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的自由流動不斷創造著新的經濟增長點,跨城追夢的「打工人」,為一座座城市注入活力。而放手追夢、安心打工的基礎,是一處安穩的棲身之地。
9月發布的《2020中國青年租住生活藍皮書》顯示,我國房屋租賃需求正在持續擴張,預計2022年,整個市場人口將達到2.4億。
根據《藍皮書》中的數據,「長租託管、省心租房」已經成為業主和租房群體的共識,業主能開心做甩手掌柜,56%的租客也表示首選長租機構的房源。
在長租模式越來越被接納、認可,甚至成為剛需時,整個行業卻正在經歷劇烈的分化和震蕩。
去年以來,我國有170多家長租公寓品牌暴雷,僅今年下半年就有28家品牌宣布無法持續經營,前期暴雷的公寓大多是地域性品牌,影響範圍有限,沒能掀起持續性的討論,直到蛋殼碎了。
今年2月,蛋殼內部就傳出了欠薪的傳聞,之後各地的蛋殼租戶又不斷爆出被斷網,房東被停付租金,上門驅逐租客的消息。
目前,蛋殼資金鍊斷裂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實,此前有傳聞稱自如曾與蛋殼接洽收購事宜,最終價格沒有談攏。上周四又傳出我愛我家會接盤蛋殼,當天中午我愛我家就出面闢謠。
雖然看客們普遍認為最終肯定會有人出面接盤,因為蛋殼這種體量的長租公寓暴雷,後果實在太嚴重,但蛋殼的租戶和業主們,此刻依舊十分煎熬。
蛋殼用4年覆蓋了13個城市,手握將近41萬套房源,粗略估計牽扯的房東和租戶有近150萬人。
長租公寓絕大部分的租客年齡在20歲到35歲之間,他們中有離開家鄉工作不久的「各種飄」,還有租房成家,剛決定在這座城市紮根的社會中堅力量。
而把房子託管給長租公寓的房東,很多也是「以租養租」的年輕人,租金是日常開銷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些群體的錢包,都格外脆弱。
小呂是北京蛋殼的租戶,離婚後她在蛋殼租了個開間獨自居住。今年6月,管家向她推薦了蛋殼最新的優惠活動,用租房貸支付一年房租,可享受免息、每月返租15%、第一個月租金減半等福利,這樣的優惠力度恐怕沒有人會拒絕,小呂當即開心的籤下了合同。
然而剛住了3個多月,怒氣衝衝的房主就敲開了小呂的房門,蛋殼已經兩個月沒有支付房租,房東將在12月和蛋殼解除合同,希望小呂屆時能夠搬出。
從此小呂開始了噩夢般的維權生活,人工客服讓她在app申請退款,app的退租申請又被強制關閉,面臨著無處可住的窘境,又突然想起還要每月還租金貸。
在北京生活了4年的小呂說:「我第一次感到,原來人生有這麼多無奈。」
另一邊,業主同樣的無奈。
李女士婚後和愛人一起在杭州購買了一套兩居室,女兒出生後家庭花銷大增,夫妻二人搬去與公婆同住,將購買的兩居室託管給蛋殼,貼補家用。
蛋殼暴雷後,李女士每月失去了近5000元的租金收入。
「租客的情況我也非常理解,但並不是所有房東都衣食無憂,大冷天我也不想把裡面的孩子趕走。」李女士說:「可再耗下去我就損失一萬多了,實在是沒辦法。」
目前李女士已與租戶協商,各承擔一半的損失。
長租公寓模式無疑是市場所需要的,不然也不會在幾年之內就被廣泛接納。
在理想的長租公寓模式中,房客省去了甄別房源的精力,價格透明、流程統一,維修、搬家都有專門的管家對接;房東不用費心篩選租客、維護房屋,按月收錢就行;長租公寓平臺則從租金中抽取服務費用,是多贏的局面。
而在長租公寓的暴雷潮中,租戶無家可歸,房東損失租金收入,平臺員工被欠薪,金融機構要承擔租金貸斷供的風險,多贏變成了「多輸」。
造成這種局面的很大原因,是這屆長租公寓把房地產玩兒成了金融網際網路+。
對於這波長租公寓暴雷潮,有人說當年那些說要解決年輕人住房焦慮的長租公寓,最終還是把年輕人當韭菜收割了,「屠龍者終成惡龍」。
不排除有人進場就只是為了坑錢,洋房姐姐相信大多數品牌還是在盲目擴張的過程中忘記了初心。
長租公寓大多用月租方式向房東支付租金,又以年付方式收取租金,這樣就可以形成11個月的租金佔用期,租金加上押金和服務費就形成了一個資金池,在搶佔市場的時期,平臺都殺紅了眼,選擇用這筆錢不斷開拓新的地域,夢想成為行業老大後盈利翻盤。
但長租公寓是重資產行業,無論是自建公寓,還是從業主手裡收房,成本都非常高,高價收房低價出租+期限錯配的冒險模式,給本就高成本的鏈條加上了風險更大的槓桿,遇到疫情招租不順,直接滿盤皆輸。
我國市場對於長租公寓的初次探索不能算是成功,我們不妨看看,其他房屋租賃市場發達的國家,是如何運營長租公寓的。
美國是長租公寓領域的鼻祖了,1969年公寓運營企業EQR(Equity Residential)推出了長租業務,迅速獲得了被房價和房租壓迫的廣大美國青年的擁護。
1993年,EQR成功上市,在全美範圍內大量收購物業,一時之間成為美國公寓類REITs持有物業最多的公司,至今已經平穩運營了近50年。
美國長租公寓主要運營商是REITs、私募基金和開發商,成熟的房產證券化是讓,讓運營商能夠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取資金,房屋的獲取方式是收購和自建,也就沒有了租賃房屋做「二房東」的諸多麻煩。
德國長租公寓主要由開發商和住房合作社運營,而日本則由建築商轉型的物業託管機構運營。
這些成功運營長租公寓的市場有幾個共同特點:
1、都有完善的監管機制,平衡各方利益,保證運營方在追求盈利最大化的同時,不忘社會效益。
2、長租公寓公司有低成本融資渠道。
3、針對長租公寓公司獲得的融資,建立了透明的披露機制,降低運營風險。
發展長租公寓市場已經被寫入了我國的「十四五規劃」,在「零散收房」模式長租公寓平臺頻頻暴雷的同時,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已經有44家大型開發商開展了長租業務,利用自持土地或樓宇改造,打造「集中式」長租公寓,用成熟房產、物業開發經驗,優化租賃社區全模塊、全鏈條的綜合服務方案。
長期來看,長租公寓的遠景一定很美好,當務之急是最大化保護此刻不幸踩雷的租客和房東們。
你身邊有人在踩雷後維權成功嗎?歡迎留言分享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