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2021-01-10 蓋世汽車資訊

鋰離子電池由於高電壓和高能量密度的優勢自上個世紀90年代推出以來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已經完全佔領了整個消費電子市場,並且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應用領域也開始向動力電池拓展。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主要採用有機電解液,這主要是因為傳統LCO/石墨體系鋰離子電池電壓較高,超過了水溶液電解質的穩定電壓窗口,因此只能採用有機溶液電解質。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環保性要求的提高,水溶液電解質又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相比於有機電解液(主要是碳酸酯類電解液)水系電解液具有無毒無害、不可燃、成本低和對生產環境要求低等優點,同時最重要的一點是水系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要比有機電解液高2個數量級,極大改善了鋰離子電池的倍率和快充性能,也使得超厚電極的應用稱為了可能。

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最早可以追述到1994年,當時Dahn等人提出了負極採用VO2,正極採用LiMn2O4的體系,理論上能量密度可達75Wh/kg,但是該體系水系鋰離子電池的循環性能較差,此後為了提升水系鋰離子電池的性能人們又對正負極材料、水系電解液等進行了眾多的研究。近日上海復旦大學的Duan Bin(第一作者)和Yongyao Xia(通訊作者)等對水系鋰離子電池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進行了全面的回顧。

正極材料的選擇

Mn基正極材料    

經過多年的發展,LiMn2O4材料仍然是最常用的水系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其在6M LiNO3溶液中比容量可達100mAh/g左右,電壓平臺在1-1.1V,研究表明LiNO3的濃度也會對LMO材料的性能產生明顯的影響,在5M的濃度下LMO材料的循環性能最佳,循環600次容量保持率達到71.2%,為了進一步提升LMO材料的循環性能Qu等人合成了多孔LiMn2O4材料,不僅大幅改善了倍率性能,還顯著提升了循環性能(10000次循環,容量保持率為93%)。

層狀結構正極材料

層狀結構正極材料是目前鋰離子電池最常用的正極材料,例如LCO、NCA和NCM等,作為傳統的正極材料,LCO也可用於水系鋰離子電池中,WangY等人研究表明在1M Li2SO4溶液中,LCO材料的循環穩定性受到PH的影響很大,在PH小於9時LCO的電化學穩定性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可能是由於在較低的PH下會導致H+嵌入LCO材料中導致的,同為層狀結構的NCM111材料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有研究顯示採用高濃度的水溶液(如LiNO3)也能夠抑制H+的嵌入問題,從而提升LCO的循環性能。

聚陰離子化合物

傳統的橄欖石結構正極材料LFP不僅能夠用於傳統的有機電解液體系,也能夠用於水溶液電解液體系,但是LFP在LiOH溶液中的脫鋰反應並不是完全可逆的,這主要是因為鹼性環境(或者含有溶解O2)會導致金屬離子沉澱,脫水後最終生成LFP與Fe3O4混合物,表面碳包覆是提升LFP在水溶液中穩定性的有效方法。其他橄欖石結構材料例如LiMnPO4和LiNiPO4也都有應用於水系電解液中的報導。

普魯士藍類

普魯士藍類材料具有開放式的結構、較大的嵌入空間因此能夠適應多種體積不同的陽離子,例如Li+、Na+、K+和NH4+,是一種理想的水系正極材料的候選者,通過獎普魯士藍中的金屬陽離子替換為不同的金屬離子後能夠改變Li+的嵌入電壓,近年來也得到了較多的關注。

負極材料

釩氧化物

VO2是最早被用作水系負極的材料,但是其循環性能非常差(僅僅25次左右),經過研究發現這主要是因為釩元素的溶解和水的分解造成的,其他的釩基負極材料還包括LiV3O8、Li0.3V2O5等,但是同樣面臨的循環性能差的問題。通過碳表面包覆、導電聚合物包覆等手段能夠能夠減少釩元素的溶解,提升釩基負極材料的循環性能。

