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發展亟待激活綠色消費

2020-12-04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日前,財政部下發《關於加快推進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補貼項目清單審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抓緊審核存量項目信息,分批納入補貼清單。此次同步下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全容量併網時間認定辦法》還對全容量併網時間做出認定依據。相關政策傳遞出信號,所有合規光伏風電項目都可進補貼清單。

  此外,財政部20日還發布了《關於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資金預算通知》,可再生能源在2021年的電價補貼總額達到了59.54億元,比今年增長4.9%。其中光伏預算資金33.8437億元,比今年增長56.8%,主要補貼內蒙古;風電場運營商和生物質能發電廠的總補貼同比分別下降24.3%和18.5%,風電23.1121億元,生物質5978萬元;公共可再生能源獨立系統19883萬元,相比今年年6.8億元,補貼大幅減少。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快速發展,行業成本不斷下降,國家價格補助逐步減少是大趨勢。據了解,明年獲得補貼的太陽能項目都是預先批准的,沒有其他新項目能夠獲得補貼。由於新冠肺炎疫情,我國電力需求沒有增加太多,故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與2020年的水平相當。

  今年因疫情因素,全球能源需求整體下滑,但可再生能源行業卻表現出活力。國際能源署《2020年世界能源展望》中提出,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下降5%,其中石油需求將下降8%,煤炭使用量將下降7%,但可再生能源行業持續增長,有望在2025年取代煤炭成為主要發電方式,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近40%的電力供應。

  反觀我國可再生能源產業,也表現出同樣的活力,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增長的新動力。據了解,前三季度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總發電量已近三成。2060年前我國需實現碳中和,而清潔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中和的根本支撐。目前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等化石能源,不僅是中國能源綠色化,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舉措。

  據報導,與受疫情影響的眾多行業相比,可再生能源行業一躍成為全球投資新寵,人們對可再生能源企業、股票、基金投資熱情高,其收益也跑贏市場整體表現。事實上近5年來,可再生能源概念一直受到各國追捧。有關數據顯示,德國和法國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在過去五年內的回報率為178.2%,而化石燃料投資的回報率為負數(-20.7%);美國過去五年內可再生能源的回報率為200.3%,而化石燃料的回報率為97.2%。

  對於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國家戰略定位已經非常明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推進能源革命」「構建生態文明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和「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等要求。

  但在現實中,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運用仍然有些滯後,如可再生能源供暖並不怎麼普遍等等。筆者認為,對於能源結構轉型,激活可再生綠色能源消費需求才是「靈丹妙藥」。只有激活可再生能源真正的市場消費需求,可再生能源產業投資與發展才有了真正的推動力,而不僅僅是依賴於相關補貼等扶助政策。

  目前我國可再生能源佔發電總量近三成左右,這與「2030年可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近40%的電力供應」仍然有很大差距,市場空間依然很大。目前儘管我國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在世界排名前列,且在「一帶一路」綠色能源輸出中也取得較好成績,但對於整個能源產業轉型與替代來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可再生綠色能源消費需求,應逐步成為社會共識。只有激活可再生能源真正的市場需求,可再生能源產業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能源綠色化才可能成為真正現實。擺脫補貼政策依賴,激活可再生能源綠色消費市場需求,讓可再生能源企業發展也有市場與消費的源頭活水,是長遠之策。

