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緊缺專題之四」8英寸產能觸及天花板,訂單出現向12英寸遷徙

2020-11-28 愛集微APP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8英寸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俗話說,客戶是上帝。以前,我們下遊的終端廠商是我們晶片設計公司的上帝,現在倒過來我們成了我們下遊客戶的上帝。而實際上,晶片製造廠才是上帝。」

在談及近期的晶圓廠8英寸產能告急的問題時,一位晶片廠商負責人在朋友圈如是寫道。

隨著晶圓代工產業的不斷向前發展,12英寸已經逐漸成為了主流尺寸,因為其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和更低的單位耗材。因此,全球範圍內幾乎不再有新的8英寸純晶圓代工廠出現。2018年年底,臺積電曾宣布在南科六廠旁新建一座8英寸廠,但這也是臺積電近17年以來唯一一座新建的8英寸廠。

因:舊患添新愁

8英寸廠「斷後」,這導致一些成熟工藝節點的產能被固定。而隨著市場整體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一些不確定性因素出現,8英寸產能缺貨已經成為了常態。

一位曾在臺積電、中芯國際擔任過高管的業內人士告訴集微網,8英寸產能緊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很多半導體設備廠已經不再生產8英寸設備,市面上8英寸設備總數量不會再有大的變化,晶圓廠通常是去找DRAM廠買8英寸舊設備,因為DRAM廠的舊設備不會再有其它大用處。

該業內人士還指出晶圓廠也不願意去購買二手設備來擴產,因為這將增加折舊的負擔,成本上升導致競爭力受損。

「全球所有的8英寸廠幾乎都已經折舊完了,成本非常低。雖然12英寸有更高的生產效率,折舊完以後會有更低的生產成本,但廠商往往不願意負擔折舊費用,因此一直停留在8英寸廠生產。」業內人士說,「設備不夠,晶圓廠不願意增加折舊,『釘子戶』業務較多,這些都是8英寸產能不足的『舊患』。

今年以來,8英寸產能的舊患又添新愁。前述業內人士表示,新冠疫情催生了大量的新需求,例如線上辦公、線上教學等應用導致筆記本、iPad等終端需求爆發

一位國內手機廠商高管表示,華為事件也對8英寸產能形成了擠壓效應,9月15日以前,晶圓廠為了給華為趕工囤貨,不得不將其他廠商的產品延後生產。而在9月15日之後,其他廠商突然湧入,並大肆下單囤貨,希望在明年搶奪華為可能丟失的市場份額。

另外,國務院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而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為30%左右。芯海科技副總裁萬巍在接受集微網採訪時指出,國家戰略要求國產化比率提升,國內晶圓廠因此不斷迎來轉單效應,尤其是8英寸產能被進一步擠壓。

果:漲價,也沒用

在萬巍看來,這波8英寸產能不足將延續到明年上半年結束,該觀點與中芯國際聯合CEO趙海軍不謀而合。此前,趙海軍在中芯國際Q3財報會議上指出,從產業的格局和客戶的需求來看,預計一直到明年上半年,整個行業的成熟工藝產能將持續緊張。

一位臺灣資深分析師也同樣認為,明年上半年全球8英寸產能緊缺的問題不會好轉。對於下遊的晶片廠商而言,能從晶圓廠拿到多少產能將直接影響公司業績。

萬巍透露,8英寸產能不足目前對於芯海科技的影響不是很大,由於芯海科技跟供應鏈長期保持戰略合作關係,所以目前產品缺貨的情況並不嚴重。而對比之下,一些國內MCU友商拿不到代工產能,國外IDM廠又有罷工的情況出現,芯海科技反而在這波8英寸產能中迎來了市場機遇。

不過,萬巍還指出,即使與晶圓廠聯繫緊密,對於一些臨時性的需求增長,芯海科技也不得不延長產品的交付時間。而對於長期穩定的需求,是可以保證的。

產能不足帶來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漲價。近日臺媒報導指出,原先聯電的8英寸晶圓代工價格原較臺積電便宜2成,但由於近期價格漲幅較大,已將急單訂單價格調漲3成以上,導致平均代工價格直追臺積電。中芯國際也曾在Q3財報會議上透露,8英寸晶圓價格已有所上調。

以往,漲價是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但這次即使漲價也拿不到產能。」一位模擬晶片廠商負責人無奈的說。

