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申忻編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睡眠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但專家報告稱,我們過度依賴測量每晚睡眠時間的設備,也導致了一種名為「新式睡眠障礙症」(orthosomnia)令人震驚的增長。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健身追蹤器是記錄睡眠,還是導致失眠?
兩年前,喬(Jo)買了一個健身追蹤器,她原打算用它來監測自己的鍛鍊情況。幾周後,她開始沉迷於另一件事:這個追蹤器能測量出她的睡眠時長和質量。
這位來自倫敦的48歲商業分析師說:"我沒有安裝跟蹤器來監控我的睡眠,但情況卻變成了這樣。我每天早上和半夜都記錄自己的睡眠情況。它實在太影響生活了。"
像越來越多的人一樣,喬發現她的睡眠監測工具加劇了她的失眠。
她說:"我每晚只睡一到三個小時。失眠佔據了我的生活。我什麼也沒想。我還沒有準備好結束自己的生命,但我想死。大約6個月後,我打電話給撒瑪利亞人,因為我找不到出路。這令人絕望。失眠已經讓人深陷睡眠不足的困擾中,而追蹤器更加重了這層困擾。"
這樣的情況可不止喬一人。睡眠跟蹤應用程式和許多其他旨在幫助或測量睡眠的小工具——從智能枕頭到手錶,再到測量生物特徵數據、噪音和運動的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也越來越受人們的歡迎。
大約10年來,像手錶或安裝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健身軟體記錄了人們每天的步數或燃燒的卡路裡,以幫助人們更加活躍和減肥。睡眠追蹤器最早出現於約5年前,當時測量運動的技術逐漸成熟起來,應用程式開發商也開始嘗試開發新的市場。
約37%的英國人覺得自己睡眠不足,10%的成年人患有嚴重的失眠症,難怪消費者蜂擁而至,尋找完美的夜間休息。
這已經成為了一個利潤豐厚的行業。根據市場研究公司Persistence的數據,全球睡眠技術市場今年有望達到810億美元(620億英鎊),比2014年的580億美元(440億英鎊)有所增長。
根據專家們的說法,雖然這些產品中的一些可能是有益的,且經過科學驗證,但很多是無益的。獨立睡眠專家、作家尼爾·斯坦利(Neil Stanley)博士說:"很多這類設備都沒有科學依據。有一種擔憂是,人們開始為此變得執著。人們會去看醫生時說:'我失眠了。'當醫生問為什麼時,他們說:'是我的睡眠追蹤器告訴我的。'"
圖為一名Fitbit用戶使用健身手環來監控睡眠模式。利用心率監測功能,可以在手機端顯示淺睡眠、深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時間,幫助用戶了解睡眠質量。(圖片來源:Fitbit官網)
一味地追尋數據加劇失眠
喬最終去了失眠症診所(The Insomnia Clinic),這是一家自2013年成立以來在英國幫助了1000多名患者的專業機構。對她來說,沉迷於使用技術監控自己的睡眠變成了一種麻痺狀態。凱薩琳·平卡姆(Kathryn Pinkham)是一名心理治療師和心理健康專家,也是這家診所的創始人。她說,她發現越來越多的病人抱怨睡眠追蹤器加重了他們的睡眠問題。
「追蹤器向用戶顯示他們沒有獲得足夠的高質量睡眠,這就會讓人產生焦慮,繼而讓用戶做錯誤的事情來試圖修復自己的睡眠。他們醒著躺在床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把床和焦慮聯繫在一起,導致睡眠質量每況愈下。」凱薩琳說。
喬說,那段經歷讓她在工作中苦苦掙扎,影響了她的正常生活。「在我35歲左右之前,我的睡眠質量一直很好,但有了孩子後,我的睡眠質量變差了。我經常只睡一個小時就去辦公室。當有人跟我說話時,我滿腦子想的都是前一天晚上他們是如何睡得香甜的。我甚至不具備最基本的人類功能。」
「鄰位睡眠症」是醫學術語,指的是一種為了獲得完美睡眠而產生的不健康的痴迷。這個詞是研究人員在2017年發表在《臨床睡眠醫學雜誌》(Journal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中創造出來的,許多睡眠專家(在英國,每次諮詢收費通常在160英鎊以上)認為,現代技術正在助長一種前所未有的流行病。
健身設備的睡眠數據並不準確
倫敦蓋伊醫院(Guy's Hospital)的睡眠障礙專家、顧問蓋伊·萊斯齊納(Guy Leschziner)博士研究的是這一趨勢的最尖端領域。他表示,專門研究睡眠的醫生總數仍然「完全不夠」應付需求。在他的診所裡,工作人員發現越來越多的患者因為使用設備或應用程式而尋求有關失眠的幫助。
