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以關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為中心
從以診斷治療為中心,到以關注全生命周期健康為中心
自網際網路技術不斷進步以來,遠程醫療逐漸網際網路化,網際網路醫療不斷取得新的進展。2012年以來,在新醫改的衝擊下,醫院與網際網路醫療公司合作,大力開展信息化工作,不斷優化看病流程,基於PC端開展在線預約、掛號、諮詢等服務。2015年以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移動智能設備使簡單的醫療服務如線上問診等成為可能,但整體仍是以診斷治療為中心。直至近一年來,網際網路醫療開始將目光投向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通過協調平臺與醫生團隊,將服務範圍從單純醫療延伸至全健康流程,提供慢病管理、院外護理、院外康復照護等,構建真正以居民健康為中心的服務閉環。
2012-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發展階段概述
網際網路醫療診前定義
以"診斷"為分界線,包括從信息收集到線上問診全流程
對於醫療而言,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從基本信息收集到患者主訴、既往史、個人史、家族史的詢問以及結合已有檢查做的鑑別診斷,醫生能夠憑藉以上信息給出一個基本診斷,後續的治療及疾病管理也會根據診斷進行。而診斷前的流程,也正是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長期以來最容易滿足用戶相應需求的部分,相比線下繁瑣而費時的流程,線上引導帶給了用戶更好的體驗。因而,本次報告將以"診斷"為分界線,區分診前、診後。網際網路醫療診前包含患者信息採集、醫療信息識別、預約分診掛號以及在線問診等幾大部分。
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前流程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定義
場景包含院內外,內容包含從治療到康復的全生命管理流程
從治療到康復的流程一直以來就是醫療的重點內容。每種疾病在經過治療後,預後、併發症、生存周期等都需要繼續了解和關注,治療帶給患者的利弊,也需要長久的隨訪。但一直以來,線下診後面臨諸多難題如:1)由於患者依從性差造成的複診難題;2)傳統模式下患者的長期隨訪和指導治療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中很難實現;3)患者因藥就醫、用藥指導等難題。網際網路技術賦能的醫療診後行業作為一個獨立賽道,可以協助線下傳統模式在院內的信息共享,院外的處方外延、複診管理及診後照護等方面不斷拓展創新,幫助解決應對線下診後管理日漸突出的現實問題。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必要性:醫護資源
中國醫護資源逐年攀升,但相比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
在政府大力推動下,我國醫療技術及醫護資源逐年攀升。據艾瑞推算,至2019年千人醫生數已達到2.4人,千人護士數已達到3.2人,雖然我國千人醫生數已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中國整體醫護資源相比其他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護士資源尤為緊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護士佔總人口約5‰,而目前我國護士僅佔總人口3‰左右。艾瑞認為,如果能在診後院內階段優化信息系統流程,並在診後院外階段通過網際網路醫療平臺增加醫患交流的機會,將會有效提升醫生護士的工作效率,並且網際網路賦能醫療診後也會促進醫聯體的建設,二者共同作用,將會使我國目前的醫護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015-2019年中國醫護資源情況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必要性:院內流轉
中國平均住院日不斷降低,仍需多途徑增加醫療效率
在我國醫護資源緊張的背景下,充分利用醫療資源,以最短時間、最佳質量、最少耗費,達到最優療效成為我國醫療事業發展的方向。2015年至2019年以來,我國平均住院日不斷下降,病床流轉率增加。但仍要看到相比發達國家,中國醫療效率仍顯不夠。根據艾瑞估算,美國在近20年來醫院總數減少約23%,病床數減少約39%,但平均住院日仍在不斷下,相比而言中國在近20年來醫院總數增加約86%,病床數增加約165%,因而目前美國醫療效率遠高於中國。艾瑞認為,通過網際網路醫療診後的介入,將可使部分患者在院外進行疾病管理,進一步降低平均住院日並可有效提高醫療效率。
2015-2019年中美兩國院內流轉情況對比
2015-2019年中美兩國醫療服務高需求人群對比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必要性:節省成本
線上相比線下節省醫療成本,推動社會健康高效發展
相比線下醫院的熙熙攘攘,線上醫療方式對患者就醫體驗有著較大的影響。線上診療的模式,尤其是在複診及診後階段,可有效降低患者就醫成本、照護成本、交通成本及時間成本。根據艾瑞測算,診後階段線上模式算上線上問診、醫藥及醫護到家的醫療服務成本,平均單人每次醫療成本僅395元。然而線下就醫的模式平均成本則高達每人每次1,080元。相比而言使用網際網路醫療診後方式,能夠節省更多醫療資源,提高全社會醫療效率,讓飽受疾病困擾、有著診後醫護需求的人群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和更舒心的就醫體驗,從而推動整個社會更加健康高效的發展。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投融資情況
投資數量及金額整體呈增加趨勢,行業受重視程度不斷增高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自從2015年以來,投資金額不斷增加。根據艾瑞估算,2020年前10個月投資額就已超過900.0億元,預計2020年整年度投資額將會突破千億元。從筆均融資的角度講,2015年筆均融資僅0.7億元,至2019年筆均融資就已高達1.5億元,2015至2019年筆均融資CAGR高達21.0%,說明投資人對於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加。隨著利好政策不斷出臺,以及2019年末開始的新冠疫情,使得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的方式進行的院外醫療護理、慢病管理等服務逐漸獲得市場認可。
2015-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投融資情況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需求端市場規模
行業需求不斷增加,2020年行業需求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
隨著我國醫療衛生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慢性病人群開始知曉並重視自身所得疾病,並因此使線上醫療診後需求不斷增加。根據艾瑞測算,診後醫療及護理的線上滲透率不斷提高,從2015年滲透率不足5%,至2019年已達到8.5%。預計2019年整個行業需求端規模已高達2,839.6億元,預計2020年行業需求端規模將突破3000億元。目前行業存在的痛點主要包括行業標準缺失、醫護缺乏服務動力以及患者要求不斷增高。其中行業標準的缺失會導致各企業既是"裁判員"又是"運動員",長遠來看並不利於行業發展。目前行業亟需能夠有實力、有G端資源的企業協助政府去制定賽道內的統一標準規範。
