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4 11:18:56 | 來源:人民法院報 | 作者:李賢華 賀付琴
編者按:近年來,各國快遞業迅猛發展,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法律制度。我國快遞暫行條例已於5月1日起實施,條例要求企業在操作中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快遞安全,快遞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出售、洩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情節嚴重的最高處10萬元罰款。本文特介紹域外相關法律制度,敬請關注。
立法框架
各國規制快遞業法律框架,具有不同的淵源和特色。
上世紀70年代,美國快遞服務行業興起後,美國公布了《郵政重組法》,撤銷郵政部,建立國營美國郵政服務公司。接著,相繼制定了《美國郵政法》《私人快遞公司法》《美國郵政私營快遞條例》以及《美國聯邦法規》第39卷第一章、第五附章等多部法律法規,形成了完備的快遞法律體系。
1976年,日本大和運輸創立「宅急便」,開創了日本的快遞業。日本國土交通省於1990年頒布《標準宅配便運送約款》(2003年進行最近一次修改)。該法要求各快遞公司以此為藍本,自行制定符合本公司的承運條約。隨後頒布的《危險物管制的技術基準細目》《化學物質分類管理手冊》,為快遞業安全開展工作奠定了基礎。
1992年,歐盟發布《關於發展郵政服務單一市場的綠皮書》。隨後,於1997年12月、2002年6月、2008年2月發布3個郵政指令,要求嚴格區分快遞服務與郵政普遍服務,規定了監管機構的設置與職責,要求分類實施快遞業市場準入制度。
各國普遍對快遞市場準入採取了寬鬆準入政策,只是在準入程度上略有差別。
全面準入。1978年,美國郵政部分放開了信件遞送市場,允許私人提供信件的遞送服務。民營快遞企業的設立只需要滿足法定的一般要件,政府不對民營快遞企業快遞的市場準入設限。2006年,英國全面放開了民營快遞市場,並為民營快遞企業提供郵政公司的基礎設施和運送網絡。
部分準入。德國的快遞市場主要劃分為兩大部分:一是許可領域:1000克以下的信函實行許可證制度。二是競爭領域:1000克以上的信函業務、包裹、商業文件等允許自由競爭,只要符合郵政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任何公司和部門都可以經營。
監管體制
各國依法對快遞行業設立監管機構。這些機構分為大兩類,一類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多部門管理模式和以德國為代表的單獨管理模式。
多部門監管。美國將快遞業的監管分散在各個職能部門,這些部門將對快遞行業涉及自己管轄的部分制定法律、法規,通過依法行政實現對快遞業的協同監管。
美國海關、邊境保護局和美國商務部負責對進出口貨物進行檢查;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負責對快遞物品的安全進行監管;聯邦公路管理局、聯邦汽車運輸安全管理局、聯合航空局對快遞企業的運營情況和安全狀況進行監督;美國環境保護署對快遞企業在危險物及其他汙染問題進行監管。
專門部門監管。英國由通信管理局負責監管快遞行業法規、政策的實施狀況。日本郵政快遞監管部門設在總務省,實行縱向管理,在地方上設有10個監察局和47個地區監察室。俄羅斯郵政快遞業監管的主體是俄羅斯郵政安全局。郵政安全局在業務上由聯邦郵政總局指導。俄羅斯郵政安全局要負責對快遞的各個階段和環節進行系統的監督。
安全保障
為了確保快遞速度快、服務好、不出錯,日本等國的快遞行業已探索制定了詳細的操作規程。
在快遞運送程序方面,日本快遞企業將整個服務網絡體系進行細分,對每一個環節制定標準,編寫工作手冊,嚴格貫徹執行。如快遞運送規程要求:收件,要明確收件日期、回單、貨物內容、包裝、運費等事項;運輸,不同的運送距離要確定不同的運輸時間,並有收件人不在時的處理辦法等等。
在快遞運送時間方面,日本法律規定,快遞單上有寫明具體的送貨日期的時候,按照記載事項進行配送;快遞單上沒有記載送貨日期的時候,400公裡以內的距離,在2天之內進行配送,超過400公裡,每400公裡可以延長1天;在收件人不在的情況下,要投遞通知單通知到收件人,同時要把快件放回營業所或者事務所保管。
各國快遞業發展迅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安全保障機制十分健全。
實名寄送。美國的快遞實行實名制,快遞單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住址、投遞物品的相關情況必須如實填寫,並運用信用卡、電話號碼等實名製作輔助。日本由於手機實行實名制,只要有寄件人和收件人的電話號碼,就能夠了解他們的全部基本信息,間接實現了快遞服務的實名制。在英國,快遞服務要求用戶在填寫快遞單時進行實名登記,以便於實現對快件安全的管理。
事前安全承諾。日本法律規定,寄件人應當口頭或書面確認所寄包裹不是該快遞公司拒絕承運的物品,並在快遞單上明確所寄物品的詳細名稱。日本有專門承運化學品、醫藥品、易腐蝕等危險品的運輸公司和企業,因此。沒有用戶將危險品以普通物品的名義通過快遞企業違法運送。
高科技手段監控。美國自2010年起採用電子掃描技術對快遞公司運送的貨物進行掃描,運輸安全管理局還在全國各地設立檢查員,對快遞企業是否遵照流程掃描進行監管。
賠償救濟
各國法律規定,快遞企業應當建立完善的損害賠償救濟機制。
積極受理。在日本,當發生快遞損毀、丟失或者延誤等情況時,快遞服務企業會迅速受理。美國法律規定,快遞服務中申請損害賠償的主體包括收件人與寄件人,即收件人與寄件人同樣擁有提出快遞服務賠償的權利,但當寄件人支付保險費的情況下只能由寄件人提出,寄件人與收件人同時申請賠償時,應當優先賠償寄件人。
積極賠付。主要有三種賠付方式:一是按基本額度賠付。日本相關企業一般根據快遞單上記載的責任限度範圍進行賠償,賠償金額相當於一個普通職員的一個月的工資。二是全額賠付。在英國,只要用戶填寫「丟失和損壞申請卡」,快遞公司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全額賠付。美國法律規定,賠償價值不應高於快件物品的實際價值。三是賠償直接損失。德國規定,賠償範圍為快件直接損害,利息、利潤等間接損害不包括在內。
規範證據。在日本,如果服務一方出現不法侵權或者故意過失損害等行為,可以按照服務合同進行起訴,獲取額外的賠償。美國對索賠證據提供和認定作了具體規定,包括損失或者損害證據、保險證據和快件價值認定證據等。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