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收益率下滑,中信信託謀新業務轉型

2020-12-15 界面新聞

記者 | 吳紹志1

千呼萬喚始出來,「信託一哥」中信信託2019年的年報出爐了。

數據顯示,2019年末,公司營業收入71.83億元,同比增長33.88%;淨利潤35.93億元,同比增長6.98%,指標規模仍然為行業第一。但是,實際上,在剛受到資管新規的影響時,2018年公司營收曾大幅下跌至53.65億元,2019年正在緩和政策影響,但仍然沒能超過2017年的營收業績。

數據來源:中信信託年報公司2018年年報中也指出:「資管新規要求信託公司須在2020年底前完成整改工作,信託業務面臨重新定位。」轉眼已到2020年,2019年公司轉型過程中是否順利呢?

年報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去通道」的影響下公司信託資產規模逐步下降,2019年信託資產總計15741.56億元,其中主動管理型信託資產規模7258.62億元,佔比46%,同比增長31%,涵蓋基礎設施、房地產、金融市場、文化科技等領域。即便如此,半數以上的信託資產仍為被動管理型。

數據來源:中信信託年報從新增的信託項目來看,能夠看到公司正在根據政策要求謀求轉型。報告期內,公司新增信託項目1480個,實收信託5205億元。其中,主動管理型信託項目新增1343個,合計金額3612.97億元,佔據了本年新增項目的絕大部分。

在信託資產規模下降的背後,信託項目整體的營收卻突破了1000億元,2019年信託項目營收達到1104.21億元,同比增長57.20%。從本年度向受益人分配的信託利潤來看,卻不及去年,2019年已分配信託利潤727.15億元,同比下降10.54%。

同時,信託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也在發生變化。2019年手續費及佣金收入49.49億元,佔總收入68.87%,同比下降11.10%。

從信託項目的收益率來看,在已清算結束信託項目中,集合類、單一類信託加權平均實際年化收益率分別由7.99%、5.87%下降至5.88%、5.57%,財產管理類信託則由5.28%增長到5.76%。具體到主動管理信託業務,證券投資類信託收益率逐年下滑,2017-2019年由24.50%下滑至13.94%,又跌至 2.30%,股權投資類和融資類微增。

信託公司在資管新規下都面臨挑戰,為了應對新的風險,中信信託採取了相應措施:「一是主動調整風控策略,積極應對政策變化,促進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增長;二是加強存量項目風險監控與全面風險排查,及早預警,及時化解;三是順應嚴監管形勢,有效管控合規與法律風險;四是積極支持創新業務,助力業務轉型探索;五是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減少業務操作風險。」

包括海外投資平臺「中信信惠」、私募股權投資平臺中信聚信、消費金融平臺中信消金等,中信信託成為中國信託行業中首家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信託公司。截至2019年底,中信信託下屬專業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人民幣2000億元,投向新興科技、高端製造、文化教育、醫療健康等多個產業領域。

此外,2019年公司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客戶數增長翻倍,達3000名左右,受託資產規模近340億元,同比增長超85%。