該負責人表示,公司尚處於快速成長期,8英寸產能緊缺對公司造成了巨大衝擊,大量資金投入到晶圓廠卻遲遲未能排單生產,公司的日常運營已經出現困難,不僅新品發布時間將推遲,融資進度也有可能受到影響。

8英寸產能不足儼然已經成為常態,前述臺灣資深分析師強調:「這廣泛地限制了全球晶片設計公司的成長,尤其是初創企業。因此,產業鏈各環節應該尋求轉變。」

解:預判,通用,遷移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8英寸產能不足的現狀短期無法解決,只能設法儘量降低自身影響,例如將精力放在研發上,以迎接未來更大的市場機遇。

而長遠來看,為了避免8英寸產能不足的常態不斷對公司運營產生影響,航順晶片創始人劉吉平認為,晶片廠商未來要更加大膽去預測市場變化,排好生產需求,跟供應鏈建立更良好的合作關係,以提升產能供應。

萬巍表示,消費者業務目前仍是電子行業的最大市場,但消費者業務熱點變化發展太快,每年都有不同的熱點。因此,對市場變化做出預判是一方面,另外也要推出通用化更好的產品。以MCU為例,其應用場景十分廣泛,如果能提升產品的通用化,當某一款晶片缺貨時,便可以通過內部調劑,及時用另一款晶片的產能來填補空缺。芯海的32位通用MCU就屬於這種情況,因備貨充足,用戶群很廣,目前可以保證供貨。

產品越通用,客戶越多,公司的風險也就越小。」萬巍如是說。

由於8英寸產能已經很難擴充,晶片廠商要從根本上解決產能問題,只能將8英寸代工訂單遷移至12英寸生產。萬巍強調,這是眼下最可行的選擇,且已經有公司付諸行動了。

根據集微網此前報導,神盾財務長張家麒表示,公司早前就已有籌備轉移至 12 英寸,為確保供貨順利,明年大部分主流產品都採用12英寸廠的65 nm工藝生產,明年公司運營將重返增長。

前述臺積電、中芯國際前高管指出,作為8英寸代工的「釘子戶」,此前主要是考慮到遷移帶來的短期成本問題,但眼下一些廠商漲價也無法解決產能問題,在多方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遷移至12英寸生產將必然發生。短期帶來的成本增加,將很快被長期的利潤填補。

「8英寸業務轉移至12英寸生產並不難,只是需要花時間、人力、物力去驗證,而往往一些客戶不願意接受這種轉換帶來的風險。但從技術角度來看,絕大多數產品都能做到。」該業內人士如是說。

(校對/範蓉)

