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功寫米芾行書,這是臨帖,還是創作?

2020-12-18 不二齋孫賓旭

啟功寫米芾行書《苕溪詩帖》,這是臨帖,還是創作?

啟功(1912--2005),字元白,北京人,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中國當代著名的書法家、畫家、鑑定家、古典文獻學家、國學大師,啟功先生在書法界尤為知名,曾擔任中國書協顧問,西泠印社社長等職務,2001年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終身成就獎,被世人尊稱為當代書法泰鬥。

啟功先生臨米芾《苕溪詩帖》局部

在書法上,啟功先生遵從清代末年以來的「二王」帖學書法,延續千年書法正統,但同時並不避諱「碑學」書法,遍臨古今書法名碑名帖,融百家之長,逐步形成自己秀美、俊朗、挺拔的書法風格,結構嚴謹,用筆精到細膩,外柔而內剛,為世人所讚嘆,被譽為「啟功體」。

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被世人認可,根本的原因還是因為啟功先生進行了大量的臨摹訓練,啟功先生一生留下來的臨摹非常多,除了一些零散的手札、條幅、筆記、冊頁,還有很多都是成體系的臨摹作品,比如他全篇通臨過王羲之《蘭亭序》、柳公權《玄秘塔碑》、米芾的行書《苕溪詩帖》、懷素草書《自敘帖》等等。這些成篇的書法臨摹作,對於後世的書法學習和欣賞者都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啟功先生寫的米芾行書《苕溪詩帖》,對於這幅臨摹作品,不少網友表示,這哪是臨帖,分明就是又創作了一遍《苕溪詩》而已,米芾的用筆是跳蕩的、多變的,字體的結構是有傾斜之勢的,結果到了啟功先生筆下全成了「啟功體」了,結構正了,用筆淡了,要不是看書寫內容,還真不知道這是寫的米芾的《苕溪詩帖》。

這其實也是啟功先生一貫的臨摹風格,早期啟功先生的臨摹作品還是和原作很像的,我們看過早期啟功先生臨摹的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的《多寶塔碑》以及懷素的《自敘帖》,但是到了中後期,啟功先生的自我書法面貌開始成熟以後,臨摹的風格上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基本上無論是臨摹什麼字帖,都是自己的風格了。

啟功先生書法從「無我」的狀態進入「有我」的狀態,古人的書法字帖成了一種寫字的參考,不在一筆一划照著古人的樣子去寫,臨帖也成了「意臨」,一種自我思想的表達,一般成熟的書法家都會是這樣,到了後期臨摹字帖,一般意臨的成分往往要多於實臨,這是一個規律。此時的臨摹,其實也是一種二次創作,把古人通過自己的理解展現出來。

你覺得啟功先生這幅米芾《苕溪詩帖》是臨摹,還是創作?

