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2020-12-26 騰訊網

作者 | 一翁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陰陽平衡,方能太平一生。

《周易·泰卦》裡說:「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人是一個矛盾體,也是一個多面體。

而做人的最高境界,莫過於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無獨有偶,《榮枯鑑》也提到,外君子而內小人者,真小人也;外小人而內君子者,真君子也。

曾國藩,從一介草根翻身至一代名臣,離不開此道。

1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經學家邵懿辰與曾國藩有著不一般的「道義之交」,但是這位好朋友曾忍不住吐槽曾國藩虛偽,稱其「對人能作幾副面孔」。

左宗棠更是直接用一「偽」字當做曾國藩的標籤,逢人就毫不客氣地說「曾國藩一切都是虛偽的」。

打臉的是,曾國藩病故後,左宗棠輓聯上書:

「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欺無負平生。」

惺惺相惜之情,自愧不如之意,溢於言表。

曾國藩曾說「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

君子與小人不是永久不變,圓滑與老實也不是對立面,真正的高手,會熟練地融合二者。

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自己問心無愧,讓別人自相矛盾。

《厚黑學全集》裡強調:

人要想成大事,首先要學會厚黑,而厚黑的精髓就是做人要學會一半君子一半小人,既不刻板也不失德。

強者終將顯示他的強大。

2

一半柔軟,一半剛毅

祖父從小教導曾國藩「懦弱無恥」,於是「倔強」二字在曾國藩身上活了半輩子。

早年,他不畏強權、剛正不阿、直來直去,今天得罪這個明天惹了那個,常常成為輿論的中心。

無論官場還是交際圈,「禍頭子」曾國藩都受盡了排擠。

在40歲那年,他終於被皇帝卸下兵權,封殺了一年,他也自省了一年。

數年後,他終於完成了一次人生的蛻變——放得下身段,說得了軟話。

給各地巡撫寫信時,字裡行間滿是謙卑:「請諸位多行方便給國藩,請做國藩的指南針,感激涕零。」

寥寥數字,寫的人輕鬆,看的人開心,事半功倍,合作愉快。

以柔示人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雷霆手段。

曾國藩也用畢生所獲告誡弟弟:

「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虐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

話軟著說,事硬著做,剛柔兼顧,最是正好。

3

一半聰明,一半糊塗

曾國藩說過:「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須調劑人情,發明事理,俾大家信從,然後動有成,事可久。」

