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信用卡CRO蔣燕青:創新是企業長期存在的基礎 - 專注金融科技與...

2021-01-05 未央網

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文/未央研究 劉穎格

12月22日,全球金融創業大賽北京賽區決賽51信用卡專場圓滿舉行,51信用卡CRO蔣燕青出席了本次大賽。未央網有幸採訪了蔣燕青先生,蔣燕青分享了工作經歷和心得並對行業發展提出了看法。

利用外企豐富經驗,回國助力51發展

蔣燕青在擔任51信用卡CRO之前,曾在多家外企工作,包括Opera Solutions,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MasterCard Advisors等知名諮詢公司和金融機構,主要負責信用卡相關的營銷和風險管理工作。在外企工作的幾年,蔣燕青積累了豐富的業務和管理經驗。

談及主要感悟,他表示,第一,過往工作的專業性比較強,需要自己不斷的提高業務能力。例如在Discover時,自己曾參與BT——餘額代償業務的拓展。這是信用卡公司獲客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獲得新客,一方面是把別人的老客變成自己的新客。蔣燕青為此專門開發了一套針對BT業務的融合營銷和風控的算法模型,優化客戶響應度的同時控制風險。為此,蔣燕青跟幾個同事在美國申請了專利,為公司帶來了很高的價值。第二,需要較強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一個項目會涉及到很多的部門,分工比較明確。例如在Discover時,蔣燕青負責了包括用戶風險、市場營銷相關的模型開發,還有催收模型等,所有模型的實施上線需要方方面面打通,這需要強的溝通和協調能力。第三,分工比較明確,每個人都有明確的職責。但這一點有利有弊,專業性強,但很多時候視野有限。

經過了幾年鍛鍊,蔣燕青積累了豐富的風險管理實踐經驗,除美國業務外,他還負責了萬事達諮詢在亞太區的所有數據分析業務,不僅包括中國內地的銀行,也包括萬事達卡服務的大商戶。各個市場的人群的數量級和數據基礎不同,給蔣燕青帶來了豐富的處理不同人群的經驗,也為以後處理市場龐大,數據多樣,業態多變的中國網貸市場,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做了一段時間亞太區的業務後,蔣燕青覺得在外企已經待了一段時間了,而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正當紅火,因此萌生了去網際網路看一看的念頭。考慮到利用和結合過往金融的專業的優勢,加上零售金融領域本身就需要大量的數據,蔣燕青覺得網際網路金融是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再仔細考慮,如果要比較豐富的數據,再加上信用卡相關信息,兩者加一塊,那就是51信用卡,這是結合過往的經驗最好的延續性。而從51信用卡來看,當時企業在B輪之後,C輪之前,具有很大的潛力,所以他也希望能夠有機會跟老闆一塊把這個企業做上市。

如今,51信用卡已成功上市,而蔣燕青也利用過去在信用卡方面積累的風控和營銷經驗和實踐,繼續助力企業發展。

帶領團隊自主研發iCredit體系

加入51信用卡後,蔣燕青擔任公司CRO,管理信貸撮合的資產業務,包括信貸產品、渠道推廣、運營、風控,風控裡面還包括模型策略、反欺詐、信審、催收、大數據等。

蔣燕青總結,他來51信用卡後主要做的事情概括下來可以分為三點:第一是搭建和培養團隊,從五六十號人,擴張到如今的三四百號人,並建立了很多新的部門。第二是拓展了51信用卡產品的用戶,對51人品貸進行了多次升級,改進產品體驗,調整產品的形式和覆蓋的客群。此外,也嘗試開發了多種產品。第三是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iCredit大數據風控系統,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負債能力、還款能力、消費偏好等等這些東西,在此基礎上有繼承更有創新。

iCredit體系是如何運作的

「iCredit不是一個模型,而是一個體系」蔣燕青強調。它是一套風控的端到端的閉環體系,包括四大塊:數據、模型、策略和決策引擎。整個從數據模型策略到決策引擎,就構成了iCredit這一套風控的系統。這套系統本身又是跟51其他的業務系統,包括產品,信審系統,催收,貸中預警,還有反欺詐系統連結。「它有點像大腦,指揮我們各個業務環節,能夠去識別和覆蓋風險點」。

