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銜接是讀寫拼音加減法嗎?如果父母是這樣做,那是在拖延孩子

2021-01-09 趙嘉鑫講故事

現在已經是開學季了,上大班的家長想必心裡都懸著一把劍,叫做「幼小銜接」。有的父母甚至直接跳過幼兒園大班,給孩子報學前班,為的就是做好「幼兒期的銜接」,不讓小學傷害孩子。

本人也是大班孩子的家長,聽到周圍家長們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學了多少漢字,會不會二十個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下學期要不要從大班轉到校外幼兒園,提前學一些內容。好像在進小學之前就進了班,多識一些字,學會拼音和加減法,就算是「幼小銜接」了。事實上,如果父母只把這些當重點,反而會耽誤孩子。

父母只注重提前「砍柴」,而忘了「磨刀霍霍」,會導致明顯的「初三效應」

社區裡有一個幼兒園,每天從那裡經過,都能聽到孩子們在朗讀一年級語文課本的內容,儘管書本聲震耳欲聾,我聽了卻覺得「禁錮」二字,覺得讓天真的孩子提前一年進入機械學習太殘酷了。

曾經有親戚家的孩子進過很有名的幼兒園,那裡素以「早學深悟」著稱。小孩進小學以後,小學二、三年級確實不用父母操心,每次考試都是輕鬆過關。就小孩子而言,「老師講得太簡單了,我早就學會了。」結果到了小學三年級,孩子的學習逐漸吃力,成績也一度退居中等水平,再往後,甚至變成了中等水平。兒童學習積極性受到嚴重打擊,家長對此大聲疾呼。二年級效應在親戚家子女中表現得十分明顯。

那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一現象呢?回答是——搶先。學前銜接最重要的是學習能力的培養,生活習慣、學習品質的養成,這些軟實力就像「磨刀」,而拼音、識字、加減法等通過機械學習掌握的內容,只不過是「砍柴」而已。專注於「砍柴」,雖然在小學開始之前會搶著積攢柴火,但刀子還不夠快,磨刀的技巧又不夠熟練,一旦「砍柴」用盡,被超越只是時間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要做好幼小銜接,「磨」比「砍柴」更為重要。

做好兒童從幼稚園到小學能力轉換,才是真正的「磨刀」

事實上,孩子進入小學後最大的挑戰,就是適應問題。不管是學習,生活習慣,還是人際交往,幼兒園與小學都有著本質的不同,提前準備可以使人更快地適應。

就學習而言,從幼兒園到小學,兒童所需具備的學習能力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父母最需要的,就是幫助孩子做好能力遷移,適應小學的學習。

首先,我們來看看幼兒在幼兒園是怎樣學習的。無論是學習美工、手藝操,或是歌舞表演,都是由教師先示範,孩子們先觀察後表演。這一學習模式可以簡單概括為「從觀察到操作」,即「形象思維模式」。

而且進了小學以後,首先學習形式變得單一,學生需要安靜地坐在桌前,教師不再通過背唱、蹦跳等方式展示學習內容,而是通過相對單調的「說教形式」。與此同時,學習成績的測試也不再是原樣的重複,而是體現在課堂的問答和考試中。這一學習模式要求兒童先聽,後記憶,再回憶,再分析,最後寫下來。這個過程要複雜得多。

由此可見,從幼兒園到小學,對兒童學習能力的要求早已不同。父母也應該在這方面做好準備,從注重形象具體到檢驗抽象思維邏輯。

假如父母在孩子幼小銜接時,不只是注重漢字拼音加減法等「機械內容」,而是注重孩子在背後的能力遷移,那麼孩子手握快刀,整個小學生涯將所向披靡。

功能轉移是怎樣的?

錢志亮教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專家,對兒童早期銜接問題進行了研究。在《入學早知》一書中,他詳細闡述了孩子上小學前必須具備的八項能力,並與研究小組共同開發了《入學成熟度診斷量表》,幫助家長檢測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針對孩子的薄弱環節進行針對性的改善。

他認為,幼兒銜接的重點在於幫助幼兒達到入學成熟水平。並且它包含了幾大塊:視知覺,聽知覺,運動和神經協調,感知轉換,數學準備,社會適應等等。

這些因素中,視知覺和聽覺能力決定著兒童在課堂上能否有效地吸收老師的講課內容,正確判斷和回答問題。動作和神經的協調能力決定了兒童的手指是否靈活,筆力是否強健,以及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而且數學的預習就是培養孩子的數學邏輯,這就是為什麼孩子能學好數學的根本原因。社交適應從人際關係的角度來考察孩子是否能夠很快地融入新的環境,交到新的朋友,以及正確的處理人際關係,甚至處理校園霸凌。歸根結底,除了學習,社交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方面。

