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
在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人類第一次看到了全身愛滋病毒的載量分布情況。12月1日,上海聯影醫療宣布,利用聯影設備,美國團隊聯合研製了靶向愛滋病毒的新型示蹤劑,實現了全身愛滋病毒的載量可視化。
從目前公認最有效的「雞尾酒療法」,到今年7月被報導的一種候選新藥,再到聯影公布的最新病毒可視化方法,人們從未停止挑「世紀絕症」。
HIV病毒起源
我們所熟知的愛滋病由HIV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引起。1981年,在美國紐約發現了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感染患者,引起了極大恐慌,科學家們開始尋找這種疾病的罪魁禍首。
通過長達數十年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HIV-1病毒與非洲中西部黑猩猩亞種攜帶的SIV(猿類免疫缺陷病毒)十分相似,而愛滋病傳播的主要禍首可能來自剛果的首都金薩沙。
愛滋病毒如何從猿猴傳遞到人類身上,目前被廣泛公認的是「獵人理論」。
據悉,最早出現的HIV病毒大概在20世紀初。在非洲中西部的原始森林中,當地原住民捕獵和食用猩猩及猿類。在此過程中,一滴血液的侵入或一次疏忽的刀傷,都有可能使病毒傳遞給人類。
1985年,我國發現了首例愛滋病。這位來自境外的旅遊者因身體不適入住北京協和醫院,後被證實是愛滋病。
三位被「治癒」的愛滋患者
對於愛滋病,目前既沒有靶向特效藥,也沒有研發出相關疫苗提前預防。但也並非沒有人成功逃離其「魔掌」。
截至目前,全世界已有三例愛滋病人被治癒,他們分別使用了雞尾酒療法,骨髓移植和藥物治療。
1996年,美籍華裔科學家何大一博士提出雞尾酒療法,即通過三種或三種以上的抗病毒藥物聯合使用,來治療愛滋病。該療法的應用可以減少單一用藥產生的抗藥性,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的複製,使被破壞的機體免疫功能部分甚至全部恢復,從而延緩病程進展。
△何大一教授
2005年,世界首例徹底擊敗愛滋病的「柏林病人」,在確診後接受了雞尾酒療法,每天服藥一次,他體內的愛滋病毒也降到了最低水平。此後這種療法大規模應用,將愛滋病從一種絕症變成了慢性病。
△柏林病人
但是柏林病人體內的愛滋病毒被徹底消滅,是因為他當時還同時患有白血病,接受骨髓移植治療時,給他捐贈骨髓的人剛好帶有某種基因突變。因此他的痊癒一度被認為無法複製。
直到2017年,第二例「倫敦病人」也接受了帶有這一基因突變的骨髓移植,目前已停止服藥抗愛滋藥物三年多,血液中尚未檢測到HIT病毒。
但這兩例病人接受骨髓移植都是為了治療惡性腫瘤,只是「順帶」消除了HIV感染。只是感染HIV病毒的患者,可能還是吃藥控制更現實。
而2019年,出現了第三例「聖保羅病人」,可能成為首例被藥物治癒的愛滋患者。他在接受了雞尾酒等療法後,停藥至今尚未出現復發,最終情況還有待觀察。
今年7月,《自然》報導了一種治療愛滋的候選新藥GS-6207,在對32名患者進行的一期臨床試驗顯示,注射後體內病毒雖未完全清楚,但病毒載量減少,且藥物在體內6個多月後仍保持活性,為藥物治療愛滋病再次帶來曙光。
全球團結協作共抗傳染病
值得一提的是,雞尾酒療法也被用來治療今年以來同樣廣受關注的一大傳染病——新冠肺炎。
今年7月,據英國《自然》雜誌發表的報告,何大一教授團隊從5名新冠重症住院患者體內分離出61種新冠病毒中和單克隆抗體,發現19種抗體可有效中和試管中的新冠病毒,其中9種顯現強力,半數抑制濃度僅為0.7至9納克每毫升。
研究人員把其中一種強效抗體提純後注入敘利亞倉鼠體內,結果顯示可有效防止倉鼠感染新冠病毒。何大一說,抗體「在倉鼠肺組織中完全阻斷」病毒。
何大一表示,「病情越重的患者體內病毒更多且持續時間更長,促使他們的免疫系統產生更強應答」,這與愛滋病研究發現類似。而他們找到的抗體可由製藥企業大批量生產,以對抗或預防新冠病毒入侵。
回顧人類傳染病史,個人或一個團體的力量無法徹底戰勝疾病,而需要全球團結協作共抗疫情。面對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全世界正在共同攻克。例如文章開頭提到的聯影醫療,不僅積極研發設備,幫助「逃逸」近40年的愛滋病毒現形,更在抗疫時推出了新冠肺炎智能輔助分析系統,助力標記這一肺部病毒。
(圖片來自網絡)
審讀:譚錄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