目前所有的訂單裡面,只有5%的訂單是人工審核,餘下全部由機器自動化決策。人工的目的其實並不只是為了審核,更多的是覆核它的風險點。比如說有一些在邊界的,會轉移到人工信審去,看看這群人有沒有什麼新的風險點出來。如果捕捉到了新的風險點,就可以把它變成一個模型或者一個策略,自動化的覆蓋它。

蔣燕青舉了一個很形象的例子:當時在審批的時候,第一個系統報警發現有一些大概50歲以上的中老年婦女,她們申請的流程特別快。但按理說這個年紀不應該比年輕人還快。在把這撥流程拉出來,找人工信審去跟這些人聊後,團隊就發現她們實際上說不清楚借錢的原因和具體操作。最後一打聽,其實就是中介代辦做的。這樣的例子就不能光交給機器來做,因此需要人工核實。

風控業務的特點是用戶的需求跟他的風險之間的判斷和權衡,所以怎麼去拿捏彼此矛盾的關係,是其競爭力的體現。

反欺詐能力很重要

由於中美的徵信體系存在差異,國內缺少相應的信用數據基礎設施和失信懲戒措施,導致要在反欺詐層面投入更多的資源。蔣燕青表示,iCredit一方面是基於信用卡層面的信用風險,這個是過去傳統的,積累出來的優秀的東西。但另一方面就要針對反欺詐的特徵,結合新的技術手段,包括機器學習,包括一些新的數據的採集方式來做。

蔣燕青坦言,在其他層面,他們倒不是太擔心個別的欺詐,而是擔心的是群體性、有組織的欺詐團夥。因此51花了很大的精力應對他們。「反欺詐是時時刻刻去鬥智鬥勇相互PK,所以要不斷提高自己的風控能力。」

未來用科技助力銀行

談及未來51信用卡的規劃,蔣燕青表示,現在城商行和農商行都挺想做零售業務,包括信用卡和小額貸款兩大部分。如果銀行做線下,成本比較高,如果做線上,則會對產品、流量,風控,會有新的挑戰,對於很多中小銀行來說,建立這兩樣東西會很有困難。此外還有人才問題,制度和薪酬體系使得銀行吸納這方面的人才有些困難。

所以51信用卡決定利用這個機會,通過信用卡、用戶、獲客和風控能力的積累,把這些經驗和技術逐漸轉型到to B的業務裡去,同時,更多的定位於金融科技。在這個過程中,51信用卡能夠提供的是更加全方位的東西,通過和銀行合作,將iCredit系統的大數據風控能力輸出,讓其業務能夠立馬上線,立馬可以用起來,產生業務價值,而不只是某一個環節。蔣燕青打了一個比方,51信用卡的定位是一個整車提供商,給用戶一個車子,他就可以立馬在路上開,而不是給你一個很強的發動機。因為對於銀行來說,競爭激烈,時間是最大的成本,如果做的比其他機構早一點,就可能有先發優勢。這種解決方案就是產品、風控、運營三位一體的一攬子解決方案,能夠更好助力銀行。之所以叫「科技助力銀行」,是因為銀行有它的優勢:完整的體系和更低的資金成本,這對於有技術能力,有產品能力和風控積累的51來說,這兩個之間能夠優勢互補,能夠助力把普惠金融做得更好。