2015-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需求端市場規模分析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供給端市場規模
供給端增長快,預計2022年行業供給端將突破千億規模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及技術支撐平臺長期以來是網際網路醫療診後的重點內容,其包括診後慢病管理、醫藥服務、診後平臺搭建、診後平臺外包等。相較而言,網際網路診後照護服務起步較晚,2019年在整體網際網路醫療診後中所佔比例僅為5.4%,但隨著護理需求不斷增長及長護險等醫保政策加持,艾瑞預計在未來三年網際網路診後照護服務將快速增長,其所佔比例也會不斷擴大,預計2022年佔整體網際網路醫療診後比例將提高到17.8%。預計整個行業供給端於2022年將達到1,124.1億元。供給端的痛點包括同質化醫護服務的缺乏、盈利模式的缺乏以及醫護專家資源的缺乏等。
2015-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供給端市場規模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市場趨勢
市場長期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況,刺激供給端市場快速拓展
由於過去幾年整體醫療大環境仍較為保守,醫保支付、處方藥線上購買等尚不明確,再加之移動端診後管理技術有限,共同導致了盈利模式的長期不明晰,使得市場上供求方缺乏動力。根據艾瑞推算,2019年網際網路醫療診後市場供給端僅佔需求端規模的1/10左右。但是,隨著2020年多項政策的出臺及國家醫療大戰略方向的明晰,以及疫情對於網際網路醫療診後的推動,使得網際網路賦能醫療診後在便捷、高效、提高服務可及性以及優化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優勢愈加明顯,需求的井噴也將刺激並加速供給端市場快速拓展。根據艾瑞推算,至2022年網際網路醫療診後供給端規模將提升至需求端規模的1/4左右。
2015-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供給端與需求端規模比較
2015-2022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市場供給端規模佔需求端規模比例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技術趨勢
結合AI大數據制定標準化制度,輔助臨床及管理決策的施行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技術支撐在醫院端的應用基礎包括HIS、NIS、RIS、PACS等信息系統,依託於醫院管理系統、成像系統、院外網際網路醫療平臺,進行用戶醫療及護理信息的採集、儲存、處理、檢索、通信,進而降低醫療護理差錯的發生概率,在提升醫療護理能力的基礎上增加醫院及平臺的經濟效益。未來網際網路醫療診後技術將更多結合AI大數據,建立可以連接醫院、藥店、保險公司、體檢機構等全產業鏈的標準化應用平臺及數據接口,並以此為基礎更好地輔助臨床及管理決策的施行。
中國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融合趨勢
醫康與康養深度融合,新型模式助力長護險政策落地
2020年5月,國家醫保局推出《關於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決定進一步擴大長護險制度的試點範圍,而推進醫康與康養的深度融合正是符合規劃要求的方向之一。隨著中國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群眾對於醫療、康復、養老的需求日益增加,除患病、失能人群外,慢病、亞健康人群也亟需醫康養服務。艾瑞認為,網際網路賦能的醫療服務、護理服務、康養服務的醫康養結合平臺,未來將有很大概率在全國範圍內推動並實行,並助力中國醫療大健康整體政策的落地。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大綱
第一章總論
1.1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背景
1.2可行性研究結論
1.3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表
第二章項目背景與投資的必要性
2.1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提出的背景
2.2投資的必要性
第三章市場分析
3.1項目產品所屬行業分析
3.2產品的競爭力分析
3.3營銷策略
3.4市場分析結論
第四章建設條件與廠址選擇
4.1建設場址地理位置
4.2場址建設條件
4.3主要原輔材料供應
第五章工程技術方案
5.1項目組成
5.2生產技術方案
5.3設備方案
5.4工程方案
第六章總圖運輸與公用輔助工程
6.1總圖運輸
6.2場內外運輸
6.3公用輔助工程
第七章節能
7.1用能標準和節能規範
7.2能耗狀況和能耗指標分析
7.3節能措施
7.4節水措施
7.5節約土地
第八章環境保護
8.1環境保護執行標準
8.2環境和生態現狀
8.3主要汙染源及汙染物
8.4環境保護措施
8.5環境監測與環保機構
8.6公眾參與
8.7環境影響評價
第九章勞動安全衛生及消防
9.1勞動安全衛生
9.2消防安全
第十章組織機構與人力資源配置
10.1組織機構
10.2人力資源配置
10.3項目管理
第十一章項目管理及實施進度
11.1項目建設管理
11.2項目監理
11.3項目建設工期及進度安排
第十二章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2.1投資估算
12.2資金籌措
12.3投資使用計劃
12.4投資估算表
第十三章工程招標方案
13.1總則
13.2項目採用的招標程序
13.3招標內容
13.4招標基本情況表
關聯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申請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建議書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商業計劃書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資金申請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節能評估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行業市場研究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PPP可行性研究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PPP物有所值評價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PPP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報告
網際網路醫療診後行業項目資金籌措和融資平衡方案
第十四章財務評價
14.1財務評價依據及範圍
14.2基礎數據及參數選取
14.3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
14.4財務分析
14.5不確定性分析
14.6財務評價結論
第十五章項目風險分析
15.1風險因素的識別
15.2風險評估
15.3風險對策研究
第十六章結論與建議
16.1結論
16.2建議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