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與小人的10個區別,幫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2020-12-14 國學叢談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為人處世,光明磊落 ,胸懷坦蕩,不會做違天地良心的事情;小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圖,表面雖然張牙舞爪,心裡卻常常患得患失,焦慮不安。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行的。小人需要錢,君子也需要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任何事情,都會以道義為最高行為原則,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道義。而小人則唯利是圖,他不會在乎什麼道義、公理,他們利益至上,為了利益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為人處世,公正無私,愛人如己,對任何人都沒有分別之心,與任何人都能和諧相處,但不會結黨營私。小人相反,小人愛憎分明,喜歡拉幫結派,完全以個人為中心,很難容下他人。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即使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君子也能與人和諧相處,互相尊敬對方;小人表面隨聲附和,追求意見一致,其實是面和心不和,心裡各懷鬼胎,各打各的小九九。

5、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和小人的人生追求,完全是兩個境界。君子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升華,自身修養品德的提升;小人追求的是物質上的享受,個人慾望的滿足。

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遭遇挫折、失敗的時候,君子和小人也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君子會反省自己,主動承擔責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則會推卸責任,千方百計為自己開脫。

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泰然自若,但不會因此驕傲;小人一旦得志,雖然傲慢放肆,充滿驕矜之氣,但內心卻不會坦然,因為做了太多見不得人的事情。

8、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和小人在正常時的表現,往往很難區分,可一旦遇到困窘的時候,就立見分曉了。即使貧窮的沒有飯吃,君子也不會做違背良心和道義的事情;而小人就會撕下面具,開始胡作非為,無所顧忌了。

9、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論事不論人,不會因為一個人說話好聽就舉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得罪了他,而否定他正確的言論。小人論人不論事,誰能哄他開心,對他有利,他就舉薦誰,只要是他不喜歡的人,無論言論正確與否,他都一概否定。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看到善人善事,君子會去盡心盡力成全他、幫助他,但卻不會成就別人的壞事;小人則相反,小人喜歡成全別人的壞事,唯恐天下不亂,但卻見不得善人善事,不但不幫助,還會去破壞。

