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劉絲雨
編輯 | 繆凌雲
來源 | 首席科創官
自科創板推出以來,欲通過科創板市場完成「H+A」布局的港股上市公司逐漸增多。
從港股分拆部分資產到A股上市,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此次,天能動力將公司的電池板塊資產(天能股份)全部剝離擬「拿」到科創板上市,顯得尤為特殊。
截至2018年底,天能動力總資產為166億元,而此次分拆出去的核心板塊天能股份總資產為155億元,佔比超90%,換言之,天能動力此次幾乎是到科創板「重新上市」。
天能動力為何要選擇科創板呢?港股和科創板究竟有何區別呢?
分拆上市,港股只剩殼?
在過去的幾年裡,有趣的是,絕大多數時候,A股的估值都比港股的貴。
拿「H+科創板」第一股心脈醫療(688016.SH)為例,其母公司微創醫療(0853.HK)市值為149.80億元,對應市盈率為29.23;相比之下,市值僅為103.32億元的心脈醫療市盈率高達81.30,是港股的近三倍。
針對此現象,專業人士對首席科創官表示,從市場環境以及參與者而言,科創板作為新板本身就具有高估值的屬性。
具體而言,A股沒有做空機制,不能做空,獲利只能靠做多;其次,就投資參與者而言,港股市場的外資比例較高,且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參與者更為成熟、情緒化思考較少,且做空機制不利於估值虛高股,投資更多的是根據基本面要素來判斷。
而如今科創板之所以成為港股公司分拆上市的「必爭之地」,高估值或是重要原因。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三家港股公司完成分拆於科創板上市,包括昊海生科(688366.SH)、心脈醫療(688016.SH)、中國通號(688009.SH);另外,至少還有2家港股公司在分拆回A股科創板的「路上」,例如,威勝信息、復旦張江。
此次天能動力分拆上市,對於兩地投資者來說,應該各有影響。
鉛蓄電池迎來挑戰,試水鋰電
2018年,鉛蓄電池行業中百億規模的企業已不超過10家,這一年,天能股份鉛蓄電池銷量超過300億元,總營收345.52億元,同比增長28.43%,淨利潤約為12.65億元,同比增長9.43%,在國內鉛蓄電池行業排名第一,壟斷局面明顯。
據統計,目前國內市場上有2.5億輛電動自行車,這些電動自行車90%使用的是鉛蓄電池。愛瑪、雅迪、臺鈴、新日等知名電動車品牌均為天能股份大客戶,且保持著穩定的合作關係。
但隨著電動車「新國標」的頒布,鉛蓄電池的市場或將迎來挑戰。
2019年4月25日,「新國標」正式開始實施。要求規定,出於安全等考慮,電動車整車重量(含電池)不超過55公斤。
而目前,鉛蓄電池組重量一般在16-30公斤不等,在不影響續航能力的前提下,減輕整車重量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把鉛蓄電池替換為鋰電池。2018年,天能股份的鋰電池業務營收佔比為1.4%。
實際上,早在三年前,就有業內專家預測,在製造電動車領域,五年內可以實現大約替代30%的鉛蓄電池。然而時至今日,由於成本、技術等原因,鋰電池實際替代鉛蓄電池不到10%,而未來兩年內要實現目標亦是非常的艱難。
如此背景下,天能股份對於鋰電池業務也積極布局。
圖片來源:招股書
此次天能股份科創板擬募集38億元,除了用於智能升級,超兩成的資金將投入鋰電池項目。此外,近三成的募集資金,天能股份都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天能股份的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高出同行平均值22至31個百分點,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2019年上半年,天能股份的總負債為139億,超八成為流動負債,資產負債率達報告期內最高值為77.75%。
天能股份解釋到,流動負債逐年增加主要系隨著公司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為滿足營運資金需求而增加銀行短期借款所致。
如若科創板上市成功,天能股份或許能因新股的身份以及科創板高估值的屬性有效優化目前的資金狀況。
而境外港股,受天能動力分拆上市公告影響,31日港股開盤後,天能動力股價快速上漲,不過很快又回落,收盤僅上漲3.85%。
天能動力將主要業務全部分拆到科創,港股上市公司業務規模大幅縮水。雖然天能動力作為控股股東仍然可以進行財務並表,但是發行新股意味著股東權益將被稀釋。
不過對此,天能動力似乎早有打算。
下一站,保險業務?
2019年12月31日,天能動力(00819.HK)發布公告顯示,天能動力附屬公司天能控股與天暢控股於中國成立合營公司,即天能(天津)商業保理有限公司。
合營公司的業務範圍為提供保理融資服務、銷售分戶帳管理、催收應收帳款及提供非商業壞帳擔保。
天能動力在公告中表示,來自公司商業夥伴的商業保理服務需求日增,成立合營公司乃公司滿足此需求的重要一步,透過提供商業保理、帳款管理、資信狀況調查、融資擔保及其他相關服務,合營公司能兼為集團上下遊的商業夥伴提供全面融資解決方案,因而提升集團的盈利能力及核心競爭力。
此外,天暢控股主要從事資產與權益投資、提供企業管理諮詢服務及相關業務。天能動力表示,透過根據合營安排與天暢控股合作,集團將得以利用天暢控股的優勢及財務資務並分散進行商業保理及相關業務的風險。
天能控股及天暢控股已同意出資人民幣3000萬元及人民幣2000萬元,分別佔合營公司註冊資本的約60%及40%。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請分拆上市的第二天宣布成立合營公司,天能動力的股價再次迎來了小幅增長。
當然,負債高企、新能源衝擊等是天能動力需要面對的狀況。您看好天能動力嗎?此次天能股份究竟能否通過分拆上市回歸A股,您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