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第二屆「廣東十大美麗鄉村」「廣東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廣東特色名村」系列評選活動發布會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舉行。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三水立足實際,全域謀劃,探索推進美麗創建、城鄉融合、鄉村治理,形成具有三水特色的美麗鄉村建設路徑。
三水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形成四級整治標準、四級長效管理機制,首創「美麗指數」發布機制,讓美麗「可視化」,為美麗鄉村制定評定標準,同時發力美麗經濟,推動基層善治,重塑嶺南鄉村韻味。
「美麗指數」讓全景美麗三水「可視化」
試點伊始,三水全面啟動「三片聯動、百村共建」示範片區創建工作,將七鎮街劃分為南部嶺南水鄉、中部千年村落、北部生態屏障三大示範片區,共融共進打造「三環七帶」示範發展點,構建「魚翔三江、鶴舞南山」的現代嶺南水鄉圖。
南部片區的西南街道與白坭鎮以千年古村江根村、沙圍片區為主體,串聯打造三江匯流水生態、飲料之都水產業、基層善治水文化,構建起西江十裡畫廊,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十大美麗鄉村精品路線。
「三水以建設美麗宜居村和鄉村振興示範村為抓手,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五美』並建,全域建設『美麗三水』提升鄉村品質顏值。」三水區區委書記胡學駿表示,在美麗家園建設過程中,三水全域攻堅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硬仗,探索形成農村人居環境「創建驗收-長效管理-指數發布」三位一體工作機制。
2019年,三水區全面構建起農村人居環境四級長效管理機制,並在全區770個自然村乾淨整潔村創建中通過村規民約落實長效管理,將其內化為村民的「自我管理」,並先行創建了歐南、江根、禾安等一批美麗宜居示範村。在省「乾淨整潔村、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3個標準的基礎上,三水提出創建更高標準、更嚴要求的「精品標杆村」,形成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類創建村標準。
今年,三水立足美麗家園建設標準,首創「美麗指數」,按照鎮(街)和自然村兩個類別,分別發布季度農村人居環境美麗指數和年度鄉村振興綜合美麗指數。
「美麗指數手機app也即將上線,這也意味著除了定期發布美麗指數外,美麗指數還將可視化,可以實時了解美麗三水的動態。」三水區委農辦、區扶貧辦常務副主任何永坤介紹,「美麗指數」實現了「整治創建—長效管理—指數評價—結果應用—新的整治」的工作推進閉環。
美麗經濟推進城鎮與鄉村同頻共振
2015年,三水GDP首破千億大關。2020年,三水位列中國工業百強區第21位。打造與粵港澳大灣區和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設相匹配的美麗鄉村,三水推進城鎮化與全域鄉村振興同頻共振。
農業園區化是三水促進農業全鏈條發展的一大舉措。日前,青岐村以水產入選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是佛山唯一入選的村鎮。
在園村共建、村企共建上,三水水都食品飲料基地與西南五頂崗等村建立結對幫扶,共同發力寫好「水文章」,村企結對讓企業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成為省「萬企幫萬村」的組成。
現代都市型農業加快崛起,促進了農、文、旅融合發展。三水依託三大片區建設成果,深入挖掘農業、生態、民俗、工業、歷史文化等特色資源,發展「美麗新經濟」。據統計,三水已引入多個農旅文融合產業重點項目,一批初具規模的農家樂、漁家樂集聚發展。
新的發展機遇有效提升了農村資產價值。一些先行村加速盤活集體土地資源,引進現代服務業項目。雲東海街道橫湧村委會龍潭村通過村企合作進行綜合商業體舊改,年租金從50萬元增加到80萬元,帶動村集體收入增長60%。
近日,三水「政銀保」完成新一輪修訂,以提高貸款額度、創新「政銀保+」、增設「政銀保融資專項資金」三大全新舉措加碼金融服務,力挺鄉村產業振興。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30日,「政銀保」累計放貸10424筆,放貸金額達21.91億元。
此外,三水將鎮村綜合道德誠信評價體系指標融入政銀保貸款條款。樂平鎮首創農村道德誠信體系,與南海農商銀行等合作推出農村道德誠信貸款,2019年7月至今,已發放道德誠信貸款600多萬元,單筆貸款額度最高達到30萬元,受惠村民遍布樂平社區、源潭村、念德村、三江村等多個村居。
黨建引領促進基層善治頻獲國家級獎項
2018年,三水就提出以制度、人才、組織、惠民、善治「五大路徑」,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三水方案」,正式將農村基層黨建的一系列經驗做法串珠成鏈,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推動組織體系建設走向成熟。
12月2日,三水區「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將黨建引領融入鄉村公共事務,理順區鎮村組四級關係,完善了村級的權力監督機制,是三水做法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鄉村治理提供的可複製、可推廣經驗。
在鄉村振興改革中,三水三大片區以聯合黨委為總指揮,分別由3名區委常委擔任書記,堅持區、鎮、村、組四級書記聯動齊抓,鄉村振興政策體系搭建成型,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三水方案。
三水以黨建促進基層善治引領鄉村振興。全省首創「民生微實事」工程,已投入2.7億元,完成項目1500個,覆蓋全部村(社區)和大部分村民小組,受益群眾數十萬人。首創「黨建引領、三治結合、四會聯動」基層治理模式,凝聚各方力量參與鄉村振興,獲評「2019年度中國十佳民生決策」。
同時,三水建強鄉村振興「頭雁」隊伍,探索強村興村的人才路徑。全面實施「頭雁」工程,實現村(社區)書記主任100%「一肩挑」,動態儲備農村黨組織書記儲備人選142名、「兩委」後備幹部350名,培育了一批帶領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振興的「領頭羊」。此外,三水以「四大工程」深化無職黨員設崗定責,實現全區無職黨員領崗佔比43%,105名領崗黨員當選黨支部書記或村民小組長,黨員村民小組長提高到45%,讓農村一大批想幹事能幹事的鄉賢、黨員在鄉村振興中找到舞臺。
(責任編輯: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