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655年的一天,武媚娘還在為當皇后暗自發愁。突然,一個心腹跑進來:「娘娘,好消息呀!」
武媚娘最近就沒聽到過好事,都是反對立自己為後的聲音,沒好氣地說:「行啦,你說吧!」
這個心腹像吃了蜜一樣,開心地說:「我聽說,有人上疏皇上,請皇上立娘娘為皇后!」
武媚娘一聽,來了興致:「不可能吧?誰這麼大膽,敢跟長孫無忌對著幹啊?」
這人是誰呢?唐高宗李治的中書舍人——李義府!
貳
聽到「李義府」這個名字,武媚娘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她開心地說:「沒想到,李義府居然是這麼一個識趣的人,這樣的人才,一定要好好提拔,我一定不會虧待他的。」
旁邊另一個心腹聽了,不屑地說:「娘娘,李義府這個人有才無德,他上疏請求皇上立您為後,一定不是出於真心。這人見風使舵,牆頭草一個,娘娘應該多多提防他,怎麼還能重用他呢?」
武媚娘聽後,呵呵笑了,慢聲說:
「你不懂,假如他不上疏,我又怎麼能從中得利?這樣的人,如果能夠用好,一定會死心塌地給我賣命,我上哪去找這樣的人才,打著燈籠也不好找呀!」
叄
李義府為什麼要「幫助」武媚娘呢?
原來,這是他不得已而為之,並不是他多麼有正義感,也不是他打算投靠武媚娘,為武媚娘效忠,而是他不這麼做,可能就被人踩死了。
時間回到前一天,長孫無忌對唐高宗李治說:「陛下,李義府這個人,品行不端,內心狡詐,留在您身邊,恐怕後患無窮,我打算把他貶到壁州做司馬。」
李治正為立武媚娘為後的事頭疼,哪能為這點小事,掃了長孫無忌的面子,說了句:你看著處理吧!
李義府雖然品行不咋地,但是,在李治做太子時就跟著李治混了,李治身邊也有關係還湊合的兄弟,加上李治身邊的人擔心有一天長孫無忌會看自己不順眼,一句話打發到外地熬日子,所以,把長孫無忌的話,偷偷地告訴了李義府。
李義府聽說以後,氣得不行,大罵道:「長孫無忌你這個老匹夫,咱們沒完!」
但是,罵也無濟於事啊,弱者的憤怒在強者眼裡狗屁不是!
李義府找到自己的好哥們兒王德儉,跟王德儉一說,這哥們兒出了一個注意,那就是連夜上疏立武媚娘為後。
李義府為了自保,不得不鋌而走險,而正是他的果斷與決絕,這次事件也成為了他仕途生涯的轉折點。
肆
話說,李治看到李義府的上書,心想:瞌睡了,就有人來送枕頭啊,這李義府是個妙人啊,先別趕走了,暫且留著吧!畢竟在「立後」這件事上,可以牽制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一幫老傢伙。
加上武媚娘在吹枕邊風,李義府不僅沒有被趕出京城,還官復原職,受到李治和武媚娘的另眼相看,簡直就是因禍得福!
等武媚娘被立為皇后之後,立刻就給了李義府回報:官拜中書侍郎,封廣平縣男(後來更是兩度出任宰相)。李義府嘗到了甜頭,從此處處為武媚娘賣命,為女皇武則天登基之路增磚添瓦,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晚上從《度心術》這本書中,讀到這段,為武則天的手段和觀點叫好。我認為,給了我們三個啟示:
【1】不懂用人,你就自己累到死,也做不成什麼事。任何人都有其過人之處,人品好用起來固然放心,但是人品這個東西,靠得住嗎?這一點值得商榷,所以,手裡有什麼人,你就想方設法做成什麼事,不懂用人,那就自己累到死,別人還得說句「活該」。
【2】用人先知人,知人要知人性和人心。用人固然重要,但是,什麼人怎麼用,一定要做到心裡有數,留有後路,別因為用人失當讓自己倒了黴。所以,用人先知人,知人就要懂人性和人心。
【3】用君子易,用小人難。李義府固然是一個投機鑽營之輩,但,官場上,這樣的人,從來不是少數。官場少君子,戰場少書生,所以,用好小人,才是能力和水平的體現。
正如《度心術》的原文中所說:「知人知欲,智者善使敗德之人焉。」
什麼意思呢?認識一個人,要知道他的欲望。而有智慧的人,能夠利用人的欲望,來驅使那些人品有問題的人,心甘情願地給他賣命!
什麼叫水平?這就叫水平!能用君子叫能力,能用小人叫水平。
所以,我強烈建議大家讀一讀《度心術》。
《度心術》可不是什麼所謂的讀心術,這是基於人性和人心的學問,是飛黃騰達的晉升寶典。
讀懂了《度心術》,你就讀懂了人性和人心,讀懂了老闆、領導、同事、下屬、客戶乃至大多數人。
看人看到骨子裡,洞察世道人心!點擊上方連結,即可入手這本千古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