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7 1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本文特別邀請了北大滙豐智庫的兩位專家岑維和程越,對《特區40年 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分析報告中提到的當前深圳市場要素上漲帶來的影響,和中小企業對深圳未來發展的作用進行解讀。
(點擊獲取調查報告的完整內容)
專家信息
岑維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副教授 北大滙豐智庫秘書長
專家觀點
◆ 警惕市場要素上漲帶來的實體產業外移風險
岑維 北大滙豐商學院副教授
1
成本上漲是影響企業外移的重要因素
岑維教授在採訪中指出,近年來,深圳的企業呈現向外轉移的趨勢,其中原因與調研報告提到的深圳當前各類成本上漲不無關聯。
部分中小企業外移屬於產業調整的必然
岑維教授解釋道,深圳的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生產成本整體上漲,如用地成本、勞動力成本,並且隨著環保標準逐漸提高,實體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在上漲,這些都導致企業留在深圳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對部分中小型企業而言,無論是環保標準,還是生產效率和收益,都達不到深圳發展的要求,所以會逐漸轉移到其他成本更低、還有勞動力紅利的區域。從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有一定的必然性。
同時,岑維教授也指出,近年來也有部分大型科技企業迫於成本壓力或空間壓力外移,這對深圳未來發展肯定是不利的。
2
科技創新和金融發展的土壤在於實業
調研結果指出,專家預測深圳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是科技創新和金融。岑維教授在贊成這一觀點的同時也強調,科技創新和金融發展的土壤還是在於實業。
金融和科技創新的成果最終還是要服務於實體企業
岑維教授對記者解釋道,金融行業的發展最終還是要服務於大批實體企業。科技創新也一樣,新的技術要最終形成產品,還有賴於完備的產業鏈和加工鏈,這也需要大量的實體企業做支撐。如果實體企業大量外移,深圳的金融和科技創新就可能成了空中樓閣,因為創新的成果不能用於實體企業的發展,就失去了用武之地,難以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
最後,岑維教授總結道,深圳在金融和科技領域都具備全國領先的產業實力和競爭力,同時也要警惕,近幾年土地成本上漲導致的企業各類成本上升,和人才的居住成本、生活成本的上漲。
專家信息
程越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助教授
專家觀點
◆ 中小企業是生產高質量產品不可或缺的環節
程越 北大滙豐商學院助教授
1
如果成熟產品是參天大樹
那麼其中的中小企業就是每一片樹葉
北大滙豐商學院助教授程越提到,當前消費者對中高端產品或服務有更多的需求,這就催化了更多複雜產品和設備的開發,而這類產品和設備通常是多學科跨界完成的。比如大健康領域的康復康養系統就整合了多個學科,包括機械製造、自動化控制、人工智慧、聲音識別等等,導致其生產鏈較長,製作工藝環節甚至能達到上千個。很難想像會有一家企業或者集團,能夠獨立完成整個系統的製造。這也就意味著其中一些比較小眾的、新興的、有技術含量的生產環節是由中小企業來完成的。程越說:「如果我們把一個成熟的產品比作參天大樹的話,那所有參與其中的中小企業就是每一片樹葉,只有它們持續進行光合作用,才能使大樹枝繁葉茂。」
2
對特定性質的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
建議適當降低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
對於調研結果中提到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程越解釋道,通常中小企業的社會影響較小,而初創期的企業社會信用積累相對也更少,比較難通過正常的銀行渠道來融資。而通過政府渠道來融資,政府可能會對智慧財產權所能佔資產的比例進行劃定,並可能會要求中小企業自身也注入一定的資產。比如說,智慧財產權的佔比要低於30%,這就意味著剩餘的70%需要中小企業自身來提供資金,這對中小企業的壓力較大。
程越也解釋了中小企業在銷售渠道拓展上面臨的困難。例如,許多中小企業在初創期,並沒有實力聘請一個完整的銷售團隊。並且,許多銷售渠道也已固化,很難再進入。雖然投標也是拓展銷售的渠道之一,但這個過程通常非常冗長,有時結果也不盡如人意,這些都是對中小企業的一種消耗。
程越的建議是,在可能的情況下,適當降低特定性質的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產品進入市場的門檻,尤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領域。在企業拿到相關技術報告或生產許可證,確保安全之後,就可以讓產品進行小批量試用。當企業得到消費者反饋後,可以進行產品調整,整個生產循環也可以順利啟動,對中小企業的發展也會有所幫助。
採寫|深新傳播智庫 楊琪
視頻|深圳報業集團視聽中心 羅博文 周幀宇 盧斯婷
監製|桂桐
編輯|許家宜
原標題:《北大專家解讀百位智庫專家問卷調查報告2:實體產業和中小企業的重要性不容小視》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