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氣橋熱光伏電池中的近完美光子利用

2020-12-14 中國光學工程學會

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的掃描電鏡圖

撰稿人 | Maikesiwei Yao

論文題目 | 氣橋熱光伏電池中的近完美光子利用

主要作者| Dejun Fan等

完成單位 | 美國密西根大學

論文概述

通過利用局部輻射熱量,熱光伏電池在熱能組網存儲、分布式熱電聯產、餘熱回收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為提高光電轉換效率,熱光伏電池需要實現寬光譜熱輻射源的有效利用。然而,大多數熱輻射只能輻射低能光子(即:紅外波長),不能直接激發光伏材料中的電子躍遷。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Dejun Fan等人在In0.53Ga0.47As薄膜電池中嵌入一層空氣層,將器件後端反射率提高到了99%,使得低能量光子被有效反射和再吸收,從而將熱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到了30%以上。相關研究成果以題目「Near-perfect photon utilization in an air-bridge thermophotovoltaic cell」於2020年9月21日發表在Nature

研究背景

與太陽能光伏電池類似,熱光伏電池的發電原理為來源於熱輻射的高能光子激發電池材料中的電子躍遷。然而,大部分熱輻射體溫度在1000K到2500K之間,在這個溫度範圍內,輻射光子攜帶的能量小於半導體帶隙寬度,無法激發光伏材料內的電子躍遷。這些帶外熱輻射光子,可以通過光譜控制策略(如金屬背反射器BSRs等)來回收至熱輻射源,通過二次熱輻射光子能量,再次被電池材料吸收。如何提升器件對這些熱輻射帶外光子的反射率,對熱光伏電池轉換效率的提升至關重要。

技術突破

對於兩種結構的熱光伏電池而言,對熱輻射產生的帶內光子的吸收相同,即:能量大於材料帶隙Eg的光子被光伏材料吸收;然而,對於能量小於Eg地帶外光子則有所不同。在傳統熱光伏電池中,帶外光子進入電池後,在電池材料-反射器界面上,一部分光子被反射回熱輻射源,餘下部分則透射進反射器而被損耗掉。在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中,光子進入到電池材料-空氣界面上,由於氣橋結構中反射界面的折射率差遠遠大於傳統的電池材料-反射器(銅)結構,使得更多的光子可以被無損耗的反射回熱輻射源中,提高了帶外光子的反射和利用效率。

圖1 (a)傳統熱光伏電池和(b)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光子利用示意圖。

如圖2(a)所示,傳統結構的銅表面反射器熱光伏電池的平均帶外光子反射率為95.3%,而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為98.5%,帶外光子的反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從圖2(b)可以看出,銅表面反射器光伏電池的平均帶內光子吸收率為63.6%,而氣橋結構並未明顯降低帶內光子的吸收效率,仍可以達到61.2%。由於熱輻射的能量多集中於帶外光子,因此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相比於銅表面發射器光伏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有效提升,達到32%(見圖3)。

圖2 銅表面反射器(Au BSR)熱光伏電池和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的(a)帶外光子(E<Eg)和(b)帶內光子(E≥Eg)吸收光譜。

圖3 1445K Sic全局照明和1473黑體照明下兩種結構的能量轉換效率圖。

觀點評述

熱光伏電池領域中,由於熱輻射中高能帶外光子並不能被有效利用,其能量轉換效率即使在2300K溫度寬光譜輻射下也低於30%。本文通過在電池結構中嵌入一層空氣層,將高能帶外光子的反射率從95.3%提升至了98.5%。這3%的提升最終使得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光電轉換效率超過了30%。

該研究表明,氣橋結構熱光伏電池的高帶外光子反射率使得具有更高禁帶寬度材料中的電子可以獲得躍遷,意味著可以開發利用更多的高帶寬低成本半導體材料(如矽等);同時,也降低了熱光伏電池對熱輻射源溫度的要求,有望進一步降低熱光伏電池的應用成本。