聚陰離子材料

聚陰離子材料電壓平臺穩定、結構穩定性好、Li+擴散速度快是一種理想的水系離子電池負極材料,Na超離子導體,如LiTi2(PO4)3和TiP2O7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但是由於其導電性差、界面副反應等因素導致其循環性能較差,為了克服這一問題Luo等人通過CVD方法在LiTi2(PO4)3和TiP2O7表面均勻包覆了一層碳層,從而顯著提升了材料的循環性能(200次循環容量保持率82%),通過消除電解液中的O2、控制電解液PH等手段可以將LiTi2(PO4)3/LiFePO4進一步提升至1000次(6C倍率)容量保持率大於90%。表面碳包覆合元素摻雜也能夠有效的提升Na超離子導體的倍率性能,例如通過Sn摻雜和碳包覆等手段製備的LiTi2(PO4)3材料在4A/g的電流密度下可逆容量達到101.7mAh/g,循環1000次後仍然能夠維持99.5mAh/g的容量發揮。

有機類負極材料和其他材料

有機類負極材料近年來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例如2008年Wu等人以LiMn2O4材料為正極,聚吡咯為負極材料製備了水系鋰離子電池,在前22次循環中可逆容量沒有明顯的衰減,但是在這一體系中正極材料的容量發揮較低,僅為45mAh/g,當將聚吡咯替換為聚苯胺後,正極材料的容量發揮提升到了89.9mAh/g(循環150次後),採用聚醯亞胺(PI)作為負極,LCO作為正極也能夠得到71mAh/g的容量發揮,並保持良好的循環壽命。

水系電解液

稀電解液和高濃度電解液

水對於各種類型的鹽類都有非常好的溶解性,溶解後的離子會與水分子形成溶劑化的外殼結構,同時水溶液具有安全、無毒和高電導率的優勢,是一種理想的鋰離子電解液。但是水的電化學窗口較窄(分解電位1.23V),同時一些正負極材料與水溶液接觸時不太穩定,會發生副反應。高濃度電解液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方法,例如2015年Wang等人採用LiTFSI作為鋰鹽製備了高濃度水系電解液(>20mol/L),使得水系電解液的穩定電壓窗口提高到了3.0V,最近Wang等人還提出了不僅在有機電解液中能夠形成SEI膜,水溶液電解液中也能夠形成SEI膜,從而進一步降水溶液的穩定電位提高到了4.0V以上,使得高電壓水系鋰離子電池的開發成為了可能。

水系鋰離子電池由於安全、環保、低成本等因素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是水系鋰離子電池在發展中仍然面臨的許多挑戰,例如能量密度偏低,這主要是因為水溶液的電化學窗口比較窄,因此導致大多數正負極材料在這一電化學窗口範圍內難以充分發揮出全部容量,部分正負極材料在水溶液環境中存在金屬元素溶解的問題,造成循環性能的下降,同時H+的嵌入問題也會影響水系鋰離子電池的循環穩定性,這都是在後續的水系鋰離子電池電解液開發中需要解決的問題。總的來看雖然水系鋰離子電池目前在能量密度上還處於劣勢,但是由於其安全、環保和高電導率等優勢仍然在一些領域具有應用潛力,後續通過高容量正負極材料和耐高壓水溶液電解液的開發,水系鋰離子電池有望成為攪動新能源領域的一股新力量。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The developmentin aqueous lithium-ion batteries, Journalof Energy Chemistry xxx (2018) xxx–xxx, Duan Bin, Yunping Wen, Yonggang Wang, Yongyao Xia'

