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鋼!特斯拉太傻,還是拼多多不懂事?

2020-08-18 槓桿遊戲

摘要:拼多多,該辦一個拼優優了(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張銀銀&編輯|欣欣然

特斯拉的「營銷水平」和拼多多比,我感覺真是隔了一個太平洋。

它們的公司總部,確實在太平洋的兩頭。

這幾天特斯拉與拼多多的衝突白熱化,事情杆友肯定都知道,槓桿遊戲簡單說。

拼多多搞了個數萬人的團購特斯拉營銷事件,其實只有5臺車,這牛掰和聲勢吹得真是挺厲害,要佩服。

接著特斯拉公開噴拼多多,表示未與其合作。後來特斯拉拒絕向一位武漢的拼多多團購車主交車。

你懂的,輿論戰開始你來我往。誰是誰非,不是槓桿遊戲號的定位,我的中心目標,一直是要貫徹「用數據讀懂經濟中的槓桿和泡沫」。

這事,拼多多「碰瓷營銷」可以說很成功,怎麼每次都這麼成功哈哈,槓桿用得好。

重點還是拿數據說話,我們看看拼多多這麼努力,到底表現成功嗎?

同樣,也看看特斯拉在全世界這麼拽,財務上、經營上表現很好嗎?

1、拼多多單季經營,創多個季度以來「最窘」

對於一家體量不如阿里、京東大的電商企業來說,發展迅猛是很正常的。過去多個季度,拼多多都不負眾望。

但是,情況開始了變化。

從單季度的表現看,最新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收入65.41億元,增幅似乎不低,43.91%。

但是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這是拼多多近多個季度來,最低的增速。此前單季動輒百分之一兩百、兩三百的營收增長。如下圖。

當然,我們可以說今年很特別,沒錯。

但是對比之後,其實會更加有趣。2020年一季度,京東單季度營收首次破2000億元,達到2011億元。

同時,增速達到33.79%——這個增速比拼多多低,但是,對,槓桿遊戲要說的便是但是:京東是一家老司機了,這個增速不僅不低,更是創下近多個季度以來的最高。

拼多多作為一家新秀,增速卻是大滑坡,這似乎很難說明白邏輯。唯一的邏輯在我看來,黑天鵝事件,窮人真的更加艱難了,大家得省吃儉用。

同樣,毛利潤方面,拼多多2020年一季度為47.11億元,增速28.29%。而2019年的四季度,這個數字為87.55億,當時的毛利增速高達106.99%,彼時其實已經是近些季度以來,增速表現最差的了。

而2019年一季度時,毛利為36.72億元,毛利增速高達244.49%。

對比完後我們發現,2020年一季度,拼多多毛利的增幅,創下近些季度以來最差。

毛利增速不行,自然銷售毛利率也走低,2020年一季度也創下多個季度的最低,72.02%。

淨利潤方面不多說,一家成長中的企業,我們不能太苛求,虧損是肯定的。

資產負債率方面,拼多多持續上升,2019年一季度為49.72%,如今攀升至71.50%。這個數字不僅是拼多多近些季度以來最高,槓桿遊戲注意到,橫向和京東、阿里比,也是最高的。

同期,京東資產負債率為55.74%,比前幾個季度都低;阿里33.00%,也是近些季度以來最低的。

偉大的夢想、燒錢發展,確實這一關不容易。

2、特斯拉也有自己的難

從絕對營收數據看,近幾個季度,特斯拉的收入都是比較穩定的。

特別是2020年一季度,營收高達59.85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31.80%。對,當時北美市場、歐洲市場受到的衝擊應該還不明顯。

而到了二季度,如下圖,收入為60.36億美元,增長為-4.94%。除了2019年3季度,這幾個季度以來,特斯拉營收沒有出現過下滑。

可見此次的影響,對特斯拉還是不小的。

中國市場今年以來的表現應該說是不錯的,但是7月,槓桿遊戲看到有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特斯拉汽車在國內的註冊量為11456輛,較6月下降24%。