相關焦點

  •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
    【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8英寸產能緊缺這道「無解題」
    史無前例的賣方市場情境下,8英寸產能有多緊俏? 產能緊缺從晶圓代工傳導至封測、設計、晶圓、再到模組供應商、下遊終端廠商等,捎帶著6英寸和12英寸晶圓,一路缺貨到明年。 不久前,市場傳出臺灣地區IC設計龍頭聯發科決定購買設備出租給力積電使用的罕事。
  • 12英寸晶圓產能開始緊缺?
    在國外大廠停產8英寸設備多年之際,如今又不得不「再起爐灶」。 面對8英寸產能緊缺、恐慌情緒亦在全產業鏈傳導的當下,儘管擴充或新建產能並不是立竿見影,亦難解燃眉之急,但在二手設備已遍地難尋的情形下,國外設備廠商紛紛順勢再拾「老手藝」。 主攻核心設備? 在半導體設備市場中,晶圓製造設備可謂是重中之重。
  • 8英寸代工產能緊缺的壓力已經向全行業傳導
    打開APP 8英寸代工產能緊缺的壓力已經向全行業傳導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4 14:55:43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12英寸逐漸成為主流尺寸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12英寸逐漸成為主流尺寸 Oliver 發表於 2020-11-26 15:59:45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
  • 8英寸產能的舊患又添新愁
    8英寸產能的舊患又添新愁 半導體投資聯盟 發表於 2020-12-04 11:08:25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
    其中高端晶片缺貨最為明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擴產受限受到了更大的關注。而事實上,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自2019年下半年起便一片難求。5G熱潮的帶動下,電源管理晶片受益於智慧型手機與基站需求成倍增長,導致有限的產能供不應求,雖然部分產品有機會從8英寸逐步轉往12英寸廠生產,但短期內依然難以紓解8英寸晶圓需求緊缺的情況。華潤微(688396.SH)運營模式以IDM為主,同時也擁有晶圓代工模式。
  • 8英寸晶圓產能告急蔓延
    本報記者 陳佳嵐 廣州報導近日,8英寸晶圓產能持續緊張受到關注,由晶圓緊缺引發的連鎖反應也開始逐步蔓延。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紛紛傳來漲價消息。其中高端晶片缺貨最為明顯,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擴產受限受到了更大的關注。而事實上,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自2019年下半年起即一片難求。
  •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8英寸晶圓產能為何緊缺? Atkinson 發表於 2021-01-01 09:46:00 近來,隨著5G的大力推廣,5G智慧型手機的滲透率提升,使得其中許多元件需求大幅提升。
  •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企業該如何自救?
    打開APP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企業該如何自救? JZ 發表於 2020-11-16 15:37:00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
  •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連鎖反應
    8英寸晶圓產能緊張的連鎖反應 周玲 崔珠珠 發表於 2020-12-09 18:00:03 近日,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張而傳導的晶片漲價波及面越來越大,
  • 12英寸晶圓代工市場產能緊張程度加重?
    有分析稱,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問題將持續至明年年中。而昨日臺灣晶圓代工大廠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全球晶圓代工產能不足將持續到2022年之後,目前已經有客戶出現了恐慌的情緒。 晶圓產能緊缺將持續至2022年?
  • 中芯的8英寸晶圓產能是世界最高的而臺積電的12英寸產能是最高的
    眾所周知,臺積電是世界上最強的晶片代工廠,贏得了世界晶片代工廠訂單的55%+。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晶片企業,目前製造技術5nm。由於主要工藝不同,臺積電目前是世界上12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12英寸晶圓產能的40%,因為12英寸晶圓主要用於生產工藝低於28nn的晶片。中芯目前是世界上8英寸晶圓產能最高的製造商,約佔全球8英寸晶圓產能的20-30%。
  • 【產能緊缺專題之六】TWS耳機晶片缺貨嚴重,情況或持續到明年Q2
    【編者按】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為此,集微網特推出8英寸晶圓代工的「多米諾骨牌」系列專題報導,邀請業界知名專家、分析師和企業代表,對此進行全方位的解讀與報導。
  • 【頭條】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的錯?
    【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的錯?2.小米首發驍龍875穩了?【芯調查】「產能緊缺專題」之二 MOSFET缺貨/漲價 全是8英寸產能的錯?【編者按】 8英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和漲價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正在向全行業傳導:設計廠商等不到產能或面臨客戶流失風險,該如何自救?上遊的產能緊缺和漲價對下遊的代理、模組、終端廠商影響幾何?
  • 8英寸晶圓緊缺 扼制著快充晶片需求生產
    自今年下半年以來,因8英寸晶圓產能緊缺,MOSFET、驅動IC、電源管理IC等漲價、缺貨的消息甚囂塵上。 「在訂單暴增的情況下,即使能交貨,成品交期也必然有一定的滯後。」上述人士補充道。 在此影響之下,iPhone 12系列此前也一度出現下架,即使後期重新上架,其發貨時間也延長近一個月之久,也側面佐證了快充晶片缺貨的傳聞。 談及快充晶片缺貨狀況何時能出現轉機,業內人士坦言:「明年上半年,晶片缺貨情況都難以緩解。」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8英寸晶圓: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8英寸晶圓需求大:持續十年緊缺 還將再持續十年?
    這也是今年半導體行業產能缺口嚴峻的一個縮影,雖然臺積電、聯電、中芯國際等晶圓代工廠連年擴產,但是8英寸產能增加不足,趕不上需求的增長,晶圓也出現價格上漲現象。事實上,緊缺也不僅僅在晶圓代工的環節,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封測也出現了產能吃緊的狀況。集邦諮詢表示,半導體代工產能的吃緊預估將至少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 中環股份:公司目前8英寸產能50萬片/月 12英寸產能7萬片/月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10日訊,有投資者向中環股份(002129)提問, 您好!請問 1、貴公司旗下「中環領先半導體」目前的產能情況如何?2、「中環領先半導體」的產品在價格上是否已收益於近期晶元漲價潮?3、今年和明年的產能是否能夠快速擴張,以及預計國內市場的市佔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