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頭伏(7月16日到7月25日)已經過去一半的時間了,你們吃餃子了嗎?再過幾天,我們就進入了中伏(7月26日到8月14日),這也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這個時候我們要改為吃麵了。
有人就有疑問了,既然這麼熱,為什麼還要吃熱麵條呢?
這是因為,在炎熱的夏天,很多人為了給自己的身體降溫,喝冷飲或者是吃冰鎮水果,雖然能夠獲得一時爽,但是久而久之,身體內的熱氣散不出去,潮氣就會越來越多,有損身體健康。而吃麵的時候,身上會出很多的汗,可以有效逼出身體內的熱氣。
在煮麵條的時候,很多人經常是開水下鍋,這樣煮出來的麵條總是會粘在一起,成為一大坨,口感也不好。其實,煮麵條的時候最忌諱開水下鍋了,下面教給大家3個煮麵條的小技巧,牢記這3點,煮出來的麵條爽滑又勁道。
第一點:溫水下鍋
開水下鍋煮麵條容易使麵條受熱不均勻,麵條的表面特別容易糊成一坨,所以就很容易粘在一起。
正確的做法是:在水溫達到80度左右的時候就要下麵條,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當鍋內開始出現連續甚至均勻的小氣泡時,這時候放麵條最合適,不要再等到水完全開了再放了!
然後順著一個方向攪動面,這樣煮的麵條受熱比較均勻,不僅不粘而且熟得很快。
第二點:往鍋裡撒適量的鹽
那問題來了,煮麵條時,先加鹽,還是等面熟了之後再加鹽?如果做法不正確,你會發現,盛入碗中的面立馬發乾成坨,很難再攪拌開。
正確的做法是:鍋中加入水之後,先放鹽,水開之後再下麵條,你會發現,這個樣煮出來的麵條更加的入味,而且麵條的口感更加爽滑、有韌勁。
第三點:麵條煮開後加涼水冷卻
我們知道,煮餃子的時候要放入3次涼水,其實,煮麵條的時候也同樣需要這樣做,這樣做是為了使麵條裡外受熱均勻,防止形成「硬芯面」。
正確的做法是:鍋中放入麵條,等到鍋內水開了之後,再添適量的涼水(大約一小碗),等到水再次沸騰的時候,繼續燜煮兩三分鐘,麵條就可以撈出來了。
有了以上3個煮麵條的小妙招,保證你煮出來的麵條爽滑又勁道,快來試試吧。
在高溫天氣裡,吃麵條不只是為了逼出身體內的熱氣,而且還為了補充身體在炎熱天氣下所流失的各種營養物質。
與精麵粉作出的麵條相比,粗糧麵條中的營養物質更充分。白麵條的主要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但是這些並不能夠滿足人們對麵條營養化的要求,因此,採用食用雜糧麵條,成為大眾普遍的選擇。
比如蕎麥麵條,其中的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含量均高於小麥,其蛋白質中的胺基酸組成比較平衡,賴氨酸、蘇氨酸的含量較豐富,含有的熱量低,非常適合在炎熱的夏天吃。而且中老年人也很適宜吃。
這一款黑麥蕎麥麵採用黑小麥粉和蕎麥粉科學配比,不含白麵粉,拒絕防腐劑,麥麩可以清晰可見,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咀嚼出纖維感,飽腹感很強,而且熱量含量非常低,就是減肥的人吃也不會有任何的負擔,可以作為代餐主食任性吃。
它口感勁道有嚼勁、麥香十足,香糯可口,做成熱湯麵或者是涼拌麵都非常的好吃,咀嚼起來還有一股淡淡的蕎麥香。
而且還特別的便宜,一共8包,每包200克,僅需要47.8元,有喜歡的朋友點擊以下連結購買吧: