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梁文豔報導
不斷擴大內需,釋放巨大需求和消費動力,文旅業正在加速復甦。
據媒體報導稱,近一段時間,多地相繼啟動了促進文旅消費的活動,在密集發布數百項文旅活動和特色產品的同時,推出大量惠民措施和文旅消費券。商務部、文化和旅遊部等相關部門也在密集部署支持政策,力促文旅業加速復甦和轉型發展。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文化和旅遊部日前發布的《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要推進數字經濟格局下的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意見》提出,要強化文化對旅遊的內容支撐、創意提升和價值挖掘作用,提升旅遊的文化內涵。以數位化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實現更廣範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融合。加強數字文化企業與網際網路旅遊企業對接合作,促進文化創意向旅遊領域拓展。促進數字文化與在線新經濟結合,發展旅遊直播、旅遊帶貨等線上內容生產新模式。
旅遊業,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更對國民經濟作出了重要貢獻。從2010年到2019年,我國旅遊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了17.36%,旅遊在GDP總量中的佔比不斷增長。
資深業內人士張英傑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疫情對旅遊業的打擊是巨大的,無論是回暖還是復甦都要看疫情未來走勢以及全球對疫情的控制。目前,國內旅遊仍是未來一段時期的主市場。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前三季度共接待國內遊客19.33億人次,已經恢復到去年的42%,第四季度城鄉居民出遊意願已經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有業內觀察者指出,依託巨大的國內旅遊市場,部分出境旅遊需求轉向國內,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旅遊產業轉型升級,夜間旅遊、鄉村旅遊、自駕遊、周邊遊和康養旅遊市場加速升溫。同時,新型城鎮化、新基建和教育培育領域的發展也有力助推旅遊築底回升。持續優化的籤證政策和普惠制的旅行補助政策等效應正在釋放,推動旅遊業復甦與繁榮。
隨著旅遊業的復甦,當前,全國多個省份也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各項促進旅遊消費的活動。
據媒體報導稱,山東省開展為期近4個月的2020「冬遊齊魯·好客山東惠民季」,山東省16市將推出532項重點活動、305項惠民措施,以及推出300多項冬季特色優質產品。此外,河北舉辦的「冬季遊河北,福地過大年」2020冬季旅遊宣傳推廣活動,推出了冬遊河北精品線路和景區門票減免等優惠措施。廣西則啟動了冬季促消費系列活動,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間,全區219家4A以上景區面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香港、澳門、臺灣地區遊客首道門票免費或者五折優惠。
張英傑說,當前,旅遊市場受到疫情壓制存在很大需求,周邊遊、短途遊、自駕遊是目前市場的主旋律,短期內,要儘可能多做資源布局和資源整合,尤其在目的地的接待層面做好準備;從中長期方面來看,要做好以國內遊為主的布局,要有跨越思維,引入文化、科技、教育等多個方面的合作,梳理客群及需求,了解各地相關政策,深度挖掘中國文化,再結合吃、住、行、遊、購及娛樂等各大資源,做好有特色的細分市場。
深圳市思其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伍岱麒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預測,國內疫情目前控制穩定,預計元旦小長假、春節假期,東北、故宮的雪景、冰雕旅遊項目會吸引不少遊客。
文旅業今後如何發力?伍岱麒認為,在短期內,旅遊業仍只能依靠國內旅遊景點以及附帶相關產業,從而拉動需求。在特色挖掘方面,一方面,還需要發展適合高端人群(企業家)的定製項目、旅遊達人的農家樂、親子文化科技項目等;另一方面,營銷傳播方面還需要加強。當前,也有不少城市通過直播平臺加強本地旅遊特色進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