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險成「代理退保」重災區 保險行業協會發防範風險提示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羅葛妹

7月8日是「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藉此機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向保險機構及廣大保險消費者發布了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提示。

中保協稱,目前,社會上一些機構或個人以非法牟利為目的,以「可代理全額退保」為由,慫恿、誘導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以此收取高額手續費,並以消費者名義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甚至誘導消費者偽造證據材料,實施「代理退保」,主要涉及人身保險和個人信用貸款保證保險。

作案手法花樣多

據介紹,「代理退保」包括但不限於以下行為:

冒充監管部門工作人員或保險公司人員或以「與監管部門合作」「有內部資源」等名義,通過電話、微信、網絡等方式進行虛假宣傳。

謊稱消費者所購保險產品「存在欺詐行為,已有多名消費者投訴」或「繼續持有保單將蒙受經濟損失」等,慫恿不明真相的消費者退保,甚至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以賺取佣金。

謊稱可以協助消費者「全額退保」,誘導投保人籤署包含不平等條款的代理服務協議,繳納高額定金或籤訂高額欠款協議,提供身份證、銀行卡、保單、電話號碼等涉及消費者隱私的敏感信息。

阻止消費者與監管部門、保險公司溝通,試圖切斷消費者正常維權通道。

存多個風險隱患

中保協指出,通過正規途徑反映問題、提出訴求,是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正當權利,但上述行為不僅擾亂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更嚴重損害了保險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存在多個風險隱患。

一是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

「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為牟取私利極力慫恿消費者退保,卻避而不談退保可能導致的後果和風險。消費者退保後喪失了風險保障,未來再次投保時,由於年齡、健康狀況的變化,可能將面臨重新計算等待期、保費上漲甚至被拒保的風險。

二是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

「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阻斷消費者與監管部門、保險機構之間的正常溝通,切斷消費者依法合規維權渠道,利用「信息阻斷」騙取消費者支付高額費用牟利。退保後誘導消費者「退舊投新」,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或其他公司保險產品以賺取佣金。還可能利用其所掌握的消費者銀行卡及身份證複印件等,截留侵佔消費者退保資金。有不法團夥誘導消費者參與非法集資,一旦落入騙局,消費者資金損失難以挽回。

三是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要求消費者提供身份證、戶口簿、收入證明、保單、銀行卡、聯繫方式、家庭住址、工作單位等敏感隱私信息,存在信息洩露的嚴重風險隱患。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惡意使用進行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活動,甚至在消費者不知情情況下辦理網絡借貸,使消費者蒙受各種未知損失。部分代理人員與黑惡勢力勾結,以扣留銀行卡、身份證件等手段對消費者加以控制,消費者提出解除委託或不願支付費用時,即遭到極端手段的騷擾、恐嚇、威脅。

四是信用受損風險。

「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在代理投訴全額退費時可能造成消費者貸款逾期、保費斷交等合同違約,從而形成徵信不良記錄或是被列入「黑名單」,進而對消費者未來的貸款、出行、就業和任職等產生不良影響。

五是法律風險。

「代理退保」個人或機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教唆、指使、誘導一些法律意識淡薄的消費者編造理由、偽造證據、提供虛假信息進行投訴、舉報或誣告,消費者可能因此參與非法行為,甚至構成欺詐,嚴重幹擾社會經濟生活秩序,使這些消費者面臨較大的被訴訟或行政處罰的法律風險。

謹慎理性退保

對此,中保協提醒廣大保險消費者要理性退保,保障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一方面,要謹慎理性辦理退保。廣大保險消費者應對「代理退保」時應提高警惕,尤其要慎重對待所謂「退舊投新」、「高收益」產品等宣傳,防止上當受騙。

保險消費者應了解所購保險產品的保險責任、除外責任和退保損失等重要信息,要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同時,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廣大保險消費者要注意保護個人重要信息,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輕易將銀行卡、身份證、保險合同等重要單證的原件或複印件轉交他人,不要輕易向他人發送行動支付二維碼、網銀驗證碼。

對金融交易存在疑義的,保險消費者可選擇撥打金融機構官方客服熱線、登錄官網、線下營業網點諮詢等方式核實業務真實性。如遇不法分子竊取和非法利用個人信息、利用投訴和退保實施詐騙以及有黑惡勢力進行威脅、恐嚇等,應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確保人身、財產安全。

另外,要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消費者對保險產品有疑問、有相關服務需求或發生爭議糾紛的,可以直接撥打保險公司投訴熱線,也可以通過撥打12378銀行保險消費者投訴維權熱線等方式向監管部門反映,也可以申請調解或通過仲裁、訴訟等其它途徑解決。

針對非法機構或個人以「可辦理全額退保」為由,慫恿、誘導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的,廣大消費者要提高警惕,對於非法機構或個人誘導虛構事實、偽造證據材料等行為,消費者要及時向相關部門反映。

