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打銀行客戶28萬無故失蹤 回應"客戶存款安全 事件在處理"

2021-01-05 網易財經

渣打銀行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月9日訊(記者 張晗) 今日中國網財經接到張小姐投訴稱,其在渣打銀行(香港)的戶頭 「被銷戶」,28萬港幣存款不知所蹤,其質疑銀行做法不合規。

中國網財經就此事向渣打方面進行採訪,渣打銀行(香港)回復表示,「我行在此鄭重聲明客戶在我行的存款是安全的。我行高度重視該客戶反映的問題。」,由於事件發生於周末以及調查需要時間,所以在9日與客戶聯繫處理,「目前我行正在與該客戶進行溝通以解決其反映的問題。」

對於其他具體的細節問題,渣打銀行(香港)方面表示無法提供其它進一步信息。

「帳戶消失」事件到底是當事人聲稱的 「侵吞未遂」,還是銀行內部「烏龍」?張小姐對中國網財經表示,正在金管局舉報渣打銀行,並查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中國網財經將繼續追蹤此事進展。

(責任編輯:張晗)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渣打銀行被疑「侵吞」存款 致歉未獲客戶認可
    渣打銀行資料圖。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1月11日訊(記者 張晗)渣打銀行(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渣打」)客戶帳戶28萬儲金莫名消失的事件不斷發酵。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自稱一直很信任外資銀行的張小姐表示,其於2014年8月因業務需要在渣打開設個人帳戶,開戶時存入的資金在陸續使用、只剩28萬餘元港幣後,就沒有再使用和關注該帳號。  2017年1月7日,張小姐前去香港渣打銀行灣仔軒尼詩分行(雙方證實非之前的銅鑼灣支行)提取現金,與櫃員發生爭執。
  • 渣打銀行客戶經理誤導銷售 兜售假貸款用途憑證
    渣打銀行「現貸派」無擔保個人消費貸款的客戶需要開通跨行代收還款服務,「現貸派」客戶需填寫一張跨行自動代收還款授權,渣打銀行可根據客戶授權,在每月的約定劃扣日,從客戶授權的本人名下它行借記卡帳戶自動劃扣當月「現貸派」應還款額至渣打還款帳戶。  深圳的李先生在2013年3月通過網絡看到渣打銀行「現貸派」的推廣內容。
  • 客戶告渣打銀行理財巨虧勝訴 餘值不翼而飛
    昨天,記者與渣打銀行取得聯繫,銀行並不願意就這封「過於敏感」的信發表意見,但對於宋文洲事件,銀行作出了這樣的回應——「本案理財產品是銀行按照宋先生要求專門定製的,其本人參與了產品設計的全過程。本案理財產品的合同從未約定在A階段可以贖回。銀行已依法如期、完全地履行了生效判決,不存在宋先生所述的藐視法院判決的情形。對所謂餘值的主張,已超越了生效判決內容,於法無據。」
  • 考問存款失蹤:銀行,我還能信任你嗎
    今天的銀行,現代科技管理手段日新月異,按常理,風險控制能力更高,客戶資金和信息安全也應該更有保障。可想不到的是,銀行的資金和信息安全問題越來越嚴重。老百姓不得不問一句:銀行,我還能信任你嗎? 今年1月初,浙江義烏的劉先生發現他2013年在某國有銀行奉化城東支行存的250萬元失蹤了,存摺帳戶上只剩4元錢。他和父親心急如焚。1月10日,上市酒企瀘州老窖發布公告稱,在工商銀行河南南陽中州支行等處的3.5億元存款出現「異常」。而在此之前的2014年10月,瀘州老窖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1.5億元存款失蹤。
  • 河南一銀行客戶經理轉走儲戶69萬存款,銀行應該承擔責任嗎?
    這裡要說的是,出現上述的儲戶存款被轉走的問題,銀行應該承擔責任嗎?銀行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誰來保證儲戶存款的安全?那麼,我們就應該看看在這一過程中銀行的員工是否違反了相關的規定。 首先,銀行客戶經理董某在多項業務辦理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規行為?
  • 渣打銀行遭客戶投訴 深圳銀監局已受理
    見習記者 謝水旺 上海報導  近日,李先生等渣打銀行客戶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反映,渣打銀行客戶經理在銷售「現貸派」無擔保個人貸款時,在貸款利率以及消費憑證提供方面「存在誤導嫌疑」。  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調查,其他客戶也反映過遇到類似情況。目前深圳銀監局已受理了李先生的投訴。
  • 農行外逃行長轉移5000萬美金 渣打銀行涉嫌洗錢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渣打銀行私人銀行部員工吳伊甸因涉嫌幫助孫鋒洗錢、窩藏包庇而被刑事拘捕,這一事件開始將公眾的注意力聚焦在私人銀行為國內富人提供海外投資、跨境諮詢服務中的法律和道德風險上。  4月10日,渣打銀行私人銀行部一位區域負責人告訴記者,渣打目前正在對此事進行調查,據他了解,孫鋒並非渣打銀行客戶,吳伊甸的行為完全為個人行為。  一名前渣打私人銀行員工猜測,其中可能另有隱情,孫鋒很可能不是渣打中國的私人銀行客戶,但可能是渣打海外私人銀行客戶,其轉移資產過程中,吳伊甸做了一些幫助。
