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量質齊升 我國躍居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第14位

2020-12-10 央視網

  工人日報北京10月21日電(記者於忠寧)今天,國新辦就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有關情況舉行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顯示,我國排名從2015年的第29位躍升至2020年的第14位。

  王志剛講道:「5年來,我們著力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科技實力進一步增強。」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幹細胞、合成生物學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嫦娥四號首登月背、北鬥導航全球組網、C919首飛成功、悟空與墨子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磁約束核聚變、散裂中子源等設施建設取得突破,國家實驗室加快布局,對高水平科研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復興號高鐵投入運營,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5G、人工智慧、區塊鏈、新能源等領域創新加快應用。」王志剛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尤其是在此次新冠疫情過後恢復生產,支撐經濟平穩運行工作中,國家高新區和高新技術企業成為各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數據顯示,北京、上海、粵港澳等科創中心加快建設,21家國家自創區和169家高新區成為地方創新發展「領頭雁」,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8.1萬億元增長到12.2萬億元,5年增長超過50%。高新技術企業從7.9萬家增長到22.5萬家。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秦勇則介紹了我國一批在超級計算、軌道交通、量子信息、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系列突破和典型成果。如,在超級計算方面,我國繼續保持優勢,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國超級計算機臺數佔到45%以上,同時在研製完成一級機原型機的基礎上正在向億級超級計算機進軍;軌道交通方面,時速400公裡以上速度等級的可變軌距的高速動車組樣車已經下線,這些突破將使高鐵這一中國名片更加亮麗;在移動通信方面,實現了5G技術的領跑,5G核心專利數佔世界第一,並率先實現了5G商用,目前我國5G基站數超過60萬個,用戶數已經突破1.1億。

  「未來5年,我們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發展與安全,堅持『四個面向』,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早日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努力奮鬥。 」王志剛說。