相關焦點

  • 啟功唯一女弟子韓寧寧,行書立軸書法作品欣賞,行雲流水嚴謹秀美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中書協第二任主席啟功,臨米芾《苕溪詩帖》欣賞,網友:可做字帖
    啟功啟功先生的書法不論是臨帖還是創作,都或多或少的摻雜了啟功書體的格韻。就拿今天我們推薦給大家的啟功先生臨米芾《苕溪詩帖》來說,就能夠在字裡行間看到啟體的樣子。啟功的字給人一種一氣呵成、挺拔有力、秀逸雋永、書卷氣濃厚、有皇家氣派的感覺。可以說啟功的書法字字精妙,幅幅精品。啟功汲五千年中華文化精華,學養厚足,神思貫古今,視野廓四方。胸壑千秋,碧波萬頃。揮毫落墨,沉雄大方,秀勁飄灑,矯健婀娜,穩妥精妙,當今所有書家只能望其項背。啟功的高度,估計是很難再有人達到了。生在民國,卒於新世紀,高壽。鮮明的個人特色在後期才定型,涉獵廣泛,廣臨碑帖,國學素養深厚。
  • 學行書,該臨什麼樣的帖?看看啟功先生怎麼說
    啟功先生在給初學者寫了一本書,名字叫《書法常識》,專門用了一章的來談臨帖。啟功先生談了那種「橫平豎直」的規範字,不是書法,因為規範字的結體和用筆與傳統書法的要求相去甚遠,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對學習書法非但無益,反而有害!
  • 熱愛啟功書法最好的學習範本,啟功生前親書常用字帖,臨習課程一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申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 書法創作應該寫繁體字還是寫簡體字?
    在書法圈裡,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的現象非常普遍,有些書法愛好者在臨帖的時候,就連字中的敗筆都臨得惟妙惟肖,以寫繁體字異體字廢棄字不規範字為美,這確實是一種審美怪癖,其實簡化字也有其簡約的美,有些簡化字寫出來時,書者總覺得不如它的繁體字異體字美,書寫出來的簡化字總覺得不如意
  • 對啟功影響最大書法家,把漢字之美發揮到極致,將行書推到新高度
    古人寫書法,非常講究法度,包括草書也是如此,也非常規範而又法度皆備的書體,不講法度的書法,就是胡塗亂抹,成為醜書!包括「狂人」米芾亦是如此,有明顯的晉唐的風格,加上自己創新,稱為一代大書法家!通篇法度嚴謹,神採煥發,筆筆精到,字字珠璣,被譽為清代最美的行書
  • 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為何被評東施效顰?
    近代名家啟功先生,學識淵博,寫出來的書法書卷氣十足,風格別具,非常符合當下大眾的審美。有人曾評價啟功的書法說:「不僅是書家之書,更是學者之書,詩人之書。」我覺得這句話說得非常到位。今天就給大家一位學習啟功的高手,啟功的學生秦高忠,自稱啟功「門下」,模仿啟功行書,幾乎亂真。遺憾的是,很多朋友看了之後評價說:僅得其形,而無其神,東施效顰,沒啥意義。說了這么半天,秦高忠的書法到底是什麼樣子呢?下圖就是秦高忠模仿啟功筆意寫成的作品,大家看一下,是不是有點啟功的意思?
  • 啟功的鋼筆行書字帖《赤壁賦》欣賞,墨韻淋漓層色明透,真書法也
    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
  • 書法收藏之行書
    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經過對幾組楷書與行書個字的分析,發現楷書與行書書寫時,點畫的寫法,用筆需遵循的準則,如中鋒,鋪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鋒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書書寫時比較舒展,流動。
  • 趙鴻昌談大字行書創作:在米芾的縱橫變化中加入顏書雄厚寬博之氣
    河北趙鴻昌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編輯編輯編輯編輯河北趙鴻昌入展十二屆國展的行書《趙構<翰墨志>節選》創作手記:近年來,側重於對米芾手札的臨習研究。全國第十二屆書法篆刻展徵稿開始後,想創作一幅大字行書參展。為強化筆力,加強了對顏魯公書法的臨寫。意在吸取米芾跌宕起伏、縱橫變化的基礎上,加入顏書的雄厚寬博之氣。期間,蒙摯友張同發先生抬愛,出示其珍藏何紹基、翁同龢、華世奎等大家作品,供學習欣賞。細觀謀篇結字,運筆用墨,受益良多。臨近截稿之時,略有所悟,展紙濡墨,遂成此幅。能夠入展,實屬僥倖。
  • 啟功書信見證:只要書法功夫到了,創作就是匠氣,寫信才是遂心
