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鋰鹽電解液助力長壽命高鎳體系鋰離子電池

2020-12-14 新能源Leader

近年來隨著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持續提升,高鎳材料的應用也日漸普遍,高鎳材料在為電池帶來更高能量密度的同時,同時也導致了電池循環壽命的降低,這是由於高鎳材料本身的屬性導致,高鎳材料自身的結構穩定性較差,循環過程中容易發生表面晶體結構的衰降,同時Ni4+離子的增多和晶格氧的析出也加劇了電解液的氧化,因此高鎳體系的鋰離子電池循環壽命受到很大的影響。

表面包覆和電解液成膜添加劑是提升高鎳材料性能的有效方法,近日北京工商大學的LiliLiu(第一作者)和ShimouChen(通訊作者)等人開發一種採用LiPO2F2/LiPF6雙鋰鹽體系的電解液,在NCM811/Li電池中表現出了良好的抗氧化特性,並能夠減少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從而大幅提升了高鎳材料的循環穩定性。

試驗中採用EC:EMC:DEC(1:1:1)溶劑,1M LiPF6作為鋰鹽的電解液作為對照組,實驗組電解液則首先將LiPO2F2(LiDFP)溶解於DME之中,加入到上述的對照組電解液中,形成LiPF6含量分別為0.95、0.9、0.85、0.8、0.7M的電解液。

下圖為添加不同濃度的LiDFP的電解液的電導率,可以看到在LiDFP濃度較低時電解液的電導率隨著LiDFP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當LiDFP的濃度超過0.2mol/L後,電解液的電導率開始出現下降,但是整體上添加LiDFP後電解液的電導率要明顯高於對照組電解液。同時從下圖b也能夠看到,隨著LiDFP添加量的增加,電解液的粘度也呈現出明顯的降低,能夠幫助電解液更好的浸潤。

下圖為添加不同比例的LiDFP的電解液的循環性能測試曲線,從圖中能夠看到添加0.2M LiDFP的電解液的循環性能最好,在130次循環後NCM811材料的放電容量還有198.5mAh/g(2.5-4.5V),容量保持率約為92.1%,而對照組電解液中的NCM811材料的剩餘容量僅為108.1mAh/g,容量保持率約為53.1%。這主要是因為充電電壓較高,普通電解液在循環過程中會在NCM811材料表面發生分解,而添加LiDFP後會在正極表面生成一層分解產物,從而減少了界面副反應的發生。

下圖為採用不同電解液的電池的倍率性能測試結果,從下圖a可以看到對照組電解液隨著充放電倍率的增加,電池的極化也出現了顯著的增加,從而導致電池的放電容量和放電電壓平臺的降低。而添加了0.2M LiDFP後的電解液的倍率性能則要明顯好於對照組(如下圖b所示),在10C倍率下,對照組電池的放電容量僅為90mAh/g左右,而實驗組電解液的放電容了則可以達到120mAh/g左右。

下圖為採用兩種電解液的電池在循環3、20、50和70次後電池的交流阻抗圖譜,從圖中能夠看到交流阻抗圖譜分為高頻區半圓、中頻區半圓和低頻去擴散曲線,從圖a中能夠看到在循環3次後,試驗組電解液高頻區的半圓要明顯大於對照組電池,這表明對照組電池的界面膜阻抗要高於對照組,這主要是因為LiDFP在NCM811表面分解導致的。但是隨著循環次數的增加,採用兩種電解液的電池的阻抗都出現了明顯的降低,最終在循環70次後兩種電解液的電池的阻抗則基本一致。

為了分析LiDFP對於正極界面特性的影響,作者採用XPS工具分析了採用兩種電解液的電池在經過120次後的界面成分。在C 1s中能夠看到286.4eV負極出現了C-O和C=O的特徵峰,這表明正極材料表面可能存在ROCO2Li,ROLi和Li2CO3等電解液分解產物,相比於對照組電解液,添加0.2M的試驗組電解液正極材料表面的電解液分解產物明顯減少,這表明LiDFP在正極材料形成的界面膜很好的抑制了溶劑的分解。在F 1s圖中能夠看到,添加LiDFP添加劑的試驗組電解液的正極表面的LiF含量要明顯更高一些,這表明LiDFP在正極材料表面發生了分解,同時我們也能夠從P 2p圖中發現採用試驗組電解液的正極表面存在LiDFP的分解產物LixPFy,進一步驗證了LiDFP在正極表面發生了分解。

高電壓下循環過程中,正極材料的過渡金屬元素溶解是造成高鎳材料衰降的重要原因,因此作者分析了循環後電解液中過渡金屬元素的含量,從下圖可以看到相比於對照組電解液,試驗組電解液中的過渡金屬元素的含量大幅降低,這表明LiDFP在正極材料表面形成的界面膜很好的抑制了正極材料中過渡金屬元素的溶解,從而提升了NCM811材料在高電壓下的循環穩定性。

下圖a為沒有循環的NCM811顆粒形貌,下圖c為在對照組電解液中循環後的NCM811顆粒的形貌,可以看到經過130次循環後,正極材料表面產生了大量的電解液分解產物,覆蓋在正極材料的表面。相比之下,採用試驗組電解液的NCM811材料(如下圖b所示)的表面僅有很少的電解液分解產物,NCM811顆粒的形貌仍然清晰可見。

下圖為採用兩種電解液的電池的過充到5V的過程,從圖中能夠看到採用對照組電解液的電池電壓快速升高到了5V,而採用試驗組電解液的電池的電壓則緩慢升高,最終對照組電池7.2h升高到了5V,而實驗組電解液則28.8h後才升高到了5V,這表明添加LiDFP也有助於提升電池的抗過充能力。

Lili Liu的工作表明在傳統的電解液中添加LiDFP鋰鹽,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電解液的粘度,提升電解液的電導率,同時還能夠在NCM811材料表面形成保護層,減少了高電壓下界面副反應,從而有效提升了高鎳材料在高電壓下的循環壽命。

本文主要參考以下文獻,文章僅用於對相關科學作品的介紹和評論,以及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不得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A LiPO2F2/LiPF6 dual-salt electrolyte enabled stabl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nickel-rich lithium ion batteries, RSC Adv., 2020, 10, 1704–1710, Lili Liu, ShijieGu, Shili Wang, Xiuyun Zhang and Shimou Chen

