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是惠民生擴內需的重要舉措。
2019年10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確定山東省為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省。以此為契機,山東將老舊小區改造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調查研究,落實「不光好看、關鍵要好住」的改造要求。通過對全省16市全域試點,山東初步構建起黨建統領、政府引導、居民主體、社會支持、企業參與的「五位一體」共同締造機制。
據介紹,截至去年年底,山東全省共開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6083個、改造面積1.8億平方米、惠及居民217萬戶。2020年,山東省確定開工改造1743個項目、涉及49.7萬戶。截至目前,2020年納入中央補助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已完成立項1640個,立項率94.1%,開復工項目709個,開復工率為40%。
突出黨建引領
共同締造社區治理新機制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城市居民的共同心聲和急切期盼,也是難啃的「硬骨頭」,面臨組織協調難、群眾動員難、共謀共建難等實際問題。山東省充分運用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和方法,把推進老舊小區改造與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有機結合,積極推動構建多方參與、共同治理的新型社區治理體系。
臨沂市是紅色革命根據地,當地緊緊圍繞「黨建引領沂蒙紅色物業發展」開展工作,2019年以來,先後選派219名市、縣優秀幹部到201個城市社區,將臨時黨支部建立在老舊小區上,切實幫助老舊小區居民協調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紅色物業」長效管理機制模式,確保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實現物業服務全覆蓋,有效實現了政府治理、社會調節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動,解決了基層社會治理難題,夯實了基層社會治理基礎。
社區治理新機制要充分發動居民參與。濰坊市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共同締造理念,實施「兩輪徵詢法」,改造前「問需於民」、改造中「問計於民」、改造後「問效於民」,發動居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針對集中供暖改造投資大、意見難統一問題,探索實行「集中供暖與清潔能源分散供暖相結合」的路子,在老舊片區十笏園小區實行燃氣爐分戶供暖,政府對購爐業主提供補貼。
聚力提質擴面
提升城市品質和內涵
老舊小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是小區中各項設施逐漸陳舊老化或缺失,不能滿足居民生活需求。山東省堅持以人為本、擴面提質,因地制宜對改造標準和改造內容進行綜合性完善提升,不僅要看「面子」,更注重城市品質和內涵提升。
圍繞居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難題,濟南市「整治改造五結合」的經驗做法獲得了廣泛認可和讚許,將整治改造與拆違拆臨、弱電桿線整治、既有住宅增設電梯、既有建築節能改造以及水電氣暖改造相結合,將老舊小區整治改造與水電氣暖管線設施改造升級同步進行,實現了「一次整治、多重成效」。
濟南市歷下區的燕子山小區是1987年建成使用的大型開放式小區,佔地0.22平方公裡,建築面積17.5萬平方米,2016年被列為老舊小區整治改造項目,重點改造增加消防、安防等四大項內容,綠化率提升至37%,提升了居住環境和生活品質,「不光好看、關鍵要好住」的改造成效顯著。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通過清理小區內私設攤點,集中建成了燕山社區農貿市場,內設蔬菜、海鮮等攤位170個。對髒亂差的小區河道周邊進行重新打造,騰出了3000餘平方米的社區活動場地,建設了燕山南區社區休閒公園、社區養老服務中心,並配備棋牌室、健身房等設施,極大便利了居民生活。
引入社會資本
探索多方融資參與新模式
老舊小區改造面臨資金壓力大、維護管理難、籌資渠道狹窄、社會力量參與積極性不高等難題,山東省積極嘗試調動各方社會力量,改變過去單就老舊小區搞整治改造的老模式,把老舊小區改造與其他城市建設、改造項目捆綁統籌或組合,創新老舊小區及小區外相關區域「4+N」改造方式和融資模式,探索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多方融資新路子。
例如,與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政策緊密結合,提出了老舊片區改造項目生成、合理放寬規劃技術指標、土地出讓支持、整合財政資金、運用政府債券等政策措施,為工作開展提供政策保障和機制創新。
此外,結合擬改造項目的具體特點和改造內容,合理確定改造資金籌集機制。著重從落實居民出資、政府安排補助資金給予支持、探索以政府債券方式融資、探索社會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參與、推動專業經營單位出資改造、整合各類涉及住宅小區的專項資金、引導原產權單位參與改造、探索金融機構加大對老舊小區改造的可持續金融支持八個方面籌集改造資金。探索建立新型的多方融資機制,積極用好融資支持政策,篩選試點項目,探索「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模式,鼓勵連片打包、市場化運營,建立多元化的老舊小區投融資體制,拉動擴大內需。
在濟寧市任城區,當地計劃將醫學院小區等8個老舊小區捆綁改造,利用小區周邊的公交停車場、學校操場地下空間建設停車設施,並配套建設部分社區服務設施。目前,該項目已被列為國家開發銀行山東省分行的老舊小區改造融資重點支持項目。淄博市張店區嘗試引入社會資本,採用PPP模式,引入企業,全流程參與老舊小區改造的綜合整治及提升工作,承擔了45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的投資和施工任務。
加強服務管理
打造長效物業服務新模式
老舊小區改造後,舊貌換新顏,但鞏固改造成果的關鍵在於實現小區自我管養和長效物業服務全覆蓋。
針對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居民對物業服務等付費不認可的問題,山東省加強宣傳引導,引導基層黨組織努力做好群眾思想工作,提高老舊小區居民的服務購買意識。為破解這一難題,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多主體參與」的老舊小區管理聯席會議機制,協商確定小區管理模式、管理規約及居民議事規則,共同維護老舊小區改造成果。
此外,建立健全老舊小區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歸集、使用續籌機制,促進改造後的小區實現自我管養:探索將相關服務設施打包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拓寬收入來源;落實對承擔老舊小區物業服務企業的財政補助政策,街道負責加強物業服務考核,根據結果兌現財政獎補資金;對改造後的小區,針對各地不同情況,分別採取專業物業服務、社區簡易物業服務和業主自治管理等形式,努力構建長效機制。
濰坊市奎文區落實與小區實際相適宜的管理模式,物業服務覆蓋率達到100%,區財政對實施專業物業服務、社區簡易物業服務的老舊小區給予補貼。在此基礎上,濰坊市積極推進物業服務全覆蓋,推廣「奎文經驗」,由社區成立物業服務公司對老舊小區進行「兜底」服務。目前完成改造的526個老舊小區中,已有489個通過市場化物業服務、社區服務、單位自治等多元化模式實現了物業服務覆蓋,有效提升了老舊小區物業服務覆蓋面及服務水平。
泰安市泰山區97個社區成立了85個物業服務站,基本覆蓋所有老舊小區。濟南市歷下區國有全資的濟南誠順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承擔燕山、和平路北兩個社區的老舊小區物業服務,利用區政府物業服務補貼和區域內停車收費,彌補了物業服務資金不足。
2020年3月,山東省印發了《山東省深入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方案》,為全省全域開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提供了政策創新和系統化解決方案。山東省在前期試點實踐經驗基礎上,正全力推進和打造具有山東特色的老舊小區改造「升級版」,提升老舊小區居住品質和城市品位,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