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雲報導原創。
在新基建和產業網際網路兩股大潮加持下,數據中心將迎來發展的黃金十年。
數據中心,顧名思義是數據集中處理、存儲、交換的物理空間,也是所有網際網路業務的基石。在大量業務需求的驅動下,數據中心行業正迎來一波新的建設高峰,但與此同時,數據中心重量不重質、舊技術落後於新業務需求、局部過熱等問題開始湧現。
如何建設新時代的數據中心?騰訊的經驗或許能夠給業界以借鑑。
騰訊在全球27個國家和地區部署了超過58個數據中心,支撐著超過100萬臺伺服器,擁有著全球領先的技術積累,在CDCC騰訊數據中心專場,騰訊分享了自身的數據中心實踐。
騰訊認為,在當前的海量雲時代,超大規模、快速建設、低成本、高效率、自動化、高彈性、綠色等已成為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的核心需求。
數字經濟時代呼喚大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和經濟發展呈現明顯的正相關關係,生於網際網路時代的騰訊,其數據中心建設和技術的演進恰恰折射出時代縮影。
過去20餘年,騰訊數據中心歷經四代技術探索與實踐:
2007年之前,騰訊數據中心以租為主,也是騰訊第一代數據中心技術的萌芽期,PUE在1.7左右,採用單點管控系統;
2007到2012年,騰訊將PUE指標降至1.5左右,可靠性達到T3級別;
2012到2017年是騰訊數據中心快速發展的階段,上層業務帶來的龐大需求,催生了騰訊自研MDC第三代數據中心的誕生,PUE為1.3左右;
2017年到2020年,騰訊T-block第四代數據中心成為行業風向標,PUE達到了1.2以下。
騰訊第四代數據中心通過T-block技術,可以做到以標準化產品化形式實現T-Base園區快速交付,並且可以根據用戶需求靈活按需配置。在T-block技術的支撐下,騰訊雲清遠數據中心從土建到機電整個建設周期只用了一年,比傳統項目縮短了一半以上時間。除了清遠外,華東、華北、西南地區也在推進T-block數據中心的建設。
騰訊雲副總裁陳平表示,數據中心是推動新基建發展的基礎設施和重要支撐。騰訊數據中心作為新基建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將始終秉持開放的心態,與生態夥伴共同推動先進數據中心產品和技術在產業中落地,不斷釋放出新的經濟動能和社會價值。
騰訊雲副總裁陳平
從陳平的話不難看出,數據中心已經不再局限於IT範疇,而是數字經濟社會的基礎設施,任何一個國家發展數字經濟都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依託。
根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數據,2019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了35.8萬億元,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了36.2%,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7%。
由另一維度觀測,中國信通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網際網路數據中心機櫃規模達到了244萬個,與2016年的124萬個相比增加了一倍。同時超大型數據中心佔比正在持續提升,超大型數據中心的佔比已經從2016年的11%提升到了22%。
從IT到業務,從數據到經濟,在當前的海量雲時代,傳統數據中心模式已無法滿足當下的業務場景,數字經濟時代呼喚大數據中心。
騰訊大數據中心布局
「數據中心技術是從傳統工業發展而來,但又與IT結合緊密,因此成為一個多學科交匯的領域。騰訊數據中心從第一代到第四代,驅動創新的內核都是業務需求,而不是先有了創新再讓業務去用,在新基建的大潮下尤其需要更克制、有限度的做法,經過嚴謹求證的創新成果才是長期穩定運營的保障,而這個創新成果能夠為為業務帶來助益才是有價值的。」騰訊數據中心高級總監楊曉偉表示。
數據中心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騰訊以業務驅動創新,逐漸填滿了大數據中心布局版圖。