一個人最難得的不是世事皆明,而是清醒的時候,知道何時應該揣著明白裝糊塗,該糊塗的時候,不去真計較。

有一次,曾國藩的幕僚李眉生看見一位老儒寫的《不動心說》,自吹自擂品行高尚。

李眉生覺得這人假正經,提筆對其冷嘲熱諷。

曾國藩知道後,語重心長地告誡李眉生:「我也知道此人言行不一,可是你這樣公然揭穿,只會得罪人,給自己埋下禍端啊。」

《列子》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很多時候,看破不說破是大智慧。

一半君子,一半小人,圓滑有道,玩轉人生。

一半柔軟,一半剛毅,剛柔並濟,獨木成林。

一半清醒,一半糊塗,智愚參半,豁達通透。

「一陰一陽之謂道。」

陰陽之道,就是處世之道,陰陽平衡,方能太平一生。

作者:一翁,情鍾文學,捕捉生活,一寸方心弘揚傳統文化,一隅筆墨傳遞時代力量。轉載聯繫南師國學堂(NHJGXZH)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判斷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
    曾國藩在官場中摸爬滾打30多年,早就練就了識人的本領。曾國藩認為: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其實非常簡單,這2點就夠了,十有八九準。1、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首先就是要一個人看獨處時的想法。一個人待著的時候,往往就會妄念叢生,如果這個時候自己的想法是好的方向,就是君子,相反就是小人。
  • 真正厲害的男人,一半君子一半小人
    而這個人正是出身低賤的商賈呂不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呂不韋的故事。奇蹟初始呂不韋生活在一個「士農工商」等級森嚴的時代,過著有錢無權的生活。於是呂不韋出臺了一個賺錢法子:能為國家捐糧食一千石的人,賞爵位一級。這雖與秦國的軍功封爵制度背道而馳,但在這特殊時期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國內的蝗災很快便被他擺平了。
  • 馮唐:寧用樸拙君子,不用聰明小人
    因為曾國藩強調了知人曉事的重要性,以及曉事比知人更容易做到,他接著就說:「故恆言以分別君子、小人為要,而鄙論則謂天下無一成不變之君子,無一成不變之小人。」中國的傳統智慧,一直說君子是君子,小人是小人。 曾國藩在這塊兒挑戰中國的傳統智慧,他認為,天下沒有一成不變的君子,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小人。
  • 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可以參照《格言聯璧》中的2句話
    文章作者:琢磨君 自古至今,君子和小人,都是人們爭論的話題,因為有的人遵守仁義道德,有的人則對仁義道德嗤之以鼻。他還根據道德標準,將人分為君子和小人,《論語》裡「君子」一共出現了108次,「小人」共出現24次。由此可見,孔子是十分推崇君子,倡導「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而鄙視小人和小人行為。 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呢?晚清學者金纓在《格言聯璧》中總結了2句識人口訣,談到了君子和小人的明顯區別,可供我們參考借鑑,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
  • 人善被人欺,太老實就會被小人欺負!記住,你要做的事只有這3件
    而陰險小人最愛算計的就是老實人。我們經常聽人說,老實人不吃虧,人善人欺天不欺。雖然性格老實並沒什麼不好,但是事實上太老實被欺負,那樣只會讓人越來越軟弱。記住,別人對你使壞,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拒絕!
  • 君子與小人的對比
    君子與小人相對,我們發現,有君子的地方一定有小人,不然也體現不出君子品行的高尚。君子的操守如蘭,存滿迷人的香氣,而小人的氣味如蒿草一樣腥臭。 君子品行高潔,如蓮出淤泥而不染,不會被現實環境扭曲了心性,也不會被現實的人打彎了腰,因為,君子之道在於直,君子的品德就是端正廉潔。君子的一生,生活可以不大富大貴,但是德行一定正氣,沒有汙點。而小人與君子正好相反,小人習慣見風使舵,喜歡口蜜腹劍。君子的正直在小人眼中是愚是笨,是不會轉彎的死腦筋,而小人在君子的眼中是會溜須拍馬的泥鰍,是狡猾而邪惡的模樣。
  • 曾國藩:人品差的小人,大都有這3點特徵,別等栽跟頭了才知道!
    老話說「吃虧是福」,但在現實生活中,吃點小虧倒是沒有什麼,但如果說遇到人品不好,就愛損人利己的小人,長期跟這種人打交道,真的有可能會一直黴運連連。在曾國藩看來,說話虛情假意的人不可相與,但是基本的規矩和禮儀卻不能丟,與小人狹路相逢,如果我們耐不下性子,率先爆發了,就會被別人抓住把柄,處於劣勢。二、做人工於心計現在這個社會,人都說:「沒兩把刷子怎麼敢在社會上混」,這句話不假,但若是時時刻刻用這句話當做虛偽的擋箭牌,則永遠交不到真正的朋友。
  • 曾國藩:真正狠毒的人,不看面相,3種特徵一抓一個準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身邊總會有這樣一種品行低劣,低俗的小人。但要說「狠毒」,小人是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而且真正「狠毒」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常見。他們不喜形於色,內心城府很深,但一旦出現,可能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如果你身邊有這三種品質的人,一定要遠離他。
  • 君子坦蕩蕩,小人根本阻擋不了;一個人格局夠大,成全你的人越多
    經常有人說「我最近做什麼事情都不順,是不是犯小人了」。「小人」可不是現在的名詞,早在西周以及春秋時期就有了。那時小人的意思和現代不同,人們把統治者稱為「君子」,被統治的百姓稱為「小人」;人們把有德之人比喻成君子,無德之人稱為小人;還有人在比自己地位高的人面前,自稱為「小人」,也算是一種謙稱。後來人們乾脆把好人稱為君子,壞人稱為小人。
  • 曾國藩:真正厲害的人都會做到這四點,你做到了幾點?值得一看!
    曾國藩身在其中,只能憑藉自己的為人處世的智慧和各路人士打交道。就是依靠他的智慧,他才能身居高位,成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曾國藩認為真正厲害的人都會有這幾種表現。 曾國藩從一個農家出身的孩子一路走來到成為清末重臣,他曾遇到很多挫折,但就是當年遠大的志向才讓他克服一系列的困難。所以,真正厲害的人都有遠大的志向,這志向讓他們能夠克服艱難險阻,不斷地向前。