相關焦點

  • 科技部:科技創新量質齊升 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圖片來源:中國網)   人民網北京10月21日電 (呂騫)今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在發布會上表示,整體上看,我國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創新型國家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過去五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從1.42萬億元增長到2.21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2.06%增長到2.23%。基礎研究經費增長近一倍,2019年達到1336億元。
  • 見證「十三五」:我國全球創新指數升至14位 基礎研究佔比首破6%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見證「十三五」|我國全球創新指數升至14位,基礎研究佔比首破6%「十三五」期間,我國創新體系更加健全,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中進一步凸顯了支撐引領作用。
  • 中國排第14位 亞洲經濟體排名提升:全球創新版圖正在重塑
    閱讀提示:9月2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對131個經濟體創新能力進行排名。其中,中國排名第14位,與上年持平,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並在多個領域表現出領先優勢。中國有17個區域進入全球創新集群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
  • 2020全球創新指數發布,武漢科技集群排名全球29位
    來源: 楚天都市報近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誰為創新出資》。我國五大科技集群進入全球排名前30位,其中,武漢排名第29位。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GII)是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歐洲工商管理學院於2007年共同創立的年度排名,衡量全球120多個經濟體在創新能力的表現,是全球政策制定者、企業管理執行者等人士的主要基準工具。
  • ...中國創新指數位列全球第十四,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排名全球...
    &nbsp&nbsp&nbsp&nbsp《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37個中等偏上收入國家中排名第一,且仍然是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值得注意的是,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廣東科創表現亮眼。
  • 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在青島發布
    12月18日,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2020學術年會在青島藍谷召開,《全球海洋科技創新指數報告(2020)》現場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綜合排名穩步提升,由2016年的第5位上升至第4位,躋身第二梯隊。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廣深港抱團居科技集群排名第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發布了《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這份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是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在世界前100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在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核心指標方面,中國以排名第26位的創新投入,創造了排名第6位的創新產出。同時,中國在研發投入、市場成熟度等方面的排名均有所上升。
  • 中國排名全球創新指數14,約旦81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近期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GII2000),展示了新冠肺炎疫情中的全球創新趨勢以及131個經濟體的年度創新排名。疫情嚴重阻礙了全球創新的長期發展和某些創新活動,但同時也促進了部分行業尤其是衛生部門的創造力。報告呼籲進一步擴大對創新的支持,特別是收到疫情打擊的小型和初創企業。
  • 2020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位列14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近期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瑞士是全球最具創新力的經濟體,其次是瑞典、美國、阿聯和荷蘭。中國的創新能力綜合排名從2015年的29名,上升到2020年的第14名。
  • 滬深交易所挺進全球前三 是量的提升更是質的飛躍
    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的排名躍居全球第三、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累計成交金額全球排名第三,滬深交易所用實力縮短著與國際最優證券交易所的距離。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逖公開表示,上交所今年總市值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證券交易所,排在紐交所和納斯達克之後。
  • 「十三五」期間貴州省科技投入產出量質齊升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朱若嵐)記者從貴州省科技廳網站獲悉,「十三五」期間,我省以大數據為引領實施區域科技創新戰略,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科技創新實現量質齊升。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持續快速增長,研發經費規模和強度實現歷史性突破。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以「誰為創新出資?」為主題的報告《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文版。 經WIPO中國辦事處授權,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在官方網站已全文發布該報告中文版。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去年持平。
  • 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答卷——「十三五」期間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
    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中國創新的浪潮,5年來是怎樣地奔湧向前?一組數據對比清晰可見:2019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國位列第14名,全國研發經費支出2.2萬億元,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13.3件;而在2015年,這三個數字分別為第29名、1.4萬億元、6.3件。
  • 乘風起航 科技創新奏響時代強音
    「十三五」成就巡禮  9月,瑞士日內瓦,一年一度的全球創新指數揭曉。  兩個數字令人振奮:中國創新質量連續8年位居中等收入經濟體首位。在全球創新指數的大版圖中,中國連續2年位列第14位,也是躋身綜合排名前30位中的唯一中等收入經濟體。
  • 璧山:激發創新活力 現代工業發展實現量質齊升
    今年以來,璧山從抓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抓重點項目加快建設、抓科技創新體系打造、抓產業轉型升級、抓營商環境優化等方面著手,全力加快工業經濟回升,有效推動了現代工業量質齊升。  激發創新活力 打造科創體系  創新是推動現代工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璧山在傾力打造「1+3+N」科技創新體系方面所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 廣州布局構建高端創新平臺體系 全球創新指數(GII)連續四年躍升
    (GII)報告》重磅發布,中國保持全球創新指數榜單第14位,17個科技集群進入世界百強,數量僅次於美國的25個。其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排名全球第2位,是國內最具創新活力的城市群。(GII)的排名實現了連續4年大幅上升,2019年以前,廣州單獨參與排名,2017年位列第63位、2018年位列第32位,2019年躍升至第21位。
  • 2019 IFI專利授權排行榜:BOE(京東方)躍居全球第13位
    在IFI TOP 50榜單中,BOE(京東方)由2018年第17位躍升至2019年第13位,專利授權量達2177件,同比增長33%,連續4年在該榜單中實現排名與美國專利授權量雙增長。,其每年發布的美國專利授權排名反映了國家及企業的整體創新實力,受到全球範圍的高度關注。
  • 中國區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顯示我國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長三角作為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集群。上海作為長三角的龍頭,綜合科技創新水平居全國之首,江蘇和浙江分列第5位和第6位,安徽排名第10位,比上年提升1位。
  • 全球創新高地有何變化?「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最全解讀來了!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在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隆重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緊緊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與內涵,基於科學方法和客觀數據,建立衡量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指標體系。
  • 全球創新高地有何變化?——「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最全解讀來了!
    近日,施普林格·自然聯合研究團隊和清華大學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研究中心在2020中關村論壇首次面向全球隆重發布《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Global Innovation Hubs Index, GIHI)。《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緊緊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與內涵,基於科學方法和客觀數據,建立衡量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指標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