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貓哥
來源| 大貓財經
01
同樣是備受全球矚目的獨角獸,字節的未來比螞蟻多了一絲悲壯的味道。
就在昨天,有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了一個驚人的消息:為了挽救與白宮的一筆「交易」,字節跳動被迫同意完全剝離TikTok在美國的業務。
把含辛茹苦養大的孩子送人,字節確實是夠委屈的。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早在七月初,美國國務卿和總統就先後表達了對中國產社交軟體的惡意,更別提大統領本人還因為TikTok出了次大洋相——
今年六月份,他在俄克拉荷馬州辦了次競選集會。當時有些TikTok網紅髮起了「假報名」的挑戰,號召粉絲們去網上佔坑、擠掉參會的真實名額:「大家趕緊去註冊預約,然後把他自己留在舞臺上」。
這些網紅的粉絲可不少,據說網上光申請的人數就有近百萬,把川普的競選團隊給晃夠嗆。等到集會的那天主辦方傻眼了,諾大的體育館空的嚇人,連前排座位都沒坐滿。
於是在7月31日對採訪中,被惹惱了的他又一次重申了自己的態度:「說到TikTok,我們要禁止它們在美國運營。我有這個權力,我可以動用行政命令。」
聯想到早些時候,字節考慮將其國內業務分拆在香港或上海獨立上市的傳聞,這背後的原因顯而易見——海外市場歇菜,只能退而求其次做一個區域性的網際網路巨頭了。
相比螞蟻上市時的普天同慶和段子橫飛,這算是一場跟造富神話無關的自救運動了。
02
俗話說,樹大招風。在出海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中,你很難找到另一顆能跟Tik Tok比肩的參天大樹。
早些年的時候,北上廣的創業者們多是以朝聖的心態從矽谷搬運資本和點子、然後靠國內市場的想像空間來收購資本主義韭菜,比如那個要讓中國人都喝上咖啡的瑞幸。
直到張一鳴出現,網際網路公司才開始真正摸到出海和國際化運營的訣竅。字節跳動甚至做到了騰訊、百度想做但做不到的事,在別人的地盤上搶到最大的那塊蛋糕——短視頻。
2016年的時候,一款名叫Musical.ly的短視頻應用進入了他的視野。靠著15秒音樂短視頻的魔性傳播,這個軟體在海外一炮而紅,僅用一年時間就登上了蘋果應用商店的地區榜首,很受追捧。
受到它的啟發,認識到視頻賽道重要性的字節推出了抖音,沒過幾年又推出了抖音的海外版TikTok,通過頭條引以為傲的底層算法,短視頻平臺的業務發展的很快。
2017年,張一鳴接連收購了美國的Flipagram和Musical.ly,在把這兩者跟抖音海外版——TikTok合併後,字節的海外版圖開始以更快的速度擴張。
相比燒掉數十億還被吐槽不夠本地化的海外版微信,短視頻這種跨域了語言和地域鴻溝的社交形式明顯更受歡迎,亞洲的年輕人沉迷于帥哥美女的換裝視頻,歐美的小年輕也自然不能免俗。
有人專門統計過,在美國人們每天要打開TikTok8次,平均每次4.9分鐘,直接把Facebook、Snapchat這些競品甩開了一整條街。
而更傲慢的美國本土科技巨頭也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這個事實——
根據Sensor Tower之前公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約有3.15億用戶下載了TikTok,這是有史以來單季度應用下載量最高的一次;
除此之外,它還是全球下載次數最多的應用,在全球的總下載量已經超過了22億次。在裝機量方面,早就擊垮了它的同類競爭者們,甚至包括YouTube、Instagram、Facebook這樣的巨頭。
有人估計,在不被美國封殺的情況下,2020年TikTok的美國用戶數量將達到4540萬人;而在2021年,用戶規模將達到5220萬——美國的總人口也不過才3億多。
目前TikTok的全球月度活躍用戶數已經接近8億,為了走到這一步,YouTube花了六年、Instagram花了七年、Facebook花了足足十二年,而TikTok只用了三年。
03
面對這個橫衝直撞的挑戰者,Facebook這些巨頭曾經是不以為然的,短視頻再香,廣告能賣多少錢?在扎克伯格眼裡,自己有100種方法能打敗TikTok——