相關焦點

  • 「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君子和小人有三個區別,要看準
    因此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要能夠明白,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古人有句俗語:「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近君子,遠小人,這一直是中國人對於為人處世的要求,因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究竟君子和小人之間有著怎麼樣不同的三種區別,明白了這些,你就能夠看準身邊人的優劣,也能夠給自身帶來一些警示。
  • 寧與君子打一架,不和小人說句話
    有句古話說,寧與君子結下仇,不與小人做朋友。告誡我們,交友需謹慎,應擇善而交。寧願得罪君子,也別得罪小人。不是我們膽小啊,是小人會讓你防不勝防。君子討厭你,只會對你疏遠,不與你打交道,不會背地裡做傷害你的事。你不去冒犯他,他自然也不會來幹預你,井水不犯河水。小人討厭你,就是要全世界都討厭你,和所有人分享對你的討厭,讓你隨時不舒服,時不時冒出來說你一兩句,甚至捏造事實來詆毀你。
  • 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君子與小人相對,我們發現,有君子的地方一定有小人,不然也體現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君子的操守如蘭,存滿迷人的香氣,而小人的氣味如蒿草一樣腥臭。 君子品行高潔,如蓮出淤泥而不染,不會被現實環境扭曲了心性,也不會被現實的人打彎了腰,因為,君子之道在於直,君子的品德就是端正廉潔。君子的一生,生活可以不大富大貴,但是德行一定正氣,沒有汙點。而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小人習慣見風使舵,喜歡口蜜腹劍。君子的正直在小人眼中是愚是笨,是不會轉彎的死腦筋,而小人在君子的眼中是會溜須拍馬的泥鰍,是狡猾而邪惡的模樣。
  • 讀懂《論語》十句,慧眼識小人!
    在《論語》中,「小人」和「君子」分別出現了24次、107次之多,可見這本書對於君子和小人的言行頗有研究。 今天,詩詞君選取了其中最為經典的十句箴言,教你如何慧眼識別身邊的小人!
  • 《羅織經》教你輕鬆識別小人和君子,只有了解邪惡,才能戰勝邪惡
    常言道:「寧可得罪君子,不可得罪小人」,得罪君子最多也就是正面衝突,還能有所防範;但是如果得罪了小人,就要防止他背後兩面三刀,時刻都不能安心。「畫皮畫虎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生活中有君子也會有小人,即使你沒有害人之心,凡事也要多留個心眼,以免別小人利用蠱惑,陷入不義之地。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古人說「寧可終歲不讀書 不可一日近小人」,可見對小人是多麼的深惡痛絕,提醒大家要時刻防著點。孔子在儒家經典著作《論語·述而》中,有一句名言:「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是孔聖人在尊尊教導弟子時所說的話,他希望弟子們,都能完善自我,做個道德高尚的正人君子。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這不僅因為小人善於偽裝和隱藏,君子很難完全辨認和發覺。比如《泰卦》的下三陽爻是君子,上三陰爻是小人;到了《否卦》,一切反過來了。上三陽爻是小人,下三陰爻卻是君子。君子和小人在不同環境下是會變化的。更在於「君子」和「小人」的分辨認知只存在於人的頭腦意識中,是人的主觀判定。大自然孕育人類並沒有在人身上刻有「君子」和「小人」的標籤特徵。嬰兒剛生下來非小人也非君子。
  • 壞人跟小人的區別
    你身邊總有那麼幾個假君子真小人,這樣的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口腹蜜劍,慷慨激昂,心思細膩,挑撥離間,背後打小報告,假仁假義做人一定要講誠信,做好人當然誠信度高做壞人也要有誠心不然也不是好壞人,做好人做壞人都要做到極致,而不是,朝令夕改,不知道自己的做人屬性
  • 你是如何面對身邊的小人的?《小人經》總結的五點,讓你看透小人
    《小人經》的作者是馮道,號長樂老,五代人。其一生為官三十一年,經歷了五朝十主,卻能高居相位二十餘年,創造了官史上罕有的奇蹟。馮道於官場左右逢源,生逢兵戈不息之亂世,竟似閒庭信步,被司馬光指為「求生害仁」。
  •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有兩層含義,「小人」含義讓人意外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出自孔子,孔子這句話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孔子指明德者具有榜樣作用,可以以德服人;第二層含義是,孔子強調為上者想要管控好手下,就一定要保證自己擁有好的品性。1、「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理解的難點在於對「君子」、「小人」的理解從這段話之語境來看,如風一般的「君子」指的是「君主」,而「小人」指的是「老百姓」。如果脫離語境,可能就會生出歧義,認為這裡的「小人」是德性敗壞的人,若按照這種解讀來理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句話,可能就變味了。
  • 你以君子之腹度小人之心 那你就大錯特錯
    其實在現實當中小人並不可怕,但小人的危害和他們的能量,我們絕對不能低估,正因為這種人的存在,往往給我們個人能造成很大的損失,而且是本不應該有的損失。所以要想讓別人不敢坑你,而尊重你,敬仰你,那麼有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採取必要的「不擇手段」,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甚至可以運用「陰謀詭計」,以毒攻毒,以牙還牙,當然我們只是用來對付小人,惡人而需要利用的手段。
  • 小人總能成功謀害君子,小人難道更幸運嗎?背後是殘酷的真相!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俗話說好人長命,禍害遺千年。生活好像永遠都很殘酷,總用最殘忍的東西承託出來真善美,古代流傳至今的不論是東西方,好像都是悲劇會多一點,西方的四大悲劇,東方的《竇娥冤》、《趙氏孤兒》,好像只有謀害別人的小人能夠活下來,真善美的人往往都被撕成了碎片。但恰恰是真善美能夠為人所銘記,小人所被人厭惡。《增廣賢文》中就有這樣一句:「賊是小人,智過君子。」
  • 小人,該怎麼用?給你三個建議:用君子是能力,用小人是水平!
    時間回到前一天,長孫無忌對唐高宗李治說:「陛下,李義府這個人,品行不端,內心狡詐,留在您身邊,恐怕後患無窮,我打算把他貶到壁州做司馬。」李治正為立武媚娘為後的事頭疼,哪能為這點小事,掃了長孫無忌的面子,說了句:你看著處理吧!
  •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君子,小人凡夫俗子也,什麼是凡夫俗子?就是假人,俗人,沒有修行的人,沒有開悟的人,迷途的羔羊。肉眼凡胎,只知三維不知多維的人,一心學習,有知識有學位,但是自身潛能一點也沒開發的人,就算他是碩士博士,專家,教授國師大師,只要是肉體凡胎,沒有修身正心,開悟天人合一,都是凡夫俗子小人一個。
  • 提防你身邊的小人!
    小人,絕對是自私自利之人,並且,為了一己之私,可以不顧大局,不顧仁義,不顧道德倫理,不顧萬人議論暗罵,無做人底線,常於害人,善於鑽營,只巴結爭寵於當權者,得到相當的權勢與利益,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有才,但絕不是正才,他們的才能主要是歪門邪道。
  • 馮唐: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明小人
    因為曾國藩強調了知人曉事的重要性,以及曉事比知人更容易做到,他接著就說:「故恆言以分別君子、小人為要,而鄙論則謂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中國的傳統智慧,一直說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 曾國藩在這塊兒挑戰中國的傳統智慧,他認為,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君子,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小人。
  • 職場小人的六大特徵,遇到一定要提防
    身在職場,難免遇到一些小人,總免不了和他們打交道,人心難測,小人不會把心裡想的寫在臉上,俗話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該如何辨別出身邊的小人並加以防範呢?這六種小人的特徵,教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 職場中「先小人後君子」有何不可
    朋友們都知道,老話總講,讓我們親近君子,遠離小人,小人代表著非常具有批判性的貶義詞,小人需要處處提防,小人的手段也是非常狠,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受過小人的作弄。但是,今天講的職場中的這個小人,卻是褒義詞,不用做反面教材來講。
  • 遇見小人怎麼辦,鬼谷子教你三招,助你擺脫身邊小人
    因為,他們總能從鬼谷子留下的處世之道中,找到解決身邊麻煩問題的方法。就算是到了現代,也有很多人對他留下的書籍和一些大道理很是推崇、認可。其實鬼谷子並不是他的原名,只是因他隱居在鬼谷山上,便為為鬼谷子。在他的著作《鬼谷子》一書中,就留下了三個辦法,幫助大家擺脫身邊的小人。
  • 隋朝以前,貴族君子世襲,所以對小人反感嗎?他們為何能世襲呢?
    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按照現在的思維,君子是道德楷模、品德高尚的讀書人,小人跟君子是對立面,唯利是圖、言行不一、利益至上、自私自利、但是。按照古代的邏輯,世襲貴族是君子,普通人都是小人,官僚、士大夫是君子,底層人是小人,君子小人無關道德,只根據出身斷定,出身好的是君子,不好的是小人,就問你服不服氣。這麼講清不清晰?所以,諸葛亮的親賢人遠小人是什麼意思,明白了吧!你還覺得君子多麼了不起?多麼道德高尚?你還對小人多麼不屑嘛?皇帝為什麼喜歡小人(宦官、外戚、酷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