撰稿:憑欄眺


相關焦點

  • 後鋰離子電池時代電解液應該如何設計
    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和循環穩定性傳統的有機電解液中的鋰鹽濃度通常在0.5-1mol/L,近年來新興的濃鹽溶劑有望顯著的提升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實際上當鹽溶液的濃度超過3mol/L時,溶液的性質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相關研究表明高濃度的鋰鹽溶劑能夠有效的抑制Li枝晶的生長。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科技日報 | 2020-11-27 09:36:34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儘管其他電解液體系如離子液體(IL)和固態電解質(SSE)在LIB體系中取得一定的進展,常規液體電解液仍然被認為是LIB最常用的電解液體系。由溶劑分子,陰離子以及溶劑化的鋰離子組成,常規液態電解液遵循典型的「溶劑化鋰離子」電解液構型,因而我們將其定義為「Li+溶劑化的電解液」。然而,這些常規的電解液(稀電解液或濃電解液)仍然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與溶劑分子有關的電解液分解問題)。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便宜
    原標題:「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更便宜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
  • 如何設計適應-40℃低溫環境的鋰離子電池
    電解液電解液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我們普遍認為具有較高介電常數的溶劑有利於鋰鹽的溶解,而較低的粘度則有利於Li+的傳輸。實際上沒有任何溶劑能夠同時滿足上述的兩個條件,為了能夠在負極表面形成更加穩定的SEI膜,具有高介電常數的EC溶劑是電解液中的必備溶劑之一,為了能夠降低電解液的粘度,提高Li+的遷移速度,粘度較低的DMC、DEC和EMC也是電解液中常見的溶劑。
  • 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更容易製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水性可充電電池由於使用了不可燃且價格低廉的水溶液(即用水作溶劑的溶液)作為電解液,不僅比鋰離子電池更安全、成本更低,也更容易製備。但由於受到水分解電壓的限制,目前水性可充電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眾所周知,電解液是化學電池、電解電容等使用的介質,為它們的正常工作提供離子,並保證工作中發生的化學反應是可逆的。
  • 雙鋰鹽電解液助力長壽命高鎳體系鋰離子電池
    近年來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高鎳材料的應用也日漸普遍,高鎳材料在為電池帶來更高能量密度的同時,同時也導致了電池循環壽命的降低,這是由於高鎳材料本身的屬性導致,高鎳材料自身的結構穩定性較差,循環過程中容易發生表面晶體結構的衰降,同時Ni4+離子的增多和晶格氧的析出也加劇了電解液的氧化,因此高鎳體系的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受到很大的影響。
  • 循環老化對於鋰離子電池中鋰和電解液分布的影響
    鋰離子電池在循環的過程中持續的界面副反應,會引起電解液消耗和活性Li的損失。同時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由於溫度、電流和壓力等因素的不均勻性,會導致在鋰離子電池內部的副反應也存在明顯的不均勻性。近日,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的M.J.
  • 石保慶:軟包裝材料對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影響
    1.聚合物鋰離子電池從電化學反應的角度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於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所用的電極材料及電解液等也與鋰離子電池相同。當電池中水、氧的含量達到一定的程度,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容量將變小、電壓降加大、充不進電、放不出電、循環壽命下降,並可能最終導致電池的失效。軟包裝材料通過對水、氧的阻隔來達到對電池性能的維護,因此,軟包裝材料的阻隔性對電池具有重要影響。另外,軟包裝材料中的某些有機物質可能溶於電解液中產生電化學反應而破壞電池的性能;電解液如果被軟包裝材料所溶脹,將改變電解液的混合比例,對電池性能不利。
  • 鋰離子電池容量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一、什麼是電池容量?電池容量是指電池所能儲存的電荷量,是衡量電池性能的重要性能指標之一,它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放電率、溫度、終止電壓等)電池放出的電量(可用JS-150D做放電測試),即電池的容量。·電解液在過充時氧化反應當壓高於4.5V 時電解液就會氧化生成不溶物(如Li2Co3)和氣體,這些不溶物會堵塞在電極的微孔裡面阻礙鋰離子的遷移而造成循環過程中容量損失。