談及和助貸模式的區別,蔣燕青表示51信用卡和銀行合作的目的是讓銀行最終具備這樣的能力。而不只是搭建一個體系,時間久了,銀行自己能做產品層面的,風控層面的,運營層面的東西。所以核心問題還是希望能夠讓銀行本身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銀行不希望採用一個輸血模型——如果不輸血就無法生存。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51信用卡自主研發iCredit智慧信用體系
    金評媒(https://www.jpm.cn) 報導:除資金、資產這兩大基本要素以外,風控能力是支撐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能否平穩運轉的基石,而大數據的質量與應用水平則直接決定了互金企業的風控實力與發展規模
  • 51信用卡管家首創負債管理,不止管理信用卡
    51信用卡金融中心總經理蔣燕青指出,各大發卡行的自有App帳單管理清晰,查帳、還款、分期功能齊全,但缺點是不同銀行之間帳戶不通,跨行管理信用卡太麻煩,單月的整體消費信息不夠清晰,用戶無法對自己的信用卡消費有清楚的整體認知,不利於資金安排。
  • 科技驅動發展 51信用卡助力金融機構實現數位化升級
    在「網際網路+」日趨繁榮的今天,在科技浪潮來襲和監管政策引導的背景下,金融科技企業賦能銀行和金融持牌機構已不再是新鮮事。金融科技為銀行的開放生態發展提供了多場景和線上化的支持,同時也幫助銀行更精準地把握客戶需求,降低運營成本。
  • 51信用卡發布2020年H1財報 實現營收1.65億元
    率先完成清退 進行全面轉型2020年是金融科技行業全面轉型的一年。2020年上半年,51信用卡遵循監管機構的指引開展對旗下P2P業務的清退工作。據財報披露,截至2019年底,51信用卡的P2P業務餘額約為56.3億元。目前,51信用卡已經完成P2P清退並完全退出了該行業。整體來看,51信用卡上半年的清退工作並不算輕鬆。
  • 用戶體驗是核心動力 51信用卡的創新探索之路
    信用卡的市場前景持續向好,由此也讓涉足與此的頭部企業快速發展。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就是典型的例子。51信用卡於2012年成立,通過前6年的穩紮穩打、不斷發展,成功在2018年與小米、美團點評等各領域巨頭先後在香港主板上市。
  • 陳文:科技賦能信用卡服務更廣闊普惠金融客戶
    作為銀行最貼近普惠金融服務的信用卡業務,也不能滿足普惠金融市場的需求。  (二)普惠金融服務風險收益失衡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尚缺乏針對普惠金融客戶的有效風險策略,大規模推廣普惠金融業務存在障礙。而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及其他普惠金融實體,受經濟周期和疫情影響,承擔著較高的市場風險,通常情況下難以通過銀行風險政策審核。
  • 中信銀行推出虛擬信用卡 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競合升級 - 專注金融科技...
    11日,中信銀行分別與阿里支付寶、騰訊旗下微信推出虛擬網絡信用卡。面對網際網路金融的迅猛發展,單純抵制已經不再是明智的選擇,傳統商業銀行或與新業態攜手共創未來,或厲兵秣馬實現自我革新。商業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競合」再度升級。銀行業內人士表示,網際網路金融更大作用在於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並推動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轉變業務模式、創新盈利增長點。
  • 光大信用卡2020這半年:金融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
    來源:時刻頭條科技已成為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核心生產力。行動支付的普及,清算系統的搭建,大數據資產的積累與運營,還有遠程開戶、生物識別等技術的應用,持續提升著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空間和服務水平,也持續加速了消費金融企業提升科技應用的步伐。
  • 加大與金融機構合作,51信用卡發布2019年財報
    近日,金融科技上市平臺 51 信用卡(2051.HK)發布 2019 年度業績報告,在行業持續整合的陣痛期,實現全年營收20. 45 億元。2019 年,網貸行業加速出清,受此影響, 51 信用卡針對信貸撮合業務中P2P部分進行調整,目前已在監管政策指導下停止新增,存量業務正在接入央行徵信系統,相信將有效提高存量資產回收效率。同時, 51 信用卡不斷加大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截至 2019 年底, 51 信用卡的信貸撮合業務中來自機構的資金佔比達到39.2%。
  • 什麼是新消費場景科技智能化?51信用卡在2019雲棲大會上這樣說
