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翔籌劃了一年多的專場音樂會「紅梅花的菜」,即將於12月18日在鵝社書店藝術館與歌迷們見面。音樂會與構思於疫情防控期間的新歌同名,「『紅梅花的菜』是武漢的酒令,唱起來有武漢人的性格。」馮翔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這場音樂會將不設樂隊,整場由他個人彈唱完成,舞臺也選擇了更為貼近觀眾的小場子。「有些曲目唱法跟以前都不太一樣,可能都像『喝了點』似的,也可能中途停下來跟觀眾商量兩句,更隨意、隨性,就像老友聚會那樣。」
拿酒令寫歌的馮翔,事實上滴酒不沾。酒局之上,他往往是那個姿態清醒的「局外人」,卻在宅居之時,分外想念「酒桌上雲山霧繞,朋友說不著邊際話語的日常」。「一個人的性格肯定是在最放鬆的時候表現出來,喝酒以後多數人就原形畢露了。」馮翔自嘲「應該是上輩子喝太多了,這輩子不喝酒也能一直保持醉態」,而他也格外中意微醺帶來的放鬆自然,促成人與人相處最舒服的時刻。這場以「紅梅花的菜」為名的音樂會由此誕生,馮翔期待臺上臺下都能借著音樂的「酒勁」,真情實感地交流,分享些關於音樂、人生的真誠感悟。
因此,音樂會的舞臺定在了「不想太大,也不想太小,還不想和聽眾離得太開」的書店裡的小場子。演出形式也捨去了樂隊,由馮翔獨自彈唱完成。歌曲的選擇除了《漢陽門花園》《六渡橋》《黃鶴樓》等膾炙人口的舊作,以及專門為口碑綜藝《經典詠流傳》創作的《二十四節氣歌·夏秋謠》,和還未在網絡上線的《和平裡》,甚至囊括了正在創作的《紅梅花的菜》《漂》兩首「進行時」作品。「詞一直在調整,等演出那天爭取能寫好。我也想過,萬一沒有寫好也冇得關係,音樂會上的這版就是獨一無二的版本。」
馮翔特別提到,即便是舊作,也會根據音樂會的立意,採用與以往不同的方式進行表演。在跟觀眾聊到忘情時,也不排除滿足現場的「點播」,唱上幾句他曾在疫情防控期間線上直播中與網友們分享過的那些經典音樂。「疫情防控期間我開始直播,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雖然線上有很多聽眾,但實際我們見不著面,很多想說的話不當著面說不出來,這次音樂會也是完成心願,就想當著面把想說的話說出來。」
「紅梅花的菜」也是「馮翔和他的朋友們」系列音樂會之一,該系列始於2019年夏季,於今年11月在鵝社書店重新開張後,已收穫不少擁躉。(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梅冬妮)
【來源:武漢發布】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