    啟功書信見證:只要書法功夫到了,創作就是匠氣,寫信才是遂心。書法在古代人那裡,事實上並沒有刻意創作的意識,多是基地實用再加抒情的自然。別的咱不論,三大行書都是這個特點。王羲之寫蘭亭序,起因並不是「我要創作書法」的想法,而是大家說「你來寫寫這篇序」的要求,所以就遂心應手地寫成了天下第一行書。第二個書法實用加抒情的例子,當然就是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了。顏公寫這篇書法,也不是刻意創作的意識,而是在乾維維元年,要去祭季明之靈,心有悲切,大震心顏而崩發出來的抒情佳作,當然也是實用的本意,它是一篇「稿」子嘛。稿子的根本價值就是要拿來用的。
  • 啟功書法傳人程文哲,行書寫出藝術美,網友:終得啟功書法精髓!
    要問我國書法家中哪位書法家的名氣最大,大家肯定會想到書聖王羲之,特別是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更是贏得了眾多書法家的喜歡,而且千年無人超越,所以被稱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在我國古代著名書法家的影響下,我國的書法文化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和傳承。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書法名家是啟功書法傳人程文哲。
  • 寫行書的8大法則,建議收藏
    寫好行書,其實用性非常廣,一手好的行書字體,不僅可以用在書寫書法作品上,還可以書寫橫幅,對聯等,記筆記,行書也是最實用最便捷的書寫字體。那麼,學好行書有沒有技巧呢?答案是肯定的。要想寫好行書,下面這8大法則,要弄懂學會。
  • 收藏於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北宋書法真跡,米芾行書《張季明帖》
    李贄要求以「童心——真心」作為創作基礎和方法,得到徐渭、袁中郎、湯顯祖、馮夢龍等各藝術領域主要人物的極力讚賞和推崇,終於促成了晚明浪漫主義藝術風潮。米芾的「真趣」論何嘗不是書法藝術領域的「童心」說!米芾主張「真趣」,實際上就是主張書家要表達自已的真性情、真思想、真趣味、真愛好,不必一味模擬前人, 淪為書奴, 更不可矯揉造作, 陷於醜怪。
  • 2999萬的書法,啟功:能看到真是眼福啊!範曾:假的。
    「流水線」作業,依舊不妨礙他的書畫價格,動輒就20-30萬/平尺,比名帖古畫都還貴,無論是書法界,還是國畫界,潤格無人可比!  襄陽,指的就是米芾!  《研山銘》真偽  米芾,愛石如命,晚年得到靈璧石,如獲至寶,由於該石形狀呈山形,可做墨池來研墨,米芾對其愛不釋手,吃飯、睡覺一刻也離不了,還專門寫下39個行書大字:  「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這就是研山銘的來歷!
  • 怎樣正確臨帖?(真想學書法,建議多讀幾遍)​
    外部形態的東西是一目了然的,合不合規矩一看便知;用筆則是書法本體的東西,粗細,放收,快慢,墨的濃淡,都是書法本身要求,決定字的味道,用筆不同決定趣味不同,而字形結構是理性要求,是中國漢字的形體美要求,必須嚴謹,無論行書還是隸書,這是書法的基礎,這是兩個不同的原則,臨帖就是在學習這種理法和原則。
  • 史上最貴的行書,作者是位「書法狂人」,價值100萬一個字!
    米芾《研山銘》行書長卷這件作品在當時就創下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天價,時至今日,此作的價值恐怕遠遠不止於此,米芾的《研山銘》總計30餘字,折合下來,每一個字價值100萬,堪稱史上最值錢的行書了米芾《研山銘》行書長卷我們單純從這幅字來看,無論從用筆還是字的結字變化還是章法氣息都跟米芾出自一脈,其筆鋒變化之精巧,亦是旁人之所不及!
  • 如何理解「行書快寫,楷書慢寫」的提法呢?
    柳公權《神策軍碑》局部然而我們學習書法的時候,卻又有「行書慢寫,楷書快寫」的說法,對這個問題要準確理解,從大的方面說,行書的書寫速度通常要比楷書的書寫速度快,這是因為行書的筆畫及筆畫書寫順序與楷書有所不同,有映帶勾連,便於快速流利地寫出
  • 米芾說的勒字、排字、描字、畫字、刷字是字體還是筆速的不同
    這是一段米芾與皇帝的對話。要從頭到尾的看,不要斷章取義。要能理解問答雙方的心理!先說第一句:海嶽以書學博士召對。意思是:米芾是因為字寫得好,被皇帝老兒叫去問話。第二句:上問本朝以書名世者凡數人。意思是:皇帝老兒問:小米啊,咱們村那幾個字寫比較有影響力的老頭,你認為他們的字寫得怎樣?第三句:海嶽各以其人對曰:「蔡京不得筆,蔡卞得筆而乏逸韻,蔡襄勒字,沈遼排字,黃庭堅描字,蘇軾畫字。」
  • 行書結構不搞懂,越寫越糊塗……
    不過,從書法藝術角度說,草書最富有生命感,最能反映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思想情緒,在書法藝術創作中是最具有創造性的藝術感的一種書體。 目前大量使用的是行書、楷書。在日常書寫時,由於楷書點畫要求嚴格,寫起來又慢,故在實用書寫時,往往不寫嚴格意義上的楷書,但作為書法學習者來說,又是必須練習的一種書體。通過練習楷書,掌握書法的結體和用筆的基本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