父母只有懂得「幼小銜接」的真諦,才不會走彎路,錯誤地將讀寫拼音作為重點,從而忽視了對孩子軟實力的培養。而且軟實力,才是適合孩子上小學的法寶。

相關焦點

  • 教育專家:幼小銜接別只顧識字拼音、加減法,培養這些實力更重要
    文|秘籍君已到開學季,上大班的家長想必心中都懸著一把名叫「幼小銜接」的劍。有些家長甚至直接跳過幼兒園大班,給孩子報了學前班,為的就是做好「幼小銜接」,不讓孩子傷在小學。我自己也是大班孩子的家長,聽到周圍家長談論最多的,就是孩子學了多少漢字,會不會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下學期要不要從大班轉走,到校外的學前班裡提前學些內容。
  • 剛開始學的是幼小銜接課,但一年級還是跟不上,兩方面你算錯了
    如果沒有,那孩子能跟著嗎?但,家長往往是越著急,越沒頭腦,反而容易抓不住幼小銜接的要害。父母在下面兩個方面算錯了,孩子即使上了一年級,成績也未必能讓你滿意。初等教育階段知識掌握得越多越好。許多家長的觀念是,學齡前銜接就是提前學小學知識,因為大家都說孩子上一年級了,老師因為了解到絕大多數孩子都學過小學知識,所以教得很快,不報班的孩子往往跟不上。
  • 升小學後拼音1個月要學完?沒上幼小銜接的娃,一年級能跟上嗎?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當孩子升入幼兒園中班後,關於幼小銜接的問題就成了不少父母關心的事情,而恰好今年孩子上中班,明年就要升大班了,究竟是繼續留在幼兒園,還是轉去學前班,成了父母非常重視的問題。私底下,我也與孩子班裡幾位相熟的家長聊過這個問題。
  • 孩子一年級拼音總學不好?幼小銜接階段,家長這樣教比老師有效
    很多家長抱怨說,孩子上了一年級之後,才發現拼音原來比數學還要難。數學加減法背倒是還能背下來,但是語文拼音就難了,孩子讀都不讀不對,更別說拼成字了,認字都是難事。家長的擔心不無道理,學好拼音是我們認識字,學好語文,從而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前提。
  • 疫情停課,孩子要如何學好拼音?這個方法讓父母不再焦慮
    父母們都很著急。家裡如果有人帶孩子,那沒問題。要是沒有人帶孩子,孩子怎麼辦?有的寶媽請假在家,還有的寶媽把孩子帶去一起上班。孩子這麼久的時間沒有在幼兒園學習,很多課程都落下了。小班和中班的孩子還好,可是大班的孩子就麻煩了。他們在9月份就要上小學去了,這中間幼小銜接的課程怎麼辦呢?
  • 教育圓桌:做好幼小銜接要重視 孩子發展的四個關鍵點
    微信公眾號提問幼兒園的開學日期未定,作為一名大班孩子的家長,我現在有些著急,眼看孩子還有幾個月就要上小學了,屆時孩子的作息時間、學習內容、生活方式都會發生較大變化,可是現在「宅」在家中,該準備什麼才能幫孩子做好幼小銜接呢?
  • 如何做好幼小銜接?聰明的父母不教拼音和算術,更注重這三樣能力
    幼小銜接-家長的困惑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與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也是幼兒在其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個重大的轉折期,如果處理得不好,會對幼兒日後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同時小學一年級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緊,孩子和家長同樣會非常的焦慮。因此越來越多的家長關注並重視幼小銜接,但也容易陷入幼小銜接的誤區。
  • 幼小銜接學會漢字、拼音就夠了?恰恰相反!在家這樣學才對
    別因為聽了「不需要提前學」,就頭腦一熱,讓孩子在家放羊了,結果自己也沒時間培養孩子的求知慾和銜接小學的習慣。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如果不上幼小銜接班,我們應該怎麼在家給孩子做語文銜接。相信很多家長都清楚幼小銜接孩子應該銜接的是能力,那到底為什麼我們要銜接能力呢?
  • 拼音學習有妙招,5種方法培養幼小銜接拼音興趣
    首先呢,一起來看下最新的《語文課程標準》說起拼音,家長們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拼音不是挺簡單的嘛。然而直到孩子上了小學,見證了他們的整個學習拼音的過程,才發現給孩子補拼音就跟教數學一樣,如果沒有系統有效的方法,簡直是太頭痛了。
  • 拼音不好怎麼辦?在濟南幼小銜接要學拼音嗎?
    很多家長在孩子要上一年級的時候考慮給孩子報一個幼小銜接就想讓孩子學習一下拼音。有必要去提前學習會在一年級教授的拼音?我認為根本沒必要,幼小銜接銜接的不是知識!首先,並沒有說沒必要學習拼音,只是說沒必要「提前去學習一年級會教的知識。要不要學和要不要提前去學,這是兩個意思。
