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杞縣:潘青霞的「莓」好新生活

2021-01-08 央廣網

央廣網開封1月6日消息(記者 王勇生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一抹紅豔青壟上,滿面桃花笑春風。」1月5日,寒風襲人,走進河南省開封市杞縣五裡河鎮潘屯村「杞縣巧媳婦基地」的「青青果園」大棚裡,只見一壟壟秧苗油綠茂盛,陣陣香味撲鼻而來,放眼望去,一顆顆草莓鮮紅欲滴。

「先生,您這提草莓是五斤三兩,按五斤算吧,現在價格是30元1斤,150元,請您提好。」果園負責人潘青霞一邊給慕名而來的縣城居民張先生秤著草莓,一邊講述著她種植的草莓優點所在。

「我種植的這個品種叫『寧玉』,果子大,產量高,有『章姬』品種草莓的基因,花大粉多,無畸形,果色鮮紅,肉質爽口,香甜濃厚。這幾天,來大棚裡採摘草莓的顧客絡繹不絕,還有蛋糕店、超市,打電話找我訂購,天天忙得連飯都沒正點吃過。」

「前幾天我愛人和孩子來採摘過一次,味道非常好,關鍵是這兒的草莓採用地下深井水灌溉,充足的陽光照射使其自然成熟,無膨大劑、無增甜劑、無催熟劑,不使用化肥農藥,有機種植,蜜蜂授粉,市面上是很難買到的。」縣城居民張先生讚不絕口。

生於80年代的潘青霞,父親是位特色果蔬產業種植能手,2003年種植了3畝地的櫻桃,結出的果實又圓又大,酸甜爽口,很受當地群眾喜愛,年年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11年父親年邁,潘青霞接替父親管理櫻桃園,當年她又流轉土地2畝到省農科院引進新品種櫻桃種植,她種植的櫻桃成為遠近聞名的「開春第一果」,她本人也有了「櫻桃仙子」之美稱。

種植櫻桃只能每年五六月份有一季的收入,秋冬只有種植傳統的農作物,不甘清閒的潘青霞目光盯上了鄰村「曹崗生態園」區內種植的10多棚草莓上。

草莓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水果,收益高。2019年,為了學到種植草莓的技術,櫻桃採摘完後,潘青霞到曹崗生態園去務工,學習草莓種植技術,草莓生長對溫度比較敏感,而且不同生長期對溫度的要求各不相同,她只能學習到表面管理知識。

2020年8月,杞縣婦聯主席魯俊鳳知道潘青霞的想法後,就多方諮詢,推薦潘青霞參加了由河南省農業農村廳舉辦的高素質農民培訓班,才學習到草莓種植的深層管理技術。

9月份,在五裡河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潘青霞流轉土地建大棚正式發展草莓種植,杞縣婦聯幫她請來省農科院專家悉心指導,從此後在大棚內天天都是潘青霞忙碌的身影,整地、栽苗、鋪膜、澆水……每一步她都精心管理,從不懈怠。

「草莓栽上了,穩苗期是很『嬌貴』的,澆水是第一步,有講究,早晚各一次,中午溫度高,不適宜澆,否則根系容易壞,所以說最難的是澆水。」潘青霞發現村頭地下水鹼含量偏高,容易把幼苗的根燒壞,她就從村裡接來深井水澆灌。

大棚栽培的草莓在冬季開花,學到了理論知識,掌握了種植技術,潘青霞又花1500元購買了蜜蜂放在大棚中,養蜂傳授花粉,這樣傳播的花粉會均勻,授粉效果好,草莓產量高。

2021年元旦前,潘青霞種植的草莓一上市就引來了眾多的採摘客人和喜歡攝影的友人,一時間抖音、微信朋友圈全是草莓成熟的宣傳。「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是看到滿棚草莓豐收,渾身就充滿了幹勁。」 潘青霞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潘青霞算了一筆帳,結合周圍種植戶的經驗,草莓有四五個月的掛果期,她的一畝大棚可產草莓2000斤以上,保守說今年發展的三座大棚可收入近20萬元。

夏有櫻桃,冬有「莓」,這一年下來潘青霞就有事做了。守住家、留住媽、看住娃、樂開花,是她對生活最滿意的追求,有父母,有孩子在身邊,有家庭和草莓果蔬事業,就是潘青霞理想的「莓」好新生活。

小草莓蘊含大財富,談及未來的打算,潘青霞躊躇滿志:「現在我帶動了3名群眾就業致富,今年打算擴大種植規模50畝,再建草莓製品加工車間,延伸產業鏈條,增加更多附加值,努力挖掘小草莓蘊含的大財富,帶動更多的村民吃上『草莓飯』,過上好日子。」

