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巨頭海外工廠罷工,國內晶圓廠產能已持續緊張!半導體……

2020-12-24 狼哥論市

據海外電子行業網站evertiq等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在意法半導體(ST)管理層決定今年不給員工加薪之後,法國ST的三個主要工會CAD、CFDT和CGT在所有法國ST工廠發起了罷工。

在Crolles的工廠,一些員工已經舉行了罷工。在早上的班次中,有60名罷工者,在白天的班次中,約有150名罷工者。CAD預計夜班的罷工者為200名。

針對本次事件工會認為,「在2020年10月28日,ST管理層對ST員工及其工作表現出了令人難以置信的蔑視,他們不承認員工的努力,因此決定今年不增加員工薪資,這是一個例外。」,儘管公司在2020年取得了出色的業績並保持對下一季度的積極預測,仍然決定不加薪。

今年3月,隨著歐洲疫情蔓延,為應對工人對感染新冠病毒的擔憂,ST曾與CFDT和CFE-CGC達成了協議,同意將法國工廠減產50%。這是變相的用員工的薪資來為疫情防控買單。「ST管理層以在防疫方面增加了1690萬歐元的成本(其中包括640萬歐元的保費和工廠補償費)為由,拒絕給員工加薪,同時還收回了員工產假期發放的獎金,以及疫情期間不在工廠工作或無法在工廠工作的其他員工的工資也被收回。」

本次工廠的罷工如果愈演愈烈會給半導體晶圓產業帶來不小的影響。今年由於疫情影響,上遊晶片原廠對於下半年市場需求的預估過於保守,使得當電子行業的旺季來臨,需求快速增長之時,不少晶片出現了供應不足的情況。近兩個月來,眾多的晶片原廠紛紛追單,導致上遊晶圓廠及封測產能爆滿,供不應求,紛紛漲價。與此同時,在中美科技戰的大背景之下,為保障關鍵器件的供應安全,以華為為代表的多家中國手機廠商也在大量囤貨,多種因素交織之下,使得市場上很多的晶片都出現了缺貨和漲價的問題。因此本文針對當下罷工的問題及整個半導體行業的護城河進行研究,

行業護城河及投資邏輯:

1.中國大陸持續擴產是重要驅動因素

據SEMI 數據,北美(全球最主要的半導體設備產地)半導體設備出貨額於2019 年10 月結束了連續11 個月的下滑恢復正增長,進入2020 年以來持續保持高速增長,7~9 月同比增速達27%、33%、40%,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疫情影響下全球設備需求仍然強勁,中國晶圓廠的持續擴產是其重要驅動因素。2019Q4~2020Q2,中國大陸半導體設備銷售額同比增長60%、48%、37%,遠高於全球19%、13%、26%的同比增速。考慮晶片自主可控需求提升及技術進步、中芯國際登陸科創板、中芯南方獲大基金增資等因素,國內擴產進程有望進一步加快,推動設備需求上行。

2.科創板助力設備崛起:中微定增意義深遠,華海清科擬登陸科創板

10 月 10 日中微公司發布定增募集說明書(申報稿),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總額不超過100 億元,募資項目建成後,一方面能夠擴充現有產品的產能,另一方面通過建設產業化基地及研發中心助力產品線擴張。據公司未來發展戰略,將考慮擴大在刻蝕設備領域的競爭優勢,延伸到薄膜、檢測等其他關鍵設備領域;計劃擴展在泛半導體領域設備的應用,布局顯示、MEMS、功率器件、太陽能領域關鍵設備。10 月15 日本土CMP 設備企業華海清科發布IPO 招股說明書(申報稿),募資擬投入高端半導體裝備(化學機械拋光機)產業化、高端半導體裝備研發、晶圓再生擴產升級等。

3.國產替代化正在加速

半導體行業具有生產技術工序多、產品種類多、技術更新換代快、投資高風險大、下遊應用廣泛等特點,疊加下遊新興應用市場的不斷湧現,半導體產業鏈從集成化到垂直化分工的趨勢越來越明確,並經歷了兩次空間上的產業轉移。第一次為20世紀70年代從美國向日本轉移,第二次是20世紀80年代向韓國與中國臺灣地區轉移。目前,全球半導體行業正在開始第三次產業轉移,即向中國大陸轉移。

