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至縣石佛鎮榮家溝村建起「村史館」 民風民俗一館覽盡

2020-12-21 湘湘愛旅行

資陽網訊(記者 蒲敏) 魚缽、筷籠、三角叉、籮兜、漁船……樂至縣石佛鎮榮家溝村,用80多平米建起「村史館」,在村裡收集起一大批展示川中民風民俗的老物件,用展板講述蟠龍湖各個景點的傳說,記錄榮家溝村的歷史變遷。

榮家溝村「村史館」 記者 趙明 攝

據該村第一書記伍宗凱介紹,榮家溝村自從依託蟠龍湖發展旅遊產業以來,到村裡遊湖觀景的外地遊客越來越多。說起建設「村史館」的初衷,伍宗凱表示:「『村史館』是讓遊客們了解這一方土地的人文歷史和傳說故事的渠道,能讓遊客留下回憶,記住鄉愁。」

他告訴記者,當村民們知道要建設「村史館」的時候,家家戶戶都積極支持,把家裡的老物件、老電器都無償提供出來。村裡將收集到的一百多件物品統一分類梳理之後,在靠近碼頭的位置用80平米的玻璃房建起「村史館」。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玻璃房內有畫面生動的彩繪牆面、精彩紛呈的傳說故事、榮家溝村的變遷歷程;玻璃屋外有蟠龍湖畔的青山綠水、藍天白雲……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通過小小的「村史館」內外融合、相得益彰,遊客在「村史館」裡就能將榮家溝村的民風民俗一覽無餘。

伍宗凱為記者展示「魚缽」 記者 趙明 攝

今年已經69歲的村民邱以瓊告訴記者:「以前村裡就靠種苞谷、種糧食生活,路不通、電沒得,一年到頭落不到幾個錢。後來村上搞旅遊,『親水節』一到,我就賣涼粉涼麵。光是賣小吃,一天就要掙兩千多。」旅遊給榮家溝村帶來了生機,也帶來了人氣,把榮家村從過去的貧困村變成了資陽市知名的「農旅結合」示範村。

現在,榮家溝村已經成立旅遊公司,由公司每年策劃的「親水節」已經成功舉辦了兩屆。「親水節」期間期間舉辦的鄉村越野、釣魚比賽、親子農場、水上闖關等活動都為榮家溝村積攢起了超高的人氣和客源。每年,公司僅遊船的票務收入就超過3萬元,在旅遊產業的發展帶動下,全村130餘戶群眾實現增收。伍宗凱說:「80平米的村史館,只是榮家溝村發展的一次小總結、小呈現。」下一步,他還將和村民們一起,利用自身優勢,開啟小鄉村發展壯大之門。