  • 資深教育專家:以下孩子最容易被「三年級效應」盯上,父母要警醒
    可是你知道嗎?現在優秀不代表一直優秀,因為還有個詞叫做「三年級效應」。「三年級效應」指的是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成績優秀,到了三年級卻開始成績大滑坡,以後越來越不如以前。相信每個家長都不願意自家娃有這樣的情況。
  • 每個暑假學拼音的孩子,背後都有一位普通話過二級的家長,太難了
    快樂學拼音,輕鬆學語文。每到暑假,幼小銜接的家長,最關心的是什麼?那就是我們家孩子暑假兩個月能不能把拼音學會啊?似乎不字暑假把拼音學會,都沒資格進入小學了。這個夏天,你家裡是不是也多了很多拼音字母?冰箱上、門上、窗戶上、沙發上,電視上……能貼拼音的地方都貼上。
  • 孩子拖延並不可怕,父母巧用SMART法則,幫孩子提高行動力
    孩子總是拖拖拖,家長只能催催催,難道除了催,就沒有更好的辦法嗎?家長們別擔心,那些真正聰明的父母,都懂得運用SMART法則,解決孩子磨蹭、拖延的問題,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學習「SMART法則」,讓孩子遠離拖延。
  • 「還在為幼小銜接發愁?」父母試試這樣教,娃拼音學得輕鬆記得牢
    還記得女兒要上小學的那一年,幼小銜接這一難題真的讓我發愁了很長時間。很多家長還有一個糾結就是到底要不要給孩子進行「幼小銜接」?其實要不要進行,家長不要看著別人做什麼,而是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量身定製」。就拿拼音為例吧,學拼音真可謂是每個孩子學習生涯逃不過去的坎。
  • 孩子要上一年級,到底該提前準備什麼?教育專家:不是拼音加減法
    當我再次提起,幼兒園裡也在陸續教著類似內容時,她們的表情很不屑:在幼兒園裡學得太淺了,人家上學前班的,上小學前就會100以內加減法,拼音聲母韻母也都早學完了,漢字都認了幾百個,在幼兒園裡哪能趕得上? 從跟其他家長的談話中我發現,如今家長普遍認為的「幼小銜接」,其實就是識字、拼音、加減法。這些內容學得越多、越深,上小學就越輕鬆不費力。
  • 你家孩子在幼兒園學拼音嗎?留不留加減法作業?
    我家娃上的幼兒園,大班時開始學拼音,以及5以內的加減法,畢業時,生母和10以內的加減法教完了,但孩子們吸收和掌握的程度不一。布置極少的書面作業,比如每個字母寫兩個,五道數學題,沒有硬性要求一定要交,只要求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寫寫劃劃。
  • 孩子上幼小銜接是搶跑?孩子沒上,才知道上一年級跟不上有多難
    3、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在上小學之前,給孩子多練習數數,做加減法的運算,從而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像孩子不僅要學會從1-100的遞增數數,也還要會從100到1的遞減數數,以及1-100的奇數和1-100的偶數等等。
  • 一位媽媽教拼音的「血淚史」:孩子的拼音可以這樣學
    之前我經常聽到身邊的寶媽吐槽在家教孩子拼音,被氣得簡直要吐血。我心裡嘀咕著:「不就是認識幾個聲母、韻母,有這麼難嗎?」作為一個孩子正處於幼小銜接的媽媽,萬萬沒想到,學拼音真的太難了!拼音居然會成為孩子學習道路上的第一個「坑」,還坑得不輕。
  • 小學一年級,半個月教完拼音,不到一個月寫作文!家長崩潰:到底要不要讓孩子提前學?
    最近,網上有家長留言:現在上一年級還要被詢問有沒有上幼小銜接?大部分有,就把課程進度速度提得很快,沒上的就跟不上!有這樣教育孩子的嗎?家長說,開學不到一個月,學校就布置手抄報,還說孩子如果不會寫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 公立幼兒園不教,小學一年級快速過:拼音和加減法學習怎麼破?
    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非常有必要在家中陪伴孩子做幼小銜接的準備工作,避免他進入小學後出現知識上的斷層。第一、拼音的「幼小銜接」公立幼兒園在拼音教學上的缺失,有時間有精力的家長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把這塊知識補上,如果父母沒有時間,也可以在孩子上小學前到附近的幼小銜接班補習一下拼音的內容,這塊內容並不難,趁暑假時間補習一個月左右,孩子肯定就已經滾瓜爛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