  • 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這句話人人都聽過,但是誰又真正的理解呢?要想了解這句話,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小人,什麼是君子,小人凡夫俗子也,什麼是凡夫俗子?就是假人,俗人,沒有修行的人,沒有開悟的人,迷途的羔羊。肉眼凡胎,只知三維不知多維的人,一心學習,有知識有學位,但是自身潛能一點也沒開發的人,就算他是碩士博士,專家,教授國師大師,只要是肉體凡胎,沒有修身正心,開悟天人合一,都是凡夫俗子小人一個。什麼是君子,只有正人才是君子,正人必須得正心正念正能量,破迷開悟,天人合一才為正人,君子,聖人,大人,真人,神。
  • 曾國藩的人生智慧 半滿 求缺 三不鬥
    【半滿】曾國藩說:「好勝人者,必無勝人之處,能勝人,自不居勝。」意思是說喜歡爭強好勝的人,必定沒有什麼比人強的本事,相反真正有能力的人,才不會到處炫耀自己。人,最難的不是登高,最難的是登高后,如何還能揮灑自如,秘訣便是「求缺」。曾國藩把自己的書房取名為「求缺齋」,他常說自己最崇尚的一句話就是「花未全開月未圓」,以此時刻提醒自己「守缺」。大成若缺的哲學思想,蘊含著我國先哲的人生大智慧,體現了對天地萬物演變發展的規律性把握。真正的智者,看得清形勢,懂得為自己,為他人留餘地。處處讓步,時時謙卑,看似吃虧,實則大智若愚。
  • 曾國藩的識人用人之道
    近代思想家薛福成這樣評價曾國藩:「其待部下,一秉至誠將士來謁無不立時接見,殷勤訓誨,或有難辦之事,難言之隱,鮮不博訪周知,代為籌畫,別後馳書告誡,有師弟督課之風,有父兄期望之意。故非常之士與自好之徒,皆樂為用,而國藩見有善則無不極口稱譽。」 曾國藩尤其看重對國家忠誠之人,把「忠義血性」放在用才的第一位。他在《治心經》中寫到,「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
  • 曾國藩:越是小人,身上越有這四點特徵,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
    曾國藩:越是小人,身上越有這四點特徵,趁早遠離,才是明智之舉!在這個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人越發越發複雜性,人心叵測的人不在少數。表層憨厚老實的,身後放冷箭的奸險小人也愈來愈多。孔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謙謙君子心胸寬廣,走正路信心豁達,奸險小人小肚雞腸,虛情假意奸詐,重視權益得與失。謙謙君子往往鬥不贏奸險小人,是由于謙謙君子講仁義,奸險小人講勢利眼。俗話說得好: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人的內心始終是那麼複雜性,奸險小人也一直令人束手無策。
  • 曾國藩給我們的啟示:做人交友八交九不交,近君子而遠小人(下)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時期有名的大臣, 他身居高位數十載,左右逢源,八面玲瓏,要是問為何他在宦海浮沉之中能夠輕鬆應對,屹立不倒,想必與他善於識人,交友廣泛有很大的關係。曾國藩認為交友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廣交益友,遠離小人,並且總總結了一套交友的口訣,八交九不交,上期我們分析了,交八友是交哪八友,今天按我們來分析一下,不交九友,是哪九友。一、志不同者俗話說得好,道不同不相為謀。
  • 君子與小人的10個區別,幫你認清身邊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是儒家經常提到的名詞,在《論語》中多次出現,也提到了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很多不同之處,下面總結其中的10個,希望能幫助大家認清身邊的小人。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即使有不同的觀點和意見,君子也能與人和諧相處,互相尊敬對方;小人表面隨聲附和,追求意見一致,其實是面和心不和,心裡各懷鬼胎,各打各的小九九。
  • 曾國藩識人術:「心術不正」的人,身上有三個特徵,儘量遠離
    曾國藩說: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人生在世,要借他人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事業。除了要交高人,還要學會遠離那些拉低你層次、消耗你能量的損友,要敬而遠之曾國藩識人術說:一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看這3點就可以了。如何辨別君子與小人?
  • 從「否極泰來」中認識君子和小人
    《泰卦》寓意君子當道,上下交泰,天下太平。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在這樣清明祥和的環境中,君子們奮發作為,建功立業、利國利民。小人依附於君子,野心隱藏起來,不作為。聖人曰:邦有道,則仕。如果天下太平,君子應當如入仕有所作為。此時不作為,那就是小人。《否卦》寓意小人當道,天下混亂不安。此時小人道長,為非作歹;君子道消,隱藏躲避。
  • 「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有兩層含義,「小人」含義讓人意外
    君子之德風,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這段對話的大致意思是這樣的:季康子問孔子一些治國理政的事情,季康子問:「為了成全符合道義的人,我去殺掉不講道義的人,這樣做可以嗎?」孔子回答說:「治國理政不要殺戮太重,只要您向善,百姓就會跟著您向善。
  • 「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君子和小人有三個區別,要看準
    因此作為中國人,我們必須要能夠明白,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古人有句俗語:「能給君子看門,不給小人當家」,近君子,遠小人,這一直是中國人對於為人處世的要求,因此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下 ,究竟君子和小人之間有著怎麼樣不同的三種區別,明白了這些,你就能夠看準身邊人的優劣,也能夠給自身帶來一些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