最簡單的就是直接抄:2018年,臉書發布了一個與TikTok類似的短視頻應用Lasso,當然效果就有點一言難盡了,還被《紐約時報》毫不客氣地評價為一個蹩腳的克隆版;
除了臉書之外,Instagram、YouTube,甚至是快手的海外版Zynn也都沒閒著,大家都想用燒錢的方式插進短視頻賽道中分一羹。不過最後的結果都一樣,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曾經有網友在知乎爆料過字節在出海方面的先天優勢,給錢給人就不說了,在加班和拼勁方面這些網際網路大廠幾乎沒差。
最關鍵的是全平臺統籌的中臺和底層算法,很多大廠的基本數據都是分離的,算法沒有爬坡學習訓練階段、沒有統一的用戶畫像,自然難以跟「時間殺手——抖音」同臺競技。
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曾經不被看好的TikTok就成了短視頻賽道中難以撼動的一極,就連美國本土科技巨頭的自留地——廣告業務,也被悍然入侵:
根據中信證券的數據,整個2019年字節跳動的廣告收入差不多有186億美元,不僅超過了騰訊和百度,甚至以內容平臺的身份開始與Facebook爭奪廣告主。
一邊是Facebook、Instagram、Twitter這樣高高在上的老牌巨頭,一邊是TikTok這個正在冉冉升起的短視頻新貴,早對高昂的廣告投入叫苦不迭的商家們自然願意再多來點新鮮血液。
打又打不過、買又買不起,臉書只能另闢蹊徑,比如在聽證會上打打小報告。
在前幾天美國眾議院的一場反壟斷問題聽證會上,濃眉大眼的扎克伯格一反常態地悍然開炮:「中國政府從美國科技公司偷竊已經是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事實」。
要知道在4年之前,這個在長安街上跑過步的男人還曾以「中國女婿」的身份自居。如今面對鐵板一塊的中國市場和被蠶食的北美老家,只能悻悻說一句得不到就毀掉。。。
04
早幾年的時候,美國政府就指責說咱們可以通過TikTok獲取海外的用戶數據及平臺上的內容。
為了自證清白,TikTok已與中國母體做了切割,把數據中心放在美國、還對中國工程師做了代碼隔離;不僅如此,字節還在今年5月份從迪斯尼請來了負責流媒體業務的Kevin Mayer加盟。
在放下身段「入鄉隨俗」方面,真是夠到位的了。
但這其實都沒啥用,算是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對美國人來說,你可以做衣服、賣農產品,甚至可以有自己的世界500強公司,但在幾個他們說了算的高科技領域,你就是不能沾一點邊——
5G、人工智慧就不說了,這些技術幾乎代表著人類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自然是只允許自己家公司領先的禁區。為了這個,他們這些年沒少搞事,中興華為有多慘咱們也都知道。
除了在晶片、通訊、航空航天等「硬」科技領域遭人封鎖,「軟」科技也被人拿捏。
尤其是在網際網路和文化輿論方面,雖說中國目前確實跟美國的差距很大,但移動網際網路卻給了咱們超車的機會,TikTok更是把美國對全球輿論的掌控打出了個大窟窿!好嘛,那不禁你禁誰呢?
於是在失去印度這個最大的海外市場之後,TikTok即將失去美國這個第二大海外市場,以及不排除美國勸說下的其盟友市場,其估值和前景也被無限度萎縮。
在這之前,資本市場對字節的估值預期大概在1400億美元以上,這跟TikTok在海外的擴張勢頭是分不開的;而在封禁事件之後,可能這個數字至少要減掉一半。。。
更麻煩的是,這不僅意味著中國網際網路公司有史以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化徵途即將折戟,更意味著我們又一次要錯過寶貴的超車機會——
就像改制潮中被外資大肆併購、至今仍沒恢復元氣的國產日化品牌,我們今天說到買化妝品和護膚品,耳熟能詳的都是法國、日本和韓國品牌,國產份額極低。
直到今天,在日化及其他與化妝護膚品有關的領域,本土品牌仍處於絕對的弱勢地位。有些機會,真的是錯過就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