規範銷售行為很重要

最後,中保協還提醒行業各保險企業要加強防範風險,保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

具體來看,保險企業要做到三個「要」。

一要強化制度建設,加強銷售隊伍管理,規範銷售行為,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專業、安全的金融服務。

二要要嚴格監控退保流程的操作,築牢針對「代理退保」騙局的防火牆。

三要加強消費者風險提示和教育,引導消費者通過正規渠道依法合理維權。

相關焦點

  • 樹立正確保險觀念,平安人壽提示消費者防範「代理退保」風險
    由此,銀保監會和各大險企多次向廣大消費者提出警示,防範「代理退保退費」風險隱患,樹立正確的保險觀。逆市場規則而生 「代理退保」套路滿滿2020年,新冠疫情之下,公眾的保險意識進一步覺醒,保險需求也出現了新一輪的釋放。但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另一種違背市場規律的現象卻在暗中不斷滋生。
  • 河北省保險行業協會提示保險消費者:防範「惡意投訴全額退保」騙局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之際,河北省保險行業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提高防範意識,遠離「惡意投訴全額退保」騙局,謹防上當受騙,通過合法途徑,依法合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什麼是「惡意投訴」:以牟取高額利益為目的,打著「專業保險維權」的名義,在社交平臺、網購平臺、電話簡訊等渠道向消費者發布「全額退保」虛假信息,煽動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鼓動消費者向監管部門實施格式化舉報投訴,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保險市場的行為。
  • 「代理退保」騙局難防,保險業協會提示需嚴控退保流程、築牢騙局...
    來源:藍鯨財經7月8日是「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為保護消費者權益,防範保險消費者誤入騙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向保險機構及廣大保險消費者發布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提示。透析騙局背後的違規操作,提示保險消費者潛在的各類風險,謹慎退保。
  • 「代理退保」騙局層出不窮,湖南銀保監局發布風險提示
    三湘都市報6月19日訊(記者 潘顯璇)6月17日,湖南銀保監局發布《關於防範「代理全額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稱不斷收到反映並在日常監管工作中發現,一些社會人員或團體組織誘導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和「諮詢費」、繳納高額定金或籤訂高額欠款協議,實施「代理退保」,騙取高額費用,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防範風險
  • 要讓「代理退保」無隙可乘
    本屬正常的退保行為在近年間衍生出一條藉由惡意投訴代理退保的黑色產業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提醒廣大消費者,此類行為以非法牟利為目的,擾亂保險市場正常經營秩序,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代理退保」第一次上榜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所發布的風險提示了。
  • 監管排查人身險來年給付與退保風險
    監管排查人身險來年給付與退保風險
  • 湖南銀保監局發布風險提示 當心掉入「代理退保」騙局
    華聲在線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6記者 劉永濤 通訊員 王飄碧 賀正鑫)湖南銀保監局日前發布《關於防範「代理全額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稱近期一些社會人員或團體組織誘導消費者支付高額「手續費」「諮詢費」、繳納高額定金或籤訂高額欠款協議,實施「代理退保」,騙取高額費用,提醒廣大消費者注意防範風險
  • 退保騙局風險多,損失巨大淚成河!「代理退保」黑產人員被判刑!
    以上種種風險,就不在不法分子的考慮範圍內了。03保險公司vs退保黑產,鬥爭從未停止對於代理退保黑產,保險公司一直態度鮮明。針對楊先生的遭遇,平安人壽表示,公司積極配合公檢法等司法機關進行調查、審理。後續,公司將繼續多措並舉,打擊惡意投訴、代理退保黑色產業鏈,加大消費者風險提示和宣傳教育,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今年以來,保險公司與退保黑產的鬥爭遍地開花:有聯名舉報的,有業務員「臥底」黑產窩點搜集證據的,有進行調查、依靠法律維權的......
  • 「代理退保」黑手伸向貸款保證保險!銀保監會作出3點提示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近日,銀保監會向各銀保監局、各財險公司下發《關於加強貸款保證保險銷售管理及投保提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加強貸款保證保險銷售管理,並提示消費者正確認識保證保險與貸款之間的關係,全面了解保險產品,仔細籤閱保險合同,嚴格履行合同義務,妥善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並警惕「代理退保」騙局。