相關焦點

  • 疫情後世界再次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更具備了加快發展優勢
    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需協同發展,能源消費大國需迎接能源供應波動風險挑戰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實現碳排放達峰和降低碳中和排放基數,繼而降低碳中和難度的現實選擇。但可再生能源在供應穩定性方面存在不足,將來能否得到較好彌補還是未知數。理論上,雖可以通過組建可再生能源相互協同系統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但實踐起來並不那麼容易。
  • 儲能與可再生能源互補發展!《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發布!
    在全社會倡導勤儉節約的消費觀,培育節約能源和使用綠色能源的生產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能源節約型社會。——推動能源供給革命,建立多元供應體系。堅持綠色發展導向,大力推進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優先發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應中的比重。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增儲上產。
  • 能源區塊鏈研究 | 可再生能源與區塊鏈攜手走向綠色未來
    九月初,「綠色能源」作為區塊鏈的新型應用亮相於全球製造業和工業化峰會(GMIS)。綠色鏈計劃(Green Chain Initiative)旨在將區塊鏈應用於多個領域,最大限度地推動該領域發展。首先,它將利用區塊鏈為綠色能源項目發起全球眾籌。區塊鏈因其能提供高效、安全的交易而備受金融機構青睞。綠色鏈計劃將區塊鏈的這些優勢應用於眾籌,為全球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 加快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
    新華網北京12月21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表《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就我國新能源發電消納問題,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表示,目前我國新能源發展基本已不需要國家補貼,消納問題主要由市場決定。
  • 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就中國?
    由落基山研究所和中國投資者協會能源投資專業委員會共同編寫的《零碳中國·綠色投資》報告指出,中國零碳能源轉型將在七大領域催生巨大的投資市場,包括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效、終端消費電氣化、零碳發電技術、儲能、氫能和數位化。  該報告指出,2020-2050年,將有70萬億元左右的基礎設施投資因此被撬動;僅在零碳電力、可再生、氫能等新興領域,將創造3000萬個以上的就業機會。
  • 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比超過80%,一次性能源消費下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世界經濟經歷了上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全球能源供需經受明顯衝擊,除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增長外,其他能源品種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 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佔比近半
    河北日報資料片全市可再生能源消費量佔終端能源消費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7%,處於全國領先水平,到今年底將實現30%;清潔供暖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2019年全市可再生能源發電總量超過25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佔總發電量的49.0%;全市落戶可再生能源高端裝備製造企業23家,其中已投產15家,主營收入超過40億元;光伏扶貧項目共1112個135.9萬千瓦,獲批光伏扶貧規模位列全國第一
  • ...能源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205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
    ,全球能源供需經受明顯衝擊,除可再生能源保持較快增長外,其他能源品種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可再生能源消費強勁   2019年,全球煤炭消費增速由正轉負;石油增速較上年放緩;天然氣增速回落至2010-2017年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增速達3.7%,貢獻全球一次能源消費增長的一半以上,其中風能、太陽能實現兩位數增長。
  • 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
    過去十年,可再生能源帶著綠色「光環」,以迅猛的姿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領域一枝獨秀。 從明年起,除海上風電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成本已然大幅下降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
  • 電池儲能是可再生能源大發展關鍵
    2014年,在中美雙方發布的聯合聲明中,中國提出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值,並相應地將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而此前的規劃是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比為15%。考慮到水電核電施工周期較長,增長受稟賦限制,風光電的發展潛力非常大。
  • 2020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市場化採購怎麼做?
    在市場化比重日益擴大的當下,如何購買可再生能源電力正在成為每一個市場化電力消費主體或委託代理主體需要面對的問題。我國可再生能源消納現狀整體來看,2019年全國用電量超過72200千瓦時,可再生能源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超過27%,已實現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提出的「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的要求。
  • 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及補貼政策綜述
    2011年11月29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1〕115號),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二是依法向電力用戶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
  • ...做好能源產業「加減法」 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專訪山東省...
    但如何把握重大歷史機遇、發展新能源產業集群、實現能源轉型升級,是山東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9月15日,山東省新能源產業協會秘書長張愛群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專訪,圍繞「新形勢下,山東如何發展綠色能源助力動能轉換」等問題談了自己的見解。
  • 多國能源轉型提速,積極布局綠色能源發展
    俄羅斯能源部部長諾瓦克在會上介紹到,由於俄羅斯的能源供需平衡中供暖需求佔比很大,決定了可再生能源不會成為俄羅斯能源的主要基礎,然而俄羅斯也正在迅速向這方面邁進。他認為當前全球石油需求已經見頂。受疫情影響,人類消費以及飛機的燃油需求、煤油需求銳減,短時間內,化石能源需求難以迅速恢復。
  • 國家能源局: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多管齊下解決
    您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十三五」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消納的問題,「十四五」面臨消納和接入兩個問題並存,所以說要解決消納問題。首先要加快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也就是新一代電力系統。
  • 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難料
    在此情況下,印度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甚至有分析稱,印度無法實現「到2022年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量達225吉瓦」的目標。  太陽能發電成主要驅動力  根據印度財政部的計劃,2020年擬為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撥款30億美元,同比增加8.1億美元,增速達10.62%。在所有可再生能源項目類型中,太陽能發電項目是最受青睞的。
  • 世界能源藍皮書系列報導一:可再生能源發展將呈現三大趨勢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世界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隨著成本優勢的顯現、儲能技術的發展、全球對環境和氣候問題的關注以及支持政策的完善,可再生能源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世界可再生能源電力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隨著成本優勢的顯現、儲能技術的發展、全球對環境和氣候問題的關注以及支持政策的完善,可再生能源已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 聚焦|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及補貼政策綜述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2011年11月29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綜〔2011〕115號),明確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包括兩部分,一是國家財政公共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二是依法向電力用戶徵收的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
  • 「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者」,碳中和不是空頭支票
    海外網評【「中國是全球可再生能源領域的領導者」,碳中和不是空頭支票】近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中國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路線圖」更加清晰。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消費國,也是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最快的國家。
  • 用科技創新激活綠色發展動力
    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熱能工程系教授 譚厚章綠色生產與高質量發展相輔相成,彼此成就。綠色生產中,資源利用效能的提高和環境汙染程度的降低,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高質量發展也為長久的綠色生產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