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盡辦法「去漢字化」的韓國人,身份證上為何仍有漢字?

2020-12-25 鳶飛九天

韓國在中國無疑是一個擁有極高熱度的國家,這個位於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對於曾經深刻影響他們數千年歷史的宗主國——中國,感情也十分複雜。近代獨立以來,韓國幾乎想盡一切辦法去中國化,尤其是韓戰之後,隨著抱對美國的大腿,再加上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本身的努力,韓國一躍成為亞洲僅有的4個發達國家之一。

韓國

經濟的飛躍,使得自卑和自尊交織之下的韓國,進一步堅定了去中國化的決心,甚至,就連韓國的首都漢城,都改成了首爾。但是有趣的是,在韓國如此堅定地去除中國歷史影響力的行動之下,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卻依然有漢字的存在,這是為什麼呢?

公元前三世紀,漢字傳入朝鮮半島,當時的韓國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文字,因此,漢字很快在這個國家得到了普及,在此後的歷史中,韓國的正式文字一直是漢字。當時,只有朝鮮王朝的貴族和官紳才有條件學習漢字,這就導致普通百姓只會說韓語,但是不認識漢字。直到15世紀,朝鮮王朝的一批學者創造了韓國人專用的韓語字母,王朝的第四代君主又倡導使用他們自己的民族文字後,韓國的老百姓都才有機會習字閱讀。

韓國光化門

不過,當時的朝鮮王朝並沒有推行去漢字化政策,直到上個世紀中期,韓國政府頒布了官方廢除漢字、實行韓文拼寫政策。韓國政府為了顯示國家「去漢字化」的決心,就連曾經用漢字書寫的歷史牌匾,都被韓文取而代之。比如將1935年修建的景福宮正門牌匾「光化門」用韓文書寫,這個舉動顯然十分可笑,因為這一件珍貴的歷史文物,成了不倫不類的非歷史物品。

當然,從這件事也可以看得出韓國去漢字化的決心之堅定。韓國政府也於1970年下令,此後不得在小學教學漢字。儘管韓國的去漢字化政策一直在執行,可是在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在他們的名字後面,會在括號裡額外寫著一個中國名字,既不符合韓國去漢字化的政策,也顯得十分突兀。

韓國身份證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韓國的文字難以擺脫其自身缺陷而導致的。韓國文字為表音字,它由10個元音和14個子音組成,這種文字的優點為簡單易學。即便是從不懂韓文的外國人,只要掌握了韓文表音字的拼寫組合方法,就能夠正確誦讀韓文,由此可見,韓文其實是一種類似於拼音的文字。

以韓國的姓氏為例,像「鄭和丁」、「姜和康」、「林和任」這幾個名字,在漢字中他們是全然不同的姓名,可是在韓文中它們均同音。正是因為韓國文字中的同音字非常多,如果在身份證上僅用韓文標註韓國人的名字,很明顯會導致這些人在使用身份證時出現混亂。

夾雜漢字的韓文

不僅在名字的發音上出現了同音詞的混亂,韓語裡面還有很多同音詞,有的時候一個詞語甚至能對應十幾個或者更多的詞。曾經有專家學者做過韓國語裡的同音詞情況調查分析,統計得知,韓文裡的同音詞佔比率達到了33%。數量如此眾多的同音詞,導致人們在書面閱讀與交流時出現了一定的麻煩,比如一個同音詞對應著意思不同的詞,韓國人就需要獲取更多的信息,甚至聯繫上下文對這個詞組進行理解,這樣一來反而降低了人們閱讀、理解的效率。

漢字熱

近些年來,正是因為韓國與無法擺脫大量漢字詞,在新的國際形勢下,韓國反而出現了「漢字熱」,韓國社會各界甚至要求政府進一步調整文字政策,不要一味的去漢字化,導致歷史文化的丟失。畢竟從朝鮮王朝使用漢字開始,至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韓國古代歷史著作、文學作品、官方文件都是由漢字書寫而成,如果他們一味地拒絕學習漢字,只會讓韓國傳統文化出現人為斷裂,對韓國歷史文化發展造成嚴重後果。正是因為無法徹底擺脫漢字,韓國人的身份證上才會出現中國名字。