相關焦點

  • Feature Article|熱光伏電池效率的準確校準
    Steiner, and Eli Yablonovitch完成單位 |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可再生能源國家實驗室論文概述在熱光伏技術中,利用反光鏡可以增強光提取效率並反射低能量光子,被反射的光子可以重新加熱熱輻射器並產生能量大於半導體帶隙的光子,實現光子的再吸收和再利用,從而大幅度提高熱光伏電池的效率。
  • 朱林曉:操縱光子的「光之使者」,解鎖高效製冷與能源利用
    獲獎時年齡:32 歲 獲獎時職位:密西根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獲獎理由:他專注於研究製冷和熱光伏技術,不斷解鎖高效利用能源的障礙。在從事理論研究的過程中,朱林曉意識到生活中廣泛存在的熱輻射也是一種紅外光,進而開始嘗試將光子學理論和控制方法應用於熱輻射上,探索用納米光子器件控制熱輻射的可能性。 同時因為熱輻射也是一種能源,如果能更好地控制它,就意味著可以實現更高效的能源轉換、熱管理和信息處理。
  • 新型熱光伏電池轉換效率大幅提高
    據美國《大眾科學》網站8月1日(北京時間)報導,熱光伏系統(TPV)能將熱轉化為電,但其轉化效率一直比較低下。
  • 熱載體太陽電池理論效率可達66%!美國ORNL實驗室公布最新研究進展
    來自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聲稱,他們已經研發出一種可令傳播熱的聲波變慢的工藝,這種工藝有助於提高熱載體太陽能電池的效率。 與傳統太陽能電池相比,熱載體太陽能電池能更有效的將太陽光轉化為電能,可在光生載流子的能量轉化為熱能之前對其加以利用。
  • 厲害了:通過植物光合作用可提高光伏電池能源轉換率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光伏電池是未來清潔能源的一個選擇,但是能源轉換率低下是一直困擾我們的問題,那麼我們如何去解決呢?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團隊發現植物的光合作用中的奧秘也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Gabor和其他教授設計了一款新型的「量子熱發電光伏電池」,解決了能量轉換的問題,這款光電池可以控制太陽能電池中的能量流動。這個設計結合了熱發電機和光伏電池,可以吸收太陽輻射的光子,並將其轉換為電能。
  • Nature:用光子處理器提升人工智慧計算速度
    但是,數據量的快速增長給AI中使用的電子計算硬體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計算速度和功耗問題已成為人工智慧的主要瓶頸。Xu等人和Feldmann等人的兩篇論文報告了一種通過利用光的獨特屬性來加速AI處理的光子處理器。這些報告引發了光學計算的復興。隨著人工智慧的興起,傳統的電子計算方式逐漸達到其性能極限,遠遠落後於可處理數據的快速增長。
  • 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組成和發電原理介紹
    1、太陽能電池陣列即太陽能電池板這是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中的最核心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將太陽能光子轉化為電能,從而推動負載工作。太陽能電池分為單晶矽太電池、多晶矽太陽電池、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由於單晶矽電池比其他兩類堅固耐用、使用壽命長(一般可達20年)、光電轉換效率高等,致使它成為最常用的電池。2、太陽能充電控制器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整個系統的狀態,同時對蓄電池的過充電、過放電起到保護作用。在溫度特別低的地方,它還具有溫度補償功能。?
  • 無須熱功轉換的動力體系,僅存在光伏電池、燃料電池和溫差熱發電這...
    無須熱功轉換的動力體系,僅存在光伏電池、燃料電池和溫差熱發電這三種技術體系嗎
  • Nature | 綜述:可編程光子集成電路
    (2)可調耦合器和移相器如圖1所示,在可編程PICs中的關鍵模塊為可調諧耦合器和移相器,除了低插入損耗和低功耗的基本要求外,通常還需要具有較短的光程,以合成大型的自由頻譜區式(FSR)濾波器。在大多數可調耦合器和移相器中都使用電驅動加熱器來實現熱光調控,雖然這種調控方式簡單且便於加工製備,但其功耗較高、響應時間較長且容易出現熱串擾問題。
  • 太陽能光伏發電在新能源城軌軌道車輛上應用現狀研究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目前,軌道車輛主要以電力作為能量來源。我國超過80%的電能來自火力發電,同時「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特點,使得我國近50%煤炭用於發電。隨著社會的發展,對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多,石化燃料的過度開採造成能源危機的突出。
