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調查:花點錢就能發文

2021-01-12 生物谷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徵。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10月,擁有《柳葉刀》《細胞》等知名學術期刊的出版巨頭愛思唯爾撤銷旗下5種雜誌中的9篇論文,全部來自中國。

百餘篇國際論文輪番被撤,刺痛著中國學術界的顏面和神經。中國論文為何被撤?背後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隨著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被撤論文作者單位進行的調查,一條代寫、代投、偽造同行評審的國際論文「一條龍」服務灰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在對中國論文被撤痛心疾首的同時,不少專家也指出,中國科學界的學術不端並非主流,不能因撤稿否定我國科研水平的總體提升和對世界的貢獻。

「潤色」幌子下的「一條龍」服務:花點錢就能在國際期刊發文

百餘篇中國論文遭撤稿,出版方給出的理由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

同行評議是學術刊物普遍採取的論文評審制度。一般由出版方邀請論文所涉領域的專家評價論文質量,提出評審修改意見。它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文章是否刊發。

中國科協副主席、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主任黃伯雲院士告訴記者,調查發現第三方機構提供虛假的評審專家信息。比如用自己註冊的郵箱地址冒充專家郵箱,評審時論文實際上是返回到投稿者手裡。投稿人冒充評審人將正面評價發至出版方,從而達到操縱評審的目的。

深入調查發現,虛假同行評議只是這其中的「冰山一角」。調查人員告訴記者,這幾批被撤論文中,有少數作者與第三方機構籤署了一「明」一「暗」兩個合同:「明」合同是指為論文進行語言潤色服務,而「暗」的就是成果轉移合同。論文直接由第三方代寫,完成後再轉移給買家,論文買賣的本質十分明顯。

調查顯示,這些提供國際論文服務的第三方機構多以「語言公司」的面目在網絡上出現。表面上,他們是為英文水平不高的科研人員進行論文潤色,實際上卻提供從虛假同行評議、代投到代筆的「一條龍」服務。這些機構網羅了不少同時具備專業知識和英語水平的「海歸」充當「槍手」,根據服務項目的不同向顧客索取幾千到數萬元的費用。

除了「守株待兔」,第三方機構還會根據中文核心期刊論文提供的作者信息情況主動出擊,給「具有國際論文潛力」的論文作者發郵件,尋找潛在客戶。

記者在調查結果中看到,論文被撤作者中有一位南京女醫生,她癌症手術經驗豐富,也積累了大量臨床數據。由於評職稱對國際論文數量有要求,這位醫生屢次向國際期刊投稿,卻因為英語水平不行和缺乏同行評議頻頻被退。於是她從淘寶上找了個第三方機構對論文進行潤色,隨後這家機構還為她提供了虛假的同行評議和代投服務。果然,論文發表在業內知名期刊《Diagnostic Pathology》(《診斷病理》)上。

「調查表明,被撤論文中絕大多數作者均不同程度存在學術不端。其中大多存在通過第三方代潤色、代投、提供虛假的同行評審信息等行為,少數根本沒有實驗數據,直接是由第三方代寫。」黃伯雲說。

從追回基金資助到撤銷職稱,涉事作者受到嚴厲查辦

據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工作人員介紹,撤稿情況發生後,中國科協迅速啟動調查機制。科技工作者道德與權益專委會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並通過電話溝通、實地走訪被撤論文作者及所在單位,與國際出版集團溝通,基本掌握了被撤論文的情況。

「我們對被撤論文中標註有我們基金資助號的所有22篇論文逐一徹查。為了查明真相,基金委的監督委員會還向部分被撤論文作者所在單位派去調研組,進一步釐清被撤論文到底是哪種程度的學術不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楊衛院士告訴記者。

「相關深度調查還在繼續,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要在陽光下使用。」楊衛表示,對於被撤論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將嚴格按照基金條例處理。

一是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申請中,如果有以被撤論文作支撐依據的,一律撤銷申請。二是對被撤論文作者中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撤銷原資助決定,追回已撥付的基金資助經費。三是這次被撤論文涉及情節嚴重的,作者在3至5年內不得申請或者參與申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記者了解到,一些被撤論文所在單位也對相關作者進行嚴肅處理。中國醫科大學對本校的三位涉事作者撤銷教授、主任醫師資格,並在網上公布。

「這些作者自律、規矩意識淡薄,有些人腦子裡連保證同行評審人信息真實性的基本科學規範都沒有。」參加調查的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此外,我國法律尚沒有對第三方『科技論文服務』作出規定,也缺乏行業自律組織和監管機構,滋生論文領域亂象叢生。」

學術不端非國內主流,灰色產業鏈何時能「鏟斷」?