相關焦點

  • 立志去漢字化的韓國,身份證上為何仍舊要保留漢字?原因扎心
    在100多年前韓國還是漢語的天下,那個時候韓國的貴族都是說漢語、寫漢字的,對於他們來說,漢語是他們貴族的標誌。而當時漢語只是一種類似於方言的存在,都是最低賤的底層人民才會學習的。而且直到今天為止,韓國人的身份證上除了韓語的姓名之外,後邊都要帶上漢字書寫的名字。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韓國在發動去漢字化運動之後,卻又在今天的身份證上開始使用漢字呢?
  • 韓國身份證上漢字的作用,韓國人:我為中國,我為漢字驕傲
    中國古漢字文化可能大家都知道,在朝鮮半島的兩個國家,朝鮮和韓國,都有過轟轟烈烈的「去漢字化」運動,在社會可以說是鬧得沸沸揚揚,那麼,他們真的能離開漢字麼?一:漢字傳入韓國要說這個,首先得從古代韓國對於漢字的鑑定和意義說起,在古代韓國,貧富分明,平民們連溫飽都是問題。更不要說其他的,根本沒有學習的機會,所以,漢字一直是劃分韓國上層社會與下層社會的分界線。
  • 韓國為何要去漢字化?
    韓國地處朝鮮半島的南端,在歷史上一直是中國的附屬國,其文化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可以這樣說,韓國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向中國學習的歷史。可是在韓國的歷史中,相繼出現了三次轟烈烈的去漢字化運動,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要了解這其中的原因,就要關注韓國歷史上的一個時間段,公元15世紀。
  • 韓國人的身份證,為何一定要額外用括號標註一個中文名字?
    事實上每一個韓國人都相當於擁有著一個中文名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不過可能留意到的人並不多。雖然現在韓國已經全面去漢字化了,然而在個人身份證上卻一定要用括號標註一個中文名字,這是為什麼呢?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 為什麼韓國明星都有漢字名,還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一個中文名字?
    經常看韓國綜藝、關注韓國娛樂圈的應該知道,韓國的明星都會有一個中文名字。實際上,韓國人出生時,都會起一個漢字名字。有些韓國藝人出道時候並沒有公開身份證上的漢字名的,粉絲就會根據音譯取一個漢字名,但是往往和他們本名不一樣,之後藝人可能會再更正。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會有漢字?
    韓國的文化離不開中國,在古代中國的文化深深的影響著韓國,韓國的文字當然也是受影響最大的,韓文中有70%的詞彙來自漢字,即使是到了現在,我們看韓國到書寫的都是韓文,但事實上韓文也是離不開漢字,很多人不知道,很多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的名字是帶中文的,他們在韓文的後面加個括號,然后里面用漢字寫自己的名字,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要從韓國文字的特點說起。
  • 已經廢棄漢字的韓國,為什麼身份證上還有中文名字?
    在朝鮮獨立後,朝鮮政府就正式的在朝鮮廢除了漢字的日常使用,使用朝鮮文,執行去「漢字」化政策,後面韓朝分家後韓國也繼續執行這一政策如:把漢城改為了首爾(但中國一直沿用到2005年才在韓國的抗議下改的名稱)。但是經過了70多年的去漢字化運動,韓國還是有很多人有自己的漢字名。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漢字讀音與書寫的奇特,漢字身上所呈現出來的魅力,都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字,哪怕他們知道這個過程非常困難,卻仍然不斷的嘗試。不過,漢字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與接受,也不是一直就存在的,比如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下定決心禁止使用漢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韓文的學習。既然如此,那麼韓國人為何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這不是與他們的初衷截然相反嗎?
  • 為何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名字用韓文和中文寫呢?留學生說出了實情
    為何韓國人的身份證上,名字用韓文和中文寫呢?留學生說出了實情韓國的美女、帥哥是出了名的好看,很多中國追星者都十分喜歡韓國明星。韓國也給我們國家帶來了很多影響,比如女生穿衣打扮上,大家都很喜歡韓國的那種風格,但是你們知道嗎?
  • 韓國要恢復漢字了?
    韓國韓文協會表示,韓文是韓國固有文字和傳統文化,如果使用韓文和漢字混用,會使原本平等的文字生活變得不平等,漢字會阻礙韓國的信息化和科學化。這種觀點當然非常偏頗。按照他的說法,中國使用了幾千年的漢字,那麼中國現在的信息化和科學化是怎麼來的?不就是一直使用漢字而來嗎?而使用漢字的提議傳到了日本,日本網友紛紛表示,讀懂了漢字,才能知道真實的歷史。
