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該怎麼用?給你三個建議:用君子是能力,用小人是水平!

2020-12-04 一壺濁酒讀史書

655年的一天,武媚娘還在為當皇后暗自發愁。突然,一個心腹跑進來:「娘娘,好消息呀!」

武媚娘最近就沒聽到過好事,都是反對立自己為後的聲音,沒好氣地說:「行啦,你說吧!」

這個心腹像吃了蜜一樣,開心地說:「我聽說,有人上疏皇上,請皇上立娘娘為皇后!」

武媚娘一聽,來了興致:「不可能吧?誰這麼大膽,敢跟長孫無忌對著幹啊?」

這人是誰呢?唐高宗李治的中書舍人——李義府!

聽到「李義府」這個名字,武媚娘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她開心地說:「沒想到,李義府居然是這麼一個識趣的人,這樣的人才,一定要好好提拔,我一定不會虧待他的。」

旁邊另一個心腹聽了,不屑地說:「娘娘,李義府這個人有才無德,他上疏請求皇上立您為後,一定不是出於真心。這人見風使舵,牆頭草一個,娘娘應該多多提防他,怎麼還能重用他呢?」

武媚娘聽後,呵呵笑了,慢聲說:

「你不懂,假如他不上疏,我又怎麼能從中得利?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用好,一定會死心塌地給我賣命,我上哪去找這樣的人才,打著燈籠也不好找呀!」

李義府為什麼要「幫助」武媚娘呢?

原來,這是他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他多麼有正義感,也不是他打算投靠武媚娘,為武媚娘效忠,而是他不這麼做,可能就被人踩死了。

時間回到前一天,長孫無忌對唐高宗李治說:「陛下,李義府這個人,品行不端,內心狡詐,留在您身邊,恐怕後患無窮,我打算把他貶到壁州做司馬。」

李治正為立武媚娘為後的事頭疼,哪能為這點小事,掃了長孫無忌的面子,說了句:你看著處理吧!

李義府雖然品行不咋地,但是,在李治做太子時就跟著李治混了,李治身邊也有關係還湊合的兄弟,加上李治身邊的人擔心有一天長孫無忌會看自己不順眼,一句話打發到外地熬日子,所以,把長孫無忌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李義府。

李義府聽說以後,氣得不行,大罵道:「長孫無忌你這個老匹夫,咱們沒完!」

但是,罵也無濟於事啊,弱者的憤怒在強者眼裡狗屁不是!

李義府找到自己的好哥們兒王德儉,跟王德儉一說,這哥們兒出了一個注意,那就是連夜上疏立武媚娘為後。

李義府為了自保,不得不鋌而走險,而正是他的果斷與決絕,這次事件也成為了他仕途生涯的轉折點。

話說,李治看到李義府的上書,心想:瞌睡了,就有人來送枕頭啊,這李義府是個妙人啊,先別趕走了,暫且留著吧!畢竟在「立後」這件事上,可以牽制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幫老傢伙。

加上武媚娘在吹枕邊風,李義府不僅沒有被趕出京城,還官復原職,受到李治和武媚娘的另眼相看,簡直就是因禍得福!

等武媚娘被立為皇后之後,立刻就給了李義府回報:官拜中書侍郎,封廣平縣男(後來更是兩度出任宰相)。李義府嘗到了甜頭,從此處處為武媚娘賣命,為女皇武則天登基之路增磚添瓦,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晚上從《度心術》這本書中,讀到這段,為武則天的手段和觀點叫好。我認為,給了我們三個啟示:

【1】不懂用人,你就自己累到死,也做不成什麼事。任何人都有其過人之處,人品好用起來固然放心,但是人品這個東西,靠得住嗎?這一點值得商榷,所以,手裡有什麼人,你就想方設法做成什麼事,不懂用人,那就自己累到死,別人還得說句「活該」。

【2】用人先知人,知人要知人性和人心。用人固然重要,但是,什麼人怎麼用,一定要做到心裡有數,留有後路,別因為用人失當讓自己倒了黴。所以,用人先知人,知人就要懂人性和人心。

【3】用君子易,用小人難。李義府固然是一個投機鑽營之輩,但,官場上,這樣的人,從來不是少數。官場少君子,戰場少書生,所以,用好小人,才是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正如《度心術》的原文中所說:「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

什麼意思呢?認識一個人,要知道他的欲望。而有智慧的人,能夠利用人的欲望,來驅使那些人品有問題的人,心甘情願地給他賣命!

