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華住集團(01179,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發行,上市首日市值達968億港元。
2010年,華住已在納斯達克上市,而對於此次赴港上市,業內人士分析,不少中概股在美股市場的價值被低估,因此有一批企業選擇通過私有化或二次上市等方式來實現自身應有的價值。同時,華住在香港的二次上市也有利於其更靈活化地進行資本運作,從而進行整合、擴張。
這是今年第四家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企業。
或是不滿中概股都跑回國,就在上市前夕,沽空機構博力達思發布了針對華住的做空報告。
該做空報告質疑華住集團秘密向其員工或未披露第三方控制的加盟店提供運營費用,從而在2019年的財務報告中虛增了20億元的利潤。
這一插曲,直接導致華住集團美股盤中跳水跌幅一度達6%。
9月22日早間,華住集團回應稱報告「沒有依據,它包含許多錯誤、未經證實的陳述以及對公司業務和運營的誤導性結論」。
回應及時,華住赴港上市首日還算順利,開漲超2.69%,市值達968億港元。以4.71%的漲幅收盤,報311港元。
「中華住宿」
根據華住招股書中披露的近三年業績數據,華住在2017-2019年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淨收入分別為82.29億元、100.63億元、112.12億元。同時,在這三年期間,公司的經調整EBITDA(非公認會計準則)利潤為23.79億元、32.69億元及33.49億元,而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淨現金為24.53億元、30.49億元及32.93億元。
華住酒店集團於2005年成立,原名漢庭酒店,2012年更名華住,即為「中華住宿」。截止2019年底,以經營的酒店客房數量統計,華住為中國第二大及全球第九大的酒店集團。
15年來,華住通過自主+併購合作完善品牌矩陣,覆蓋所有細分市場。旗下經營超過20多個酒店品牌,涵蓋經濟型、中檔、中高檔和高檔酒店,包括花間堂、桔子水晶、全季、漢庭、宜必思等,另有合作品牌諾富特、美爵、城家公寓和馨樂庭公寓。2020年,華住還收購了德意志酒店,進一步布局全球市場。
截至2020年6月30日,華住擁有6,187家在營酒店,包括758家租賃及自有酒店及5,429家管理加盟及特許經營酒店,合計有599,235間酒店套房。
在區域分布上,華住成立之初主要側重於長三角地區市場,開店選址相對側重商旅人較多的一二線城市,所以一二線門店數量佔比較高,比錦江和首旅都高。隨著門店的持續擴張,其一二線門店數量佔比有所降低,但還是三家龍頭中佔比最高。
強大的內生擴張+外延併購實力。一方面,華住以輕資產模式擴張,2017年至2019年複合年增長率達22.5%。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華住的酒店數量為3746家,至2019年12月31日拓展至5618家,淨增1,872家酒店,這一期間的淨增長幅度居全球所有公開上市酒店集團之首。
另一方面,由於中端酒店連鎖化率底,增長快,集團抓住中端連鎖酒店爆發增長的風口,大力發展中端酒店。集團中高檔市場的酒店與酒店總數的佔比由2011年的3%提升至20Q1的38%。此外,華住也在加速布局下沉市場,漢庭約6成新建酒店位於三線及以下城市,未來開店數或達5千家。
高效先進的IT系統。華住能夠位居全國第二,刷子可不止兩把。從華住來看,公司一直以「IT」為內核,強化 IT 團隊對業務流程的優化,以此對人房比提升、前臺預訂效率提升進行支撐。
據了解,華住集團已經獨立開發了多項業界首創的系統,就此形成了全方位模塊化應用程式,包括雲端物業管理系統以及中央預定、採購及收入管理系統。其收入管理系統為中國首個及唯一能自動調整房價的收入管理系統。通過這個體系運營,華住還能為其他酒店經營者、房地產及服務住宅供應商提供SaaS服務等。
2020一季度虧損21.35億元
作為國內酒店行業頭部集團,在疫情的影響下,也難逃重創。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前3月,華住集團實現淨收入20.13億元,但集團出現經營虧損8.57億元,出現淨虧損21.58億元,歸屬於本公司淨虧損21.35億元。
即使疫後復甦幅度加大,二季度也還是虧損狀態。9月14日,華住公布了其未經審計的2020年第二季度財報。從財報數據可以發現,華住集團仍未完全從衛生危機中緩過來。華住集團今年第二季度淨收入19.53億元,同比下降31.7%;淨虧損5.48億元,同比下滑189.4%。
此外,其負債還一再拔高。截至6月30日,華住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6.99億元,流動負債達到143.51億元,資產負債率為92%。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一季度,華住集團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64.39%、73.66%、85.84%和91.16%。
針對下沉市場
當前,國內酒店行業整體呈現相對壟斷格局,中端先發優勢較明顯。截至2019年底,國內四大酒店集團(錦江、華住、首旅、格林)佔據連鎖酒店行業47.24%的市場份額,其中TOP3達到40.76%,壟斷地位優勢凸顯。目前中端酒店集團裡面,除了亞朵(原華住系創業),多數品牌系原有經濟型酒店龍頭布局或已經收購。龍頭中端酒店升級先發優勢較為明顯。
不過,如果放眼全國所有酒店設施,2019 年國內酒店龍頭前四強佔比僅 11.2%,換言之,如果考慮廣大非連鎖酒店市場,國內酒店龍頭品牌化和集中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連鎖酒店滲透率僅為24.9%,遠低於約41.1%的全球平均水平,而中國三線及更低層級城市的連鎖酒店滲透率約為21.1%,連鎖酒店在下沉市場具有不錯的增長潛力。
針對下沉市場,華住集團提出了"萬家燈"和"千城萬店"的目標,同時關注原來不重視的市場,比如高鐵站、新機場沿線。另一方面,華住旗下的漢庭、全季和桔子就曾參與了拼多多的"百億補貼"計劃,利用拼多多在下沉市場龐大的用戶群,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