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分類以來,垃圾也今非昔比了,分不好就可能納入個人徵信系統。
所以,關心垃圾分類與個人徵信掛鈎這個事兒的人還不少。
關心的焦點各有不同。
9月4日,西安市城管局官網有人留言:「《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規定,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的個人不良行為信息,納入個人徵信系統。這裡所指的個人徵信系統,是指央行的徵信系統嗎?」
西安市城管局官網截圖
官方回複比較長,繞一大圈核心其實就一句話:此系統與央行的徵信不是同一系統。
這條回復,可能會讓很多人心安,但言猶未盡的回覆不由得又讓人生發出另一番疑惑:難道說個人徵信系統還有另一套?這套系統威力有多大?
emmm……依然不能乘坐高鐵、坐飛機,高消費還受限……?
百理君問過身邊人,沒有人能說明白。
01
就在網友留言詢問的同一天,外省一家媒體的報導中,專家分析認定「《西安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中提到的『個人徵信系統』應該屬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個人信用系統,與央行徵信體系不同」。
回頭看,西安市城管局後面的回覆,印證了專家此前「所言不虛」。
這裡要科普一下,何為社會信用體系?何為央行徵信體系?
把這兩個概念搞清楚,就豁然開朗了。
2014年6月,《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出臺,這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總藍圖、總綱領,提出要重點建設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誠信。
簡言之,由地方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或單位,一起構建起一個全國性的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其實包括了央行徵信體系在內。
這一點, 信用中國網站上體現得很直觀。
由國家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指導,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辦的信用中國網站,是政府褒揚誠信、懲戒失信的窗口。點開「個人信用」頻道,可以看見,除了央行徵信系統,也有信用服務機構等提供的多種個人信用系統。
信用中國網站「個人信用」頻道截圖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還編制了一套加減分數的行為清單,得分高得到獎勵,分數低就可能會被罰款,或者個人生活工作受到一定影響。目前,除蘇州、宿遷、威海、榮成等城市之外,湖北省也推出了考評打分系統。
信用中國(山東榮成)截圖
央行徵信體系更為人所熟知,是因為起步早,2006年正式上線,由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具體負責建設、運行和維護,記錄著個人借債還錢、合同履行、遵紀守法等信息,已發揮起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社會信用體系尚處於2014-2020年這一階段性建設期內。
02
垃圾分類個人不良記錄所對應的,是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看看國內其他城市的做法,你就能很明顯地發現:
1.將垃圾分類與個人徵信掛鈎,不是西安首創。
2.為推動垃圾分類,各地獎罰分明。在懲戒方面,除了常規的教育、罰款之外,不少城市也將不良信息納入了個人徵信系統。不過,表述略有不同。
先看最先開啟垃圾強制分類的上海。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第五十四條規定: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部門應當根據《上海市社會信用條例》相關規定,將單位和個人違反生活垃圾管理規定的信息歸集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並依法對失信主體採取懲戒措施: (一)不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且拒不改正,造成嚴重不良影響的;(二)阻礙執法部門履行職責,造成嚴重後果的;(三)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2018年4月1日施行的《浙江省城鎮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
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本辦法規定的行政處罰的,應當按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的規定,將行政處罰信息作為不良信息,記入有關個人、單位的信用檔案。
8月15日起,新修改的《杭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在加大行政處罰力度的同時,增加規定:
違反本條例規定受到行政處罰,依照《浙江省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應當作為不良信息的,依法記入有關個人、單位的信用檔案。