什麼叫水平?這就叫水平!能用君子叫能力,能用小人叫水平。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讀一讀《度心術》。

《度心術》可不是什麼所謂的讀心術,這是基於人性和人心的學問,是飛黃騰達的晉升寶典。

讀懂了《度心術》,你就讀懂了人性和人心,讀懂了老闆、領導、同事、下屬、客戶乃至大多數人。

看人看到骨子裡,洞察世道人心!點擊上方連結,即可入手這本千古奇書↑↑↑

相關焦點

  • 馮唐: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明小人
    他後邊又進一步闡釋他的觀點,說「今日能知人、能曉事,則為君子;明日不知人、不曉事,則為小人」。你今天能知人曉事,你就是君子;明天不能知人曉事,就是小人。「寅刻公正光明,則為君子;卯刻偏私晻曖, 則為小人」,你一時公正光明,你就是君子;你在另一個時辰陰暗狹隘,你就是小人。這是他的觀點,我不完全同意,後面我會展開細講。
  • 稻盛和夫告誡: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善用「君子」,用好「小人」
    親賢臣,遠小人,這是自古以來我們就有的理念,但作為一個企業家,一個用人管人的領導者,稻盛和夫認為:君子和小人都要用,君子要善用,小人要用對地方,這才是用人的最高境界。君子我們都知道,那小人又如何用呢?稻盛和夫在《活法》中提到:用才,苛辨君子小人太過,反生害也。乃因自天地開闢始,世十之七八皆小人。善察小人之情,取其長用以小職,盡其才藝也。用人的時候,太過於計較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反而容易發生不好的情況。因為一直以來,人性就是個非常複雜的東西,誰的心裡都有著自己自私的一面。
  • 「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君子和小人有三個區別,要看準
    幾千年的中國社會中,有著一以貫之的做人標準,那就是成為君子,而同樣也有一個反面的標準,也就是淪為小人。君子和小人是中國人在做人方面的分類。我們都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君子,因為君子能夠受到別人的認可,能夠得到社會的喜愛,更能夠表明我們在做人上面的成功。
  • 君子與小人的10個區別,幫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行的。小人需要錢,君子也需要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任何事情,都會以道義為最高行為原則,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道義。而小人則唯利是圖,他不會在乎什麼道義、公理,他們利益至上,為了利益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 你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 那你就大錯特錯
    如果你將這些心術運用得當,恰當,得體,公正廉明的話,就更顯示你是仁義無私,光明磊落的大善,大德,大義,大好之舉。要借小人之道去對付小人在我們遇到小人之事時,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這種心態相對小人而言,這就過於寬宏大量了,用君子對君子的辦法對付小人,還會被小人製造一些假象而迷惑,這就容易讓小人趁虛而入,遭小人所陷害。
  • 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君子與小人相對,我們發現,有君子的地方一定有小人,不然也體現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君子的操守如蘭,存滿迷人的香氣,而小人的氣味如蒿草一樣腥臭。 君子品行高潔,如蓮出淤泥而不染,不會被現實環境扭曲了心性,也不會被現實的人打彎了腰,因為,君子之道在於直,君子的品德就是端正廉潔。君子的一生,生活可以不大富大貴,但是德行一定正氣,沒有汙點。而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小人習慣見風使舵,喜歡口蜜腹劍。君子的正直在小人眼中是愚是笨,是不會轉彎的死腦筋,而小人在君子的眼中是會溜須拍馬的泥鰍,是狡猾而邪惡的模樣。
  • 鬼谷子教你:小人與君子的區分,如何擺脫小人(建議收藏)
    一面將自己偽裝得極盡善良,來騙取你的信任心,另一面卻在背後搞些小動作來陷害你。像這種人,我們通常稱為偽君子。其中還有一種令人厭惡的存在,那就要數真小人,他們並不像偽君子那樣,樂於偽裝自己,更多的是喜歡直接把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展露無遺那種對於利益與好處的直白欲望,往往令人難以接受。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這不僅因為小人善於偽裝和隱藏,君子很難完全辨認和發覺。比如《泰卦》的下三陽爻是君子,上三陰爻是小人;到了《否卦》,一切反過來了。上三陽爻是小人,下三陰爻卻是君子。君子和小人在不同環境下是會變化的。更在於「君子」和「小人」的分辨認知只存在於人的頭腦意識中,是人的主觀判定。大自然孕育人類並沒有在人身上刻有「君子」和「小人」的標籤特徵。嬰兒剛生下來非小人也非君子。
