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頭大就會聰明?兒科醫生告訴你有關頭圍的秘密

2021-01-09 兒科醫生雨滴

「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一對好朋友,快樂父子倆」,看到這詞,媽媽們的腦海自動播放著旋律。可能是因為這部童年動畫片的影響,很多人都表示她們喜歡大頭兒子,覺得大頭寶寶聰明。

媽媽群也有這樣的對話:

「請問各位,頭圍對寶寶的智力有沒有影響呀?」

不出一會,一位寶媽出沒「我去查了下,確實是有影響的呢,我們這邊也是這麼認為的。」

甚至是我高中老師也曾對我朋友說「看你頭不大,還是挺聰明的嘛。」

一、頭圍大小反映什麼?

頭圍反映寶寶腦和顱骨的發育,和身高、體重一樣是衡量孩子生長發育的指標之一,都有一個正常範圍。

寶寶頭圍大小和父母本身遺傳、營養都有關,它只能反映出孩子的腦容量及健康情況,並不能代表孩子的智商高低。

寶寶頭圍正確測量方式:

寶寶取坐位或仰臥位,家長在寶寶的前方,找準眉心的位置,拿軟尺一頭放上,沿著眉毛水平繞寶寶腦後最高點回到前端交叉看數字對比標準值。

測量結果參考下圖標準值。

15歲時頭圍接近成人水平,嬰幼兒頭圍測量在2歲內最有價值。

正常新生兒的頭圍是33-35cm,出生後前3月頭圍增長(6cm)約等於後9個月增長值(6cm),1歲時,嬰幼兒平均頭圍為46cm,第2年增加2cm,2歲時頭圍約48cm,第3-4年增加2cm。5歲時,正常兒童頭圍可達50cm。

二、頭圍過大或者過小都有可能患病

孩子的頭圍大於正常範圍,或頭圍在短期內增長過快,都是不正常的表現。

如果發現自家寶寶的頭圍比正常孩子大或者過小,而且有其他異常,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排查下。

有的寶寶頭圍稍微小點或者大點,其他發育都很正常,可以觀察不幹預。

在臨床實際中發現引起孩子頭圍增大的原因有:巨腦畸形、腦積水或軟骨營養不良等疾病因素,其中常見的是腦積水,這種病如果不能夠及時規範的治療,容易造成孩子視力、智力、聽力、語言等殘廢。

寶寶頭圍過小,則可能是大腦發育不全或小頭畸形,孩子智力也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寶寶聰不聰明取決於什麼?

1、家長的愛和呵護,家長權威應取決於尊重而不是打罵,讓寶寶在家中有安全感,賦予孩子愛和被愛的能力,讓孩子多動手,左右腦一起發育,寶寶更聰慧。

2、生理學上,聰明不聰明,關鍵在於大腦皮層上溝回的密度、大小,溝壑越深,大腦皮層展開後的面積越大,意味著可開發程度越大,可表現出思考得深、反映得快。

3、後天鍛鍊,天才是1%的天賦加99%的汗水。只有通過後天不斷的學習和思考復盤,才能越來越聰明。

4、飲食營養,蛋白質是智力活動的基礎需求,糖類給大腦、神經細胞提供「燃料」,脂類是健腦的首要物質,維生素給予腦細胞活力,微量元素維持腦正常活動。

均衡的飲食,科學的配比,合理的搭配,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促進大腦發育。

四、頭大聰明的真相

有關研究指出,「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在去世後,腦子被醫生解剖取出,稱重為1230克,並不比普通人的腦質量重,大小也和普通人腦一樣。」

愛因斯坦那麼聰明頭都沒有比別人大,可見聰明和腦袋大小真沒什麼關係。

寶寶的生長牽動媽媽的心,而他(她)的頭圍變化也需要媽媽關注。了解表面之後的真相,儘早發現寶寶的不妥,及時幹預,寶寶也才能順順利利的長大。

對於頭圍大小,你還有什麼看法? 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 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讚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