「撤稿事件給我國學術界在國際學術界的聲譽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再次表明我國學術界、科學界仍然面臨著學風浮躁、學術失範的嚴峻挑戰,學術不端行為變得更加多樣、更加複雜,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形勢嚴峻,任務艱巨。」中國科協主席韓啟德說。

針對被撤稿件存在的多種學術不端,中國科協重申了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論文的主要行為規範,明確了「五不」行為準則:即不由「第三方」代寫論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論文,不由「第三方」對論文內容進行修改,不提供虛假同行評審人信息,不違反論文署名規範。

「其實每篇論文都有負責與出版社聯絡的通訊作者。如果投稿人自始至終直接與出版方直接打交道,就沒有第三方代寫代投的牟利空間。這條灰色產業鏈也就不復存在了。」黃伯雲說。

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高級顧問王乃彥院士認為,對國際論文的數量崇拜,根源仍然在於科研評價體制不合理。「不同的學科之間、理論和臨床之間,應該有不同的評價標準。不能混淆在一起,統統強調論文。」他直言,「有些外國雜誌就是靠著中國投稿人的投稿費養活的。」

在楊衛看來,科學道德和科學誠信建設是持久戰,要長時效、廣覆蓋、重實效。「從論文抄襲到引用不規範,從一稿多投再到槍手代寫、第三方代投……學術不端不斷出現新的形式。樹立好的學風,首先要大家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對個人誠信、成長的危害。要十年二十年常抓不懈,在本科生、研究生、教師隊伍、科研人員隊伍裡廣覆蓋。還要有切實有效的處理手段,對學術不端零容忍。」楊衛說。

愛思唯爾期刊出版全球總裁菲利普·特赫根援引《美國科學院院報》數據指出,2012年關於論文欺詐或疑似欺詐的統計顯示:美德日排名前三,中國排在第四。「中國論文質量崛起是不爭的事實。論文絕對數量持續上升,撤稿量也將不可避免地增加。」菲利普·特赫根說。