歷史上兩次成功的產業轉移都帶動了目標國產業的發展、垂直化分工進程的推進和資源優化配置。對於產業轉移的目標國,其半導體產業往往從封裝測試向晶片製造與設計延伸,擴展至半導體材料與設備,最終實現全產業鏈的整體發展。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目前中國大陸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分工仍處於前期,半導體材料和設備行業將成為未來增長的重點。受益於半導體產業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半導體終端產品消費市場,中國半導體產業的規模不斷擴大,隨著國際產能不斷向中國轉移,中資、外資半導體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建廠,中國大陸半導體矽片需求將不斷增長。

4.政策推動中國半導體行業快速發展

半導體行業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重要增長點、驅動力。近年來,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半導體行業發展。2016年,全國人大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將培育集成電路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先進半導體等新興前沿領域創新和產業化作為中國近期發展重點。2017年,科技部將300mm矽片大生產線的應用並實現規模化銷售列為《「十三五」先進位造技術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2018年,國務院將推動集成電路、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列入《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總結:

國內晶圓廠產能持續緊張漲價模式啟動一方面是海外晶圓廠產能因罷工或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國內晶圓廠已經出現產能緊張的情況。

國元證券研究表明,由於8寸晶圓產能緊張,多家晶圓代工以及IC設計廠商發布漲價公告或表示調預期。近期通過產業調研反饋,8寸代工廠如華虹、華潤微產能利用率均在90%以上,聯華電子在Q3法說會也表明對8寸晶圓急單和新增訂單價格調漲。代工漲價傳導至IC設計廠商。

國元證券認為,8寸產能緊張導致代工和產品提價趨勢確定,國內8寸代工龍頭企業直接受益,建議關注華潤微(688396)。產品漲價使功率器件龍頭公司盈利快速提升,建議關注新潔能(605111)、斯達半導(603290)、揚傑科技(300373)。

而中銀證券認為,晶圓產能嚴重緊缺,下遊擴產為設備公司業績持續增長形成推動力。此前IC設計商聯發科自購價值16.2億新臺幣的半導體設備,租賃給代工廠,表明行業產能緊缺十分嚴重,對此晶圓廠紛紛上調資本開支、擴大產能。

個人觀點:

從全球半導體發展情況來看,受宏觀經濟變化及技術革新影響,半導體行業存在周期性。2017-2019年,全球半導體行業來到了下滑周期。2019年,全球固態存儲及智慧型手機、PC需求增長放緩,全球貿易摩擦升溫,導致全球半導體需求市場下滑,全年銷售額為4121億美元,同比下降12.1%。

