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
1、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君子為人處世,光明磊落 ,胸懷坦蕩,不會做違天地良心的事情;小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圖,表面雖然張牙舞爪,心裡卻常常患得患失,焦慮不安。
2、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也是萬萬不行的。小人需要錢,君子也需要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任何事情,都會以道義為最高行為原則,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道義。而小人則唯利是圖,他不會在乎什麼道義、公理,他們利益至上,為了利益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為人處世,公正無私,愛人如己,對任何人都沒有分別之心,與任何人都能和諧相處,但不會結黨營私。小人相反,小人愛憎分明,喜歡拉幫結派,完全以個人為中心,很難容下他人。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即使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君子也能與人和諧相處,互相尊敬對方;小人表面隨聲附和,追求意見一致,其實是面和心不和,心裡各懷鬼胎,各打各的小九九。
5、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君子和小人的人生追求,完全是兩個境界。君子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升華,自身修養品德的提升;小人追求的是物質上的享受,個人慾望的滿足。
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遭遇挫折、失敗的時候,君子和小人也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君子會反省自己,主動承擔責任,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則會推卸責任,千方百計為自己開脫。
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表現出來的樣子就是泰然自若,但不會因此驕傲;小人一旦得志,雖然傲慢放肆,充滿驕矜之氣,但內心卻不會坦然,因為做了太多見不得人的事情。
8、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君子和小人在正常時的表現,往往很難區分,可一旦遇到困窘的時候,就立見分曉了。即使貧窮的沒有飯吃,君子也不會做違背良心和道義的事情;而小人就會撕下面具,開始胡作非為,無所顧忌了。
9、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君子論事不論人,不會因為一個人說話好聽就舉薦他,也不會因為一個人得罪了他,而否定他正確的言論。小人論人不論事,誰能哄他開心,對他有利,他就舉薦誰,只要是他不喜歡的人,無論言論正確與否,他都一概否定。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看到善人善事,君子會去盡心盡力成全他、幫助他,但卻不會成就別人的壞事;小人則相反,小人喜歡成全別人的壞事,唯恐天下不亂,但卻見不得善人善事,不但不幫助,還會去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