最慘的是歐洲市場,

2020上半年,特斯拉跌下神壇。

市場調查機構JATO Dynamics數據顯示,特斯拉上半年在歐洲的銷量不但沒有增長,反而同比下跌了18%,只有3.7萬輛,但今年歐洲的電動汽車銷量增長了34%為21.7萬輛。

今年,歐洲多個國家都在大力推進新能源汽車,德國、法國這兩個歐洲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都給出了將近1萬歐元(約合人民幣8.2萬元)的電動汽車補貼費用。

於是,歐洲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了34%。

遺憾的是,特斯拉並沒有享受到補貼的紅利。公號「車東西」引述德國KBA機動車管理局的數據顯示,7月份特斯拉的註冊量僅為203輛,同比下滑67%,整個上半年特斯拉在德國的註冊量也僅有5306輛,同比下滑22%。

同樣,根據法國汽車行業協會CCFA的數據,今年7月份,特斯拉Model 3在法國的註冊量為119輛,6月份的數據則是620輛,截止目前,這款車在法國僅售出了3681輛,已經淡出了法國的暢銷車排行榜。

「車東西」還稱,汽車銷售聚合網站Bestsellingcarsblog.com的數據顯示,特斯拉在挪威和瑞典的銷量分別下滑了93%和98%。

據外媒報導,2020年上半年,特斯拉在全球範圍內交付了17.9387萬輛汽車,其中在歐洲交付了大約4萬輛汽車,在中國交付了大約5萬輛汽車。

當然,資本市場依舊是看好特斯拉的,馬斯克的個人財富有進階了,如下圖。

美東時間8月17日,特斯拉股價衝到1835.64美元,大漲11.20%,總市值3402.75億美元。

據說,今年交付50萬輛汽車仍是特斯拉的目標。這意味著得大幅提高下半年交付量,交付量可能超過30萬輛,接近上半年的兩倍。

要實現這一目標,應該說有困難。

其實越是如此,槓桿遊戲想說一句,有拼多多幫忙「做廣告」不是挺好嗎?開玩笑了。

3、消費者被當「猴子」,特斯拉和拼多多到底誰更有理?

用數據說完拼多多、特斯拉各自的窘,說回這件事。

第一,消費者被搞得像「猴子」,應該一起起訴兩家公司。槓桿遊戲注意到,這回拼多多和特斯拉的戰事受傷者——武漢購車車主說,如果實在不行,會起訴特斯拉。

拼多多支持車主起訴特斯拉。

特斯拉也支持車主起訴拼多多。

雙方都稱,可以向車主提供法律援助。

這兩家公司真是「好」,都支持客戶起訴對方公司。如果是真好,為啥不直接不讓購車車主為難?

消費者被搞得像「猴子」一樣,這句話槓桿遊戲可能說重了,但是要是換了我,我真這麼認為:我覺得,兩家公司應該被一起起訴。

第二,特斯拉確實「傻」,還不適應被「碰瓷」。有評論家說,特斯拉為何要槓拼多多?因為還沒適應中國市場。

咱這裡,平臺賺吆喝、車主拿補貼、廠家賺銷量,「三贏」啊!

本次團購活動中,拼多多是以車主的名義直接向特斯拉下單,車主也是用私人帳戶向特斯拉轉的款,拼多多這位「中介」並沒有從中獲取金錢利益,反倒是以自己名義向車主提供了近兩萬元的補貼。

對此,槓桿遊戲不認為,存在「轉賣」行為。特斯拉的說法,確實欠妥,實際站不住腳。但是特斯拉搞直營,覺得這侵犯到了他。

在咱們這裡,各種營銷套路多的是。你越較真,拼多多越多曝光。

蘋果則是,一邊禁止獲得授權的經銷商在拼多多銷售蘋果商品。一邊iPhone 依然在拼多多大賣,很懂中國、很懂中國消費者。

第三,拼多多真的是「碰瓷營銷」大師。拼多多和品牌企業之間發生齷齪,也不是第一回。拼多多想要提升自己的格調,吸引更多消費人群,特別是提高單客的價格,必須品牌升級、升級。