    9月25日至27日,2019雲棲大會在雲棲小鎮舉行,西湖科技創新聯盟也在此次雲棲大會中專設了聯盟分論壇。這是西湖科技創新聯盟自成立後首次進行集結活動,以「聚會雲棲・智能未來」為主題,來自51信用卡、微拍堂、個推等40家西湖區高新技術企業代表齊聚一堂,共同就聯盟成員企業之間的業務協同、企業發展、行業趨勢、聯盟願景等內容進行現場交流。
  • 51信用卡2019年全年營收超20億 與金融機構合作持續深入
    3月30日,51信用卡(2051.HK)發布了2019年全年業績公告。公告顯示,51信用卡2019年全年營收達20.45億元。據悉,在該報告期內,51信用卡的用戶基礎保持了其一貫穩步增長的態勢。截至2019年底,51信用卡管家註冊用戶數達到8560萬,同比增長12.8%;累計管理的信用卡數量上漲至1.44億張,較去年同期增長16.8%。用戶數據的增長基於信用卡市場環境的整體向好,據最新發布的《2019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截至2019年末,全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7.46億張,同比增長8.78%。
  • 金融科技企業如何在開放金融中創新發展?
    未來,金融科技企業和數字科技企業的創新發展情況,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開放金融的發展速度和質量。一、開放金融中金融科技企業的功能定位大金融科技企業(Bigtech)是已在數字服務市場中建立業務並開展金融服務的科技企業,又稱大科技公司或科技巨頭。
  • 2020年國際金融科技關鍵詞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在這場科技加速跑中,金融科技行業又出現了哪些不一樣的熱點領域?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就讓我們一起為您盤點梳理。青少年理財2020年,疫情陰影籠罩之下的全球經濟發展和就業環境經歷劇烈震蕩,推動個人和家庭儲蓄率一路走高,這一點在年輕一代群體中尤為明顯。然而,突發危機只能作為一道催化劑。要想實現長期財務健康,必須從小培養金融素養。
  • 招行股價連續大跌 信用卡危機現徵兆?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在分析招行的利潤構成時,信用卡業務是繞不過去的,身為行業龍頭,招行的信用卡業務很大程度上反映著市場的溫度。信用卡市場過熱了嗎?這是當下零售金融從業者關注的核心話題。筆者了解到,連國外機構投資者也十分關注這一市場動向。近期有媒體感嘆,「現在的年輕人真敢負債」,這種論調一度讓市場瀰漫悲觀情緒。我國信用卡是否真的到了興衰周期的拐點了呢?
  • 招聯金融專注金融科技發展 助力傳統信用卡獲「新生」
    近些年,傳統信用卡被網際網路信用支付趕超,在激烈的角逐中,傳統銀行也開啟了反擊。如今,招商、中信、民生、浦發、廣發等一批股份制銀行的信用卡業務快速發展收穫豐厚的利潤,連帶各銀行信用卡中心的地位也得以提升。而這一切,離不開銀行與消費金融行業的合作。
  • 51信用卡戰略投資我愛卡 打造全球最大的信用卡生態服務平臺
    強強互補延長信用卡產業服務鏈條51信用卡是中國信用卡金融生態領導者,首創了智能信用卡帳單管理APP「51信用卡管家」,現已積累了近1億優質用戶,是管理信用卡帳單最多的移動網際網路平臺。目前,「51信用卡管家」APP涵蓋了帳單信息提醒、在線還款、在線辦卡、信用卡提額等信用卡服務。
  • 爬蟲「害」51信用卡「爆雷」?小米、京東等踩雷 墨跡科技IPO失敗也...
    原標題:爬蟲「害」51信用卡「爆雷」?小米、京東等踩雷,墨跡科技IPO失敗也為此?2019年10月21日上午,51信用卡(02051.HK)突然遭到警方調查。根據現場信息顯示,51信用卡位於杭州西溪谷的辦公地點遭到警方突擊清查,辦公樓下至少停了15輛警車,上門的警察約超過100人。
  • 51信用卡不忘初心 持續創新與探索
    來源:時刻頭條近年來,信用卡業務已經成為各商業銀行的重要業務,不少商業銀行業的信用卡業務營收已經達200-300億元。信用卡市場的前景持續向好,也讓涉足於此的頭部企業快速發展。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2051.HK)於2012年創立,其從最初的信用卡帳單管理延伸至幫助用戶管理房貸車貸、生活帳單等方方面面,有越來越多的「內容」逐步放到平臺上。不斷上線具有創新性的功能,也讓其用戶量不斷上漲。
  • 解讀英國創新金融市場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牛津大學和NESTA最早提出了創新金融(Alternative Finance,簡稱Alt Fi)的概念,即在網際網路背景下發展出的新金融業態,主要包括眾籌(Crowdfunding)和P2P網貸(Peer-to-Peer Lending),也被歸屬於網際網路金融(Internet Finance),或者金融科技(FinTech)。
  • 印尼網貸案例:Modalku - 專注金融科技與創新 未央網
    Modalku是專注於中小微企業(SME)融資,連接小微企業主及個人投資者的P2P網貸平臺。Modalku目前已在OJK(印尼金融服務管理局)登記註冊並取得Fintech牌照,註冊號為OJK Nomor S-2493/NB.1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