  • 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為啥大部分人還是中國名?
    韓國「去漢字化」,連首都都改名了韓國1948年施行的《諺文專屬用途法》,給廢除漢字以法律依據,法律全文如下:「大韓民國的公文必需使用諺文書寫。然而,在過渡期間,可以在諺文後方以括號形式插入漢字」。之後韓國經歷了一段過渡時期,直到1970年宣布漢字廢止宣言,小學完全廢除漢字教育,漢字也從必修選項種被剔除,也不需要考試,韓國人也失去了學習漢字的動力,除非是相關專業的。
  • 用不用漢字,為何讓韓國人糾結幾十年?
    很多網友好奇,同為深受漢字影響的東亞文化圈成員,韓國為何不能像鄰國日本一樣,完全接受漢字,而是非要繼朝鮮、越南之後,完全摒棄了從漢武帝東徵開始使用至今的漢字呢? 有分析認為,這是韓國人的民族自信不足導致,即便今天的韓國經濟早已崛起,社會也越來越發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超過3萬美元,是漢字源發地的三倍,且正逐漸趕超日本,但韓國人還是沉寂於民族主義泥淖中無法自拔。
  • 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為什麼要在身份證上備註中文?
    作為中華文化載體之一的漢字,成為了代表性的存在,也成為如今許多國家的一大愛好。漢字讀音與書寫的奇特,漢字身上所呈現出來的魅力,都讓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學習漢字,哪怕他們知道這個過程非常困難,卻仍然不斷的嘗試。不過,漢字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與接受,也不是一直就存在的,比如曾說「漢字落後」的韓國,下定決心禁止使用漢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韓文的學習。
  • 為什麼韓國人要在身份證上用括號額外再寫上一個中文名字
    韓國的身份證並沒有強行規定,一定要加注中文名。之所以,在新版的韓國身份證上,韓國人都會用一個括號,在其中標註中文名字,這實在是無奈之,因為現行的韓國文字存在著巨大的缺陷。
  • 韓國人為何要廢除漢字?漢字對他們的未來會有影響嗎?
    要有這種自信。歷史上是我們的附屬國,今後一樣!中國近代的衰落讓過去我們的附屬國紛紛拋棄對中國的崇拜與尊重,以效仿西洋為榮,感覺斷了與中國的聯繫更好,但現在發現他們並不能完全擺脫與中國漢字的聯繫,反而發現了漢字的獨特優勢,故而有用回頭的意思。近代中國國弱,影響力降到歷史最低。不僅鄰國,中國自身也曾有放棄漢字的激進行為。
  • 韓國人的身份證上為什麼有漢語名字?實在是韓語本身缺陷明顯
    韓國去漢化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漢字,大家知道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逐漸加大,我們漢字也逐漸的在全球開始傳播,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百姓去學習漢文化。而實際上在以前的話,我國的文化在我們周邊就擁有很大的影響力,比如說日本、韓國以及越南在以前的話,他們都是使用漢字的。
  • 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
    韓國春節為何選「立春」?他們沒學錯,我國古代春節就這麼過!廢除漢字50年,韓國人過春節寫春聯,為何依然用漢字?受華夏文明的影響,東南亞諸國,也都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中國人的春節是農曆除夕開始的,貼春聯、放鞭炮、穿新衣、走親戚,好不熱鬧喜慶。與我們相鄰的韓國,至今也保留了過春節的習俗,只是,他們的春節並不是農曆除夕,而是選擇在「立春」這天。
  • 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
    導語:韓國廢除漢字72年,為何身份證仍要寫中文名?其實他們也很無奈你還記得幾年前,韓國向聯合國申請"端午節"作為世界遺產地而搶佔了中國的先機嗎?"在國內引起了非常激烈的爭論,有些人甚至提出了「捍衛端午節」的說法。我們的認為"端午節"最早起源於中國文化,不應被韓國所採用!
  • 韓國人身份證名字旁邊,為何總要寫個中文名字?原來還有這層含義
    故此我國的漢字一度影響了周邊的許多國家,比如高句麗,也就是現今的韓國跟朝鮮,以前使用的就是我國的漢字。雖然他們後來極力否認跟抹殺中國漢字,但大韓民國的居民身份證上,依然在使用中文名字。這是為什麼呢?韓國人由於地理位置跟文化原因,一直喜歡把我國的文化跟發明說成是他們的祖先創造的。
  • 漢字是韓國發明的?李時珍是韓國人?韓國還要搶奪多少中國文化
    除此之外 ,韓國的全國漢字教育推進總聯合會,在官方網頁指出,新近發現的漢字,其實由他們的祖先東夷族發明的,韓民族是創造了世界第一流文字的偉大民族,這裡我們要提上一句,歷史上東夷族分為多支,部分融入華夏族,部分遷移至朝鮮半島,也就是現代韓國人的祖先之一,所以歸根結底這些都是他們的,將這麼多中國傳統文化歸為己有韓國人,其實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國家都是在中國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