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驚——韓國提議漢字進教科書
最近,韓國關於漢字的使用掀起熱議。
原來,韓國有10名國會議員發起「中小學教育法修正案」,
要求在學生教科書中使用韓文,但是為了更加清晰表達意思,提議在教科書中使用漢字。
也就是在教科書裡使用兩種文字:韓文和漢字。
這個提議一出,韓國國內立即掀起巨大熱議。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韓國國內對此建議抱有很大的反對意見。
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
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不就是一直使用漢字而來嗎?
而使用漢字的提議傳到了日本,日本網友紛紛表示,讀懂了漢字,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2.悲——韓國的去漢字化過程
要知道,韓國曾經也是使用漢字的,他的去漢字化也可以看出中國在世界上地位的沉浮。
中國在近代之前,尤其是在唐代前後,一度是世界上越級強國,是世界的文明中心,不要說韓國、日本了,就是連美國、英國都比不過。
那時許多國家來中國進行文化交流,尤其是中國周邊這些國家,像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家,彼此交流頻繁。韓國原本也有自己的語言,他們十分仰慕中國的文化,漢字也順理成章流傳到了他們國家,成為了他們的主要語言之一,甚至韓國的歷史、法律等都是用漢字來書寫。
但是韓文是表音文字,就像英文一樣,而漢字是表意文字,兩者之間轉換就非常麻煩。
到了15世紀,朝鮮世宗大王與其子文宗大王就創造了韓國人特有文字——《訓民正音》。
在當時的上流社會,他們認為韓國自創的訓民正音是二流文字,說出去怕中國笑話,因此一般只是平民使用。
隨著歷史的變遷、中國的衰弱,尤其是近代戰爭頻頻退敗,八國聯軍瓜分中國,日本侵略中國,韓國也認識到了中國的勢頭開始走下坡路,他們認為中國靠不住了。
這種思想遷移到了思想文化上,特別是對待漢字上明顯出現了變化,不再專門使用漢字了,而是將原有韓文與漢字結合起來使用。
二戰後,韓國認為美國的是先進的、文明的,韓國知識分子也開始宣揚去漢字化,甚至到了1945年,美國臨時要求韓國中小學教科書不能使用漢字,要使用純韓文。
1948年,韓國製憲會議制定韓文專用的法律。
樸正熙上臺,更是官方要求韓國全國全部去漢字化,全面取消漢字。
韓國內許多人認為韓國要向西方學習,加入美國主導的西方世界。
3.煩——去漢字化問題重重
韓國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幾千年,說脫就能脫嗎?沒有那麼簡單。
而且從技術上來說,韓文是表意文字,相當於拼音一樣。比如我們的拼音,有很多時候同一個拼音表示出了很多文字。也就是韓文同一個寫法可以表示不同意思。如果用在名字上,就容易發生混亂。因此在身份證上不得不再用漢字標註出來,以防混淆。
同時,韓國詞彙分為漢字詞、固有詞,漢字詞佔七成以上,這些年輕人很難理解,中國人可以輕易看懂韓國的古籍書,但是韓國年輕人可看不懂。
同時作為韓國的鄰居,中韓貿易往來十分頻繁,彼此進口出口量大,成為合作夥伴,並且韓國超過5萬人在中國留學,漢字的使用更加頻繁。
甚至不少韓國明星進軍中國娛樂圈,大量韓國遊客前往中國旅遊。
漢字在韓國的影響與日俱增,或許恢復使用漢字成為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