「我國科研論文總數世界第二,撤稿是其中一小部分。絕大多數中國科研人員的基本道德操守還是好的。少數人出了問題,要調查分析原因,總結教訓。」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高福院士說。(生物谷 Bioo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百餘篇國際論文被撤:潤色代投一條龍服務
    論文的第三方「灰色產業鏈」 虛假同行評議、代投、代筆「一條龍」  國際科技論文被視為一國科研實力的象徵。然而,今年3月,英國現代生物出版社撤銷43篇論文,其中41篇來自中國。8月,德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撤回旗下10本學術期刊上發表的64篇論文,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 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原標題: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
  • 撤稿199篇中國論文的國際期刊,學術質量究竟如何
    近日,199篇中國學者論文遭遇一國際期刊「撤稿」,將學術界一直存在的論文造假問題再度推至風口浪尖。這一醫藥領域的SCI期刊為《歐洲醫學與藥理學評論》(European Review for Med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Sciences)。
  • 107篇論文撤稿事件-新聞專題-科學網
    107篇論文被撤 作者訴苦:保姆把孩子賣了         從2010年起,某知名醫院醫師林誠(應受訪者要求化名)就開始了投稿的「長徵路」。但是一直到2013年,他的論文還是因為語言不過關被拒稿了。終於,著急申請項目的他,最終還是被遊走在各個醫院的第三方機構業務員吸引住了。
  • 107篇中國學者論文遭國外期刊撤稿 中國科協回應
    日前,世界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發布聲明,撤銷旗下期刊《腫瘤生物學》所刊登的107篇論文,創下了正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此次被撤稿論文的作者全部來自中國,撤稿原因稱是論文作者編造審稿人和同行評審意見。換言之,論文作者「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
    來源 | 科學網編輯 | 學術君近幾年,論文撤稿情況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新聞—科學網
    追蹤Science論文被撤:為何另一通訊作者拒絕撤稿?   10月9日,科學網公號推送了《中國學者Science論文首次被撤:距發表僅3個月!》一文,引發廣泛關注。 有讀者提出:撤稿聲明最後一句顯示,論文另一通訊作者、東南大學教授朱斌等並不同意撤稿。為何最終還是撤稿? 在諸多留言中,關注的焦點還包括:對於附件圖片的「意外錯誤」,為何論文作者選擇撤稿而非勘誤?
  • 那些被撤的論文,事後「風評」頗佳,咋整?—新聞—科學網
    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 最近,美國一位信息科學教授就發現,一篇2005年發表於CHEST期刊、題為Effects of Omega-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Inflammatory Markers in COPD的醫學論文在被撤稿10餘年後,其直接引用次數達到近150次,「二手」引用量更是超過2500次。 一項研究分析了238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英出版商撤回41篇中國作者論文 作者:有誤會、被坑了
    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撤回(Retraction)了43篇論文,其中41篇為中國作者。這家英國大型學術醫療科學文獻出版商指稱,撤回緣由是「相關文章的學術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  當消息傳回國內,「論文造假」「學術不端」的指摘迎面而來,這41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深陷非議。其中,有4位第一作者來自在四川的3家醫院。
  • 論文工廠!162篇文章被撤!這本3分期刊竟讓中國學術界全面淪陷?
    首先,ERMPS雜誌霸佔了上周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26本醫學雜誌中的高危首位。其次,ERMPS雜誌近期又撤稿了162篇國人學者的文章(199篇中重複37篇),這也是繼2017年Tumor Biology雜誌撤稿107篇以來,最大的一次國人文章撤稿。
  • 論文被撤十多年,引用卻增至2500次:撤稿研究為何陰魂不散
    近幾年,論文撤稿情況日益增多。隨之而來的另一個現象是:不少論文雖已被撤,但其引用量卻在增加,並且影響到由此產生的學術成果的可靠性。  一項研究分析了 238 篇被撤論文的引用情況。
  • 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 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論文買賣調查:有人花10萬買兩篇,代寫代投機構打擦邊球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9月16日,其通報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9起違規案件,其中7起涉及論文買賣。
  • 被撤回的論文
    不久前,專門監視論文被撤銷的著名博客《撤稿觀察》貼出了一篇投稿,指出IEEE資料庫最近幾年撤回了大量會議論文,而這些國際學術會議的舉辦地都在中國。從2009-2014年,來自中國的幾十個學術會議的9000多篇會議論文被IEEE學術文獻資料庫撤稿。
  • 售賣SCI論文百餘篇 網上論文小鋪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多位院士認為應立法管制學術不端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評價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了四個區,一區為其中5%的頂級期刊,水平較高。  記者發現,相比於10年前,「SCI論文小鋪」論文的平均單價已由2萬元上漲至3萬元以上。
  • 又見論文工廠!162篇國人文章被撤!這本3分期刊竟讓中國學術界全面淪陷?!
    首先,ERMPS雜誌霸佔了上周中科院《國際期刊預警名單(試行)》26本醫學雜誌中的高危首位。其次,ERMPS雜誌近期又撤稿了162篇國人學者的文章(199篇中重複37篇),這也是繼2017年Tumor Biology雜誌撤稿107篇以來,最大的一次國人文章撤稿。
  • 科學網—2019年中國內地151篇論文登上CNS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據陝西省科技情報研究院最新統計,2019年中國內地151篇論文登上《細胞》《自然》《科學》三大期刊
  • Bik博士新發現:中國412篇論文或來自一家「論文工廠...
    其實並不是BIK博士特意針對我國,Elisabeth Bik博士可不是一般人,她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採訪時說「2016年起,我就就辭掉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不止揭露國內的學術不端,BIK博士舉報起國際大牛時更是毫不手軟,被網友親切的稱為國際學術界的「紀委」。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評價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了四個區,一區為其中5%的頂級期刊,水平較高。  記者發現,相比於10年前,「SCI論文小鋪」論文的平均單價已由2萬元上漲至3萬元以上。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 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評價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了四個區,一區為其中5%的頂級期刊,水平較高。記者發現,相比於10年前,「SCI論文小鋪」論文的平均單價已由2萬元上漲至3萬元以上。
  • 記者暗訪論文網店:售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系統,是國際公認的科學評價系統,其中以SCI最為重要。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按照各類期刊影響因子劃分了四個區,一區為其中5%的頂級期刊,水平較高。記者發現,相比於10年前,「SCI論文小鋪」論文的平均單價已由2萬元上漲至3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