而此前,很多品牌和拼多多沒有直接的聯繫和商業往來,且拼多多還面臨同業競爭,所以拼多多很多時候只能打擦邊球,貨源渠道你懂的。

這場「仗」不管你站在哪一邊,拼多多很明顯都是受益者。因為拼多多處於一個品牌需要上升的階段。

「團購」特斯拉也好,此前瘋狂補貼賣蘋果手機也好,都是一場營銷秀。花錢做廣告,不如直接讓利、補貼,簡單粗暴,消費者開心,優惠很大,完全是深入人心。

如果只是到這一步,在槓桿遊戲看來,拼多多還只成功了一半,「碰瓷營銷」之後,特斯拉竟然拒絕交付車輛,媒體資源大量介入,成為一場全民關注的事件,這廣告效果,實在是好。

第四,特斯拉也賺了。說實話,作為一個有頭有臉的企業,很多老闆真的要考慮,我的東西這麼好、也挺貴的,如果通過拼多多來銷售……挺沒面子的。

這個想法很勢利,但暫時也沒錯。在商言商,不稀奇。

而拼多多如今正在做的則是,我要擺脫「低點」、「低線」形象,我要晉級,我想讓所有品牌方,以後以通過我賣商品為榮。

在「製造眼球」這件事情上,槓桿遊戲要說,拼多多贏了。而且,拼多多幾乎是常勝將軍,這方面真是人才濟濟,我認識的不少優秀朋友,真的就去了拼多多。

當然,特斯拉也沒有輸,自認為有格調的消費者該買還會繼續買,更多低線消費者在拼多多的「帶領下」,也都願意買特斯拉了。

第五,拼多多,該辦一個拼優優了。有網友開玩笑說,拼多多是時候推出自己的高端大氣平臺了——拼優優……

這到底是揶揄,還是未來的事實?

版權及免責聲明:本文系槓桿遊戲(頭條號籤約作者)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用戶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相關焦點