  • 小人總能成功謀害君子,小人難道更幸運嗎?背後是殘酷的真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俗話說好人長命,禍害遺千年。生活好像永遠都很殘酷,總用最殘忍的東西承託出來真善美,古代流傳至今的不論是東西方,好像都是悲劇會多一點,西方的四大悲劇,東方的《竇娥冤》、《趙氏孤兒》,好像只有謀害別人的小人能夠活下來,真善美的人往往都被撕成了碎片。但恰恰是真善美能夠為人所銘記,小人所被人厭惡。《增廣賢文》中就有這樣一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 天天提防小人太累,試試這三個方法,小人會主動遠離你
    在職場打拼,要想讓自己的工作輕鬆一些,那麼就要避免被小人盯上,尤其是像上面案例中王燕這樣的小人;要想不被小人抓住把柄,只想著遠離、防備是很累的,而且小人也有辦法找你的麻煩;大家只有從自身的角度來改變,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才能夠讓小人主動的遠離自己;在職場中,身邊的同事們什麼樣的人都會有,要想讓給別人留下一身正氣,為人耿直的印象,就要明白寧惹君子,莫惹小人的道理;在與小人打交道時,也不要因為分歧爭論不休
  • 讀《羅織經》引發的爭論:這本書小人才讀,我讀了三遍,是小人嗎
    讀《羅織經》引發的一場爭論,《羅織經》我讀了三遍,然後我也寫了許多感想,但有人評價說這是一本壞書,讀這樣的書的人是小人,那麼我是一個小人嗎?《羅織經》的作者是一代酷吏來俊臣,就是因為來俊臣是一個小人,所以大家認為小人寫的書一定要遠離,如果去讀,那麼一定會是小人,也正是如此,在我介紹這本書的後面引發了許多爭論,很多人甚是說我也是個小人,竟然教大家識破人心,去勾心鬥角,而事實到底如何呢?我們來從《羅織經》中的三句話來看看,書中說的是否有道理?
  • 鬼谷子:遇到小人不要怕,教你三個方法,讓他為你所用
    有些人表裡如一,可以相交,有些人金玉其外,看著是好人,但實際上可能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小人。所以在與人相處時,要留心,不可只看表面。鬼谷子有三條對付小人的謀略,可將其為己所用,無往不利。 1.以利使奸小人的貪慾很強,貪婪是他們最大的本性,但是他們眼光很短淺,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未來長久的利益。所以對待這種小人就需要讓出自己的一點利益,讓他們嘗到甜頭,讓他們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其實最後真正得力的是自己。有舍才有得只有這樣這種小人才可能為你所用。2.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周易·泰卦》裡說:「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人是一個矛盾體,也是一個多面體。 而做人的最高境界,莫過於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有兩層含義,「小人」含義讓人意外
    1、「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理解的難點在於對「君子」、「小人」的理解從這段話之語境來看,如風一般的「君子」指的是「君主」,而「小人」指的是「老百姓」。如果脫離語境,可能就會生出歧義,認為這裡的「小人」是德性敗壞的人,若按照這種解讀來理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句話,可能就變味了。
  • 《水滸傳》一句諺語,說出小人的一個長處,可惜被用歪了
    那麼對於小人來說,到底是不要用,還是沒有用呢?我覺得大多數人,或許跟我的想法是差不多的。那就是管他不要用,還是沒有用,反正遠離小人就對了。其實這個觀念,對我們是弊大於利的。因為我們一心只想著遠離小人,不接觸小人,所以也就不屑於去了解小人。
  • 你是如何面對身邊的小人的?《小人經》總結的五點,讓你看透小人
    《小人經》的作者是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亂世,竟似閒庭信步,被司馬光指為「求生害仁」。
  • 鬼谷子:三招教你駕馭小人,善結君子!遇貴避災
    君子難逢,小人常在。這世上有一種人,並非大奸大惡,卻常常有意無意地阻礙他人,給別人立限設障,讓正道之人常常是舉步難行,諸事難為。有時想要反擊,又找不到他們的明確惡行,反而讓自己陷入不寬容、不豁達的輿論漩渦,欲哭無淚又難以應對。這種人,便是人人恐而避之的「小人」。任何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些小人。大多數人,對小人的態度,是遠而避之。
  • 職場中「先小人後君子」有何不可
    朋友們都知道,老話總講,讓我們親近君子,遠離小人,小人代表著非常具有批判性的貶義詞,小人需要處處提防,小人的手段也是非常狠,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受過小人的作弄。但是,今天講的職場中的這個小人,卻是褒義詞,不用做反面教材來講。
  • 被小人算計過?鬼谷子這三招,教你看透人心,小人對你畢恭畢敬
    在為人處事方面,鬼谷子有著極高的造詣,他對付過許多小人,總結出四條經驗流傳後世。如果你能認真學習鬼谷子的智慧,掌握這四個要點,相信以後小人都會離你越來越遠的。01防止小人靠近首先我們要從根本上改變現狀,那就是避免有小人盯上你。
  • 看透「人性之惡」:對付小人,忍讓是下策,聰明人用這3個狠招
    文/當年一木自古以來,一直有一句老話,「寧願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很多人不理解,憑什麼老欺負君子?君子就該吃虧嗎?小人那麼可恨,為什麼不去治一治?既然小人防不勝防,那麼又該如何對付小人呢?直到我讀了權謀類古書《羅織經》後,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