統也在實施了,所以我們還是比較支持這方面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日本地震頻發 專家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東京或被海嘯吞沒
    2018年北海道地震(共同社)海外網6月8日電 「4月末日本茨城縣、千葉縣發生過幾次地震了,這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前兆。」拉響警鐘的是專門研究災害史和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他認為,這兩種地震整個日本帶來的打擊是致命性的,一旦發生,至少造成47萬餘人的死亡。據日本網站「Smart FLASH」報導,4月26日,日本茨城縣南部發生震度4級地震,5月6日,千葉縣西部也發生了震度4級地震。在此期間,岐阜縣飛彈地區也發生了震度2-4級的群發地震。
  • 日本專家發出嚴厲警告:警惕超級地震來襲,或造成至少47萬人死亡
    海外網6月8日報導稱,專門研究災害史以及災害危機管理的日本立命館大學特任教授高橋學敲響警鐘,他表示日本茨城縣以及千葉縣在4月末已經發生過數次地震,這極有可能是南海海溝地震和首都直下型地震同時發生的「超級南海地震」的前兆。
  • 第1次現板塊異常!日本南海槽如大移動,或引發9.1級大地震和海嘯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科學數據顯示,總計是發生了4次強震,其中最強的為1月7日發生在波多黎各附近海域的6.5級強震,幸運的是沒有產生較強的影響,其他強震的等級為6級,6.3級、6.4級。而5級(包括5級)以上的地震相對較多,總計達到了17級,除去4次強震的話,還有13次,所以這個頻率相對來說是不低了,這大概就是截止1月17日0時的一個全球短暫時段數據。地震的波動區域非常大,並且出現的突發性也比較強。
  • 地球還不安寧,克羅埃西亞現6.5級強震,動物異常是地震前兆?
    根據《新華社》公布的數據來看,本次地震已至少7人死亡,超過20人受傷,未來還可能繼續上升。 12月以上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 根據中國地震監測網數據顯示,12月以來,全球的發生6級(包括6級)以上的地震次數已經達到了11次,其中最強的為12月28日位於智利中部沿岸近海的6.7級強震,然後就是克羅埃西亞的6.5級,其中與智利相關的地震較多,有3個地區。
  • 日本被惡臭籠罩數月,科學家也無法解釋,是核洩漏還是地震前兆?
    據中國地震臺網消息,近日日本火山列島突發6.2級地震,震後周邊海平面出現了劇烈波動,當地政府發出海嘯警報,希望居民提前做好的準備。但隨後日本氣象廳發布聲明說海平面的波動在正常範圍。
  • 3天2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山崩地裂的日本怎麼扛?
    新華/美聯  日本九州島熊本縣14日發生6.5級地震後,大規模餘震不斷,16日凌晨再次發生7.3級地震。截至16日晚10點,地震造成至少32人死亡,傷者超過2000人,尚無在日本的中國公民在地震中遇難或受傷的消息。  目前,九州境內核電站未見異常,九州南部川內核電站仍在運行。此外,熊本縣阿蘇神社等多個國家重點歷史文化遺址在地震中不同程度受損。
  • 日本地震波及5縣,地震魚與地震有關嗎?真是大地震前兆?
    根據公開的科學數據顯示,日本氣象部門通過從本月22日開始統計,以日本長野縣中部為震源的地震就已經接連發生40次以上,所以是高度頻繁,其實在這之前,日本還出現了兩次強震,發生在日本小笠原群島地區和本州東岸近海,等級大小分別為6.5級和6.2級,所以這個強度非常大。而這些小地震相當於就是在強震之後,特別是上面提到了日本東部地區的地震相對較為活躍。
  • 天文觀測中一種可能的地震前兆
    雖然現在還不能斷定全球是否進入了新的地震活躍期,但本世紀地震頻次的確比20世紀高了一些。因此,推進地震預測研究和試驗顯得更為迫切,關鍵的問題是篩選出更多有效的地震前兆,研究捕捉地震前兆異常的良好方法和手段。
  • 地震知識科普
    【中國大陸地區最近20年7級或者7級以上地震:2001年11月14日青海西部崑崙山發生8.1級地震,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縣發生7.2級地震,2008年3月21日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發生7.3級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縣發生8級地震,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蘆山縣發生7級地震,2014年2月12日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發生7.3
  • 是否存在有助於預報的地震前兆?
    地震前兆是指與地震孕育、發生相關的有別於正常變化背景的異常變化,迄今已觀測到至少有數十種,大致可分為:(1)地殼形變(包括重力、GPS),(2)地震活動和地震波參數,(3)電磁和衛星遙感,(4)地下水位和化學成分,(5)地聲、地光,(6)動物習性。
  • 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原文標題:研究表明馬尼拉海溝若發生大地震恐引發海嘯波及中國華南沿海並可能重創恆春核電站馬尼拉海溝位於中國南海東部海域,是一條自北向南走向的海溝,馬尼拉海溝北起中國臺灣東南部海域,經中國南海東部海域,菲律賓呂宋島西部海域,直至菲律賓民都洛島西部海域。
  • 日本多地有不明惡臭,每月1次引「地震前兆」恐慌!官方怎麼說?