  • 特斯拉為何「硬槓」拼多多
    來源:經濟日報特斯拉與拼多多的「拒絕團購交車」一事尚未完全平息。儘管日前有媒體報導說,拼多多武漢車主已提車,但消息很快又被特斯拉闢謠。圍繞「拒絕團購交車」一事,「挺特」派和「挺拼」派互吐口水,勝負難辨,幾度衝上微博熱搜。梳理這次事件來龍去脈,其實並不複雜。
  • 特斯拉緣何硬懟拼多多?全是因為拼多多做了這件事情……
    但特斯拉在19日早間公開回應稱,武漢車主交付的報導中,使用的拖車、籤字文件以及交付操作流程均不符合特斯拉交付規範,非特斯拉正常流程。拼多多與特斯拉的持續「互懟」,引起了網民們的廣泛關注。在微博上的熱度也是相當之高。
  • 特斯拉為何「硬槓」拼多多原因曝光:擔心武漢客戶車財兩空
    9月4日,微博認證特斯拉員工發表長文,透露特斯拉「暫緩向參與拼多多拼團活動的武漢客戶交車」更多細節。 長文稱,他們曾擔心武漢客戶「人財兩空」。,微博轉發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文章《特斯拉為何「硬槓」拼多多》,並評論稱:作為市場主體,企業為擴大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為消費者提供補貼,本身無可厚非,但前提是不能肆意破壞市場規則,不能誤導和綁架消費者。
  • 特斯拉硬懟拼多多事件落幕,為什麼一些品牌不愛拼多多?
    8月18日,在宜買車與拼多多的協助下,此前被特斯拉拒絕交付並取消訂單的團購車主,成功提車,並已為車輛上險。這一幕「特斯拉拒交車」的大戲或許將此落幕。但是對於拼多多來說,如何平衡補貼和品牌之間的關係,或許還需要斟酌。
  • 特斯拉又拿拼多多說事,真的是公關太爛的體現嗎?
    特斯拉和拼多多,前段時間他們撕得很奇幻,也很歡樂。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特斯拉拒絕交付消費者在拼多多上團購的車這一事件吧。給大家簡單回溯一下:第一步,拼多多宣布能夠補貼消費者購買特斯拉,算下來一部特斯拉能夠用低於官方指導價2-4萬的價格購買,算下來大約25萬一輛。
  • 拼多多補貼賣特斯拉,為何特斯拉還不領情,還反說拼多多破壞規則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特斯拉為何「硬槓」拼多多》,不知道是誰寫的,但其中一個錯誤很明顯的邏輯:「其實,稍加分析就會發現,這樣的補貼很難具有可持續性。近年來,外賣行業、網約車領域的一些平臺型企業為爭搶用戶,前期通過補貼和低價策略吸引用戶、培養消費習慣,一旦獲得壟斷地位,平臺型企業就會通過提價來獲取更多利潤。
  • 特斯拉正面硬扛拼多多
    21日,特斯拉官方針對宜買車旗艦店在拼多多上推出的「特斯拉中國-Model 3 2019款標準續航後驅升級版」萬人團購活動(宣稱『萬人團購價¥251800』)做出以下回應。,還有拼多多做靠山,可以說這是一個只賠不賺的買賣,特斯拉的聲明對宜買車不但起不到任何震懾作用,反而會賦能並背書其逆向營銷的步伐,收割一波意外的銷售口碑。
  • 拼多多如何「玩弄」了特斯拉?
    拼多多和特斯拉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看起來,拼多多「砍」了特斯拉一刀,沒想到鋼鐵俠馬斯克的鐵皮這麼硬——實際上,卻是拼多多結結實實地「玩弄」了特斯拉。這個故事是這樣的。2、 拼多多貼錢幫特斯拉賣車,特斯拉為啥不領情?3、 拼多多這波操作究竟是玩出花了,還是玩砸了?你最好奇的是哪一個?
  • 拼多多「白嫖」特斯拉,踩到特斯拉的底線了?
    低價搶到就是賺到,2萬塊不賺白不賺,衝鴨!所以,還是有不少的人一擁而上。 可誰曾想,特斯拉的公告後腳就來了,至於公告中的內容,就是說自己根本沒有跟拼多多有過任何合作,這個活動跟我沒有任何關係,是你拼多多沒有在事前知會我的情況下,「自作多情」。話裡話外,只想要迫切且堅定地要跟拼多多撇清關係。
  • 特斯拉槓上拼多多
    「堅持直營」的特斯拉正面槓上了「萬物皆可拼」的拼多多。8月14日,特斯拉被曝拒絕向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團購車主交付Model 3,引發大眾熱議。「拒交門」之中,雙方各執一詞,事件幾度登上熱搜榜單。特斯拉以「禁止轉賣」為由拒絕交車,拼多多則表示不存在訂單轉賣,支持消費者維權。到底是特斯拉蠻橫還是拼多多破壞市場規則?商業競爭背後,是倍感焦慮的消費者。
  • 拼多多倒貼被拒!特斯拉:絕不姑息