進入2020年,有5G商用化、數據中心、物聯網、智慧城市、汽車電子等一系列新技術及市場需求做驅動,將給予半導體行業新的動能

以上所有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相關焦點

  • 半導體巨頭海外工廠罷工 國內晶圓廠產能已持續緊張 哪些公司將受益?
    據海外電子行業網站evertiq等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在意法半導體(ST)管理層決定今年不給員工加薪之後,法國ST的三個主要工會CAD、CFDT和CGT在所有法國ST工廠發起了罷工。國內晶圓廠產能持續緊張 漲價模式啟動一方面是海外晶圓廠產能因罷工或受到影響,另一方面是國內晶圓廠已經出現產能緊張的情況。據國元證券11月1日研報,由於8寸晶圓產能緊張,多家晶圓代工以及IC設計廠商發布漲價公告或表示調帳預期。
  • 半導體巨頭海外工廠罷工,國內晶圓廠啟動漲價,利好A股?
    1、「罷工+新冠」海外晶圓廠產能受損嚴重11月5日,意法半導體(ST)的高層決定今年不再給員工加薪,之後便引發了員工的大罷工。ST是全球第五大半導體廠商,其產能在全球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今年新冠疫情疊加員工罷工,致使ST產能受損嚴重。
  • 半導體巨頭突陷停產危機
    封測產能供不應求,行業景氣度目前處於高位,且會持續18個月之久。又一家半導體大廠停產近期,各種關於海外晶圓大廠和封測廠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日本晶圓廠火災的消息接踵而至,半導體行業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 全球半導體產能緊張 功率半導體具備長期投資價值
    4月以來,在國產替代和供需緊張價格上漲的輪番刺激下,半導體板塊一路高歌猛進,申萬半導體指數漲幅近70%。11月份,費城半導體指數上漲18.6%,臺灣半導體指數上漲12.1%。
  • 年終盤點半導體:2020年晶圓廠產能持續緊缺 擴產、國產替代成業內...
    為此,財聯社記者與會多場高規格論壇、會議,採訪多位從業人士、公司高管及專家學者,試圖描摹半導體產業當下現狀及2021年的趨勢。  現狀:晶圓廠產能緊缺能見度料持續至2021年二季度  財聯社記者觀察到,今年以來8吋晶圓製造產能最為緊缺,5G、汽車電子和AIoT等市場需求超預期增長是主要原因。
  • 半導體巨頭突陷停產危機!產能受阻,行業新訂單價格暴漲,龍頭獲北上...
    來源:數據寶炒股少煩惱封測產能供不應求,行業景氣度目前處於高位,且會持續18個月之久。又一家半導體大廠停產近期,各種關於海外晶圓大廠和封測廠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日本晶圓廠火災的消息接踵而至,半導體行業再次引發市場關注。周末,一則關於重慶SK海力士半導體(重慶)公司韓國籍員工韓某某出境後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的新聞再次把半導體行業帶上了熱搜。
  • 半導體巨頭突陷停產危機!產能受阻,龍頭獲北上資金爆買,概念股全...
    作者:數據寶 郭潔封測產能供不應求,行業景氣度目前處於高位,且會持續18個月之久。又一家半導體大廠停產近期,各種關於海外晶圓大廠和封測廠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日本晶圓廠火災的消息接踵而至,半導體行業再次引發市場關注。
  • ST晶圓廠罷工,讓本就不寬裕的晶片產能雪上加霜
    voVEETC-電子工程專輯一方面是國內晶圓廠已經出現產能緊張的情況,另一方面近日海外晶圓廠又傳罷工,產能或受到影響,voVEETC-電子工程專輯據evertiq等外媒報導,當地時間11月5日,在意法半導體(ST)管理層決定今年不給員工加薪之後,法國ST的三個主要工會CAD、CFDT和CGT在所有法國ST工廠發起了罷工。
  • 持續緊張!晶片價格暴漲,晶圓廠產能不足,對產業有何影響?
    美晶片遭反噬存在堆貨現象,但卻出現晶片價格暴漲,晶圓廠產能不足的情況。 說出來可能很多人不信,從今年開始的Y情,本以為市場需求不是很足,但沒想到的是晶圓廠產能不足,市場緊張到什麼程度呢?據說為了能從代工廠拿到產能,某50歲老闆竟然給代工高管跪下!
  • 海外晶圓巨頭罷工停產了
    >嚴重缺貨,疊加上遊晶圓產能緊張,MCU晶片強勢漲價,國內MCU廠商發展機遇來了。整體來看,MCU漲價的原因主要是缺貨和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受疫情影響,海外規模較大的晶圓廠和封測廠陸續宣布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造成全球半導體缺貨嚴重,這其中,量大面廣的MCU缺貨程度首當其衝,國際MCU晶片大廠的產品出現全線延期。據悉,國外MCU出貨價普遍漲20%-30%,有的甚至漲到一倍左右。