俯瞰蟠龍湖 記者 趙明 攝

【來源:資陽發布】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天水鄉村行之二:走進麥積區石佛鎮董家河村,渭河畔邊的明珠
    鄉村行之二:甘肅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鎮董家河胡村,這裡風景秀麗。天水鄉村行之二:走進麥積區石佛鎮董家河村,渭河畔邊的明珠董家河村是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石佛鎮下轄的行政村,董家河村與馬家山村、峪口村、咀王村、樊家灣村、陶家村、夏家村、石崖村、大坪村、龍池村、黃堡村、周半村、陶崖村、張坪村、勿馱村相鄰。
  • 商城縣金剛臺鎮:建「村史館」留住歷史 記住鄉愁
    日前,該村史館正式建成開館。開館當天,村民擠滿了村史館,諸多圖片、文字、實物,將杜畈村的歷史風俗等一一道來。一面村史文化牆,記載了杜畈村的滄桑變化。按照「留得住鄉愁、留得住記憶」的總體要求,杜畈村打造「村史文化牆」,內容包括村落形成及村名由來、村情村史、風俗民情、地方名人、村規民約等內容。
  • 樂至縣開展「帥鄉志願·有你有我」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
    活動現場四川文明網資陽訊(樂至縣文明辦)為弘揚「奉獻、有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進一步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近日,樂至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帥鄉志願·有你有我」志願服務走進天池街道瓦窯溝社區。活動現場,來自童家發展區管委會、縣審計局、縣公共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縣委黨校、縣菸草專賣局、電信樂至分公司,縣公安局交警大隊、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天池街道等志願者為社區居民提供了現場義診、電信知識宣傳、文明上網、交通安全知識宣傳等志願服務400餘人次,現場還展出了《樂至縣好人事跡館》和文明城市創建展板。
  • 深圳市羅湖區漁民村村史館開館
    人民網深圳12月11日電(王星、劉淞菱)12月10日,深圳市羅湖區漁民村村史館正式開館。據了解,新建成的漁民村村史館面積約278平方米。展覽按歷史發展的脈絡,通過圖文、實物、場景、視頻和交互多媒體等多種形式,全面、系統展現漁民村的發展歷程。
  • 日照五蓮戶部井家溝,滿村盡帶黃金甲
    文/圖 瀟竹若說桃源有樣子,那一定是井家溝的樣子,一場雨後,去了趟井家溝,被雨清洗後的井家溝更美了,村裡潔淨如新,幾個村民立在橋上,這安靜的場面也形成一幅畫。你美的像一幅畫,便是最高的讚譽吧。此時村中最顯眼的便是那株樸樹了,我們也是直奔著它而來的,全部黃了葉子,地上也鋪了厚厚一層,由它鋪成的石階小路立馬變成「黃金大道」了。人的情緒立馬上了來,似秒變了一隻小鳥,圍著樹嘰嘰喳喳不停,還是停不下來。
  • 關於樂至縣孔雀機磚廠燒結磚產能置換方案的公示
    根據《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等4部門關于堅決遏制燒結磚瓦行業產能盲目擴張的通知》(川經信冶建[2018] 106號)文件精神,樂至縣孔雀機磚廠、威遠縣勝鑫煤矸機磚廠申請按照產能減量置換和技術改造的方式重組整合為樂至縣孔雀機磚廠,建設兩烘兩燒隧道窯生產線,核定產能4000萬匹燒結標準磚和
  • 河北保定徐水區商平莊村:老物件憶鄉愁 村史館潤鄉風
    走進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崔莊鎮商平莊村的村史館,仿佛置身於漸漸走遠的鄉村歲月。油燈、風箱、織布機、小推車、鋤、犁、耙等,一件件傳統農業工具、舊時生活用具,向人們展示著農耕文化和鄉村發展風貌,承載著珍貴的記憶和老輩人的奮鬥歷程。
  • 今天的樂至縣「姐妹慶豐收 脫貧奔小康」鄉村壩壩舞大賽很精彩喲...
    今天的樂至縣「姐妹慶豐收 脫貧奔小康」鄉村壩壩舞大賽很精彩喲,一起來看看吧~ 2020-09-19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化地標」村史館成為鄉村遊好去處
    乾淨整潔的小城子鄉西王家村村史館。從數億年前遠古松嫩古大湖生物化石的史前痕跡,到3000年前人類遺址的文明探源,從1000年前的遼金古城,到幾十年前的民風民俗,這裡記錄了從先民繁衍生息到奮進新時代走向鄉村振興的歷程,展現了這方水土的歷史淵源。賞田園風光,尋悠悠鄉愁,作為「文化地標」的村史館已經成為小城子鄉旅遊的一大特色亮點。
  • 了解天津民俗去哪裡?10大體驗津味民俗的好去處
    03精武門·中華武林園 4A景區精武門·中華武林園集館藏、民俗、文化、武術演練、餐飲、住宿、康療、健身、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特色文化旅遊區,景區就坐落在小南河民俗村內,建小南河戲樓,另外剪紙、風箏、磚雕也很有名氣,有石家大院、楊柳青民俗文化館、楊柳青木板年畫館、楊柳青民俗風情旅遊街等民俗景點,是天津民俗旅遊勝地。