  • 存款也危險?儲戶存款頻發被銀行客戶經理偷走 誰該負責?
    銀行工作人員通過各種「眼花繚亂」的操作,盜取儲戶銀行卡資金的事件層出不窮。近期,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判決書顯示,招商銀行一支行多名VIP客戶的資金就被該行理財經理悄悄轉走。事發後,直到該理財經理跳樓自殺,客戶才察覺資金出現問題。
  • 渣打客戶資金遭轉走至馬會 金管局指已要求銀行提交報告
    原標題:渣打客戶資金遭轉走至馬會,金管局指已要求銀行提交報告   渣打銀行
  • 建設銀行客戶經理轉走儲戶69萬存款 用於網絡賭博
    6月3日下午,她當著上述支行行長王亞飛的面掏出手機,打開「彩運8」界面說:「是找銀行解決,還是找我解決,找我的話,我能把這錢要回來,平臺有10年返還計劃。」河南豫龍律師事務所律師付建認為,銀行作為儲戶存款的保管機構,應該向儲戶提供安全保障。基於此,建行河南平頂山煤炭專業支行負有不可推卸責任,應作為紀女士損失的第一承擔者。目前,建行河南平頂山分行紀檢監察部門已介入調查。
  • 渣打銀行「逸帳戶」21城市跨行取現免費 濟南分行暫不能開戶
    齊魯網財經頻道8月2日濟南訊(記者 李蕾)近日,據相關媒體報導,渣打銀行宣布將其個人電子銀行品牌「逸帳戶」擴展至北京、深圳、廣州等全國21個城市,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用戶可享受在內地28萬臺銀聯ATM機跨行取款免收手續費
  • 銀行存款被挪用,客戶自己竟要擔責,以後存錢要注意了
    文/李閏目前我國居民的存款總額在90萬億元左右,這個比例差不多接近我國的GDP了,算上存款總額的話,已經超過了200萬億元,是GDP總量的兩倍多。我國居民喜歡存款,除了銀行的存款有一定的利息以外,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它很安全。
  • 百萬條銀行保險機構客戶數據被售賣?平安、上海銀行等回應
    澎湃新聞從該論壇看到,這位名叫「togoodforthisshit」的用戶出售的銀行保險機構信息包括:80萬條上海銀行客戶數據、46萬條興業銀行信用卡用戶私人數據、10萬條平安保險數據、10萬條浦發銀行客戶數據、6.3萬條招商銀行金卡客戶數據等。此外,該用戶還在同時售賣18萬航空乘客個人信息、14.8萬個快遞收件人信息等信息。
  • 「歐洲支付寶」破產,10萬賣家要哭?P卡:客戶資金安全
    發表破產聲明之前,Wirecard的也陷入財務造假危機,在德國當地時間18日,Wirecard第四次,宣布推遲2019年年報披露日期,並且,無法提供財務報表信託帳戶中19億歐元銀行存款餘額的證據。屋漏偏逢連夜雨,19億歐元失蹤後,該公司的前總裁也被逮捕了。Wirecard破產,Payoneer(P卡)也受牽連?
  • 渣打理財產品被指是陷阱 客戶買入產品後即跌20%
    張女士絕不曾想到,當初給她體驗非常好的渣打銀行如今成為自己的狀告對象。張女士購買的渣打銀行理財產品目前虧損了10%的本金,她直指渣打銀行在理財產品銷售話術、產品合同和售後服務上均涉嫌違反銀監會相關規定,於是在近期把渣打銀行狀告至上海銀監局,希望能追回100%的本金和應得的存款利息。在張女士眼中,這個理財產品是渣打銀行設下的一個高智商陷阱。
  • 渣打銀行理財巨虧十苦主曝光 回應:市場普跌不可避免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15日訊  (記者 向婷) 近日,有客戶向本網投訴渣打銀行部分理財產品虧損太嚴重的問題。據本網不完全統計,渣打銀行理財產品虧損巨大,且存在故意隱瞞虧損信息、部分產品銀監會無備案等問題。
  • 香港渣打銀行宣布最新分層利率政策
    香港渣打銀行宣布最新分層利率政策2001年06月12日10:23:04 中新社   香港將於七月三日全面撤銷利率協議,屆時銀行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為了搶佔先機,香港渣打銀行宣布推出一連串的服務優惠,包括分層利率政策,進一步促進與客戶的關係。
  • 銀行員工親述:相較於存款客戶,更喜歡貸款客戶。
    對於銀行來說,既有貸款客戶需要維護,也有存款客戶需要營銷,兩者對於銀行都有貢獻度,應該說是照單全收。而對於銀行員工來說,他們更喜歡具有貸款屬性的客戶。按非銀行員工的認知,天天聽到銀行員工吐槽最多的就是攬存壓力大,按道理應該是更喜歡存款客戶的。
  • 香港渣打銀行推出最新分層利率政策
    中新社香港六月十一日電,香港將於七月三日全面撤銷利率協議,屆時銀行間的競爭將更為激烈,為了搶佔先機,香港渣打銀行今天宣布推出一連串的服務優惠,包括分層利率政策,進一步促進與客戶的關係。  渣打銀行香港區總裁及總經理王冬勝在宣布這些措施時表示,最新的分層利率政策本著高存款客戶可以享受更高的存款利率,但低存款客戶也不會得到懲罰性的低利率原則。
  • 銀行遭遇集中取款 我的存款還安全嗎?銀保監會回應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銀行遭遇集中取款,我的存款還安全嗎?銀保監會回應新華網北京7月17日電(閆雨昕)針對近期出現的個別中小銀行集中提款事件,銀保監會城市銀行部副主任劉榮在16日的媒體通氣會上表示,在有關部門密切配合,事件得到了妥善應對,但從這些事件暴露了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需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