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如今的孩子都過上了好的生活,有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家娃受苦,對孩子的寵溺程度達到了極點,但是你知道這樣做多孩子的危害有多大嗎?
比如當孩子犯了嚴重的錯誤,家長不捨得打不捨得罵,長期下去,孩子會認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會有父母保護自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走歪路。
俗話說得好: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孩子小時候養成的壞習慣,會跟隨他們一輩子的。
著名的教育家李玫瑾教授表示過:「有些家長他在該管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開始管。」
孩子3-6歲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這時候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立下的規矩越早,孩子長大才越有本事。
教育孩子就像是種樹一樣,只有你小時候去修剪好樹苗,以後才能長得更高,但如果長大後樹長歪了的話,那時候你想糾正都難了。
曾經在一次專訪中,李玫瑾教授就說:當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的時候,父母千萬別慣著,該打就打,不然長大之後很難改正。
那麼,到底是哪4種行為呢?
1、說謊
誠實守信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更是我們教育孩子的根本,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的孩子總喜歡說謊話,甚至都變成了一種習慣,比如當自己犯錯時,孩子會說謊逃避責任。
如果你家的孩子經常這樣,家長還不及時糾正的話,這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導致孩子沒有好朋友,長大步入社會也會處處碰壁,只能生活在家長的保護之下。所以,當你剛發現孩子說謊的時候,家長需要正確的引導他們,如果屢教不改的話,可以考慮教訓一下漲漲記性了。
2、用威脅達到目的
研究發現,如果孩子在2歲叛逆期時,家長沒有正確的引導孩子控制情緒的話,他們到了3歲之後,會跟父母提出各種各樣無理的需求,如果你不滿足,就會演變成威脅。
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千萬不能什麼都答應孩子,適當的拒絕會讓孩子更加聽話。
相信家長們都遇到過這種情況,當你帶孩子逛商場的時候,孩子想要大玩具時,你若不滿足他,孩子就會大哭大鬧,甚至趴在地上打滾,一直到你買了為止,這種行為就是威脅。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場,千萬不能心軟答應,有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如果孩子一直哭鬧的話,你就把他帶到沒人的地方,任由孩子哭鬧,一直等到情緒穩定下來為止。
3、不尊重他人
家長要從小讓孩子懂得,你只有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你的道理,這樣孩子步入社會後才會更受歡迎,人緣也會變得很好。
現在有很多的孩子有著不尊重長輩的習慣,平時不僅大喊大叫,甚至還會動手打媽媽,其根本原因就是你過度寵溺而造成的,面對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及時糾正,不然未來吃虧的肯定是孩子。
4、沒有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家長要趁孩子6歲前就要養成遵守規矩的習慣,比如出門看到長輩要問好、別人幫助你要答謝、等等,只有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他們才能更好的成長。
在整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完全取決你怎麼教育孩子。
壞習慣是孩子成功路上的絆腳石,好習慣則為孩子指明成功之路
優秀、出色的孩子,背後肯定站著有見識的父母,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黃金期,家長抓住機會好好培養,就能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未來才會走得更遠。
為大家推薦關於孩子好性格品格培養的繪本《好孩子,好品質系列》,父母給孩子當作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繪本是非常出名的,到了至今已經暢銷了50多萬套了,繪本中準確的闡述了孩子遇到的所有問題,通過簡單的故事幫孩子養成好習慣,比如《我是自信的小孩》、《做最好的自己》、《我是能幹的小孩》、《我不怕困難》、《幼兒園裡我最棒》。
關於孩子規則方面的繪本《我有生活好習慣》、《我們都要守規則》。還有生活中比較實用的《我愛交朋友》、《上小學,我不怕》、《我會保護我自己》。每個小故事都有音頻配置,可以讓繪本既能看又能聽!
除此之外,這套書還會贈送給我們身高尺,這樣家長就可以時刻關注要的身體變化,《好孩子,好品質系列》是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祝士媛女士傾情推薦。
書籍的紙張和大小都非常不錯,在書角特意做了圓形設計,防止傷到孩子,每天堅持看看,相信你的孩子會成為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