  • 具有宏微觀本徵自癒合的水系鋰離子紗線電池
    【工作介紹】近日,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黃燕課題組通過聚合丙烯酸、海藻酸鈉與鈣離子交聯,製備出一種具有出色的本徵自癒合性能的水凝電解質,通過拉伸性能測試、離子電導率測試及常規電化學測試,證明了水系鋰離子電池在經歷8次的破壞癒合情況下依舊能夠保留68%的容量,並且成功將電池的循環性能提高到5000次。
  • 如何設計適應60℃高溫環境的鋰離子電池?
    根據能斯特方程,在溫度升高時正極的能級會向負的方向偏移,而電解液的HOMO和LUMO能量也同樣會發生偏移,當電解液的HOMO能量高於正極能級時,電解液溶劑就會失去電子,在正極表面發生氧化反應,而這些分解產物可能會進一步與正極或負極反應,從而引起電池產氣和電性能衰降等問題。
  • 鋰離子電池的容量為什麼會衰減變化?
    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分別發生鋰的嵌入脫出反應,其正負極的嵌鋰量成為影響鋰離子電池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維持鋰離子電池正負極容量的平衡性,才能確保電池具備最佳性能。 通常來說,鋰離子電池常用有機溶劑和電解質(鋰鹽)組成的電解質溶液,該電解質溶液應當具備足夠的導電性、穩定性,並且能夠與電極實現相容。
  • 在50年後 鋰離子電池的難兄難弟鈉離子電池終於實現量產!
    鋰離子電池在放電時是原電池的一種,而在原電池反應中,還原劑在負極上失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通過外電路輸送到正極上,氧化劑在正極上得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從而完成還原劑和氧化劑之間電子的轉移。   而在充電時,鋰離子電池運用的則是電解池原理,電流會通過電解質溶液或熔融的電解質,然後在陰、陽兩極上引起還原氧化反應。
  • 鋰電池傳統電解液問題改善及高電壓電解液的研究進展!
    由下式可知,高工作電壓化是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法之一: 式中:E為能量密度;V為工作電壓;q為電池容量。而高工作電壓下,電解液需要有較好的耐氧化性,電化學窗口穩定,鋰離子電池才能在高電壓下維持穩定循環。本文介紹了傳統電解液應用於高電壓鋰離子電池時存在 的問題及其改性方法和新型高電壓電解液。
  • 液態鋰離子電池和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電池介紹
    (Li-polymer,又稱高分子鋰離子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更小型化、超薄化、輕量化,以及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多種明顯優勢,是一種新型電池.在形狀上,鋰聚合物電池具有超薄化特點,可以配合各種產品的要,製作成任何形狀與容量的電池.該類電池可以達到的最小厚度可達0.5mm.相關於鋰離子電池,鋰聚合物電池的特點如下:1.無電池漏液問題,其電池內部不含液態電解液,使用膠態的固體.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電解液、正極材料、導電劑和粘結劑對鋰離子及電子的遷移有較大的影響。室溫及低溫下鋰離子和電子的遷移對比示意圖如圖 1所示。 本文綜述了從電解液、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等方面提升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研究進展,並據此對電解液和電極材料在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一、低溫電解液的研究及應用展望 電解液對鋰離子電池低溫放電性能的影響最為顯著,故在對低溫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報導中,關鍵技術是提高電解液的低溫離子導電能力。
  • 深度解讀鋰離子電池的電壓
    平臺電壓是指電壓變化最小而容量變化較大時對應的電壓值,磷酸鐵鋰、鈦酸鋰電池具有明顯的平臺電壓,在充放電曲線中可以明確確認電壓平臺。大部分電池的電壓平臺並不明顯,充放電測試時,通過電壓間隔採集數據,然後對電壓曲線做微分,通過dQ/dV的峰值確定平臺電壓。
  • 鋰離子電池「內壓增加」=「容量衰降」?
    文/憑欄眺 在鋰離子電池中負極電勢較低,因此會導致電解液在其表面發生還原反應,產生的分解產物就成為了我們常說的SEI膜,SEI膜電子絕緣,但是能夠導通Li+,因此良好的SEI膜能夠有效的抑制電解液的分解,提升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但是SEI膜實際上並不能完全阻止電解液的分解,首先是由於初期的
  • 鋰離子電池的日曆壽命和循環壽命是多少?
    鋰離子電池的老化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過程,對於其壽命預測,不僅對電池的經驗值和數據積累,而且根據電池老化機理建立的模型更為準確。對鋰離子電池的日曆壽命進行預測,對指導電池維護、延長電池壽命、降低電池風險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