相關焦點

  • 河南杞縣:電足了,群眾的致富門路越走越寬了
    10月14日,河南杞縣宗店鄉陳河村貧困戶陳傳愛推上電閘刀,飼料機輕快地「叫」起來,「吐」出飼料。 像陳傳愛一樣,陳河村的陳傳泵、王冬霞、李運良等貧困戶也通過養殖等產業,摘掉了「窮帽子」。 用他們的話說,電足了,他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了。
  • 河南杞縣:網絡聯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加速度」
    5月7日下午,在河南省杞縣大同中學「晨基金」助學金發放活動上,七年級學生李世娜從杞縣網絡聯盟盟友「河南杞縣新聯會」創辦人孟照陽手中接過第四筆助學金1000元,感動得熱淚盈眶。 李世那,15歲,杞縣裴村店鄉魯莊村人,出生時母親因難產去世,三個月後父親因癌症去世,姑姑就收養了她。
  • 河南杞縣:仝朝光的扶貧情懷
    「仝隊長好啊,趕緊進屋坐喝點茶。」原來仝隊長專門來告知他李發兵養羊的產業獎補金批下來了,專門來告知他一下。 貧困戶李發兵家裡五口人,養育三個孩子,本人還有殘疾,家庭生活十分困難。 杞縣竹林鄉梁寨村駐村工作隊是開封市稅務局下派的,三年來,駐村工作隊長仝朝光在完成好村脫貧攻堅小組安排的各項工作任務的同時,積極溝通聯繫和多方協調,給村裡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帶來很大的幫助,目前已經實現村道路大街小巷入戶路、路燈和監控全覆蓋。
  • 河南杞縣安氏來源考字輩排行
    安息國的安姓自入主中原後分居於河南洛陽,甘肅民勤和武威,湖南漵浦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肅,湖南二省繁衍迅速,後安姓發展史上三大郡望皆出此二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北方戰亂頻繁,烽煙四起,中原氏族大舉南遷,安姓也不外其列。由於湖南所處地理位置屬較安全地帶,故南遷安姓多居此,多出甘肅支脈。
  • 河南杞縣:電商產業帶動農產品走四方
    走進河南杞縣電子商務產業園智能化物流分揀中心,一條條飛速運轉的傳輸帶上,「躺」著一個個快遞包裹,攝像頭會自動掃描包裹上的二維碼,精準識別快遞信息,由「擺輪」將包裹自動送入指定格口,滑入儲件袋內,最後裝車。
  • 身邊的公益:天星教育捐贈愛心圖書走進河南開封杞縣一高
    為豐富學生們的課外閱讀,增長見識,開拓視野,2020年9月11日,由總經辦吳濤老師代表河南天星教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走進開封杞縣一高,開展了「愛心書屋」捐贈活動,為學校「愛心書屋」建設捐款一萬元,捐贈圖書670冊(套)。
  • 河南杞縣:育良種 提質量 創品牌 內延外拓增活力
    12月6日,領航河南杞縣20多年糧食育種生產行業發展的杞縣裴村店鄉農民許國志飽含深情地說。 國無農不穩,農以種為先,育良種、提質量、創品牌,不斷培育高產、優質、廣適的新品種是種業的發展基礎。好的品種、好的技術推廣需要有文化的年輕人去做,更好的去完成夢想,現在他把良種選育、生產推廣的「接力棒」傳給了兒子許遠超。
  • 河南杞縣:「傻子·尚」牌蘋果裝進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9月14日,河南杞縣沙沃鄉尚莊村致富帶頭人、杞縣誠乘農業種植合作社負責人尚文棒從快遞員手中接過快遞,打開後看到檢測報告,興奮地奔向果園。「尚文棒種植的『傻子·尚』蘋果通過檢測合格後,其產品會進入廣州為樞紐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流通服務體系,無論供應港澳市場或者內地市場,均統一按照供港澳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進行供應銷售。」
  • 河南杞縣:雙節期間「惠民大餐」道道開胃助脫貧
    時代報告訊(司利強 葉中琳 劉啟暘 陰行) 科技扶貧、消費扶貧、文化扶貧、給貧困家庭送溫暖等等一系列活動,在這個滿城盡掛「中國紅」的雙節期間,營造了和諧、快樂、溫馨的節日氛圍,展現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杞縣幹群以豐富的扶貧內容和創新的工作形式為著力點,精心策劃,為杞縣的貧困群眾送上了一道道味美可口、喜聞樂見、豐富多彩
  • 河南杞縣:魚戲荷葉知「蓮」意 特色產業布新局
    核心提示:7月19日,河南杞縣沙沃鄉沙南村黨支部書記李紀鋒興高採烈地講述著,利用荒廢坑塘「蓮魚共養」「蓮鰍共養」等立體循環種養模式,發展新特色經濟帶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成功經驗。
  • 河南杞縣:「美麗焦田寨」貧困戶的「幸福密碼」
    「劉大哥講話理太偏,誰說女子享清閒,男子打仗在邊關,女子紡織在家園,白天去種地,夜晚來紡棉,不分晝夜辛勤把活幹……」9月27日,在河南省杞縣西寨鄉焦田寨村文化廣場上,坐在輪椅上的78歲老人畢淑霞,用極富豫東地區的鄉土氣息