文/憑欄眺

相關焦點

  • 鋰電池傳統電解液問題改善及高電壓電解液的研究進展!
    由下式可知,高工作電壓化是提高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方法之一: 式中:E為能量密度;V為工作電壓;q為電池容量。而高工作電壓下,電解液需要有較好的耐氧化性,電化學窗口穩定,鋰離子電池才能在高電壓下維持穩定循環。本文介紹了傳統電解液應用於高電壓鋰離子電池時存在 的問題及其改性方法和新型高電壓電解液。
  • 鋰離子電池還能用水做電解液?水系電解液鋰離子電池全面解讀
    傳統的鋰離子電池主要採用有機電解液,這主要是因為傳統LCO/石墨體系鋰離子電池電壓較高,超過了水溶液電解質的穩定電壓窗口,因此只能採用有機溶液電解質。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動力電池安全性、環保性要求的提高,水溶液電解質又開始得到人們的重視。
  • 如何設計適應60℃高溫環境的鋰離子電池?
    電解液在商業鋰離子電池中為了獲得較高的能量密度,通常電池內部的注液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設計高溫使用的電池時要首先考慮電解液溶劑的蒸發性,避免高溫下電池內部出現幹區。下圖為一些常見溶劑的蒸氣壓與溫度之間的關係,從圖中可以看到線性溶劑的蒸氣壓從小到大的順序為:DEC < EMC < DMC,在高溫鋰離子電池設計的過程中,為了減少電解液的揮發,應該選擇一些蒸氣壓相對較低的溶劑。
  • 後鋰離子電池時代電解液應該如何設計
    提升電池的安全性和循環穩定性傳統的有機電解液中的鋰鹽濃度通常在0.5-1mol/L,近年來新興的濃鹽溶劑有望顯著的提升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實際上當鹽溶液的濃度超過3mol/L時,溶液的性質就會出現明顯的變化,相關研究表明高濃度的鋰鹽溶劑能夠有效的抑制Li枝晶的生長。
  • 18650鋰離子電池組成部分介紹-鑫通泰鋰電池
    18650鋰離子電池的組成部分:18650電芯廠家(1)正極活性物質一般為錳酸鋰、鈷酸鋰、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電動車一般採用鎳鈷錳酸鋰材料的電池,導電集流體厚度約為10-20微米的電解鋁箔,重量約為18-19g
  • 券商密集強推,鎳電池背後大贏家,LiFSi到底是什麼?
    產品全稱雙氟磺醯亞胺鋰鹽,它的前輩LiPF6是商業化應用最為廣泛的鋰電池溶質鋰鹽,但LiPF6擁有熱穩定性較差、易水解等問題,容易造成電池容量快速衰減並帶來安全隱患。新型電解液溶質鋰鹽LiFSI具有遠好於LiPF6的物化性能:更高的熱穩定性——LiFSI熔點為145℃,分解溫度高於200℃;更好的電導率;更優的熱力學穩定性——LiFSI電解液與SEI膜的兩種主要成分有很好的相容性,只會在160℃時與其部分成分發生置換反應。
  • 去年全球新型鋰鹽LiFSI產能1400噸 新型超薄三層陶瓷電解質提高...
    【編者按】電解液周報,系電池網(微號:mybattery)推出電解液資訊類周報(每周二推出,歸屬「電池智庫」欄目),旨在通過更具價值的數據、報告或資訊等給行業帶來更加客觀的認知和分析,給實業製造以不同的視角和思維,同時我們將根據讀者、行業、公司需求推出深度研究與項目對接,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合適資本推動中國電解液行業的商業化應用進程。
  • 如何設計適應-40℃低溫環境的鋰離子電池
    實際上沒有任何溶劑能夠同時滿足上述的兩個條件,為了能夠在負極表面形成更加穩定的SEI膜,具有高介電常數的EC溶劑是電解液中的必備溶劑之一,為了能夠降低電解液的粘度,提高Li+的遷移速度,粘度較低的DMC、DEC和EMC也是電解液中常見的溶劑。
  • 光大證券:新型鋰鹽LiFSI市場潛力可觀 國產化進程加速
    來源:金融界網站來源:光大證券報告摘要雙氟磺醯亞胺鋰鹽(LiFSI):下一代溶質鋰鹽長期以來,LiPF6是商業化應用最為廣泛的鋰電池溶質鋰鹽,但LiPF6擁有熱穩定性較差、易水解等問題,容易造成電池容量快速衰減並帶來安全隱患。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
  • 2020年中國電解液行業供需現狀分析 市場價格總體上漲