相關焦點

  • 寶寶智力和頭圍大小有關?頭圍大的寶寶,更聰明?一起來了解真相
    寶寶智力和頭圍大小有關?頭圍大的寶寶,更聰明?既然智力跟大腦有關,那是不是就說明,腦袋越大的寶寶,大腦發育情況就越好,智力就越高呢?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在誇別人孩子的時候,都會說寶寶頭大,將來肯定是學霸,寶寶的智力和頭圍大小有關係嗎?
  • 孩子的頭圍大小和智力有關係嗎?頭圍多少算正常?醫生給出答案
    想必各位父母應該經常聽別人說「你家孩子頭挺大,將來一定非常聰明」這類的讚美語言,父母聽別人誇自己的孩子,肯定是十分高興的,但是很多人這麼說之後,就有很多家長真的覺得孩子的頭圍越大,智力就越高。甚至有的家長會為了孩子的頭圍不夠而焦慮,那麼這個說法真的存在嗎?頭圍多少才算正常呢?
  • 新生兒真的是頭越大越聰明嗎?原來頭圍還藏有這麼多學問!
    而在寶寶出生後,我們接觸最多的關於寶寶的數字就是體重了,但除了體重還有一個數字,對寶寶來說也很重要的,那就是頭圍。剛出生的嬰兒頭部較大,約佔身長的四分之一。新媽媽常聽人們誇讚「寶寶的頭大,一定聰明」。那麼是頭越大越聰明嗎?所謂的頭大小是指頭圍的大小,那新媽媽們知道怎麼測量頭圍嗎?
  • 哈佛研究:新生兒頭圍越接近這個數,表明大腦發育越好孩子越聰明
    哈佛大學在2018年9月發布了一項長達5年的調查研究,結果表明:新生兒的健康和智商還和他們出生時的頭圍有關,不僅如此,新生兒的頭圍大小還影響孩子的智力!該研究還顯示新生兒的頭圍在34釐米左右最好,這說明孩子的大腦發育的很好,也很聰明。也許很多的父母都不是特別能理解這一點,其實,這也正常。在大多數人的認知中,新生兒出生後,最重要的是去查看一下孩子的體重,很少有人會去測量寶寶的頭圍。
  • 頭圍關乎孩子是否聰明?家長別不相信,這一點你絕對想不到
    一直以來就流傳著這樣的一句話「頭大的孩子更聰明」,因為頭越大、腦細胞越多,容量也越大,裝的知識就越多,就越聰明。其實大多數的人都是不相信這種說法的,包括小編我也是,這太荒誕了吧。有劍橋的學者對於新生兒腦發育這一塊做了研究,結果表明:新生兒的頭圍與孩子大腦發育有一定程度的聯繫。為什麼這麼說呢?
  • 哈佛大學研究表明:新生兒頭圍越接近這個數,寶寶大腦越聰明
    每一位寶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出生之後健康又聰明,而之前哈佛有一項研究再次刷新了人們對於新生兒健康、聰明的認知。哈佛大學在研究中發現新生兒的健康與智商與他們出生時的頭圍有關,並且,他們發現新生兒頭圍的大小能夠影響到孩子日後的智力。
  • 現實版「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啦! 真正的兒科醫護告訴你他們...
    近日,電視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正在熱播。這是一部聚焦醫療題材中相對冷門的兒科醫生這一特殊崗位的勵志行業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鮮活而真實的兒科醫生,看到他們在成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路上竭盡全力。
  • 寶寶身高、體重、頭圍發育如何,怎樣測量?先看看醫生是怎樣做的
    生長圖是兒科醫生可以用來跟蹤孩子身體成長的工具。在每次檢查時,醫生會測量寶寶的身長、體重和頭圍。然後,醫生可以將寶寶的測量結果與全國同齡、同性別嬰兒的平均數圖表進行比較。醫生將能夠告訴家長的結果是,與全國各地的嬰兒平均生長情況相比,您的寶寶處於哪個百分位。
  • 新生兒頭圍和智力有關?研究發現:這個標準最佳,寶寶發育更好
    文/忒咪媽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小時候,我們經常會聽到老一輩人這樣的說法:「孩子頭大有寶」,其實,所謂的「寶」,指的就是孩子的聰明程度,在老一輩人看來,孩子腦袋大,就證明孩子的智力比較高。但事實上,孩子真的是頭圍越大,越聰明嗎?或者說,孩子的頭圍,跟智力真的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關聯嗎?答案來了,哈佛大學發布研究成果,了解一下吧。
  • 新生兒頭圍接近這個數,意味著大腦發育越好,量量你娃是多少
    家長對孩子有太多愛和期許,總會想各種方法測量寶寶的智力,企圖預測孩子的未來。《大頭兒子》很多家長都跟著寶寶一起看過,不少人表示喜歡這部動畫片中的「大頭兒子」,覺得大頭寶寶很聰明,民間也總是流傳「頭大的小孩更聰明」這樣的話。那這些話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新生兒的頭圍是否和智力發展有關呢?