    從今年6月開始,神奈川縣內就以每月一次的頻率發生出現異味的事件,接到的通報已經超過了300件。最初是6月4日在三浦市和橫須賀市,之後在橫須賀市是7月、8月、9月、10月每月一次,橫濱市僅10月就已經發生了5次,涉及到多個地區。
  • 日本一城市反覆出現不明氣味 專家:或是大地震前兆
    8月25日,據媒體報導,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再次出現如「煤氣洩漏」一般的異味,這已經是近期出現的第三次類似事件,地震專家表示這或許是大地震來臨的前兆。報導稱,當地時間8月21日,橫須賀市的消防部門清晨接到超過40起報警電話,全都是反映出現了類似「煤氣洩漏」的異味。
  • 日本南海海溝地震預計30年內發生 沿海超4成地區向高地轉移
    人民網東京12月22日電 據《朝日新聞》報導,日本政府的地震調查委員會曾表示「南海海溝大地震」在今後30年內發生的概率高達70%~80%。《朝日新聞》調查顯示,其中特別擔心會出現海嘯災害的太平洋沿岸139個市町村中,超過4成共計62個市町村在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已經實施或正在計劃將公共設施轉移至較高的地方。據日本政府推測,如果日本南海海溝發生大地震,最高震級可達9.1級,這種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死者及失蹤者人數最高可達23萬1000人。
  • 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文/行走天涯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若說到世界上地震發生率最頻繁的國家,那麼日本肯定是首當其衝的。這也是因為日本國家處在地震帶上的原因,日本人至少每天會經歷十次以上的地震,但因為地震的幅度都不是很大,所以並沒有給日本人帶來很嚴重的傷害和影響。不過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的地勢板塊運動幅度越來越大,日本很可能會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地震。特別是有一項數據顯示,日本的海溝已經開始出現了50米範圍內的斷層移動。
  • 地震前兆?綿陽廢棄老井突然「發燒」到70度,專家答疑
    地震前兆?網友紛紛擔憂:怕不是地震前兆?10月14日10時50分左右,四川省地震局回應此事,稱已指派綿陽市防震減災部門前往現場核實,並安排專家奔赴現場踏勘核實情況。
  • 日本多地地震系大地震「前兆」?專家:沒有直接聯繫
    來源:海外網圖源:富士電視臺海外網2月14日電近日,日本北海道、福島縣等多地接連發生地震,甚至網絡上也有人聲稱目擊到大地震「前兆」等言論,一時間引發了民眾擔憂。對此,日本權威地震專家進行了解讀。第一個是北海道,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7點36分左右,就在僅僅1分鐘後的7點37分,福島縣海面也發生了地震。圖源:富士電視臺對此,日本專家認為這兩次地震並無關聯。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纐纈一起表示:「福島地震的震源深度為80km,所以造成了大範圍的震感」。他指出,一般來說,地震震源較淺時,震動的傳播範圍較小,相反,震源較深時,震動會傳播到更廣的範圍。
  • 日本發出預警,將發生兩場9級以上大地震,專家:想活命只能撤離
    根據日本官方的預測,位於千島群島以及日本北海道東側的千島海溝可能會發生9.3級大地震,位於太平洋沿岸的日本海溝附近將會發生9.1級地震。那麼,在地震來臨之前,日本的民眾應該怎麼做呢?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的一位專家表示,這麼大級別的地震和海嘯,用沿岸堤壩根本防禦不了,民眾想活命只能撤離。
  • 地震前兆?真相是……
    地震前兆?貴州省地震局也表示,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秀水鎮出現「怪聲」現象後,威寧縣防震減災局派出專家前往秀水鎮「怪聲」現場實地調查後,排除該現象與地震有關。專家提醒,近期周邊地區連續降雨,需要防範可能發生的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風險。聲音到底從何而來?@博物雜誌 分析,貴州「深山龍叫」可能來自一種名為——黃腳三趾鶉的鳥叫聲。
  • 日本又發生5.5級地震,已是本月第三次,9.3級大地震預言或成真?
    ,這已經是該地區一周內第三次接收到地震預警。這次地震雖然並未對日本產生海嘯威脅,但有相關消息稱,可能在接下來有比此次震級更強的六級地震發生。進入本月以來,日本已經接連發生了3次地震,等級均超過了5級。雖然這並不意味著日本接下來會發生預言中的9.3級大地震,但也著實不是什麼好消息。為何日本這麼多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