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雲棲大會首度採用「在線」的方式舉行。9月17日上午,杭州城西的一個小型會場內,在線上主論壇直播結束後,阿里雲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出現在現場,向到場媒體作進一步分享。
青山霽後雲猶在,畫出東南四五峰。這一年,天地仍在,但變化卻比以往來得更猛烈一些。
「這麼簡單,這麼簡單,就結束啦。」9月17日上午,2020雲棲大會主論壇直播結束後,一位記者這樣感慨道。
見識過去年雲棲大會的人山人海以及各種現場互動,再看今年轉到線上的雲棲大會,顯得有點簡潔。然而,雲棲大會「上雲」,其實恰是在宣告一個事實:因為疫情,數位化要素正加速進入工作與生活,企業與行業的方方面面。同時,這也側面反映了阿里雲正在將「上雲」更深更全面地運用到自身的發展上。
在淘寶天貓、支付寶之外,以菜鳥、阿里云為代表的物流和技術設施正為阿里開闢出新的大賽道。技術上,以釘釘和淘寶直播為代表計算智能、視覺智能,則成為更細分的開路先鋒。
臨安的山核桃熟了,大閘蟹也要上市了,收穫的季節到了。每年的雲棲大會,阿里通常會發布一些關於技術的重磅消息。提出「五新」、成立達摩院、平頭哥、發布阿里第一顆自研晶片含光800……這些都是在往年雲棲大會上發布。
事實上,無論的阿里雲的算力、智能化技術,還是達摩院的基礎研究,都是以應用為目標和導向的。淘寶等核心電商平臺則是阿里技術的應用試驗場。
照例,本屆雲棲大會的主論壇上,阿里雲智能總裁、達摩院院長張建鋒也代表阿里發布了多項技術成果。從我的角度看,雲電腦「無影」、物流機器人「小蠻驢、阿里雲2.0版都是基於雲端的技術成果。
張建鋒介紹,阿里雲2.0是飛天雲平臺疊加數字原生作業系統的組合,提供類似Windows窗口式的界面,讓不懂代碼的人也能用起來雲的能力。「這將為人類和雲計算的交互提供一種新的模式,讓應用開發更加容易。任何企業和個人不需要看懂代碼,就能具備雲化、數據化、智能化、移動化、IoT的能力。阿里雲2.0不僅會輸出系統能力,也將重新定義組織的方式。」張劍鋒說。
「無影」是一臺長在雲上的「電腦」,沒有主機、CPU和硬碟,只需將一張比手掌還小的C-Key上連接一塊屏幕,就可接入雲電腦服務,訪問各種應用和文件,可隨時在雲端擴充算力,進行辦公溝通、設計建模、動畫渲染等操作。「未來電腦的主體都可以放在雲端。」張建鋒說。
小蠻驢機器人集成了達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技術,具有類人認知智能,大腦應急反應速度達到人類7倍。阿里巴巴已註冊成立小蠻驢智能科技公司,推進機器人的研發和量產落地。在第一款機器人「小蠻驢」的同時,阿里還發布了機器人平臺。此舉也代表著阿里正式進軍機器人領域。
所謂雲服務,在我看來,其實就是用分布式的方式將計算資源和能力集中在」雲端「,然後向外提供可供選擇的服務。
算力自由,這是張建鋒歸結的雲計算特徵之一。算力之外,數據的收集和治理是雲計算的前提。算力和數據之上,則是智能化。
數據化、智能化愈往前發展,線上與線下、B端和C端的應用都會融合。張建鋒表示,個人云是未來的趨勢,未來人人都會在雲上有一個空間,可以去存儲內容,阿里雲做的是一款面向未來的個人云產品。
在上午的主論壇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張勇提到了三個案例,分別關於健康碼、AI判讀新冠肺炎疑似CT影像、釘釘上課。
張勇回顧了健康碼在杭州誕生的故事:2月5日凌晨5點,第一個版本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碼雛形在杭州誕生。產品上線前半小時一迭代,上線後半天一迭代,2月7日,餘杭區率先發布「餘杭綠碼」並開放註冊和信息填報;2月11日,杭州健康碼在支付寶上線;一個星期後,這張小小的碼在超過100個城市落地。
關於釘釘,張勇介紹說,在峰值時段,超過100萬個班級同時在釘釘上課,阿里雲擴容超10萬臺雲伺服器作為支撐,讓人們在手機屏幕前與世界各地的同事、客戶、合作夥伴緊密相連。
「因為疫情,關於雲和數智化的美好願景提前實現了。」張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