  • 中國財富報導|產能受阻!晶片封裝或成半導體行業下一個競技場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近期,海外晶圓大廠和封測廠停產、意法半導體大罷工、日本晶圓廠火災的消息接踵而至。一邊是停產罷工,半導體缺貨嚴重,另一邊是產能爆滿,供不應求。多家海內外的封測大廠直呼產能緊張,晶片產業鏈的漲價潮湧向封測環節。業內人士表示,封測產能供不應求,封測行業的景氣度目前處於高位,且會持續18個月,晶片封裝或成半導體發展的下一個競技場。
  • 海外晶圓巨頭罷工停產,MCU晶片強勢漲價,這些概念股將受益(附股)
    原標題:海外晶圓巨頭罷工停產,這款晶片強勢漲價,1600億市場規模之下,這些概念股將受益(附股)嚴重缺貨,疊加上遊晶圓產能緊張,MCU晶片強勢漲價,國內MCU廠商發展機遇來了。整體來看,MCU漲價的原因主要是缺貨和晶圓代工產能緊張。受疫情影響,海外規模較大的晶圓廠和封測廠陸續宣布停產,意法半導體ST大罷工,造成全球半導體缺貨嚴重,這其中,量大面廣的MCU缺貨程度首當其衝,國際MCU晶片大廠的產品出現全線延期。據悉,國外MCU出貨價普遍漲20%-30%,有的甚至漲到一倍左右。
  • 臺積電快速擴充12英寸晶圓廠產能 半導體行業也在密切關注
    【TechWeb】8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晶片代工商臺積電近幾年在晶片製程工藝方面走在行業的前列,憑藉先進的工藝,他們獲得了蘋果、AMD等眾多廠商的代工訂單,他們先進工藝今年的產能也都比較緊張。外媒在最新的報導中表示,臺積電正在快速擴充12英寸晶圓廠的產能,整個半導體行業也在密切關注,但其8英寸晶圓廠目前的供應比較緊張。
  • 國內半導體材料龍頭企業盤點
    2010年-2024年全球晶圓廠產能增加量(數據來源:IC Insights、浙商證券研究所)天風證券曾表示:「近年來,半導體晶圓製造產能持續向中國轉移,國內各地加碼晶圓產能規劃,我們判斷國內半導體製造材料行業已經進入快速上行趨勢,主要邏輯有三:第一,下遊市場不斷增長,IC Insight預測2018-2022市場年均複合增速高達14%;第二
  • 中國半導體製造的海外擴張之路
    據相關報導顯示,中國臺灣的富士康(Foxconn)和德國的X-FAB正在競購馬來西亞晶圓代工廠Silterra。另據報導,Green Packet Bhd和Dagang Nexchange Bhd(DNeX)等當地的財團也對該工廠產生了興趣,他們已與中方合作收購了Silterra的部分股權。
  • 半導體將現漲價潮?8英寸產能持續緊張!長期供需矛盾背後的原因是……
    長期供需矛盾:投片需求增加但擴產有限由8英寸產能趨緊引發的晶圓漲價已持續了一段時間,據《科創板日報》此前報導調研顯示,經產業鏈多家公司證實,當前8英寸晶片代工產能緊張已明顯傳導至MOSFET、IGBT以及MCU晶片等終端晶片廠商,其中部分廠商已對產品進行漲價。
  • 中國臺灣地震將波及到全球半導體產能
    地震發生後,臺灣地區半導體工廠狀況備受各方關注。 影響程度各不相同 力積電錶示,部分機臺因地震暫停運轉,不過在重啟、試運轉後,短時間內恢復正常。至於產線上晶圓片是否受損,還要再確認。 世界先進一共有三個廠區,新竹二廠和桃園三廠皆測得四級地震,已按標準作業流程,將所有製造部人員疏散,確認一切安全無虞後,人員均安,迅速回到崗位工作,營運生產沒受到影響。 設備廠的看法 儘管臺積電與聯電等多家半導體企業表示沒有影響,但是設備廠商認為,由於半導體設備對精度的要求較高,所以廠房對設備的耐震要求也比一般公司要求更高。
  • ...旺盛+上遊產能緊張 半導體細分領域產品開始漲價 這些概念股...
    摘要 【下遊需求旺盛+上遊產能緊張 半導體細分領域產品開始漲價 這些概念股業績亮眼】中信建投研報指出,為應對上遊晶圓代工環節的成本增加,最近部分設計和分銷廠商對MOS產品提價20%。
  • 半導體將現漲價潮?8英寸產能持續緊張 長期供需矛盾背後原因有二
    長期供需矛盾:投片需求增加但擴產有限 由8英寸產能趨緊引發的晶圓漲價已持續了一段時間,據《科創板日報》此前報導調研顯示,經產業鏈多家公司證實,當前8英寸晶片代工產能緊張已明顯傳導至MOSFET、IGBT以及MCU晶片等終端晶片廠商,其中部分廠商已對產品進行漲價。
  • 海外晶片股漲瘋了 半導體漲價潮將如何傳導?
    據東吳證券分析師王平陽梳理,目前已披露缺貨、漲價信息的環節主要包括:8寸晶圓製造:四季度以來,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等8寸晶圓代工廠產能供不應求,部分廠商的代工價格調漲10~20%,交期由正常的兩個月延長到了四個月。為了確保拿到足夠的產能,不少IC設計廠商已經開始預定2021年的產能,部分長單甚至下到了2021年第二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