  • ...局要求轄內重點排查「黑產代理投訴」等問題 加強對惡意退保的...
    日前,廣東銀保監局在轄區內下發《關於開展人身保險公司集中退保風險排查的通知》,要求轄區內重點排查集中退保的風險和業務,包括可能存在的大額保單續期困難、「黑產代理投訴」等,並限時上交風險排查報告。  「退保黑產」不收斂  自2019年8月,廣東銀保監局以監管的名義發出風險提示,隨後河南、四川、遼寧、河北、北京、湖南、廈門銀保監局等10家監管局分別發出提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及各地保險行業協會20多家協會陸續發布了提示,銀保監會也發布了風險提示。
  • 「代理退保」套路升級 多方攜手聯合迎戰
    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警示消費者警惕「代理退保」的風險隱患,根據自身需求謹慎辦理退保,依法理性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嚴打退保黑產須形成合力   保險機構早已對惡意「代理退保」深惡痛絕。多家保險公司表示將從上至下高度重視,一方面重建內部投訴管理和處理機制,加強源頭治理;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行業協會、金融糾紛調解中心等多維糾紛調解機制的構建,提升糾紛化解的公允性。
  • 「代理全額退保」已形成黑惡勢力?13家險企聯名舉報 「退保」利益...
    並以代理辦理退保業務為名,收取30%至50%的高額手續費,引誘消費者將身份證、銀行卡、電話卡交到其手中,以偽造證據、釣魚錄音、聚眾投訴等方式向當地銀保監局、保險公司施加軟暴力影響,逼迫保險公司滿足其全額退保的要求。記者注意到,此次參與聯名舉報的13家保險公司,已基本囊括當地人身險市場主體機構。
  • 可以幫忙退保70%-80%?一文揭秘「代理退保」產業鏈
    今年1月,陳先生由於短期資金出現困難,便與辦理「代理退保」業務的人員取得了聯繫。對方收取了陳先生的身份證、銀行卡、手機卡、保單等原件或複印件,承諾可以7天成功辦理100%退保,另外需要先繳納保證金1000元和材料費100元,事成之後再收取退費金額的30%作為服務費用。陳先生告訴記者,他將所有資料郵寄給對方後,對後續操作一概不知。
  • 監管排查人身險 來年給付與退保風險 重點聚焦四類產品三類網點
    記者昨日從相關渠道獲悉,銀保監會近日下發內部通知,要求各銀保監局、人身險公司排查2021年滿期給付與退保風險。  從記者拿到的相關通知來看,此次風險排查的重點是四類業務和產品。主要是從產品設計、銷售策略、保單收益等角度,充分、合理預估和分析產品在較短年限內的退保情況。從而防範短期內集中退保可能造成的流動性風險。  二是保單收益可能低於客戶預期的產品。包括紅利分配水平顯著低於客戶預期的分紅險產品,結算利率顯著低於客戶預期的萬能險產品,存在較大浮虧的投連險產品等。防範因保單收益不及客戶預期可能引發的投訴糾紛風險。  三是期交產品。
  • 中國銀保監會再次重點提示「代理退保」
    舉報   9月18日,中國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主要負責人面向記者提問,重申了注意防範保險行業
  • 銀保監會揭秘「代理退保」騙局 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
    銀保監會揭秘「代理退保」騙局,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 摘要 【小心!銀保監會揭秘「代理退保」騙局 隱藏的這三種風險不容忽視】疫情期間又有人玩起「代理退保」騙局。這一行為隱藏至少三種風險:失去正常保險保障風險、資金受損或遭受詐騙風險、個人信息洩露風險。
  • 「代理退保」暗藏深坑,其中的隱患保險消費者要知道
    7月8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下稱「協會」)向保險機構及保險消費者發布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提示。協會表示,目前,社會上一些機構或個人以非法牟利為目的,以「可代理全額退保」為由,慫恿、誘導消費者委託其代理「全額退保」事宜,以此收取高額手續費,並以消費者名義向監管部門進行投訴,甚至誘導消費者偽造證據材料,實施「代理退保」,主要涉及人身保險和個人信用貸款保證保險。
  • 信息洩露有風險,代理退保須謹慎
    近年來,「代理退保」在微博、朋友圈隨處可見。退保中介為賺取高額手續費,慫恿保險消費者進行退保。實際上,代理退保不僅嚴重損害消費者權益,更是保險監管部門嚴厲打擊的對象。下面一起聽聽曾是保險公司投保人某先生的故事。  某先生今年40歲,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抖音上發現了宣傳「代理退保」的視頻,稱可以通過「內部關係」10天內「全額退保」。
  • 銀保監會:注意防範「代理投訴和退保」行為造成的二次侵權
    注意防範「代理投訴」「代理退保」行為造成的二次侵權,銀保監會曾發布《關於防範「代理退保」有關風險的提示》,向消費者提示過代理退保行為可能隱藏的詐騙、個人信息洩露等風險。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包括銀保監會在內,各地監管機構針對「代理投訴」「代理退保」的相關風險提示超過50次,「代理投訴」「代理退保」已引起社會普遍關注。
  • 打擊「惡意投訴全額退保代理」黑產 監管密集發布風險提示
    退保一直是保險公司頗為頭疼的一件事情,不僅會對保險公司的現金流造成一定影響,退保之後如何進行二次銷售、彌補現金流缺口也成為保險公司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在今年特殊的市場環境下,保險公司面臨的密集退保問題引發監管部門關注。相關風險提示超過50次實際上,監管發出風險提示早已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