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中概股企業將要跟隨阿里網易京東回歸港股?
近日,有港媒報導稱,2010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國連鎖酒店運營商華住集團正在計劃在今年底之前完成港交所二次上市,預計發行5%至10%的股份,計劃募集資金5億至10億美元(約合39億港元至78億港元)。
不過,華住集團相關負責人6月18日對外回應稱,目前華住沒有這方面的打算,也沒有接到任何相關消息,也不評論市場上的猜測。
不過,一些酒店行業的業內人士表示,出於安全性和市場估值的考慮,華住赴港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資料顯示,華住酒店前身即為漢庭酒店集團,後於2012年更名為華住酒店集團,2018年又更名為華住集團,目前旗下擁有針對大眾市場的漢庭、宜必思、怡萊、海友等,針對中端市場的諾富特、美居、漫心、全季、桔子水晶、桔子精選等,針對中高端市場的美爵、禧玥、花間堂等知名酒店品牌。
截至2020年3月31日,華住集團在全球範圍內擁有5953家酒店,公積57.55萬間客房。
值得注意的是,華住集團是目前仍然留在美股市場上的中國連鎖酒店集團,如家、七天兩家連鎖酒店集團也曾登陸過納斯達克上市。不過,七天連鎖在2013年完成私有化退市,如家酒店集團退出美股回歸A股。
因此,市場上對於華住最終走向私有化還是回港上市的猜測一直沒有消停。有業內人士多次表示,華住走向私有化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此前有業內人士指出,因酒店行業的數據審查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但是要配合美國證券市場對於中概股的新規的話,華住很難得到美股投資者的青睞,使得其股價受到波動及國際做空機構的威脅,從而影響其順利拓展國際市場。
事實上,美國證券市場對中概股的敵視以及酒店行業的標準國內國際不統一,使得中國連鎖酒店集團在美股市場上的估值一直被低估。
華住集團在納斯達克上市10年來,股價一直在11美元以下徘徊,僅在七天連鎖和如家相繼退市後曾觸頂48.65美元後,便下探維持在35美元左右。
Winds數據顯示,華住集團總營收年年拔高,僅2019年總營收便達到了112.12億元,在中國連鎖酒店行業中,僅次於老大哥錦江酒店集團。顯然,華爾街對華住的估值,遠遠低於它本身的價值。
如家連鎖集團也是一樣的待遇。
2006年,如家登陸美股時,獲得超額認購30多倍,上市當日的收盤價就達到了22美元,與13.8美元的發行價相比,溢價近60%。
但是,此後近十年間,如家的規模從上市時的82家,擴張至2922家酒店,資本市場也沒有對此有所反應,甚至在2008年一度低至7.3美元。2015年披露私有化協議時,股價仍然停留在20至30美元之間,與上市當日的溢價一致。
從回歸到港股上市的阿里巴巴、網易和京東的先例來說,華住若在港交所上市,估值有望不降反升,獲得與其資產規模相匹配的更高的估值,緩解該公司在疫情期間的業績壓力。
受新冠疫情肆虐打擊,華住業績出現明顯滑坡,該公司預計今年一季度淨營收同比減少15%~20%,不計入德意志酒店的收入的話,則將下降45%~50%,預計今年將在全球範圍內關閉350~450家酒店。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