    ,話題熱度又被推到新高,不少網友表示「不懂特斯拉為什麼要硬槓,&39;」。拼多多破壞市場規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拼多多最終未能保證「付款貨到」,平臺強行推進促銷活動,卻不於連接的第三方進行相關說明,並在購買流程和環節、風險管控等把關並不仔細,每個環節來說拼方都不佔理。
  • 特斯拉和拼多多隔空掐:是拼多多忽悠人,還是特斯拉玩不起?
    ► 文 觀察者網 周弋博特斯拉和拼多多隔空掐起來了,而消費者受了夾板氣。簡單來說,那個「萬物皆可拼」的拼多多,想拼特斯拉,沒拼成。當消費者成功下單並支付購車款後,特斯拉拒絕交車了。消費者怒了,網友們也吵開了鍋,究竟是拼多多忽悠人,還是特斯拉玩不起?關鍵是,付款後的消費者又該怎麼辦?
  • 誰的壁壘被砸了,特斯拉還是拼多多?
    特斯拉火了,還是因為國內企業的碰瓷。但這一次,碰瓷的並非蔚來、理想等國內新能源車企,而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大戶拼多多。聽拼多多打折出售特斯拉,特斯拉不接受客戶提車。 此後有不確定消息,客戶幾經坎坷,完成提車,而拼多多和特斯拉則都表示要對簿公堂。
  • 拼多多不容易,被特斯拉放鴿子
    特斯拉方面的回應是:特斯拉不認同由第三方購買特斯拉汽車的這種購買模式,只認同自己的直銷模式。而拼多多方面則感到很委屈,畢竟這2萬到4萬的差價是由自己補貼的,並沒有讓特斯拉損失任何一分錢。拼多多做的百億補貼活動,只是選擇了補貼在特斯拉上。如今用戶交了錢,缺口也是拼多多自己貼,有何不可呢?
  • 「強賣」特斯拉,拼多多的陽謀
    簡單總結一下起因:拼多多聯合宜買車舉辦了一場特斯拉Model 3車型的萬人團購活動,從中抽選5個用戶,可以低於官方指導價2-4萬元買到這臺車,這個優惠價是拼多多自掏腰包來出的,特斯拉賣出去的價格還是官方價。
  • 特斯拉PK拼多多,爭議背後各自的考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任曉寧 特斯拉與拼多多之間的「硬槓」,仍在持續中。最新消息是,購車的武漢車主說,如果實在不行,會起訴特斯拉。拼多多支持車主起訴特斯拉。特斯拉也支持車主起訴拼多多。這一次特斯拉出來與拼多多硬扛,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認為,是拼多多遲早會遇到的事情。特斯拉之外,今年6月,國行Switch也發布聲明稱,拼多多未獲得銷售授權。拼多多百億補貼投入眾多,會因為品牌方的不配合受到阻礙嗎?誰之過8月16日,一位上海車主收到了從拼多多團購的特斯拉車輛。
  • 保拼多多還是特斯拉?上海面臨兩難抉擇
    拼多多與特斯拉之間的戰爭,目前表面上,還是個死結。拼多多的做法是,客戶從特斯拉官網下訂單,相應差價由拼多多和宜買車為購車用戶提供補貼,從法律意義上特斯拉的「轉賣規定」。 8月14日,特斯拉方面拒絕交付並取消了消費者訂單。某武漢消費者誠實地告知從拼多多處獲得補貼,特斯拉拒履行訂單。
  • 特斯拉為什麼堅決不讓拼多多賣車
    如果用大家慣常的消費思維來思考,拼多多似乎並沒有做錯什麼:無非是用自己的錢補貼了消費者,又沒少給你特斯拉一分錢;況且賣的還是你已經停產的2019款車型,順便也算清了庫存;特斯拉如此反對,豈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特斯拉為什麼不?電動車、火箭和「騷話連篇」的馬斯克如此看來,至少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特斯拉的行為並不佔理。那它為什麼要這樣做呢?
  • 特斯拉被「白嫖」了?拼多多的野望能得逞嗎?
    網際網路江湖一向不缺熱門話題,這次是拼多多「碰瓷」特斯拉,而且輿論大有愈演愈烈之勢。事件起因是這樣的,拼多多延續百億補貼策略,上線了特斯拉Model 3的萬人團購活動,原本27萬的特斯拉Model 3,通過拼多多平臺2萬補貼後,消費者可以25萬拿到貨真價實的特斯拉。
  • 拼多多:我想和你雙贏。特斯拉:不,你想要我的命!
    特斯拉有沒有贏不好說,反正人家底氣足,架子硬,不差關注。我們只知道,拼多多很聰明!藉此機會贏了一把,這波營銷是相當成功的。一輛車補貼2萬,結果是用戶沒有提車成功,2萬元省進,賺了幾億個眼球。太划算了。也打破了大家對拼多多的鄉村評價:瞧瞧,人家不是只有拼9.9的臉盆,還有高大上的汽車呢!咱用咱自豪!今後誰還敢說用拼多多跌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