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愛滋病最新好消息:新的愛滋病候選治療藥物出現
2020愛滋病最新好消息一:新的愛滋病候選治療藥物出現!
英國《自然》雜誌1日發表一項最新藥物發現,美國科學家團隊報告了一種全新的長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展現出治療HI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潛力。初步臨床研究顯示,HIV感染者單劑注射這種藥物後,體內的病毒載量減少了,並且藥物在注射6個多月後在體內仍保持活性。
圖片展示了HIV病毒內部以及在小分子(青綠色)蛋白結合物作用下衣殼(品紅色)完整性受破壞的場景,受破壞的衣殼無法繼續將HIV基因組(白色)與逆轉錄酶(紫色)和整合酶(藍色)完好包裹在一起,無法支撐病毒複製。(圖片來自Random42)自然科研供圖
現階段,全人類針對愛滋病(AIDS)的治療主要依賴高效抗逆轉錄病毒療法。HIV是一種逆轉錄病毒,其逆轉錄過程是在病毒逆轉錄酶的作用下完成的。而人類採取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正是將HIV感染從一種致命的疾病轉化成一種可控的慢性疾病。不過,這也意味著愛滋病病人需要每天注射藥物,對其產生依賴,並有可能導致抗藥性HIV的產生,嚴重削弱治療效果。研究認為,需要新的長效藥物,使那些體內含HIV耐藥株的患者有更多的治療選擇,也有助於患者堅持治療方案。
2020愛滋病最新好消息二:「GS-6207」成為聯合療法的理想補充
美國加州的吉利德公司科學家史蒂芬·楊特及其同事,描述了他們研發的一種名為「GS-6207」的小分子,「GS-6207」可以破壞HIV「衣殼」——包裹病毒基因組的蛋白質外殼。在過去研究的基礎上,研究人員設計出了「GS-6207」,使之與病毒衣殼蛋白緊密結合,從而幹擾病毒複製。
研究團隊發現,在實驗中,「GS-6207」表現出對多個HIV毒株的有效活性,並能和已獲批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協同作用,使之成為聯合療法的一個理想補充。
根據一項包含40名健康個體的臨床研究,「GS-6207」通過注射給藥整體是安全的,耐受良好,而且在注射6個多月後仍在體內保持活性。
團隊後續在32名感染了HIV-1但未治療的病人中開展了1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在治療9天後,患者體內的病毒載量減少了(但並未完全清除)。
大部分用於治療HIV的小分子抗逆轉錄病毒藥物是通過幹擾病毒酶發揮作用,但是此次的最新發現支持通過靶向病毒衣殼蛋白來治療HIV感染。
研究人員表示,這種小分子不需要頻繁給藥,因此有可能成為預防風險群體感染HIV的候選藥物,這一點還需要在未來的研究中展開進一步測試。
2020愛滋病最新好消息三:迄今最強大的潛伏逆轉方法可提高HIV清除機率
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最新動物研究顯示,科學家通過兩種方法來逆轉愛滋病病毒的潛伏,將能提高清除該病毒的機率。這種「激活」隱藏病毒的手段,屬於迄今最強大的潛伏逆轉方法,其為醫學界進一步理解病毒逆轉維持機制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候群(愛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嚴重傳染性疾病,而HIV就是一種逆轉錄病毒。但是,目前的抗逆轉錄病毒治療,無法徹底清除HIV感染,因為這種病毒會在細胞中潛伏,以此方式「躲避」免疫系統。因此,在長期病毒抑制治療後清除愛滋病病毒感染一直是研究的焦點。
按照科學家們設計的「激活並殺死」(shock and kill)的方法,需要先將病毒從潛伏的受感染細胞中驅趕出來,再進行清除。不過,目前「激活」隱藏病毒的方法一直不算成功或有效。
而此次,兩項研究利用不同的方法成功激活了恆河猴體內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以及人源化小鼠體內的愛滋病病毒。美國埃默裡大學科學家古伊朵·賽爾維斯特裡及其同事使用了一種聯合方法,可以激活白介素-15(免疫響應必不可少的信號分子),並清除CD8+淋巴細胞(被認為能抑制病毒轉錄的免疫細胞)。這種方法可以顯著而持續地激活所有被處理動物體內的病毒。
在第二篇論文中,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科學家維克多·哥西亞及其同事使用的一種藥物能激活NF-kappaB信號通路,該通路可以觸發愛滋病病毒基因的表達,讓病毒更容易被清除。
在論文隨附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美國布萊根婦女醫院馬西亞斯·裡克特菲爾德表示,雖然這兩種「激活」方法還要結合後續的「殺死」步驟,才能清除重新激活的病毒,但它們屬於迄今演示過的最強大的潛伏逆轉方法,並為人類理解病毒逆轉維持機制提供了新認識。
2020愛滋病最新好消息四:新疫苗降低中和抗體效能閾值
美國史丹福大學Bali Pulendran,埃默裡大學Rama R.Amara、Eric Hunter、Cynthia A.Derdeyn,明尼蘇達大學David Masopust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即使在中和抗體效價較低的情況下,T細胞誘導型疫苗也能持久預防黏膜SHIV感染。近日,《自然—醫學》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最近HIV疫苗方面的工作集中於誘導廣泛的中和抗體,但同時引起中和抗體(nAb)和細胞應答可能更好。研究人員使用了HIV包膜三聚體來免疫獼猴,可單獨誘導nAb,或者與異源病毒載體一起誘導nAb和細胞免疫,包括CD8+組織駐留性記憶T細胞。在用自體病毒對陰道進行10次感染後,兩個疫苗組的保護率分別為53.3%和66.7%。nAb效價大於300通常與保護作用有關,但在異源病毒載體加nAb組中,效價小於300也足夠。
在該組中,保護是持久的,因為動物在5個月後又抵抗了6次感染。離體陰道組織培養物中T細胞的抗原刺激觸發了髓樣和CD4+T細胞中的抗病毒反應。研究人員認為,細胞免疫反應可以降低實現高效和持久保護所需的nAb閾值。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