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運營探索方面,騰訊通過統一軟硬體平臺的技術架構,重構運營的業務流程、職責和架構,重新定義人員組織和能力,通過騰訊智維Tnebula自動化運營解決方案,騰訊雲實現了大規模集群標準化、工具化集中監控管理。
騰訊數據中心集中監控規模目前擁有超過1300萬測點接入量、超過10000條告警策略部署量,月均產生超過120000原始告警,經過系統自動分析收斂後,最終形成1100+事件單。
在綠色環保層面,騰訊也開展了多種技術探索,包括青浦三聯供、屋頂光伏、電子廢棄物回收、機房餘熱回收用於供暖等最新節能技術。綠色環保既是未來剛性要求,也是核心競爭力。
在本次分享中,騰訊首次完整的公布了IDC產品家族,將數據中心的服務能力融於產品輸出。
騰訊雲目前已構建起包括一體機櫃、T-MDC、T-Block、客制化IDC、騰訊智維、培訓與認證、諮詢等在內的IDC產品家族,以全場景IDC服務生態滿足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通過客戶專屬定製化IDC、公有雲+IDC專區、TCE/TS+IDC專區等解決方案,騰訊雲可以從IDC資源側幫助企業IT資源拓展和架構迭代。目前,數十個行業領軍者在騰訊雲客制化IDC方案的助力下,實現了快速上雲。
面對高信息安全要求的政企客戶等私有雲場景,騰訊雲可提供基於一體機櫃產品的私有雲一站式解決方案,可根據上雲規模提供軟硬體標準化、模塊化彈性配置,並且可以實現敏捷部署和一體化交付,降低用戶的建設與運維成本。目前政務一體機、醫療中臺一體機等已上線,周海濤透露,未來還將推出教育一體機、AI一體機以及工業一體機等。
此外,智慧城市、運營商新建或站點擴容、能源/電網等站點建設、大型展會、物聯網等大型政企用戶層面,騰訊雲也可提供包括T-BLOCK、T-MDC等在內的IDC基礎設施支持,以多樣化的組合模式應用於不同場景,滿足不同體量的數據需求。
而在生態層面,基於騰訊20+年、100萬+級伺服器規模、全球布局IDC建設運維經驗,騰訊雲可以提供全方位IDC從業人員培訓認證、顧問諮詢、私有化交付等服務,助力企業和個人IDC管理能力提升。
在一切之後,更在一切之前
某種意義上,數據中心不顯山露水,在騰訊扮演的角色正如其slogan:「在一切之後,更在一切之前」。
從時間維度,數據中心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之後誕生,成為支撐現代應用的基礎。
如果說騰訊所生產出來的「產品」是信息,那麼這個「生產工廠」就是數據中心,裡面放的伺服器會計算最終生產出來的信息通過比特流、光纖傳輸到千家萬戶,所以數據中心可以理解為騰訊的「生產車間」。
從定位角度,數據中心是一切業務的根基,站在所有業務之後,成為騰訊乃至時代的數字基礎設施。
「數據中心就是把能源轉化為算力,轉化為數字比特,沒有數據中心就沒有算力,就沒有信息化的支撐,數據中心是所有業務的基礎,這是我們未來整個資訊時代的引擎、發動機的核心環節。」騰訊數據中心技術負責人李典林說道。
典型應用如騰訊會議,其成功就離不開數據中心的支撐,疫情高峰期,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
騰訊數據中心團隊和業務團隊一起經歷高峰業務實戰,把伺服器部署到遍布全球的數據中心中,以雲服務的形式將具有高性價比的計算能力,開放給雲上的數百萬用戶,才有了騰訊會議的網際網路「奇蹟」。
在客戶側,騰訊數據中心也能提供額外助力。在騰訊雲的支持下,廣東移動成功上線「Qomo」平臺,實現數據中心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的一體化運維。自平臺上線以來,廣東移動粵東數據中心運維效率提升200%,超過6000臺伺服器實現了資源精細化、智能化管理,同時,PUE下降19.18%。
2020年5月,騰訊宣布未來5年投資5000億元布局新基建,其中包括新增多個百萬級伺服器規模的大型數據中心,可以預見,騰訊數據中心技術將繼續演進,在產業網際網路和新基建浪潮下起到更大的作用。
在一切之前,在一切之後,騰訊數據中心夯實時代地基。
【關於科技雲報導】
專注於原創的企業級內容行家——科技雲報導。成立於2015年,是前沿企業級IT領域Top10媒體。獲工信部權威認可,可信雲、全球雲計算大會官方指定傳播媒體之一。深入原創報導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