相關焦點

  • 又到歲末,信託收益率上行、房地產信託爆發
    原因有幾方面,國內外的貨幣寬鬆政策持續,引導社會融資利率下滑;優質資產荒問題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合適的項目難尋;監管層收緊非標投資,信託資金被引導向標品資產,進一步拉低了產品收益。不過,這一趨勢在年底發生了變化。用益信託網數據顯示,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上升0.08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平均預期收益率首次出現上行。
  • 資產荒下的信託業:平均收益下降,一偏債產品收益率4.2%創新低
    據客戶經理介紹,收益低是因為這是一款以投資債券為主的信託產品,風險評估等級是3級。"這種偏債的產品是第一次發,也是為了滿足部分客戶的需求,豐富產品線。"據悉,信託公司布局債券在內的資本市場業務是轉型方向之一。但與非標信託相比,信託公司布局債券市場產品的收益要低很多,因此驚現該款4.2%收益率產品。
  • 中信信託新董事長是他
    中信信託換帥,新一任董事長終於敲定!55歲劉正均任董事長。12月23日,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批覆,核准劉正均出任中信信託董事長、董事的任職資格。中信信託2019年淨利潤35.93億元7年為投資人分配收益4000億元公開資料顯示,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是以信託業務為主業的全國性非銀行金融機構、中信集團(1979年由原中國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創辦)系統重要性成員企業、中國綜合實力領先的信託公司,各項關鍵性指標連續
  • 中信信託首開職業年金受託業務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中信信託中標廣東省職業年金受託人,不僅體現了中信信託對養老產業的重視,更表現了行業轉型背景下回歸服務信託本源業務的決心。  同時,國內的年金受託業務的市場十分廣闊。據非官方數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職業年金基金收入共計1826億元,已覆蓋3784萬職工,累計結存金額超過1萬億元。
  • 睿信TOF產品募集持續火熱 中信信託創新產品受市場追捧
    來源:中信信託年初以來,新冠疫情的嚴峻形勢使得各行各業均受到重大影響,以路演營銷、拜訪籤約為主要手段的財富管理業務更是首當其衝。有媒體報導,某些三方財富機構40%以上的理財顧問在疫情期間0開單。儘管如此,中信信託主動管理的睿信穩健配置TOF產品卻延續了火熱募集的態勢,產品在近幾個月多次開放,募集規模已達到1億元左右,超過2019年全年,充分顯示了該產品卓越的競爭力。
  • 信託周報(11月16日)
    山西信託面向全國引入戰投  4.轉型中的信託業:收益率持續走低 投研短板待補  5.問題債權屢遭「扯皮」或流拍 央行點名信託風險  6.中泰信託又一產品逾期,融資方為遵義城投公司  7.史上首起通道業務賠償案!
  • 中信信託發布2019年財報 人均創利479萬元
    4月27日,「信託一哥」中信信託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信託資產餘額為1.57萬億元,下降4.9%;公司獲得淨利潤35.93億元,同比增加6.97%。以報告期末公司職工人數750人計算,人均創利479萬元。在經濟放緩、全行業資產管理規模下滑的背景下,自營業務已成為信託公司業績助推器。
  • 中信信託:2019年家族信託與保險金信託同比增長近90%
    資料顯示,中信信託自成立以來,實際控制人一直為中信集團。根據中信信託今年3月公布的修改後的最新《公司章程》,中信信託註冊資本目前為112.76億元(其中包括美元2300萬元)。其中,中國中信有限公司共計出資92.76億元,出資比例為82.26%;中信興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共計出資20億元,出資比例為17.74%。
  • 24家信託公司已發253款TOF產品 中信、中航分列第一第二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分列行業第一、第二。被選中的TOF不僅在政策層面,監管領導也頻頻發出口頭指導——號召信託資金入市。
  • 24家信託公司已發253款TOF產品!中信、中航分列第一第二
    根據普益標準整理,截至2020年9月中旬,共有24家信託公司開展TOF產品業務,處於存續期或待設立的TOF產品共有253款。其中,中信信託、中航信託分別以64款和62款產品的管理數量分列行業第一、第二。
  • 中融信託:8月股權投資類信託收益率表現良好
    來源:金融界網站中融信託研發部研究發現,在嚴監管下,信託在今年仍是壓降規模,向高質量發展轉型為主的總體思路。8月集合信託收益率降至7%以下,僅有6.84%,集合信託收益率水平逐步走低,其中股權投資類別收益表現最好,8月成立規模環比上漲26.7%,同比上漲247%,說明投資者對於股權投資類信託正在呈現逐步接受的過程。
  • 信託半年報:平安接棒中信重回榜首,國聯信託掉了20名
    頭部信託公司盈利穩定2020年信託公司座次洗牌,上半年平安信託淨利潤為22.83億元,重回榜首。早在2017年,平安信託淨利潤就曾居首,2018年,中信信託接棒坐上頭把交椅,2019年中信信託繼續以淨利潤35.93億元霸榜。平安信託重回榜首與其轉型發展有關。
  • 轉型發展漸入佳境:中信銀行零售業務進入收穫期
    對於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只有與時間做朋友,在變化之前布局,在變化之中發力,在變化之後謀遠,才能始終立於時代潮頭,把握時代律動。六年來,中信銀行(601998,股吧)始終堅定不移地走轉型發展之路,如今零售業務已進入收穫期,輕型發展也漸入佳境。
  • 發行規模逾7億元 中信信託推出單層CMBS產品
    近日,中信信託擔任計劃管理人並主導實施的「中信信託-南京世茂希爾頓酒店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功發行,這是基於成熟運營酒店資產的資產證券化業務,也是行業內首單單層SPV結構商業房地產抵押貸款類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總規模7.1億元人民幣,優先級證券評級AAA。
  • 轉型中的信託業:收益率持續走低 投研短板待補
    今年以來,集合信託產品的預期收益率逐漸下行。尤其進入三季度,平均預期收益率更是逐月下降,分別為7.05%、6.81%和6.67%。到10月份,這一數值已經接近6.5%,相較去年同期收益的7.87%出現明顯下滑。「產品少」、「收益低」,是李平對今年信託市場最直接的感受。
  • 理財信託產品收益率「翹尾」為哪般?
    最新統計顯示,上周成立的集合信託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為6.92%,環比增加0.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11月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率也小幅上升至3.76%。  業內人士稱,部分信託公司為了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年末選擇主動讓利給投資者,從而造成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短暫上行。而銀行理財收益率的短暫提升,也屬於正常的年末收益率翹尾現象。
  • 理財信託產品 收益率「翹尾」為哪般?
    2020年是集合信託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的一年。用益信託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從年初的7.79%一路下行至10月的6.46%,跌破7%的關口。  但從今年11月開始,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開始出現回暖跡象。據統計,11月集合信託產品的平均收益率為6.64%,環比增加0.08個百分點,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的上行情況。
  • 中信信託2019年淨利潤35.93億 主動管理型業務增三成
    4月27日,作為行業龍頭的中信信託披露了2019年業績,報告期內,中信信託營業收入71.83億元,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收入49.49億元,實現淨利潤35.93億元,據另一同業公司統計,這一業績位居行業首位。在業績領先的背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過去一年,中信信託業務結構有不小的改變。
  • 中信信託成為首家中標職業年金受託人的信託公司
    此次成功中標,標誌著中信信託正式進入職業年金受託業務,是中信信託踐行服務信託,回歸信託本源的重要嘗試。對此,中信信託副總經理塗一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職業年金業務是標準的服務信託業務,與公司整體戰略高度契合,既是公司長期深耕的戰略業務,又順應了時下監管的新趨勢。」
  • 中信信託與復星保德信合作開展保險金信託業務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作者:樊融傑近日,復星保德信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復星保德信」)與中信信託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信信託」)在上海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雙方在保險金信託方面的合作。據悉,復星保德信正積極構建「產品+生態」經營服務體系,竭誠打造五位一體的健康生態計劃,穩步推進「保險+」的產品策略。復星保德信助理總裁孫愛俊指出,中國企業家對資產傳承有非常強烈的需求,這也是復星保德信大力發展保險金信託業務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