  • 河南杞縣杜振遠:扶貧續軍魂 圓了「鄉愁」夢
    7月28日,見到河南杞縣柿園鄉「鄉賢」、萬寨村黨支部書記村振遠,他精神抖擻、英姿颯爽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柿園鄉黨委書記田宏新說:「在2018年村兩委換屆選舉的時候杜振遠面對種種疑問鄭重向村民承諾『三不要』打消了村民的疑慮,並高票當選村黨支部書記,杜振遠時刻想著自己肩上的責任,想著為村民做點事情,帶領村民發家致富,帶領貧困戶精準扶貧,以回報家鄉養育之恩。」
  • 河南杞縣農業用電個人承包後收費1塊多1度 原因為何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河南杞縣農業用電個人承包後收費1塊多1度 原因為何? 來源:中國之聲河南杞縣農業用電經個人承包後收費一塊多一度,超國家標準數倍據中國之聲報導。河南省開封市杞縣是著名的農業大縣,大蒜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60萬畝左右,年產量能佔到全國的10%以上。但是高產量的背後也依然存在著一些令當地農戶困擾的問題。近日,有當地的農戶向中國之聲反映,杞縣多個鄉鎮農業灌溉用電電費收繳混亂。
  • 杞縣將新增兩處高速出入口
    據文件顯示,河南將會規劃、改造多條高速公路。 其中,據文件顯示杞縣將新增兩處高速出入口,文件截圖如下: 另一處高速出入口在S218省道杞縣段與商登高事交叉處,預計位置在沙沃鄉境內,如下圖所示:
  • 杞縣「全國大蒜第一縣」的十年嬗變
    這裡便是享譽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河南杞縣。    杞縣屬豫東平原的組成部分,位於黃河沿岸,是黃河故道青沙土帶,土壤肥沃,土質疏鬆,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強,適宜無公害農產品特別是大蒜的生長。    杞縣大蒜以其個大、色白、皮厚、不散頭、耐貯、特有香辣風味、營養豐富等獨有的品質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其獨特的風味和極佳的品質享譽國內外。
  • 杞縣裴村店鄉許國志許遠超父子兩代人 痴心育良種造福千萬家
    12月6日,曾連續三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種糧售糧大戶」榮譽稱號,多次受到農業部、省政府表彰,領航杞縣20多年糧食育種生產行業發展的杞縣裴村店鄉農民許國志飽含深情地說。  好的品種、好的技術推廣需要有文化的年輕人去做,更好地去完成夢想,現在他把良種選育、生產推廣的「接力棒」傳給了兒子許遠超。
  • 遇見「莓」好 第二屆宿豫區草莓文化節今日舉行
    (錢進 沈晶晶)附:節後「莓」園推廣1.「莓園新景」小記者採風。活動時間:1月1日上午9點至11點活動地點:開幕式現場活動內容:由新莊鎮政府邀請鎮域內中小學生50名,以「莓園新景「為題進行拍圖、畫畫、寫作文,並將作品公開展示。2.
  • 河南杞縣「三不要」書記杜振遠:扶貧續軍魂 圓了「鄉愁」夢
    7月28日,見到河南杞縣柿園鄉「鄉賢」、萬寨村黨支部書記村振遠,他精神抖擻、英姿颯爽是給人的第一印象。「我之所以放棄鄭州六個公司返鄉創業,是我看到生我養我的萬寨村5000多名父老鄉親還不富裕,還有部分鄉親處在貧困線上。」談話間,一段催人奮進、熱情豪邁的手機鈴聲「軍號」響起,軍魂,早已植根於他的骨子裡!
  • 給果品「服中藥」,杞縣蘋果進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
    給果品「服中藥」,杞縣蘋果進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市場信息網   2020-09-21 06:20:58   來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   評論:   「崔娜,崔娜,你看咱家的『傻子·尚』牌蘋果,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平臺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指標體系檢測,各項指標均優於檢測標準。」
  • 電商產業興,杞縣農產品觸網走四方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通訊員 司利強 葉中琳 陰行12月7日,走進杞縣電子商務產業園智能化物流分揀中心,在一條條飛速運轉的傳輸帶上,「躺」著一個個快遞包裹,攝像頭自動掃描包裹上的二維碼,精準識別快遞信息,由「擺輪」將包裹自動送入指定格口,滑入儲件袋內,然後裝車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