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業務啟動儀式在上海舉行,標誌著我國商業銀行今後可以運用國債期貨管理利率風險,有助於增強金融市場的韌性和活力,防範和化解市場風險。啟動儀式上,中金所與首批試點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代表籤訂會員協議。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啟動儀式致辭時表示,在國務院金融委的統一領導下,在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商業銀行正式成為中金所的會員,參與國債期貨交易。這凝聚了業界的智慧與汗水,標誌著我國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對形成統一高效的金融市場具有重要意義。
方星海介紹,利率是最重要的金融市場價格。作為利率發現和管理利率風險的工具,國債期貨是我國金融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經過6年多的發展,我們已經形成了包括2年、5年、10年三個關鍵期限產品的國債期貨市場,市場運行良好,對提升債券現貨市場流動性和定價效率,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天,作為國債最大持有者的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必將進一步提高國債期貨價格的有效性和代表性,推動各類金融要素市場內在有機地聯為一體,提升金融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與此同時,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後,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國債期貨工具管理利率風險、穩定資產價值;另一方面,在債券市場出現波動期間,還可以利用國債期貨流動性好、成交快速的優勢,分流債券市場拋壓,平緩現貨市場波動,從而促進債券市場整體穩定運行。」方星海指出。
今年以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風險顯著放大。在此背景下,我國金融期貨市場穩中有進,有效地服務了金融企業需求。一季度國債期貨市場累計成交482.53萬手、季末持倉14.14萬手,同比分別增長72.50%、68.27%。10年期主力合約價格與最便宜可交割券的基差為貼水1.13%左右,期現價格聯動緊密,較好地滿足了機構風險管理的需求,提升了現貨市場流動性,也為國債的順利發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陳鳴波在啟動儀式上表示,今年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決勝之年。年初,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外匯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標誌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進入衝刺階段。在此關鍵時刻,中金所聯合三家銀行試點開展商業銀行參與國債期貨業務,這是金融市場又一重要創新舉措,將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貢獻積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