  • 民間還能用什麼方式能恢復七,八十年代的民俗,民風,民情?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民俗、民風、民情突然釋放,有很多讓人懷念與留戀的地方。但隨著沿海經濟的發展,農村打工經濟的出現,以及電視機在農村的普及,後來又出現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可以說,那時恢復的民俗、民風、民情,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曇花一現,便迅速衰落,很多民俗、民風已消失殆盡。能不能恢復那個年代的民俗、民風、民情,主要是社會環境和社會文化氛圍,還有沒有支撐那種民俗、民風、民情恢復的基礎。
  • 太康縣三官廟村史館:傳承紅色文化 助力鄉村振興
    記入史冊的陳留張伏擊戰,就發生在三官廟村史館附近。1943年12月23日,中共太康縣大隊和四區隊在陳留張伏擊偽軍,擊斃偽軍2名,俘虜25名,繳獲重機槍1挺、小炮1門、步槍24支、子彈1000多發。陳留張伏擊戰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極大地鼓舞了睢杞太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三官廟村史館由三官廟村人王錦敬發起。
  • 離石任家溝村:火紅的日子過起來!_黃河新聞網
    任家溝移民集中安置區。高小明攝黃河新聞網呂梁訊(王豔)7月4日,吃過晚飯,家住離石區信義鎮任家溝的村民薛文林跟往常一樣來到村文化廣場,在文化廣場上路邊的公交停靠點,三三兩兩的村民圍坐在一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 駐村日記:開家溝村「新食尚」,不懂你就out啦
    蛋撻、桃酥、奶茶,這些平日裡只能在蛋糕店才能買到的食品,如今都被搬到了開家溝村的烘焙小課堂上,雞蛋、牛奶、麵粉、清油,經過簡單的加工,就可以做出蛋糕店的味道,這讓村裡的婦女們驚嘆不已,而這一鄉村「新食尚」,正是由開家溝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開啟的。近年來,隨著脫貧攻堅深入開展,開家溝村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黑城村,古城夢圓在今朝
    拿起村史館的「設計草圖」,再對照已經建成的村史館,記者終於「恍然大悟」。蔡生錄說,建設村史館的想法起源於村「兩委」在北京的參觀,看了北京崔各莊果園村村史館,大家想:「為什麼別人能做到的,我們村不能做到?」回來後,蔡生錄決定把自己的老宅子貢獻出來建設村史館。在村史館方案向全村公示後,全體村民積極響應,紛紛開始熱情討論起了村史館的模樣。
  • 沁源天齊廟民俗:勸人從善不作惡
    在沁源縣綿上村有一座天齊廟,廟內供奉天齊東嶽大帝,方圓百裡村莊有親人故去的家戶,一般會在下葬前到此廟舉行報廟的民俗活動。時至今日,這裡還保留著古老的廟會和傳統民俗。民俗文化的記憶綿上村是沁源縣郭道鎮下轄的一個小村子,村子坐北朝南,背山面水,汾屯幹線公路從村前通過。
  • 獻血、捐骨髓、建民俗館,這位外來小夥——情灑徐州第二家鄉
    老記者們走進民俗館,映入眼帘的是一面直徑兩米的牛皮「吉慶大鼓」,兩個鼓面都用一張整牛皮製作。大家紛紛在「吉慶大鼓前合影留念。民俗館館長康戰,是位很帥的70後小夥,今年40歲。記者在與康戰交談中了解到,他15歲起從安徽利辛縣老家來徐州打拼創業,25年的寒來暑往,康戰與徐州這片熱土結下了不解之緣,隨著事業的成功,他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他把徐州看成自己的「第二家鄉」。
  • 消災井、將軍溝……淇縣這個村,竟有這麼多歷史遺蹟和民間傳說!​
    王東安說,東掌村是有名的長壽村,目前該村80歲以上的老人多達幾十人,其中年紀最大的王雙妞今年104歲了,身體還很硬朗。至於駝泉自然村,其所在的這座山酷似駱駝,山上有一眼泉名曰駝泉,駝泉水源豐富,泉邊的村莊因而得名。將軍溝與姑娘樓由嶽飛寨向南約1.5公裡有道山溝叫將軍溝,也稱大石頭溝。
  • 鄭州高新區領導到溝趙辦事處祥營村開展調研
    映象網記者 王振西 通訊員 曹新洲 文/圖6月9日下午,鄭州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紅軍深入分包村——溝趙辦事處祥營村進行調研,溝趙辦事處班子成員等陪同。
  • 天水市石佛鎮馬家山脫貧攻堅見聞
    車輛在三陽川河谷裡沿著渭河西行,跨過渭河,在河水與山巒相接的平川地帶,一排排嶄新的房子錯落有致地映入眼帘,有的房子是一層平頂,有的是二層小樓,太陽能路燈排遍房前屋後,新建的文化廣場和兩層的村級服務中心相連,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隨風飄揚。陽光灑遍這座美麗的新村莊 ,幾個老年人正在向陽的村路邊一邊曬太陽,一邊聊著家長裡短,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