    電解液是鋰電池四大關鍵材料之一,等同於鋰離子電池的「血液」,在電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寬溫應用、循環壽命、安全性能等方面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2020年三季度以來電解液價格持續上行,原因一方面是動力電池需求回暖;另一方面是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鋰市場出貨偏緊,價格持續上漲。
  • 回收硫酸鈷-【疊彩】鎳鈷廢料回收
    【廠家收購常州三元材料532.622,回收無錫泡沫鎳,氫氧化鎳】為什麼鎳鈷錳酸鋰正極材料首先說呢,主要是鎳鈷錳酸鋰811,其中鎳的含量佔比80%,成為未來高能量密度的產品之一,因為鈷的價格已經很高,所以儘量的提高鎳的含量,當達到高鎳的時候能量密度自然上去,如果作為鎳酸鋰,因其工廠商業化生產成本比較高昂,所以使用猛和鈷來穩定正極材料架構也是一種好的選擇目前鎳鈷錳酸鋰的通常使用較多的為
  • SKI將量產高鎳9系動力電池;日本3DOM研發高性能鋰金屬電池
    FROM 2020/8/10-2020/8/16 01 SKI將量產高鎳9系動力電池 外媒援引一位業內人士消息稱:「
  • 電解液溶劑和添加劑對NCM622電池快充性能的影響
    ,作者還分析了不同的電解液溶劑配方對快充性能的影響。從下圖c中能夠看到在5C大倍率下充電時,30%的FEC添加量電池能夠獲得最高的放電容量,而FEC含量達到70%的電解液則會導致電池的快充性能快速下降,這主要是因為隨著FEC添加量的增加會導致電解液的粘度增加,當FEC含量增加到70%以後,粘度大幅上升,導致電解液的離子電導率下降。
  • 高能量密度金屬鋰電池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一種新型電解液「Solvent...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的清潔能源實驗室E01組胡勇勝研究員和博士生索鎏敏等提出了一類新型雙功能電解液體系「Solvent-in-Salt」(SIS),並將其應用於鋰硫電池中,同時解決了多硫離子溶解和穩定金屬鋰負極兩項關鍵技術難題。
  • 周豪慎:去溶劑化鋰離子組成的新型液態電解液助力高比能鋰金屬電池
    該電解液由非活性的「凍結狀」溶劑分子和去溶劑化鋰離子-陰離子構成的類晶體狀鹽溶質組成。▲長按識別二維碼閱讀論文導論電解液對各種電化學儲能設備,尤其是對於高能量密度的鋰離子電池(LIB)/鋰金屬電池(LMB)體系的成功運行不可或缺且至關重要。
  • 廢棄的鋰離子電池是什麼垃圾?它是否還存在利用價值?
    鋰離子電池中包含多種有毒害性物質,具有很強的腐蝕性和汙染性。另外,廢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含有毒性極強、易燃易爆、腐蝕性強的電解質和有機溶劑。眾所周知,鋰離子電池的壽命一般為2~3年,當如此多的鋰離子電池達到上限報廢后,又該如何處理呢? 目前,由於我國回收鋰離子電池產業鏈的不完整和回收意識的不到位,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率不到其報廢量的2%。但實際上廢離子電池中含有許多有價值的金屬材料,其中銅鋁金屬回收率高達98%,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回收率超過90%。
  • 鋰離子電池鋰枝晶生長:影響因素和抑制方法
    在鋰金屬電池中,當鋰負極接觸有機電解液或在有機電解液中進行沉積時都會生成SEI膜,這個過程會不可逆地消耗鋰及電解液,並降低電池的庫倫效率。當SEI膜的機械穩定性較差時,鋰在SEI膜沉積產生應力會導致SEI膜破裂,進而在SEI膜裂紋處導致枝晶生長。
  • 鋰離子電池的容量為什麼會衰減變化?
    鋰離子電池的正負極分別發生鋰的嵌入脫出反應,其正負極的嵌鋰量成為影響鋰離子電池容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必須維持鋰離子電池正負極容量的平衡性,才能確保電池具備最佳性能。 通常來說,鋰離子電池常用有機溶劑和電解質(鋰鹽)組成的電解質溶液,該電解質溶液應當具備足夠的導電性、穩定性,並且能夠與電極實現相容。
  •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兩高」水性可充電電池問世 能量密度遠低於鋰離子電池 科技日報 | 2020-11-27 09:36:34 鋰離子電池以其高能量密度、高效率和低自放電率在可攜式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中佔據主導地位,然而使用易燃的有機電解液所引起的嚴重安全問題阻礙了它的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