  • 光伏HIT電池突然「火」了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近兩日,在A股整體表現一般的情況下,光伏概念股整體大漲,不少A股光伏上市公司股價漲停,這次上漲業內估計是與光伏HIT電池概念有關。昨日,HIT電池概念股,迅速引發了光伏板塊亞瑪頓(疊加特斯拉)、愛康科技、康躍科技、金辰股份、中利集團、拓日新能、捷佳偉創、東方日升等近10隻股早盤漲停。
  • 乾貨|光熱+光伏聯合互補發電系統的可行性探索
    從技術角度來看,可配置高性價比儲熱系統的光熱與風電、光伏互補應用,能夠保障出力的平滑性,為電網提供穩定的電源輸出,優化風電和光伏的電能質量。從經濟角度來講,採用「光熱+」思路的多能互補系統能夠減少棄風棄光,提高風光資源的利用小時數。在可再生能源大規模部署必須配置儲能系統成為必然趨勢的背景下,採用光熱儲熱系統相比目前常規電池儲能價格要便宜的多,且運行效率更高,損耗更低。
  • 國產組件成為印尼光伏發電項目的核心?這波「援助」很中國!
    據觀察網消息,截止今年2月17日,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雲南院設計的印尼四個光伏項目全部順利併網投產,此次項目所有的光伏組件均採用我國國產的光伏組件。b據觀察網消息,截止今年2月17日,中國能建規劃設計集團雲南院設計的印尼四個光伏項目全部順利併網投產,這是印尼首批投產的光伏發電項目。和雲南院以往設計的海外發電項目多採用國外設備不同,此次項目所有的光伏組件均採用我國國產的光伏組件。光伏組件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的核心部分,也是太陽能發電系統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我國開發太陽能大多都是採用光伏發電技術。
  • Nature:世界最快光子AI加速器
    首先,數字架構中,數據的存儲和運算是分布式的,因而在計算過程中,會有大量的能源和算力消耗在數據的反覆讀取和存儲中,此限制被稱為馮諾曼依瓶頸。其次,由於電子微處理器中的寄生電容和互聯時延問題,電子系統存在著本質的帶寬限制,導致電子微處理器的主頻事實上在過去十年已沒有明顯提升,此限制也被稱為電子速率瓶頸。
  • 光伏電池切割技術革命 :無損雷射劃裂技術
    以光伏電池片切割為基礎的技術革新衍生出種類眾多的光伏組件新產品,例如半片組件、210電池三分片組件、疊瓦組件、板塊互聯組件、無縫焊接多主柵組件等等,雷射劃裂成為組件產品迭代升級的不可或缺的工藝環節。市場上常規雷射劃裂技術以雷射燒蝕配合機械掰片技術為主流:首先利用雷射在電池的背面加工出一條貫穿表面的切割道,再採用機械法將電池片沿著切割道掰開。
  • 韓國開發透明太陽能電池 利用不可見光
    據外媒報導,韓國科學家創新設計高功率透明太陽能電池,推動實現離網生活,構建可持續綠色未來。 這促使研究人員考慮「個性化能源」概念,發展現場發電,例如將太陽能電池納入窗戶、車輛、手機屏幕和其它日常用品。要做到這一點,太陽能電池板的方便性和透明度非常重要。科學家最近開發出「透明光伏」(TPV)裝置,即傳統太陽能電池的透明版本。與傳統深色、不透明太陽能電池(吸收可見光)不同,TPV可以利用紫外線中的「不可見」光。
  • 光伏電子學—智能太陽能電池發電的同時還可以互相通信
    到目前為止,太陽能電池主要被用作能源使用。但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如果將太陽能電池進行多方面的利用,就有可能從太陽能中獲得更多的東西。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教授Miro Zeman對此作了如下解釋:"通常情況下,太陽能電池接收光並輸送電能。這種光粒子稱為光子,帶電粒子為電子。光子和電子都是能量載體。但除此之外,兩者還可以是信息載體。
  • 光伏,能源革命,未來已來
    隆基股份,是一家已經上市多年的A股公司,是國內的光伏發電產業龍頭,且近一年的漲幅已經接近300%,就是如此一家的熱門公司,為何高瓴資本罕見的在二級市場追高買入了呢? 那麼到底什麼是光伏發電呢,讓我們來初窺門徑。光伏發電原理太陽光照在半導體p-n結上,形成新的空穴-電子對,在p-n結內建電場的作用下,空穴由n區流向p區,電子由p區流向n區,接通電路後就形成電流。
  • 日本科學家研發新型有機光伏電池,可提高1.5倍轉化效率
    日本廣島大學(Hiroshima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將各種聚合物和分子半導體混合在一起,作為光吸收劑,製造出了一種具有更高能效和發電能力的太陽能電池。這種太陽能電池被稱為有機光伏電池(OPV),是一種當光線照射到其光吸收器上時就會發電的設備。
  • 碳化矽在光伏發電逆變器上的應用案例
    它預測,到2024年,分布式光伏發電總容量將翻一番以上,超過500GW。這意味著分布式光伏發電將佔太陽能光伏總增長的近一半。 一個明顯的原因是太陽能非常容易直接利用,尤其是偏遠地區或離網區域。另一個明顯的原因是太陽能很多,根據計算,海平面上,每平方米每天可產生1kW電力,如果考慮諸如日/夜周期,入射角,季節性等因素,每天每平方米或可以產生6kWh電量。 太陽能發電利用光電效應將入射光轉化為電能。光子被半導體材料(例如摻雜的矽)吸收,它們的能量將電子激發出其分子或原子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