8月30日,《福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表決通過,未按規定分類投放生活垃圾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對單位處1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罰款,對個人處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單位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並造成嚴重不良影響和後果的,由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將其記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
對比以上幾個城市的不同表述,「本市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最為直白,這很明白地表明了與央行徵信系統的關係。
03
一套系統,各自表述。
這無形中導致了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的「鮮為人知」,也讓很多人一聽到納入徵信就當是央行徵信系統的錯覺和誤解。
但這不妨礙出於各種實際需求,無論老百姓還是管理者都熱衷於推動與個人徵信掛鈎。
從公開消息看,欠稅、刑事犯罪、行政處罰、行業禁入、民事判決執行,還有欠繳水、電、煤氣、通信、寬帶等公用事業費等行為,以及乘坐公交、地鐵、養犬、闖紅燈記錄等在源源不斷納入其中。
掛鈎的後果是,直接影響到個人交通出行、出國、就業、落戶等方方面面。
「個人信用」這個筐越來越大,新成員加入時不時上了頭條。
今年3月份,「跳槽太多會影響個人信用」的新聞,一度讓浙江的白領們近乎恐慌,直到浙江省人社廳出面安撫道:只有那些惡意頻繁跳槽,並以此向單位索要經濟補償的行為才會受到影響,正常跳槽沒有問題。
有評論指出,個人徵信系統任何一項信息的搜集,都有一個指向性,那就是要得出一個人是否遵守信用的結論。貸款不還,就是最明顯最標準的「失信」,而拖欠水費兩個月,則有可能是一場誤會。
關於個人徵信系統,需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讓那些真正缺乏信用的「老賴」,得到足夠的懲罰,僅僅限制坐高鐵之類,對他們沒有太大影響,有一些人甚至還過著奢靡的生活。另一方面,不能讓一些本來處境已經很艱難的人,受到個人徵信系統的誤傷。比如一個青年租房搬家造成的拖欠水費問題,或許影響到很多年後他貸款買房,而他很有可能對此一無所知。想證明自己的清白,會有很多手續等著他去跑。
假如個人徵信系統的設計,最終不但不能鼓勵社會誠信,還會誤傷底層人,那麼這就是人們最擔心的情況了。人們期待,在收集個人信息的時候,能有一個充滿善意、且精確「命中目標」的系統。
畢竟,人無完人,如果啥都稀裡糊塗往裡裝,遍地恐怕都是沒信用的人了。
04
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由各地負責,自然而然,陝西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叫「信用中國(陝西)」。
信用中國(陝西)首頁截圖
百理君在信用中國(陝西)網站上看到,「失信聯合懲戒」細分成了36項,分門別類進行公示。
信用中國(陝西)截圖
西安市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名為「信用中國(陝西西安)」。
信用中國(陝西西安)「信用公示」頻道部分截圖
媒體近期報導顯示,目前,西安市已有51個市級部門、783個縣級部門(區縣開發區所屬部門)接入信用平臺,具備了報送、接收、查詢和使用信用信息條件,全面實現了互聯互通。
如今,垃圾分類也搭上了「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這趟車。
據百理君觀察,在已啟動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中,還沒發現有哪家當地媒體披露有人因為垃圾分類而有了不良記錄。
這種「零記錄」狀態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日子,但不會太久。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西安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近期有過這樣的表示:「西安市以公共信用信息資源共享為基礎的、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將於2020年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徵信系統工作會伴隨著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進度而不斷完善」。
「2020年基本建成」,這意味著制度、硬體、技術一一到位、一應俱全,或許就將真正開始嘍。
不開玩笑地說,百理君從各種公開渠道搜集到西安市已明確與個人信用掛鈎的18種情形,恐怕就正式掛上鉤了。
1.禁菸場所吸菸
2.隨地吐痰、便溺,亂扔果皮、菸頭等廢棄物
3.亂倒垃圾、汙水、糞便,在露天場所焚燒樹葉垃圾等
4.亂塗亂畫,隨意張貼廣告散發傳單
5.違反規定銷售、燃放煙花爆竹
6.機動車隨意變道加塞、車不讓人
7.機動車違規停車
8.車窗拋撒物品
9.計程車甩客、欺客、拒載
10.機動車走人行道,違規載人、載物等
11.行人亂穿馬路,跨越道路隔離,攔車乞討,散發廣告等
12.室內裝修、使用樂器幹擾鄰居生活
13.攜犬出戶未用牽引帶,未及時清理犬只糞便
14.在文物古蹟刻畫、塗畫、張貼
15.共享單車亂停亂放
16.地鐵乘客故意逃票情節嚴重的
17.家政服務從業人員
18.拒不履行生活垃圾分類義務
來源:八百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