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印度人在印度國家的一個著名的論壇上,提出了一個讓中印兩國國民都十分好奇的問題:「中國和印度差距到底有多大?另有印度專家回應到:中國至少要30年才能趕上印度。」
引起網友一片譁然。
印度和中國都作為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1000年的文明古國,具有一定的歷史相似性,又作為鄰國,以致於經常被拿來對比。
中國和印度的經濟首都也都是港口城市
,分別是上海和孟買。另外兩個國家都保持著高速的發展,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排名是101名,印度的人類發展指數是136名,相比其他發達國家仍有不足。兩國的軍事力量在世界上也是不可小覷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世界上最龐大的軍隊。
另外印度的軍隊緊追其後為全世界第三,正是兩國的這些相似地方,經常被拿來比物連類,甚至直接下定義判斷孰強孰弱,這無疑是片面的,國家是一個龐大的體系包含著方方面面,不能單憑一個甚至幾個點就評價一個國家的強弱。而應基於事實數據多方面判斷,因此印度專家的觀點值得商榷。
兩國經濟上的對比
印度學者阿南特克裡希南喬恆曾經採用了「以點見面」的方式,就中國省級行政單位與印度同級別行政單位「邦」的經濟總量進行對比試圖說明兩國孰強孰弱。
但就我們看來可清晰的知道,這很難判斷出中印兩國國的真實經濟差別。初選對象為
同作為印度與中國各自最大的地方經濟體與工業中心的馬哈拉施特拉邦和廣東省。
眾所周知,廣東省作為海上絲綢發展之路最早的發源地,其優越的地的位置給廣東省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動力和豐富的資源,以及國家政策的巨大支持。
相似的是位於印度最大港口孟買港的馬哈拉施特拉邦,也是得益於政府巨大的支持、豐富的資源和對外界交流的便利性而快速發展起來的,就以選取的這兩個地方來說,是較能對比出中印之間的真實差距的。總體來說選擇是合理的。
通過國家發布的權威的數據可知,廣東省的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著高速的前進,在2017年其經濟總量就高達1.43萬億美元,選擇與廣東省對比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經濟發展同印度其他各邦來說也是快速的,
但僅在4000億美元左右
,
兩者的差別過億,甚至在中國省份的排名中都無法擠身在前十。
跟中國北京上海等經濟發達城市相比更是不值一提。其次作為印度國家整體經濟排行高居第二的泰米爾納德邦,
放在中國省份之中對比也只是排在20名左右
,
不如中國的一線城市給國家經濟發展帶來的貢獻。
兩國的差別顯而易見,這是站在具體的點上兩者的對比,從總體上看,中印兩國孰好孰壞更是不言而喻,中國的人均GDP是印度的4~5倍,
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幸福度也遠超印度。
近幾年來我國一直在打脫貧攻堅戰,根據國家統計局2020年6月23日發布的全國貧困人口數據得知,到2019年末,
全國農村貧困人口551萬人
,而反觀印度,印度國民依然有大量人口掙扎在拮据的生活中躊躇在貧困線以下,
另有近2億人口生活在貧民窟。
而中國的脫貧攻堅戰即將打贏全國人民即將進入小康社會。中國在改革開放後得到了快速發展,已不同往日,而印度國民對中國的印象仍停留在之前,便有人盲目自信,認為印度遠超中國,中國至少30年才能趕上。
兩國軍事上的對比
目前印度空軍裝備有1800架飛機,除了80架裝備已沉舊的HPT-32''風神''教練機外,沒有一架是自己研發出的,主要是依賴進口。
著名的米格-21是中印兩國同時得到的,現在中國在米格-21基礎上改制的殲-7系列不僅可以達到供自己使用的水平,還供大量出口。
而印度依舊要靠俄國人來幫助來提升其性能,即使中國的殲8-系列或FBC-1與西方同類發達國家相比不夠先進,但這確是印度無法到達的水平。
一直大肆吹噓的LCA首架原型機在95年就已經創出,到98年中國的殲10完成首飛都沒有成功升天。如今中國優先研發出了另兩款隱身戰機J20 J31,而印度的第三代戰機還沒有完善。
在海軍實力上,印度海軍引進了兩艘航母,其艦艇也眾多,但印度的造船業仍不發達,如今中國已是世界第三大船舶出口國,且大有超越前者之勢。在國際上也接受到了大量的連德國人不敢造的高科技船訂單。
雖然中印兩國都是軍事進口大國,但中國有比印度擁有著更為堅實的工業基礎和科技創新力。
雖然印度軍事實力不如我國,但其現有的軍事實力亦不容小覷。
兩國交通基建上的差異
作為印度人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鐵路,印度鐵路每天運送2300萬人,但印度鐵路修新率極低超過半數印度鐵路網仍始建於1947年英國殖民期間。
印度的鐵路危險性極高,
印度平均每天40人喪生於鐵路途中,
且行駛速度極慢為一小時6英裡。而中國的城市公共運輸大多都開通了高鐵,同樣作為重要出行工具中國高鐵乘客搭乘秩序井然,一人一位沒有乘客攀爬車的行為。
而公路交通上中國大多數都是暢銷無阻,各類車分道前進,而印度的公路交通常常出現人畜不分離現象,動物在大街上招搖過市等等。
中國的基建方面也達到印度無法企及的高度,中國「基建狂魔」早已聞名世界。中國的高鐵、地鐵、高速公路四通八達中國實力肉眼可見,
而印度內部的交通基建完全是肉眼可見的混亂。
兩國醫療上差異
近日《我不是藥神》一部電影熱播,主要描述中國部分人民患病後由於高額的藥費,而只能放棄治療的故事,而在印度境內有大量通過盜版來製造的和正品有同樣效果的藥,使眾多患病之人看到希望,印度能夠通過正品藥來翻版出具有同樣效果的盜版藥,亦側面凸顯出了印度醫藥業的發達。
但其「原創」能力亦有待提升,其國內藥品有眾多都是盜版而來,這樣也遭到了無數國家譴責。
就今年爆發的疫情來看,中國具有更豐厚的醫療設備來應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而印度在醫療資源方面不如我國,因此在印度國內疫情爆發後因有眾多人不能及時治療,而導致更多人感染,直到現在亦無法控制。
小結:
綜上分析,我國在經濟、醫療、交通基建、軍事總體上是勝於印度的,但印度實力亦不可小覷,不能沾沾自喜,止步不前。
目前的印度雖不及我國,但也是世界上不多的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在歷史上的某些年份它的經濟增速曾趕超過中國。更有人預言在百年後印度可能會趕超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正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國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要時刻保持未雨綢繆的心態,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