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報告(2020)》。根據報告,當前全國自貿試驗區紮實推進方案設定的任務目標情況良好,新形勢下要求自貿試驗區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規則體系,在多領域先行先試。
▲ 報告
發布現場
(來源:中國經濟網)
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前18家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為3.8萬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4.8%;浙江、河南、四川自貿試驗區增速表現亮眼。前18家自貿試驗區實際利用外資1310.1億元人民幣,佔全國的16.4%,海南、福建、上海自貿試驗區增速顯著。根據報告,當前各自貿試驗區紮實推進方案設定的任務目標情況良好。
《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在原有12個自貿試驗區的基礎上,新設山東、江蘇、廣西、河北、雲南、黑龍江等6個自貿試驗區,增設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設立18個自貿試驗區,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創新格局。
作為改革開放新高地,自貿試驗區成為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重要陣地。2019年,18個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企業約31.9萬家,其中外資企業6242家,進出口總額4.6萬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435.5億元,以不到全國千分之四的國土面積,實現了全國14. 6%的進出口和15. 2%的外商投資。
《報告》指出,自貿試驗區試行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為核心的管理模式,改變了長期以來對外商投資逐案審批的管理方式。2019年,自貿試驗區出臺了第六版負面清單,與2013版相比,縮減比例達80.5%。其中限制類措施從2013版的152項管理措施縮減到2019版的17項,縮減比例達到88.8%,禁止類措施從2013版的38項管理措施縮減到2019版的20項,縮減比例達到47.4%。
據統計,2019 年,國家層面共形成了66項自貿試驗區可複製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從領域來看,66項制度創新成果中,投資領域19項,貿易領域7項,金融開放創新領域7項,事中事後監管領域15項,優化稅收徵管領域6項,人員便利流動領域12項。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國際化戰略研究所所長崔衛傑表示,截至2020年9月底,前四批12個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和深化方案部署的試點任務已基本實施或正在實施。2019年新設的山東等6個自貿試驗區和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試點任務實施率已超過86%。
非洲大陸自貿區來了!中非合作更有「含金量」
觀察丨自貿區建設,如何抓住差異化改革的「牛鼻子」?
觀察丨從沿海到內地,自貿區為什麼不斷擴容?
來源丨綜合中國國際商會、中國經濟網、央廣網
責編丨李曉紅 監製丨李申
投稿/糾錯:news@yidaiyilu.gov.cn
加入我們:hr@yidaiyilu.gov.cn
獨家丨中歐班列系列漫畫丨首次搭乘中歐班列走出國門的中國商品
獨家丨商務部研究院周密:中國和拉美遠隔萬裡,為什麼還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