對萊斯齊納博士來說,部分問題在於,不同於其他健康和健身設備提供用戶可以操作的信息,睡眠追蹤器提供的數據很難改變。「雖然他們很擅長告訴你,你睡了多長時間,但他們不擅長區分睡眠階段。」
萊斯齊納博士說,任何不能測量腦電波的設備(大多數消費者的睡眠追蹤設備,包括市場領先的品牌,都不能測量腦電波)都不能準確地測量不同的睡眠階段——這才是判斷一個人睡眠好壞的關鍵指標。「所以,如果你對自己的睡眠感到困擾,並依賴於質量有問題的數據,這是沒有幫助的。」
喬便是如此。她說:「人們很容易對自己的睡眠時間感到困擾,所以當你查看應用程式時,你會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得到傳說中的8小時睡眠時間,並開始擔憂。設備會告訴你你睡了多久,深淺睡眠分別有多長時間——就像一個未知的無底洞一般。」
造成問題的不只是睡眠追蹤器。在亞馬遜(Amazon)上快速搜索一下,就能找到各種令人眼花繚亂的與睡眠有關的產品,從電熱毯到音響設備,再到智能戒指。還有特殊的枕頭,智能睡眠面罩,刺激大腦的髮帶,床邊傳感器和其他小玩意。有些產品只是用運動傳感器來測量你睡著的時間。另一些產品則聲稱,通過記錄生物特徵和其他數據來檢測用戶的深度和快速動眼(REM)睡眠。
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是一名駐倫敦的25歲記者,他迷上了一種名為「你好,感覺」(Hello Sense)的床邊設備,這款設備價值約150英鎊。它通過夾在枕頭上的追蹤器監測他的夜間活動,還配有光、聲和空氣汙染傳感器,以監測他的睡眠環境質量。他說:「我開始用它是因為我從來都不擅長按時睡覺,而且我對它測量環境因素的能力很好奇。」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說這開始讓他擔心自己的睡眠是否達到最佳狀態。庫克說:「它會給每個晚上的睡眠評分。於是,我決定買一臺除溼機來提高空氣溼度,以此來提高我的分數,我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件事。最後,我們的清潔工清洗了這個昂貴的枕頭傳感器,製造該設備的公司也破產了。我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鬆了一口氣,不再去想它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地從這些設備強加的「夜間暴政」中逃脫出來。60歲的芭芭拉·費勒米(Barbara Feremee)是一名退休人員,她和丈夫住在北約克郡。她說:「我以前睡得很香,頭一碰到枕頭就能睡8到10個小時。」
但是大約一年前她開始失眠了,有些晚上只睡4個小時。她說,失眠症讓她變得脾氣暴躁、不愛社交,再也沒有精力從事以前喜歡的活動了。「我真的過得很糟糕。每天晚上我都躺在那裡,思緒萬千。我不能應付。這是可怕的。」
科技在阻止她獲得適當睡眠方面起了關鍵作用。「我們都太關注科技了。我躺在那裡,電話響了,然後會有一些愚蠢的電子郵件,讓你費心去查看。也許你會簡單地認為『我只要看看我的iPad就好了』。」在第一次嘗試非處方藥物治療後,她最終去看了醫生,醫生讓她參加了一項名為NHS Sleepstation的課程,該課程使用認知行為療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她說:「這門課對我幫助很大。我現在有6到7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我偶爾會有糟糕的夜晚,但我會儘量利用課程中給出的建議。」
科技改變了人們看待睡眠的方式
在Fitbit位於舊金山市中心的總部,首席睡眠研究科學家康納·赫尼根博士(Dr Conor Heneghan)對世界上人們的睡眠習慣有著獨特的見解。
Fitbit在全球擁有2700萬活躍用戶,fitnesstracking公司每天會收集用戶生活方式的大量數據,從他們做了多少運動,到他們的心率,再到他們每晚的睡眠時間。到目前為止,它已經積累了105億個夜晚的數據,其中一些發現非常了不起,從事睡眠研究15年的赫尼根博士說。
Fitbit發現,女性平均每天比男性多睡24分鐘,但患失眠的機率是男性的1.4倍。一些專家認為,現在人們的睡眠時間比過去少了,儘管關於睡眠時間的多少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還存在爭議。「我們正處在一個非常有趣的階段,」赫尼根博士說。他強調,睡眠追蹤器越來越受歡迎,是因為它們能讓人們獲得以前只能通過專業醫療設備才能獲得的信息。
