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至4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在長沙舉行。 魯毅 攝
目前,全球算力的需求每3.5個月就會翻一倍;2025年中國先進計算直接產業規模或達8.1萬億元人民幣……正在長沙舉行的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公布的多項數據顯示,全球數據正處於大爆發階段,中國計算機產業迎來全新的發展空間。
一個5G+智慧農業系統即可掌管整個茶園從生產、倉儲到供應鏈、營銷等全面情況,一個高清攝像頭就可即時精準查看整個橘子洲頭景區,一款手語智能翻譯系統就能讓聽障人與健聽人無障礙交流等,大會全面展示著中國計算機及應用領域的無限可能。
湖南聯通展示5G+智慧農業。 魯毅 攝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先進計算正從信息領域向工業、農業、醫療、教育、交通等多領域智能化滲透。與此同時,傳統計算技術體系困局也逐步顯現,傳統的馮·諾伊曼結構中的內存遭遇「瓶頸問題」,開始效率低下;影響計算能力的電晶體尺寸與密度逼近極限,傳統計算技術演進步入「後摩爾定律時代」。
當下,世界各發達國家都在圍繞人工智慧、量子科技、高性能計算等領域布局,中國計算產業如何突破傳統算力極限換道超車?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指出,中國的計算機發展,從底層技術到計算機應用、整機企業,以及前沿技術企業或初創公司可以看出,換道超車的技術儲備條件已基本確立。
中國移動工作人員演示5G高清視頻採集的長沙橘子洲頭畫面。 魯毅 攝
誕生了中國第一臺國產電腦的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堅持超前布局,在CPU領域通過自主搭建微架構、獨立編寫原始碼,成功打造了飛騰CPU系列;在操作領域系統成功構造了完全自主產權的計算機基礎軟體PK體系,被國際同行譽為「中國架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總經理張冬辰表示,面對數位技術日新月異帶來的新挑戰,需要立足中國、面向世界,以開放的視野和胸懷聚集創新合力,在立體安全體系、全球開源生態等多領域開展合作,攜手打造計算機產業新生態。
針對中國計算機領域的晶片這一核心技術短板,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表示,雖然晶片行業已形成壟斷局面,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沒有機會,中國可以效法開源軟體的成功經驗,推動開源晶片的研究,「開源晶片對中國和世界而言都是一種機遇」。
「算力支撐的數字經濟時代,行業應用是釋放連結技術與計算技術的關鍵。」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侯金龍說,面對當下多樣化計算需求,需要多樣性的算力協作。希望行業專家、業務部門與開發者共同協作開發出更多滿足需求側的場景化應用。
中國具有全球最大、最發達的數據圈和物聯網市場。溫曉君指出,在新基建帶領下,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先進計算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前景與潛力。先進、新型的計算基礎架構,迭代、拓展的軟硬體系統產品,普惠、優化的算法算力平臺,以及「計算+」行業融合賦能應用,將是中國「十四五」乃至中長期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記者 魯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