  • 37周胎兒頭圍標準 37周胎兒頭圍標準對照表
    37周胎兒頭圍標準許多孕媽媽時刻關注肚中寶寶的健康,關注他們身體各項指標是否達標,身體每項指標都是有一個標準的。有時候會出現頭部偏小的問題,特別是在臨近分娩期的時候更為緊張。那麼,37周胎兒頭部偏小怎麼辦?
  • 想知道孩子能不能長高,看「頭型」就夠了,這種頭型將來矮不了
    孩子頭越大,將來長的越高 和很多家長一樣,小雨對於孩子的顏值非常在意,但她發現女兒的頭好像比一般孩子都要大一些。 這不由得讓她非常苦惱,她甚至擔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但孩子的奶奶卻很開心,奶奶覺得「大頭的孩子聰明」。
  • 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應該用什麼?
    如果因為感冒拉肚子手足口病,門診醫生給孩子開這個藥,你可以溫和地提醒醫生不想用這個藥。2. 金剛烷胺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裡含有「烷胺」的感冒藥裡都添加了這個成分。3.
  • 兒科醫生告訴你,孩子病了...
    如果因為感冒拉肚子手足口病,門診醫生給孩子開這個藥,你可以溫和地提醒醫生不想用這個藥。2. 金剛烷胺這個藥無論對普通感冒還是流行性感冒基本沒用,還有很多不良反應,而且治療量和產生副作用的劑量比較接近,過量可能出現心、肺、腎、神經系統的損害。藥品名裡含有「烷胺」的感冒藥裡都添加了這個成分。3.
  • 寶寶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年齡越小發育越快,父母可自查
    為人父母,最希望的莫過於寶寶聰明又健康,為了滿足這個心願,他們從備孕開始就會做很多的準備。 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年齡越小發育越快,父母應自測 頭圍增長跟寶寶的腦發育和顱骨生長有關,胎兒時期,雖然顱骨還沒有發育完全,但是腦生長是全身各系統生長中最領先的地位,因此出生時,寶寶的頭相對比較大,頭圍標準32-34cm左右。
  • 圍城中的兒科醫生
    以下是關於兒科大夫們的真實故事:雖然累,但捨不得可愛的孩子張玲 42歲 女 三甲醫院 兒科主治醫師1995年,我讀完醫大本科,讀研究生時就選了兒科,就因為覺得小孩們很可愛。我母親是小學教師。我從幼兒園開始,身邊就總圍著一群大孩子,後來上了小學、中學,身邊還是一群7、8歲的孩子。
  • 拿什麼紓解「兒科醫生荒」
    今年兩會上,「兒科醫生荒」問題被代表、委員熱議。有數字顯示,目前執業的兒科助理醫師為11.8萬名,至少還缺10萬名,缺口之大令人驚訝。為什麼出現了兒科醫生「職業荒」?如何讓這一職業重獲吸引力?記者進行了採訪。
  • 新生兒頭圍越接近這個數,說明大腦發育越完善,將來智商差不了
    準媽媽們在做產檢時,醫生都會通過比較關注胎兒的頭圍,而寶寶出生後,醫生也被不斷測量其頭圍,因為頭圍不僅反映著寶寶身體發育是否健康,也反映寶寶大腦發育是否完善,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指標。
  • 胎兒頭圍偏大偏小應該重視,你需要了解這2點
    大小準媽媽在做B超檢查的時候,會有一個胎兒頭圍的數據。到了孕中期,很多想要順產的準媽媽應該都知道,頭圍的大小關係著能否順產。那麼,不同時期的胎兒頭圍多大算是正常呢?什麼原因導致了胎寶寶頭圍過大或者過小呢?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你聽過這樣一句話嗎?「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假如身邊有當醫生的,你應該聽過這句話,這是中國200多萬執業醫生面臨的就業困境。為什麼?為什麼小兒科這麼不受待見?長此以往,醫生不願當兒科醫生,使兒科醫生的壓力更大。當然,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現在的兒科醫生有多麼了不起,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技術還要精湛、經驗更要豐富,還要經得起輿論的考驗。你問我怎麼知道這麼多?看電視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