赫尼根博士承認,人們過於關注結果是有風險的。他說:「我們不會鼓勵我們的用戶過分關注他們睡眠的每一分鐘。」但他聲稱,總的來說,睡眠測量和分析是朝著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方式邁進的積極趨勢的一部分。
在Fitbit總部以南40英裡處,拉斐爾·佩拉約博士(Dr Rafael Pelayo)在史丹福大學工作了超過25年。
這位睡眠專家是加州睡眠協會(Californiasleep Society)的當選主席。該協會擁有睡眠醫學領域的專業人士,並最先見證了科技對治療睡眠障礙的影響。
特別是在2010年左右的一個關鍵時刻,蘋果開始將一個小型加速度計作為iPhone的標準功能,這樣它就可以測量體力活動。
加速度計包含一個晶體,可以測量由重力或運動引起的加速度。它還可以測量它附著物體的移動速度——在這個例子中是一個人。
在那之前,研究人員會給患有失眠症的患者戴上睡眠活動記錄儀,測量他們的睡眠模式和晝夜節律,通常是一次測量幾周。但這種技術成本高昂,而且只有在患者出現嚴重問題、需要尋求醫療幫助時才會真正使用。
佩拉約博士說:「這項技術的臨床應用非常昂貴,但突然之間它就變成了一個可以買來的電子產品。」他認為這一趨勢改變了許多人看待睡眠的方式。
健身追蹤會放大失眠的可能
幾年之內,蘋果公司的iPhone和其他智慧型手機都安裝了強大的加速計,能夠分析身體活動——健身追蹤——當然,還有我們的睡眠模式。
但是,突然大量引進一種強大的分析工具也會產生負面影響。一方面,它讓人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日常活動,讓人們能夠測量自己每天走的1萬步,另一方面,它也用我們並不真正理解的數據轟炸我們,正如專家所說,這並不是全部。
拉夫堡大學(Loughborough University)臨床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心理學教授凱文·摩根(Kevin Morgan)對此表示贊同。他警告說,加速計在幫助分析睡眠方面用處有限。
他說:「它們實際上只測量運動,所以一個人躺在床上一動不動時,會被記錄為睡著了,而實際上他們可能沒有睡著。」
摩根說,近年來,健身追蹤應用程式已經成為健康意識的一個必備配件,但在所有這些設備的不同使用方式中,準確率最低的領域是睡眠。
「人們了解卡路裡、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等等。但大多數人都不能用簡單的數據來說明睡眠。」他接著說,我們日常活動與其他元素的關鍵區別在於,睡眠超出了我們的意志範圍。「所以風險在於,這些設備會放大失眠的可能性。」
摩根說,隨著科技公司在設備上安裝越來越強大的儀器,收集的數據量越來越大,人們會越來越依賴這些設備。
測量睡眠可能也有好處
當然,並不是所有使用技術來追蹤睡眠模式的人都認為這是有問題的。史丹福大學的佩拉約博士也認為,測量睡眠可能有好處,但需要在醫療監督下謹慎進行。
他說:「總的來說,讓睡眠成為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是個好主意。」他說得有道理。成年人建議的平均睡眠時間是每晚7至9小時,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睡眠對身體健康至關重要。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2016年的一份報告,失眠症患者患心臟病、癌症和肥胖等各種疾病的風險都在增加,失眠還與一系列精神疾病有關,包括自殺風險。
來自英國薩裡郡的弗蘭切斯卡·德·佛朗哥(Francesca DeFranco)今年40歲,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她和其他數百萬人一樣,認為測量和分析自己的睡眠是一種令人滿意的體驗——儘管她承認自己有點上癮。
「大約18個月前,我買了一個Fitbit手環,我對記錄步數很感興趣,想看看我通過走路得到了多少鍛鍊。但我很快——不到一周——就發現它有睡眠追蹤功能。我對此很著迷——完全上癮了。我每天早上都要檢查。」她說,當她達到每晚7小時睡眠的目標時,她的精神會得到提升。
「這種情況大約一個月才會發生一次,而回報就是我的智慧型手機屏幕上出現一顆小星星。我確實感到快樂——從心理上來說,達到這個目標是一種真正的激勵。」
「我將來也不會停止追蹤自己的睡眠狀況。我不明白我為什麼要停下來。我不認為它改變了我的睡眠——它只是證實了我已經想到的。」
(《歐洲時報》英國版與《英國電訊報》聯合專版;本文作者:Robin Pagnamenta;本文編譯:申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